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高中教學教學計劃三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教學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教學教學計劃三篇

高中教學教學計劃 篇1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理科班(5)(9)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集體備課 , 優化課堂教學。

新的高考形勢下,高三數學怎麼去教,學生怎麼去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到壓力很大,針對這一問題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計劃,提出了優化課堂教學,強化集體備課,培養學生素質的具體要求。即優化課堂教學目標,規範教學程序,提高課堂效率,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爲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集體備課中,注重充分發揮各位教師的長處,集體備課前,每位教師都準備一週的課,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都進行說課,然後對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重點、難點的突破方法及課後作業的佈置等逐一評價。集體備課後,我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自我調整和重新精心備課,這樣,總體上,集體備課把握住了正確的方向和統一了教學進度,對於各位教師來講,又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因材施教。

二.研讀考綱,梳理知識

研究《考試說明》中對考試的性質、考試的要求、考試的內容、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各方面的要求,並以此爲複習備考的依據,也爲複習的指南,做到複習不超綱,同時,從精神實質上領悟《考試說明》,具體說來是:

(1)細心推敲對考試內容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準確掌握哪些內容是瞭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靈活和綜合運用。這樣既明瞭知識系統的全貌,又知曉了知識體系的主幹及重點內容。

(2)仔細剖析對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數學思想與教學方法有哪些?有什麼要求?明確一般的數學方法,普遍的數學思想及一般的邏輯方法(即通性通法)。

三、重視課本,狠抓基礎,構建學生的良好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

良好的知識結構是高效應用知識的保證。以課本爲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識、方法,注意知識結構的重組與概括,揭示其內在的聯繫與規律,從中提煉出思想方法。在知識的深化過程中,切忌孤立對待知識、方法,而是自覺地將其前後聯繫,縱橫比較、綜合,自覺地將新知識及時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去,融會代數、三角、立幾、解析幾何於一體,進而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高效的有機認知結構。如面對代數中的“四個二次”:二次三項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時,以二次方程爲基礎、二次函數爲主線,透過聯繫解析幾何、三角函數、帶參數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問題,建構知識,發展能力。

四、狠抓常規,強化落實與檢查

精心選題,針對性講評。我們發揚數學科組的優良傳統,落實“以練爲主線”的教學特色。認真抓好每週的“一測一練”。“每週一測”、既要注重重點基礎知識,出“小,巧,活”的題目;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出有新意的題目,只要能抓住

這兩點,就是好題。

對每次測驗和練習,我們都堅持認真批改,全面統計。爲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要求學生對自己做錯了的習題進行改錯,提高習題課講評的針對性與課堂教學的效率性。

五、注重“三點”,培養學習習慣。

高三複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資訊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

六、選擇填空題的地位與複習策略

雖然高考中選擇填空題佔分的比例接近50%,高考考它們的方向是基礎與全面,爲顧及到各層次的考生,高考一定要考基礎,考試的知識點覆蓋率應該儘量大,這些設計目標由選擇填空題來完成。以它的目的來看,選擇填空題的難度不應該大,一張卷有1-2道難度大的題就足夠了。而文科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複習時應用花大的精力去抓選擇填空題,實際上,實踐告訴我們,難的選擇填空題是押不上的,遇到時只能依靠學生自己的數學能力。選擇填空題往往有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數值計算,從極端情況出發,等等,我們除了在平時的訓練,還作了選擇填空題的專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

七、不同學生不同要求

高考採用新的模式,學生選修的科類不同,因此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每位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要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課後的輔導的內容也就因人而異,對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要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展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作業的佈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也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後對學生的輔導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對尖子生時時關注,不斷鼓勵。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給一點熱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微笑。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活學習數學的思維。

心理教育,助長學習成績。 學好數學,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還有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心理方面,一些同學害怕學不好數學,或者以前數學成績一直不好,現在也一定學不好等,我們採用了個別交流學習方法、學習心得等,告訴學生只要做好老師上課

講解的,課後加強領會、總結,一定會有進步的,不斷關懷、幫助、指導,學生積極性提高,問的問題也多了起來,學習成績也漸漸提高了。

八、對20xx年高考試題的分析

(1).傳統在創新中繼承 例如理科第3題,三角函數f(x)=2sinxcosx的關係式簡潔,一掃過去複雜的三角化簡變形,體現了新課程對傳統內容的要求,該題的選項的設計僅僅圍繞三角函數的基本問題——單調性、週期、最值和圖像對稱問題而命制,體現了三角的主幹知識,是一道好題;再如理科第9題,將數列的單調性巧妙地與充要條件的判斷結合,給學生一種時曾相識之感,雖載體陳舊,但考查能力的力度未減,第20題爲解析幾何試題,巧妙地將圓錐曲線基本量蘊含在面積關係中,第二問探索性問題的設計,一改過去結論總存在的模式,透過多參數的複雜運算,考查綜合能力,拉開檔次,是一道考查推理和運算功夫的好題。

(2).新點在平穩中閃光 理科第6題的算法框圖問題,將數求和的基本框圖緊密地與算術平均值進行結合,不落俗套;理科的第13題將定積分與幾何概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圖文並茂,是一道小題,但體現了數學大知識——積分;第12題,體現了新教材要求的抽象概括能力,只要求考生寫出第五個等式,學生容易觀察出結論的變相考察,沒有考察難度較大的概括出一般結論的問題,而是隻寫出第五個等式(文科只寫第四個),一方面降低了難度要求,同時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與課標的要求;第19題考查了直方圖、折線圖、分層抽樣、概率和統計等問題,將讀圖、識圖、用圖結合在一起,以圖算數,概率的計算考察了基本方法,一改過去複雜的概率計算,但思維要求沒有降低。

(3). 應用中呈現新亮點 新教材與舊教材的最大區別是知識問題引入,螺旋上升,不論是教材內容還是習題都花了較大篇幅,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用數學的能力.數學應用題成爲新教材的一個亮點,自然也成爲高考試題的一個亮點,今年明顯地加大了考察力度;理科的第14題,考察了線性規劃的應用問題,滲透了環保理念;理科的第10題學生代表選舉問題,雖有一點競賽味道——高斯函數,但解答方法獨特——只需取特殊值驗證即可選出答案,在另一個層次上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意識!第17題將三角測量、解三角形和營救的速度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計算量適中,是一道好題;在解答題裏設計應用性試題,應當說是xx試題的創新點所在,值得關注。

(4).圖形裏露出新視覺 整卷的圖形有9個之多,體現了新課程的特點,也讀圖時代資訊處理的需要。增強了應用意識的考查,將實際應用性問題設計在三角函數與航海救援和圖形的交匯處理,更好地體現圖像的直觀作用;函數圖像、框圖、三視圖、統計圖,立體直觀圖的點綴,增強了試卷的視覺效應,更可貴的是識圖、讀圖、用圖意識增強,對數學潛能的培養有一定的良好作用。

(5).背景內彰顯特色 今年試題的背景植根於課本和往年考題,也有一些經典數學作爲背景的亮點題,諸如聯繫高斯函數的第10題,結合正整數立方和公式的第12題,交匯算術平均值、幾何平均值和調和平均值之間不等關係的理科壓卷題,這凸現了數學試題的高度和深度,蘊含了命題人的數學功力,意在檢查考生進入高校的發展潛力。

九、反思

高考永遠是一項有遺憾的工程,無論你在考場上如何從容清醒,都難以有完美感,何況是高考!

1、從高一就起跑,儘量早點讓學生適應高考的密度和容量。

2、第一階段複習時間要充足,不宜過早訓練綜合能力強的題目,要讓學生有逐漸適應的過程。

3、主幹知識、基礎知識和通性通法的訓練要常抓不放,百折不撓。

4、將訓練進行到底。課堂訓練、單元過關訓練、強化訓練、月測、綜合訓練,適當章節的強化訓練與貫通高中數學課全部內容的訓練反覆運用相結合。

5、高考試題重在考查對知識理解的準確性、深刻性。透過知識點新穎巧妙的組合,考查知識的綜合靈活運用,着眼於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的考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以數學思想指導知識、方法的運用,整體把握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優化學生的思維,才能全面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6、做好學生試題的批改,並作好記錄,力求做到有針對性的講評。做好優秀生的引導,差生的輔導。

高中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新的學年我們要積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認識物理課程的性質,領會物理課程基本理念,瞭解物理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透過學習物理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使我們的物理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規範化、具體化。認真學習新的物理教學大綱,明確必修物理課和選修物理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結合現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調整。學習有關教育改革和教學改革理論和經驗,從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基本點出發,根據各校、各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教育教學計劃與目標要求,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

二、教學目標

透過新課教學,使學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對於物理概念,應使學生理解它的含義,瞭解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對於物理規律,在講解時要注意透過實例、實驗和分析推理過程引出,應使學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達形式和適用範圍。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爲達到高考要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具體做法

1、以本爲本,以綱爲綱

本指課本,綱指《考試說明》。在物理基礎教學中必須分清主次,緊跟高考動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2、因材施教,生動活潑

在教學中,爲使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應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導以耐心的輔導,作業進行面批,使他們都能學有所得。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鼓勵和幫助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使他們達到更高的水平。總之,要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提高各種能力,做到每個知識點都掌握的紮紮實實。

3、集思廣益,精益求精

發揮備課組的`作用,強化了對象的針對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學生,具體做法是:

(1)堅持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2)每章要有單元測驗,閱卷完後,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逐題分析,特別究錯題。

(3)對學生要把每次講評完後的答卷收上來重作分析,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4、重視複習,溫故知新

學習是一個循序而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每章後的物理複習更是如此。複習過的內容要多次見面,學生才記憶得牢固、理解得準確、運用得自如。

5、加強訓練,提高能力

要求學生答題必須嚴謹、規範和完善,爲此,我們在平時講解習題時自身做到語言精煉,板書規範,表述完整,言傳身教,對學生的作業批改、試卷的評分,也從嚴要求,嚴格評分標準,注重答題的要點和文字敘述的規範,專業術語和字元的準確。同時,要求學生在考試中養成畫示意圖的習慣,學會用示意圖建立起思維的平臺;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謹慎操作的習慣;告誡學生在考試時思維的執着程度要適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題做到一快、二準、三規範。每次考試後,將評分標準及答案張貼在班上,讓學生們熟悉,以便提高學生高考答題的質量。

四、新課教學時間及授課按排:

(xx年9月1日————xx年1月18日)

1、(1套單元測試卷)瞭解學生,做好初高中的銜接2課時

2、第一章、力(共9課時)

第一節、緒論1課時

第二節、力,重力。1課時

第三節、彈力1課時

第四節、摩擦力1課時

第五節、力的合成1課時

第六節、力的分解1課時

第七節、補充受力分析1課時

章節綜合講解1課時

試卷講評1課時

3、第四章、物體的平衡(共7課時)

第一節、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1課時

第二節、平衡

條件的應用1課時

第三節、補充正交分解法的思想1課時

第四節、補充多個物體平衡的實例

(隔離法、整體法)2課時

章節綜合講解1課時

試卷講評1課時

單元過關命題人:李勇老師

4、第二章、直線運動(共14課時)

第一節、機械運動、質點、時間、時刻、位移、路程1課時

第二節、勻速直線運動位移-時間圖象1課時

第三節、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1課時

第四節、加速度1課時

第五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公式1課時

第六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1課時

第七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推論及應用1課時

第八節、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二級結論的推導2課時

第九節、自由落體運動1課時

第十節、補充豎直上拋運動1課時

節綜合講解2課時

試卷講評1課時

期中考試

5、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共11課時)

第一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1課時

第二節、牛頓第二運動定律1課時

第三節、牛頓第三運動定律1課時

第四節、牛頓定律的應用2課時

第五節、超重與失重1課時

第六節、力學單位制、牛頓定律的適用範圍1課時

章節綜合講解(連接體問題)2課時

試卷講評2課時

單元過關命題人:張有望老師

6、第五章、曲線運動(共11課時)

第一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1課時

第二節、運動的合成與分解1課時

第三節、平拋運動及規律的應用2課時

第四節、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1課時

第五節、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的計算2課時

章節綜合講解2課時

試卷講評2課時

7、期末考試複習6課時

高中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構建四級教研網絡,爲教師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

校本教研、校際聯誼教研、區內聯片教研是對區級教研的有效補充。要重視四級教研網絡的有效建構,形成校本教研、校際聯誼教研、聯片教研、區級教研“點線網面”相融合的教研格局,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平臺。在四級教研網絡中,區級教研注意放樣引領,校際聯誼教研倡導自願自主對接,聯片教研要增強組織功能,豐富教研內容,校本教研倡導特色化。多樣化的教研活動,目的就是淡化學校對區級教研活動的過分依賴,增強教研的主動性,讓更多的學校、教師參與到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動中去,促進教研活動“量”和“質”的同步提高。

學期開始,初中、小學召開專門會議,分解計劃,落實片活動要求,並把校本教研、校際聯誼教研、聯片教研納入到教學檢查、效能評估範圍。

針對高中學校的校際教研比較薄弱的現象,本學期教研室協調區內高中校際之間的合作交流,並建立重點學校與一般高中學校幫帶性質的合作機制,以活動研討的形式開展相互學習,提升區內高中學校的整體實力。

在教研活動的內容上,開展一輪四類(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講評課)課型選單式展示活動,對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講評課逐項研討。爲保證活動質量,先確定好人員,讓骨幹類教師擔綱授課。

繼續施行教研員蹲點制。教研員定期到蹲點學校不只是開展學科教研,而是要從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學校發展等全方位方面開展調研、探討和引領,有力地促進被指導學校教師、學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以特色引領發展

我區所有中小學都有自己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根據本校特點,挖掘本土特色,有教材有指導有落實,有的學校已經形成了校本課程體系。不少學校還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凸顯了全面育人的文化內涵。

本學期,由教研室牽頭,成立江寧區校本課程推進項目課題組,擬訂校本課程研發、實施指導要求,開展校本課程的通識培訓和重新認定工作。同時,就研發和落實開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動,注重校本特色的提煉和昇華,引領學校從特色項目向學校特色、由學校特色向特色學校邁進。要充分理解校本課程內涵和價值,從課程概念和本土特色出發,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形成校本課程目標,落實相關教學活動,最後對課程進行全面評價。本年度擬承辦市級校本課程研討會。

三、深入研究高效課堂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學期,教研室積極參與“高效課堂推進項目組”的研究,繼續引領全區中小學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推行導學案教學,實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釋疑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中學以潛心臨帖爲前提,以傾心創新爲追求,建構XX高中、XX中學、XX中學、XX鎮中、XXX學校、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16所課改實驗學校的高效課堂的校本範式,優化課堂教學的微觀結構。以中國名校共同體爲依託兼收幷蓄課改名校杜郎口中學的“336模式”、昌樂二中的“271模式”、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模式”,相互借道、潛心悟道,在互動交流、智慧碰撞的過程中摟抱發展、共同進步。繼續謀劃、組織每月一次的高效課堂現場推進會。

小學以百家湖小學的本真有效的課堂教學、東山小學“友善用腦”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實驗小學生本教育課堂的研究、科學園小學的“友善與服務性課堂”爲引領,致力於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持續、有序推進問題的研究,透過現場會展示活動,在點面結合上加強研討,並擴大實驗面。

教研室要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研究、評估改革的實效性。教研員要不斷深入基層,深入教學第一線,做好細緻的調研工作,在聚焦常態課堂的同時,參與指導高效課堂建設。在此基礎上,集中骨幹力量進行課堂教學科學性、實效性的研究,要研究課堂新模式的細節,既要研究發現共性,也要研究發現個性,既要肯定成績,也要善於發現存在的問題,讓新課堂模式的實驗走入更多的教師,進而成爲我們的常態課堂。

四、注重常規視導,向教學管理要質量

常規視導分爲隨機視導和預約視導。一是繼續採取隨機視導方式,幫扶、診斷、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規範管理。要着力於視導中“問題”的解決,對一些薄弱學校,繼續採用 “回頭看”的二次視導方法,促進整改。

二是預約視導,分爲“學校預約”、“教研室預約”兩種。預約視導注重學校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給予什麼。預約視導在一定的時間段中提前告知,將視導與研討相結合,提高針對性。

加大學科教研員對常態課的測量、診斷、指導的力度,同時要深入到教師教學“五認真”的各環節中,發現問題,限期改正。

繼續推行校內教學視導制度,要求學校每月一次不定期地對年級或學科進行教學視導,擴大校內視導的覆蓋面,並增強視導的分析矯正功能。

五、致力於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

提升質量是永恆的話題。我們要樹立全面質量觀,正確處理好教育質量和教學質量之間的關係,適應“五嚴”背景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要求。要着力於向管理要質量、向過程要質量、向教師素質要質量、向常態要質量、向學生活動要質量。

加強以下課題的研究:(1)過程質量問題,加強常態課堂視導定量與定性考覈的研究;(2)提高教師命題能力的研究。(3)修訂“五嚴”背景下教學質量評價意見,樹立全面質量評價觀。(4)對學校教學質量管理要求進行監控和評估的研究。在各校開展期末試卷命題質量評比活動。

教研室在開學初研究制定出“五嚴”背景下學科質量監控方案(另發)。各校要建立本校的質量管理意見,要求學校對班級教學質量進行跟蹤分析,這一課題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引導學校加強研究。

六、加強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讓技術爲教學服務

與電教中心聯手,開展網絡教研的系列活動,凸顯網絡教研的優勢。利用《易教專題學習網站》的載體,加強技術培訓,使學科專題學習網站成爲教師教學研究、網絡觀摩、網絡論壇的好幫手,成爲學生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的平臺。

XX年,我區小學、初中、高中派出的教師參加全國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說課比賽,都取得了很好成績。這是一種新技術型的研究活動,我們要將這種成果轉化爲區內教師教學研究的行爲。本學期,我們將參照全國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說課比賽的規則方法,在中小學教師中開展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說課、優質課比賽。比賽分兩段,先進行說課比賽,再進行同題異構優質課比賽。比賽採用由校、到片、到區的三段比賽的形式,注重教師的參與面,藉以提高教師新教育技術的素養,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的提高。

七、求真務實,提升教研工作品質

教研室要成爲“研究教學、成就教師、發展學校”的好幫手,讓教研工作得到社會、學校、教師的充分認可。教研員要理清教研工作的管理職能與專業特質之間的關係,理解教研的價值和專業含量。管理不能停留在問責層面,研究要體現診斷、提煉亮點和正視研究的盲點。堅持求真務實,努力提升教研工作品質。

本學期,繼續開展教研員課堂教學實踐周活動,實踐新課堂教學模式,在感知中與廣大教師一道研究新的課堂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研員工作要求做到“十個一”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