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課程是育才雙語學校的地方課程,要成爲高素質的學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外,心理健康素質至關重要。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樹立“心理健康素質是人的第一素質”的觀點,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其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並根據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輔導取向,本課主要設計四個模組的內容:

第一部分:認識自己,樹衛信心。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克服自卑、樹衛信心。

第二部分:積極主動,學會學習。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全力投入學習生活。

第三部分:調整情緒,協調關係。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穩定健康的情緒,建衛和諧、正確的人際關係。

第四部分:職業輔導,面向社會。教學目的在於輔導學生成功就業,適應社會環境,掌握求職技巧。

三、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處理現實生活和適應未來職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2.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心理保健能力,爲學生未來的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透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4.傾聽生命的聲音,感受生命的神奇,瞭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共享生命的美好。

5.讓每位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能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充滿自信,演繹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

6.瞭解生活中安全保健知識,如保護自己的眼睛、預防流感、安全用電、文明坐車等,學習保護自己。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7.感受勞動的樂趣,學習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四、教學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識。應使學生在瞭解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解決實際的心理困惑,學以致用,爲此:

1.不宜過多采用文化課程的講授方式。

2.不宜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掌握有關心理學名詞概念與原理原則上。

3.多采用活動,討論反思等互動體驗式的形式。

4.透過場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五、具體措施

(一)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個體發展爲本,以素質培養爲目標,從而對學科教師提出了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1.透過課堂教學過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開展途徑和方式。

2.結合學科特點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課程的多樣化,也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具選擇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徑和方式。

(1)根據學科內容開發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2)在授課組織方式中體現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日常的教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又一個主要陣地與渠道。每天早晨上課前、課間休息時、放學後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往,都可以轉化爲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時機。抓好日常教育活動、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細微之處耕耘、擁有全面收穫。

(三)個別(或團體)心理輔導。

針對少數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擾和極個別的心理障礙,開展心理諮詢活動,由老師提供諮詢,回答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對其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與問題行爲的矯正。

六、教學活動進度

第二週:不亂吃零食

第四周:預防細菌性痢疾

第六週:迷了眼睛怎麼辦

第八週:預防沙眼

第十週:住樓房的安全

第十二週:吃東西逗笑有危險

第十四周:預防貧血

第十六週:面板的自述

第十八週:防治凍瘡

第二十週:堅持冬季長跑

第二十二週:正確對待表揚和批評

第二十四周:怎樣過個愉快的寒假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三年級學生透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

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後面的許多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動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影響,而至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爲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物體”等活動。作爲這一線索的延續,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材料”、“聲”、“電”“光”、“磁鐵”、“資訊與通訊”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常見材料單元是全冊書的基礎單元,讓學生了解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培養學生了解新材料、關心新材料的興趣。

2.聲單元透過指導學生透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

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單元讓學生認識有些物體是能發光的,有些物體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線路是可以改變的,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的興趣和能力。

4.電單元透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與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

5.磁單元透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到討論、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

6.資訊與通信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透過分析人類傳遞資訊及通信技術的發展,讓學生了解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1、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2、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3、科學欣賞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1、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2、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材內容

1-2常見材料

3-5聲

6-8光

9-10電

11-13磁

14-16資訊與通信

17-18期末複習

19-20期末考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來自社會的愛)。

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

本單元以愛作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一些具體的生活情景,去感受、體驗理解家人對自己成長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愛;學校老師對自己成長付出的無私的愛;社會對少年兒童成長給予的關愛。由於現階段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隻知道受愛,不知道愛人,在家不知道愛父母,在學校不知道愛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不知道愛他人。因此,本單元努力引導學生透過一些具體的活動,獲得對父母內心世界的理解,讓他們從小懂得自己不應當只會接受父母的愛,他人的愛,還應當學會愛父母,愛他人。

第二單元:《我們共歡樂》;

本單元的主題思想重在讓學生認識自己,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有不同,意識到自己和同學在班級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與同學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快樂。

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生活的體驗和對生活中勞動者的觀察,認識各行各業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感受到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以及人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依存關係,從而樹立尊重各行業勞動者的態度,並對他們懷有感激之心。

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

本單元力求讓兒童掌握有意義的知識爲出發點,改變過去把學知識與兒童生活脫節的狀況,讓兒童知識技能的掌握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使課程中的知識學習對學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義的。

“尋路和行路”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安全的關係爲教育內容,從校外探路出發,激發學生對出行有很大的學問認識,最後落實到保護自己的安全教育。

三、本期教學目的要求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家人愛的關懷下,懂得爸爸、媽媽的艱辛,以達到關愛社會。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解感謝他人。

4、初步瞭解個人外出要注意些什麼,初步學看平面圖,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透過教學幫助學生懂得愛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爲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五、教具準備及專題實驗

教具準備:課件、掛圖等

專題實驗:《說聲謝謝》

六、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數
11、家人的愛(第一單元)2
2活動天地:爲家人做事2
32、讀懂爸爸媽媽的心2
4活動天地:有話大家說2
53、來自社會的愛2
6聽聽老師的心裏話2
7清明節2
81、不一樣的你我他(第二單元)2
9我們一起來作畫2
102、換個角度想一想2
11五一國際勞動節
123、分享快樂2
131、我們的生活需要誰(第三單元)2
142、阿姨叔叔辛苦了2
15端午節2
163、說聲謝謝2
171、學看平面圖2
182、校外探路2
193、出行的學問2
20期末複習考試3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學科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主要內容:

1、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加深對共產黨的熱愛。

2、瞭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

3、要學生明白,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以及它所帶來的生活的變化,這些雖然學生並不注意,但是確確實實能感受得到的。

4、瞭解我國的經濟開放的政策、歷程,以及現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一些國際組織。

三、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着非常強的社會性。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逐步擴大學生的生活領域,結合社會生活、社會環境、社會關係,組織教學內容。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涉及的教學內容的要素是綜合的,涉及的社會領域是複雜的,交叉的。同樣的內容後續年段重複出現,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1)學會爲別人着想,與鄰居和睦相處。

(2)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3)從小養成合理、文明消費的習慣。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五、教學措施:

(一)、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爲生活問題。

美國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認爲: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這裏的“真實問題背景”大部分是指實際生活或者模擬的實際生活。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爲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品社課不應侷限於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透過教學把社會生活化,把社會知識實際化,不僅使學生體會到社會與生活緊密聯繫,還使學生應用社會中學到得知識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基本情況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來自社會的愛)。

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

本單元以愛作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一些具體的生活情景,去感受、體驗理解家人對自己成長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愛;學校老師對自己成長付出的無私的愛;社會對少年兒童成長給予的關愛。由於現階段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隻知道受愛,不知道愛人,在家不知道愛父母,在學校不知道愛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不知道愛他人。因此,本單元努力引導學生透過一些具體的活動,獲得對父母內心世界的理解,讓他們從小懂得自己不應當只會接受父母的愛,他人的愛,還應當學會愛父母,愛他人。

第二單元:《我們共歡樂》;

本單元的主題思想重在讓學生認識自己,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有不同,意識到自己和同學在班級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與同學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快樂。

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生活的體驗和對生活中勞動者的觀察,認識各行各業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感受到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以及人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依存關係,從而樹立尊重各行業勞動者的態度,並對他們懷有感激之心。

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

本單元力求讓兒童掌握有意義的知識爲出發點,改變過去把學知識與兒童生活脫節的狀況,讓兒童知識技能的掌握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使課程中的知識學習對學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義的。

“尋路和行路”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安全的關係爲教育內容,從校外探路出發,激發學生對出行有很大的學問認識,最後落實到保護自己的安全教育。

三、本期教學目的要求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家人愛的關懷下,懂得爸爸、媽媽的艱辛,以達到關愛社會。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解感謝他人。

4、初步瞭解個人外出要注意些什麼,初步學看平面圖,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透過教學幫助學生懂得愛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爲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五、教具準備及專題實驗

教具準備:課件、掛圖等

專題實驗:《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