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通用6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爲更有競爭力的人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通用6篇)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1

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這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我準備這樣做:

一、實驗內容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四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電”、“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電”包括:點亮我的小燈泡;電路出故障了;導體和絕緣體。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包括:各種各樣的花;豌豆夾裏的豌豆。

第三單元“食物”包括:麪包發黴了。第四單元“岩石和礦物”包括:觀察岩石;岩石的組成。

二、合理組建實驗小組

小組合作實驗是本冊書實驗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組合作不能流於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計劃把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四個人都有各個的職責,一個人是組長,負責全面協調工作且重點管理組內的紀律與評價;一個是材料管理員,負責安排帶材料;一個是實驗員,負責做實驗時的分工與操作;一個是記錄員,實驗是專門記錄實驗的情況。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教師每節課都要強調安全,包括帶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上精心指導學生實驗。

1、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在假設的基礎上擬定實驗的計劃,再根據計劃制定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實驗目的和實驗的總目的。

2、精心指導學生實驗。學生不知道怎麼做時幫助學生,學生做錯了實驗時幫助學生找到實驗出錯的原因,如果實驗失敗,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學生一個解釋。

3、讓學生認識儀器,並學會使用儀器。因此,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

4、對整個實驗教學做好記錄,寫好總結,以便發現實驗中的問題,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難,來改進自己的實驗教學。

5、教會學生收集實驗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6、組織學生交流實驗情況與結果,豐富他們的實驗。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2

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認識方法,它對於激發兒童的科學志趣,培養兒童的科學能力,提高兒童的科學素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以下實驗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爲核心,加強觀察和實驗,注重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蒐集證據、表達交流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去親歷科學,在親自操作、動手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二、目的要求:

1、透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態度,啓發學生探究自然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獨立思考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2、透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勤於動手勇於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3、透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4、透過用溫度計進行測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運用溫度計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常見物體的溫度,並作簡單記錄。

5、透過浮和沉的實驗,使學生能對浮和沉的轉換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能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透過數學課中的各種實驗演示提高學生勇於探索、獨立思考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三、實驗教學方法措施

1、教師端正教育教學思想,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實驗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

2、教學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新課標要求,要由淺入深,有利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3、實驗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實驗儀器,還應儘量創造條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計劃、按要求完成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主要圍繞“運動與變化”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及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本冊圍繞“變化”統整教學內容,共設五個單元,25個課題。

本冊以“變化”爲主線,進一步幫助學生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運動產生變化,因此我們又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裏。

二、本冊總目標

透過本冊學習,使學生:

能根據以有的生活經驗並透過觀察和實驗,對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特點進行觀察、記錄;能透過多種途徑獲取事物變化的資訊,利用簡單工具(包括自制的)對一些變化進行定量的測量;能利用語言或圖表描述、展示各種天氣、生物生長、物質狀態等變化,並能透過分析數據或圖表,找出變化的規律;能透過親歷各種活動,蒐集各種變化現象的有關資料,並嘗試探究、解釋變化的原因。

能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細觀察周圍常見的變化,並有興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願意與同進行分工、合作,體驗討論與交流的樂趣;能實事求是的記錄觀察或實驗結果;願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能從自然界中獲得美的體驗;能積極開動腦筋,創造性的完成設計任務。

能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變化,列舉天氣變化對動物行爲、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影響,能描述植物、動物、人生長髮育的過程和主要變化,能說出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的區別;能說出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溫度可以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透過實驗發現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說出有一類變化僅僅是形態的變化,不會產生新物質;而有一類變化則不僅是形態變化,還會產生新物質。

開始認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願意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熱脹冷縮、去鏽、去污;能舉例說明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氣預報及農業生產的影響。

三、本冊的重點和難點

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實驗能力;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用科學感情。落實三維目標,體現素質教育,實現本學科的素質。

四、本冊的教學方法

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使用新課程的教學策略;採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創新發展。搞好各種活動,做好每個實驗。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4

一、學期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本學期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冊書中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力爭使70%的學生進入優秀之列,100%的學生及格,期末成績位列全街道同課前五名。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讓學生學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徵。

4、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農業與技術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實物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能力。

2、學會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化冰實驗,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等。

3、透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冊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生活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受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保護環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操。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科學課,本年級共有學生30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他們大多數年齡在11——12歲之間,他們身心健康,活潑可愛,接受知識的能力強,。由於科學接近生活,大多數同學對科學很感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抓住學生新奇、愛動的特點,創設多種觀察實驗的情景,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實驗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班內的優秀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及時完成,能大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些同學學習方法得當,模仿能力強,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表演能力強,成績突出。

中程生同學好動,欠細心,但能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

後進生:有部分同學大腦比較靈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們有好玩的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較差。如:劉倩倩等。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因材施教,搞好優生優培和困難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大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5課,分爲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是本冊書的起始單元。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天氣現象爲研究對象,透過感受和描述天氣變化,設計製作觀測天氣的儀器,實地觀測天氣,獲得觀測天氣的有關數據,並模擬天氣預報發佈天氣資訊,收集資料、分析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生活對天氣變化的影響等活動,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親歷和模擬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提高人類觀測天氣準確性和科學性的影響。

第二單元,在瞭解天氣變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而使學生對天氣變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瞭解,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本單元從物質的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引入,引導學生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不同狀態物體的基本性質。透過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幫助學生認識溫度的改變可能促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

第三單元,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爲主要研究對象,幫助學生學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徵。學生透過親歷種植和飼養活動,發現生物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主要變化,同時學會制定較爲完整的觀察計劃,會用多種方式做觀察記錄,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和生物變化之後,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爲今後進一步研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奠定基礎。在探究物質的變化過程中,透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質變化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另一類不僅僅是形態的變化,還會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不可逆變化既可以對人們生活帶來有利的一面,又會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

第五單元,農業與技術是本冊書的結束單元,也是體現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結合的綜合單元。在學習了天氣、物質的狀態、生物的生長和有趣的變化等單元以後,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農業與技術的關係。本單元從學生熟悉的農業與生活入手,圍繞技術的發展對農業的影響這一主題,幫助學生透過生活調查、資料分析,認識農業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第六單元展示會:是全冊書的總結,圍繞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設計、佈置、展示活動。目的是透過整理本學期對“變化的世界”的學習內容和收穫,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總結、歸納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小養成良好的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確定標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並透過展示與同學交流,達到分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從而充分體會成功學習的樂趣。展示會活動,也是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一次較綜合性的評價。教師應分別從活動組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概念系統掌握三個方面,對各小組給予綜合評價。

四、教學研究內容

(一)、重點: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4、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徵。

6、掌握水的蒸發、沸騰、凝結和水的三態變化。

(二)、難點:

1、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說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的生長與變化,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三)、教研教改專題:

課題: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強觀察、實驗、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3、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起主體用。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透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教材分析: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溶解: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一課則進一步擴展了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觀察活動。

聲音: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透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着奏出簡單的樂曲。

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爲以及學習獲得天氣的多種方法。

我們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的瞭解從身體的結構開始,透過觀察,採集數據和模擬實驗認識瞭解自己的身體,認識瞭解人體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的教學計劃6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以下實驗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爲核心,加強觀察和實驗,注重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蒐集證據、表達交流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去親歷科學,在親自操作、動手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二、目標、措施

1、加大實驗教學力度

伴隨着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師訓計劃課題的開展,我校的實驗教學也加大了力度,根據新的配備標準補充了儀器,保證了科學課的充分開展,在教學領導小組的組織下,切實把精力放在指導實驗教學研究上。

2、紮實開展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科學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體,爲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機會。實驗教學在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學中要貫徹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學期初,實驗教學領導小組根據教研中心的配檔要求,制定合理的實驗教學配檔標準,實驗教師要嚴格按照配檔要求組織好實驗教學。教學過程中學校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活動,組織舉行實驗教學公開課,經驗交流、技術培訓等教研活動。抓好實驗的備課,課前儀器準備和實驗,課堂實驗組織與實施、課後反思四個環節,不斷優化實驗教學。根據教學要求填好實驗通知單和實驗教學記錄,保證實驗的開出率,實驗教師要明確幾種類型實驗的基本要求:

(1)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確、準備充分、重點突出、操作規範、準備安全。

(2)學生分組實驗:

A、準備階段:制定實驗計劃;

B、實驗階段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正確操作,細心觀察,認真分析,瞭解實驗反饋和動態,檢查實驗效果;

C、總結階段寫出實驗報告,整理儀器,課外實驗加強引導,提高興趣。

3、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結合新教材的內容,任課教師在實驗課前要填好實驗通知單,送交儀器室,實驗教師協助任課教師配備儀器,器材和藥品。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師根據實驗課的配檔,充分利用好實驗器材,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開放的空間裏,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不斷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同時,實驗教師要提高組織實驗教學能力,讓學生養成實驗完畢後整理,清點,清潔回放原處的良好的實驗習慣,注意適時地滲透德育教育。分管領導定期對實驗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檢查督導,瞭解學生的實驗技能,促進實驗教學的有效發展,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