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1

一、高一學生入學形勢

自20xx年9月起,北京市全面進入國家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一年來,實驗年級的教師們艱苦實踐,努力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爲今年高一年級的課程改革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今年暑假,高一年級的教師參加了北京市組織的新課程培訓,教師們從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結合上對新課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這些又爲新課程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角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忙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探尋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三、對教師的要求

教改的問題,實際是教員問題。

1、用新的教學理念統領教學,注重學生的發展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衆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應當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語文課程要堅持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統一,既要注意與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有效銜接,關注學生語文發展的實際水平,又要明確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本事和必須的審美本事、探究本事,構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堅持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就是既要注重語文課程的實用價值和效能,又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文化教養功能;既強調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經過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實際的言語交際活動中,幫忙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發展語文字事;又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的過程中獲得思想感情的薰陶與感染,理解中華民族與世界的多樣的文化,構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搞好初高中銜接

認真學習《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全面瞭解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總目標與學段目標等。要了解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對教材的編寫理念、編寫體例、教學篇目和學習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數。

3、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進取主動適應並實踐高中語文新課程,落實高中階段教學目標與要求,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現·創新”五個方面得到發展。

4、深入鑽研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全面理解作者編寫意圖,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對具體教學資料進行整合、取捨或調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按照“三個維度”(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設計教學過程,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

6、守正出新,追求樸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根據具體的教學資料和學生特點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7、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充分開發一切能夠利用的課程資源,構成自我的教學特色。教師要認真讀書,鑽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與新課程的同步發展。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教研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

8、要善意理解初中教師三年來的苦辛,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要進取解決,不埋怨,不挑剔。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高一(1)班、高一(2)班兩個班的語文任課教師。一個理科班,一個文科班,從上課狀態來說,理科1班男生多,課堂氣氛較好,但大部分學生並未真正跟着老師的學習步伐。文科8班課堂氣氛較差,學生思維不活躍,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總體來說,兩個班的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習慣仍未完全養成,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仍不會或不願預習,課堂上聽、記不能協調,不會主動記筆記;大多數學生雖能大致掌握教材內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遷移能力不夠。另外,較少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盤接受教師灌輸的觀念上,在認識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記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顧了文體和人爲內涵。每冊由四個單元組成,學習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別是:小說、唐詩、古代議論文、說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應用性兼顧。必修四分別是戲曲、宋詞、雜文、古代人物傳記。小說和戲曲單元不僅要讓學生體會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處,,還要讓學生把握這類文體額三要素——人物、情節、壞境,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唐詩和宋詞要求學生除了要加強背誦,更要學會對古代詩歌的鑑賞方法。古代一文論和雜文結合本學期的作文訓練——議論文,應用文主要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人物傳記單元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句式。

另外,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指導下的課外閱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極好方法。所以,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課外自讀的指導和平時的積累。透過課內外的結合,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重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從週末的“七行本”作業中讓學生積累議論文的論據素材。

2、教學以精讀課文爲範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同時加強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讀寫結合,學以致用,語言學習的成效主要還是從能否準確、流暢地運用母語來抒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觀點。

3、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4、轉變作業檢查和輔導的重點,週末主要以積累作業爲主,每週一檢查並評價。平時兼以練筆和背誦默寫爲主。平時的練習冊的作業以簡單的預習和課內的加強和鞏固爲主,課外閱讀和語言表達的拓展題主要在晚自習完成並當堂講解,提高作業的質量。

5、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運用多媒體、講故事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閱讀自學、積累的好習慣。

6、每週堅持給學生印發一些與本週教學緊密相聯的課外拓展資料。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3

結束了高三後的漫長暑假,又重新走入課堂。新學期又如約而至。學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來了新一批懷揣夢想的孩子。這一學期我教高一3班和4班的語文課,剛經歷高三的緊張的教學和系統複習,接觸新高一的學生,無論在教學上和課堂上都要做相應的調整,高一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初中向高中過渡,適應高中教學的關鍵時期。學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本學期的教學至關重要。現作簡單計劃,如下:

一、高一級學生剛從初中升學上來,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語文科更是其薄弱環節,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着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利用最短的時間和班主任、學生溝通,儘快瞭解學生,以做好因材施教。第一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於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在於透過中考和高考試卷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語文知識考點的遷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學習目標的轉化,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

二、緊抓語文基礎,落實日常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充分了解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在知識、講法、學法上的區別,以儘快適應高中的語文課堂。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爲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爲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三、利用高一上半學期充分打好學生的基礎,充分調用語文晨讀鞏固我省考綱中背誦篇章中初中的那部分內容,並計劃讓同學自由訂閱《讀者》《意林》等雜誌,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

四、本學期計劃兩項工作重點,一是打好學生文言翻譯的功底,一是多留作文,從高一抓寫作,堅持不懈。

五、以考代練,學會知識遷移,及時訓練。

新高一年部繼續實行月考訓練,訓練以日常學習內容爲主,考試作爲日常學習的再次訓練。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4

高一上學期,是一個重要學習階段的起始,也是高中三年語文學習的黃金時段。爲讓學生掌握高中語文學習的思路特點,熱愛並投入地學好這門課程,不僅紮實基礎,學習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素養使其終身受益、爲此,本備課組制定以下計劃。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爲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新教材的特點及教學重點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

一是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

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敘、比較複雜的說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爲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字身實際組織單元;

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爲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

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閱讀教材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階段着重培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階段着重培養研討、評價的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

文言文的閱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一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三、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爲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高一級學生剛從初中升學上來,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語文科更是其薄弱環節,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着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第一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於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在於透過中考和高考試卷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語文知識考點的遷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學習目標的轉化,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

四、教學設想

面對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強化訓練,夯實基礎,落實日常教學是關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環節:

(一)閱讀方面,充分利用《語文讀本》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閱讀,養成學生每週閱讀翻譯文言文的習慣,努力透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寫作方面,堅持每週一次小作文,每單元一次大作文的訓練。

小作文,從寫景、記人、敘事等方面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措辭、造句等能力。大作文從觀察與感受、想象與聯想、再現客觀事物、表現主觀情感等方面,讓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三)口語訓練方面,結合詩歌教學,開展詩歌朗誦訓練,掃除學生練習口語的心理障礙,訓練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方面,結合單元教學,穿插“說服別人”、“拒絕別人”、“勸慰、鼓勵別人”等不同目的的語文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自由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養成文明得體的說話習慣。

(四)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爲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爲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五、教學策略

1、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特點。

(2)要加強學習研究,重視知識更新,訂閱書報雜誌,閱讀理論專著,及時更新觀念,提煉資訊,充實知識儲備。同時又要儘可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參悟道理,總結經驗,提升素質。

(3)重視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知識和力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視師生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演空間,把氣力花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上。

(2)重視每堂課的收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訓練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養上。

(3)注意初高中的銜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升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辨證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恆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防止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

3、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設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努力探尋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課堂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雙管齊下,使作文教學真正走上系列、優化的健康之路。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1)分解能力,講究專題性。每次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明確到位,決不含糊。

(2)重視作文教材,細化作文能力。如觀察生活如何觀察?怎樣才能培養感受能力?在寫作中如何恰當的應用想象和聯想?怎樣才能寫出個性、形成創新?這些內容在教材中都有較系統的闡述,這大大有助於作文能力的細化,因此,決不能棄教材於不顧。

(3)序列優化,講究實效。每次訓練後,重視評獎的及時性,爲學生提供範文,或分工下水,或從學生習作中提取,或收集佳作爲我所用,努力做到做一次作文,有一次收穫。

(4)寫作與口語交際雙管齊下。本學期口語訓練的重點是兩個:一大膽開口,快速思維;二文明應答,得體應和。

(5)課內練筆與課外練筆齊頭並進。課外練筆方式主要是三種:一是專項片段能力訓練,如聯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錘鍊學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延升性作文,主要是完成作文單元后的練習。

4、加強語文第二課堂的組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本學期安排四次語文實踐活動。第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同學們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第二次“報刊剪摘、注評、展評活動”,目的是激發廣泛閱讀報刊、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動腦動手的學習技能與習慣,創造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第三次“‘校園心聲’作文競賽”,目的是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第四次“‘愛我校園,愛我中華’即興演講賽”,目的是鍛鍊學生採集與處理資訊、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索創新等多項能力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與爭鳴的良好風氣。

六、教學工作實施

(一)必修課

1、教本

(1)進度安排

高一冊的閱讀教材,着重培養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本着由淺入深、分散化解難點的原則,教學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六、三、四單元。每單元安排中心發言人。

(2)教學要求

本期教材文體多樣,有詩歌與散文,還有講演詞、序言等,內容比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欣賞與學習並模仿與創作、每個單元的教學都要精心組織,單元內部的各篇課文在突出自身特點的同時,一定要和單元的整體特徵和要求相一致。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後,要指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小結,明確每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3)備課要求

堅持每週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說明本單元的重難點,講清每篇課文的重點、難點、疑點,並提出自己對教材的處理意見,以及和讀本相關課文的處理意見,其他成員就這些意見進行細緻而充分的討淪,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教本和讀本相結合的原則,爲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做如下安排:

(1)教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讀本(課文序號)

第一單元—1/11(中國現當代詩歌、外國詩歌)

第二單元—12/24(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

第三單元—23/34(演講詞)

第四單元—35/45(序言和其他)

第五單元—46/51(先秦歷史散文)

第六單元—52/58(先秦諸子散文)59/64(名著與文化索養)65/74(語言運用與寫作)

(2)讀本納入備課方案

單元備課,不僅備教本,也備讀本。對兩者教學的重難點、處理方法都做通盤考慮。

(3)讀本課文的處理方式

A、以“讀’爲主。老師要組織和安排學生閱讀和討論交流,指定必讀和選讀的篇目,在讀本的閱讀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要做好檢查督促工作。

B、以寫促讀,結合練筆進行讀書筆記的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對讀本的閱讀理解、

C、每週的活動課時間,學生做讀書交流。

D、在平時的基礎練習、檢測時納入讀本的內容和材料,促進學聲對讀本的學習。

(二)選修課和課外活動

1、按年級組的統一安排。在活動課開設語文選修課。

目的:拓展課堂,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文學知識,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和純正文學的熱愛和鑑賞力,以提高其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形式:講座形式

選題:文學鑑賞[電影與文學、國學、唐詩宋詞、名著欣賞(外國文學、女性文學)]

2、組織本年級文學社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向校報投稿,培養文學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現和培養文學苗子。具體工作由各班任課老師負責。

3、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外有益的語文競賽和徵文活動,鼓勵學生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自己的作品。

4、成立四人語文小組,每週採取“四加一”課程結構,(四堂常規課加一堂活動課),充分開展“大語文”活動。

(三)作文教學

1、完成教本上的“寫作實踐與口語交際”訓練。

2、制定出高中三年學生寫作的階段性目標和要求,有步驟地進行作文系列訓練,讓學生達標,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訓練系列。具體由汪坤老師負責。

3、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寫作速度,訓練課堂定時作文,在60分鐘內根據要求寫出800字左右的文章。

4、注重作文的講評,對不合要求的作文一定要堅持講後的修改和重寫,

5、鼓勵學生寫作文後記,進行自我總結、形成一套自改、互改和老師批閱的作文評改體系。

6、本學期計劃寫大作文8篇(課堂定時作文5次,練筆20篇)

七、教研工作

1、組織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探索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標。

2、貫徹“大浯文”思想,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教師的業務水平。

3、探索新教材“綜合性學習”課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標精神。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5

萬馬奔騰塵埃盡,五羊鬧春氣象新。在這新春佳節之際,新的學期開始了。爲了搞好本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特制定本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19個教學班級,共有學生1125人。語文教師10人。從20xx年下學期期末考試來看,學生的語文素養整體水平不高,80分以上者,僅有23人,不及格者達300多人。從卷面反饋的資訊可知,上次試題的難度係數爲0.85,可是我們高一年級學生的基礎選擇題及古詩文名句默寫題,做得很差,文言文語句翻譯題也做得很差,作文更是問題很多,如扣題不緊、內容空洞、語句不通、錯別字多等。這些情況足以表明我們高一年級本期的語文教學要夯實學生的語文積累功夫,要鍛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能力,要加強作文指導與講評,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要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有效對接。

二、指導思想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期的教學指導思想爲:

1.、以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精神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四環節學案導學”,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學業水平考試要求,制定導學案,做到“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

2.、以大語文教學思想爲指導,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生活有機對接,幫助學生架設溝通一座語文與生活的橋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用語文活躍生活。擴大閱讀面,強化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積累生活素材,積累思想火花。

三、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學內容爲:語文必修教材(三)、必修教材四。

語文必修三、必修四的編寫體系相同,都是按照“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的體例編排。“閱讀鑑賞”部分都是四單元組成,“表達交流”都是由三個寫作專題和一個口語交際專項訓練組成,“名著導讀”都介紹兩部中外名著。不過編寫的具體內容各有側重。

從“閱讀鑑賞”部分看,必修三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人物與環境”(中外小說),選編了《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主要讓學生了解環境與人物性格的關係,其中《林黛玉進賈府》《祝福》爲教學重點;第二單元感受與共鳴(唐詩),突出名家名編,選編了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秋興》《詠懷》《登高》,李商隱的《錦瑟》《馬嵬》,透過這些作品,讓學生感受詩人的個人情懷和家國情懷。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審美情趣。第三單元古代議論散文。選編了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荀子的《勸學》、賈誼的《過秦論》、韓愈的《師說》。這些文章有的討論治國得失,有的總結軍事經驗、有的討論學習的作用,有的談人才的培養。讓學生學習古人的論辯藝術。第四單元科普作品,選編了周立明的《動物遊戲之謎》、卡爾·薩根的《宇宙的邊疆》、加來道雄的《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等。必修四的“閱讀與鑑賞”也有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中外戲劇”,編選了《關漢卿的《竇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中國古代戲曲和中外話劇。欣賞戲曲主要是透過曲詞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欣賞曲詞之美,領略古代戲曲迷人的藝術魅力。欣賞話劇,主要是把握句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第二單元“宋元詞曲”,編選了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鈴》,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李清照《醉花陰》《聲聲慢》。這一單元兼顧了宋代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作風格。既有長調,又有小令,具有代表性。這一單元主要目的是領略豪放詞與婉約詞的不同風格,體會詞的聲律之美,領悟詞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第三單元社會科學論文及隨筆。選編了魯迅的《拿來主義》、弗洛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蒙田的《熱愛生命》、帕斯卡爾的《人是一根能思想葦草》、富爾格姆的《信條》等。學習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某種思想力量的衝擊,學習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觀點與材料結合起來,並能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或闡發,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第四單元古代人物傳記,選編了《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這些文章分別出自《史記》《漢書》《後漢書》正史。這些傳記中的人物,或以政績、或以品德、或以才幹名垂青史,令後人景仰、追慕。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閃光之處,體會作者對傳主的感情傾向,學習傳記作品多樣的寫人記事手法,體味文章的風格與韻味。

從寫作教學內容看,從必修三到必修四都是議論文寫作,從易到難,逐漸深化。必修三有三個專題:學習選擇立論的角度、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學習議論中的記敘。必修四也有三個專題:學習橫向展開議論、學習縱向展開議論、學習反駁、學習辯證分析。

口語交際,從必修三到必修四都側重口頭表達,必修三主要是“討論”,讓學生了解主持討論和參與討論的角色,如何選擇話題組織討論,如何圍繞話題展開討論。必修四主要是“辯論”。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辯論,怎樣組織辯論,如何選擇論題,如何反駁對方。

梳理探究部分,從必修三到必修四,側重於語言的運用和文學薰陶。必修三選編了三個專題:第一是“交際中的語言運用”,目的是學習交際中的稱謂語、禁忌語、委婉語、寒暄語、致謝語、祝頌語、撫慰語等。第二是“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生活經歷、思想境界和審美品位對文學作品重新認知、多角度賞析、續寫改編。第三是“語文學習自我評價”,讓學生透過自我評價,總結、審視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習慣,瞭解自己語文學習的現狀,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必修四側重於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同樣選編了三個專題,第一是“邏輯與語文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表達交流中思維的邏輯性,做到“思維清新,表達清晰,避免思維混亂、詞不達意”。第二是“走進文學大師”,這個專題是對“閱讀鑑賞”部分的昇華,這個專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怎樣讀經典,怎樣走近文學大師,從而消除文學經典與學生生活的隔膜,感受文學經典的思想的力量,領略文學經典的風格魅力。第三個專題是“影視文化”,讓學生感受大衆文化,瞭解影視文化的發展史,瞭解文學與影視的關係,瞭解當今的影視大片。

“名著導讀”部分,從必修三到必修四有一個從文學到文化的昇華過程。必修三主要介紹了《紅樓夢》和《高老頭》這兩部中外文學名著;必修四主要介紹了《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朱光潛的《談美》。

四、、教學措施

1.開設閱讀課,擴大學生的視野。單週開設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到閱覽室自由閱讀。教師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從開學就規劃自己的閱讀量,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出讀書心得。

2.加強寫作教學指導,學科組統一寫作教學內容,編制指導教案和講評材料,提供參考範文。

3.抓好背誦訓練,學科組制定背書登記卡,制定背誦篇目。

4.加強集體備課,學科組統一學案。

5.加強考試訓練,學科組規劃考試內容和進程,把考試打造成一種文化。

6.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開展語文活動。如清明節緬懷先烈活動、五四青年節徵文活動,端午節徵文活動,七一頌黨詩文競賽活動等。以活動促教學,在生活中學語文。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夯實“雙基”,強化寫作指導,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開發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二、學情分析:

這學期仍帶高一3、4兩個班。大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明確,自我控制能力較強,都能按要求學習,基本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作業也較認真。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仍有少部分同學學習缺少主動性。當然,這與班主任的指導思想有關,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期末考試,兩班與級均分差兩分多,高分學生略顯不足,主要是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力求合格率達、優秀率、提高率都有明顯提高。努力拓寬語文知識面,紮實深化語基底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寫一手較好的鋼筆字;寫好議論文,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閱讀與鑑賞:古代詩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說和科普科幻作品。四個單元分別是人物與環境,感受與共鳴,質疑解難,啓迪與想象。

2、表達與交流

訓練一般議論文的寫作。安排的專題分別是: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選擇和使用論據,學習論證,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3、口語交際:討論

4、梳理探究: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文學作品的個性解讀,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5、名著導讀:《紅樓夢》《高老頭》。

必修4

1、閱讀與鑑賞:中外戲劇,宋元詞曲,古代人物傳記及社會科學論文。

2、表達與交流: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安排的專題分別是:橫向展開議論,縱向展開議論,學習辯證分析。

3、口語交際:辯論

4、梳理探究:邏輯與語文學習,走近文學大師,影視文化。

5、名著導讀:莎士比亞戲劇,朱光潛的談美。

五、具體實施

1、狠抓背誦默寫和基礎訓練,注重課內外結合,立足訓練提高,面向高考,以練爲主,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2、認真抓好課前三分鐘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3、狠抓背誦默寫,實行在規定時間內人人過關的方法,務求背誦默寫無缺漏。

4、狠抓課堂紀律,提高上課質量。

5、努力鑽研教材和專業知識,認真備課,講求上課質量,務求不虛擲課內時光。

6、注重語基的訓練與指導,重視語法知識的講授,提高學生的語文層次。

7、注重課外知識的講座,合理運用“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把觸角伸向課外。

8、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

9、抓好書寫訓練和寫作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0、努力開展語文活動,全面推進語文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