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通用9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不如爲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通用9篇)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透過上學期的科學學習,絕大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學生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學習態度不夠認真,輕視科學學科,造成科學素養髮展一般。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看,任教的2個班中七(5)班成績突出,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生知識面廣學習積極性高,學生參與活動認真踏實,(3)班學生學習態度不夠好,課堂紀律有待加強,但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

二、教材分析(包括重點和難點)

本冊內容由“代代相傳的生命”“對環境的察覺”“運動和力”和“地球和宇宙”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章“代代相傳的生命”以學生熟悉的教學內容爲教學起點,注重探究,注重反映新知識和新技術。本章的重點:有生命週期的共同性;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受精和胚胎髮育的基本過程;青春期發育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衰老和死亡的實質;被子植物發育過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過程。

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首先從總體上描述人類怎樣用身體感覺器官來感覺周圍不斷運動和變化的環境。在介紹聲和光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描述耳的結構及聽覺的形成、眼的結構及視覺的形成過程。最後以人類如何獲取資訊和利用資訊作爲結束。

第三章“運動和力”首先介紹各種形式的運動和能,使學生對物質的運動形式和能的形式有一個初步的、但較爲全面的瞭解。然後集中對機械運動深入地進行研究,涉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機械運動的分類,運動快慢的描述等。再學習力的有關知識,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彈力、力的測量、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圖示,重點學習重力和摩擦力。最後是運動和力的關係,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知識以及兩力平穩的條件。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主要從宏觀的層面上探討一些屬於地球科學領域、與人類活動關係十分密切的自然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和原因。

內容包括:

地球自轉運動和繞日公轉運動的基本特徵;地球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特點和產生原因;地方時和區時的劃分、計算;地球的公轉所產生的現象;地球內部的圈層特點;火山、地震的發生和分佈規律;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教育對象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教學內容上:強調基礎知識的訓練,構建緊密與生活、生產實際和社會發展相聯繫的科學內容體系。

教學途經上:注重教學民主,形成和諧氛圍。促使學生激勵進取,分步到位。

教學過程上:注重人人蔘與,全過程參與,多感官參與,強調學生是主體。

教學環節上:循循善誘,有梯度地指點,循着學生的思路將學生存在的問題,解剖成一個個有序的小問題,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差異分步指導。

四、教學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7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

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入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標準》的核心理念,即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具體爲:

1、面向全體學生

無論學生存在怎樣的地區、民族、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的差別和性別、天資、興趣等的差別,科學課程均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這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決定的。

2、立足學生髮展

科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入門課程,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科學課程本身蘊涵的德育要素,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以及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的教育,與其它課程及各教育環節一起,共同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奠定基礎。

3、體現科學本質

科學課程要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本質,逐步領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繫的,科學是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並且透過科學探究而不斷髮展。

4、突出科學探究

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5、反映當代科學成果

科學在不斷髮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科學課程要反映當代的科學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應讓學生了解一些他們能夠接受的科學技術知識,瞭解現代科學技術對建設新農村、新城鎮和改善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的作用,從而使他們意識到科學與自身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樹立學好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服務社會、振興中華的理想。

二、教學內容

科學七年級(上)共由八章組成:走進科學、星空巡禮、晝夜與四季、地球、變化的地形、生物的主要類羣,地球上的生物、生物多樣性、地球上的生物圈。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視窗,小資料等,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本冊要求學生對科學有初步的認識,重在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習慣。

三、教學目標

科學課程以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爲總目標。透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瞭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學會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並且用它們解釋常見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初步形成對自然界的整體認識和科學的世界觀,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初步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瞭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並能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相互影響。

四、課時安排

新 授59課時 複習18課時 測驗6課時

機動4課時 總計89 課時

其中: 實驗2課時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教學共有20周,實際上課十九周。每週六個課時。本冊共九章。平均每二個星期完成一章的教學。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至第三週 走進科學

第一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2課時

第二節什麼是科學探究 2課時

第三節建立你的健康檔案 3課時

第四節 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2課時

第一章《星空巡禮》

第一節 觀天認星 1課時

第二節銀河系 2課時

第三節最近的恆星 1課時

第四節 行星與衛星 1課時

第五節 太陽系小天體1課時

習題講解,複習測驗

第四周至第七週 第二章《空氣》

第一節 空氣的存在 3課時

第二節 空氣的成分 2課時

第三節 氧氣 4課時

第四節 二氧化碳 4課時

第五節 保護大氣圈 2課時

習題講解,複習測驗

第八週至第十週 第三章 《陽光》和期中考試

第一節 太陽輻射能 1課時

第二節 陽光的傳播 2課時

第三節 陽光的組成 2課時

習題講解,複習測驗

其中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一週 階段性複習,期中階段性測驗

第十二週至第十三週 第四章 《土壤》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和利用 2課時

第二節 土壤與植物 2課時

第三節 土壤污染的防治 2課時

第四節 地圖 1課時

習題講解,複習測驗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週 第五章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節生物體 1課時

第二節細胞 4課時

第三節 組織、器官與系統 2課時

習題講解,複習測驗

第十六週 期末複習

第十七週 期末考試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特點:

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元號。

新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資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二、教學策略

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條件,改革現行教學方式,包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中:

1.擯棄應試教學,努力實施開放式教學

1.1開展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

第一、建立“情景與互動式”教學。

第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第三,重視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還有,課堂上充分利用教學資訊資源。

1.2優化實驗教學途徑。

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活動方式,學生只有遵守實驗的“遊戲”規則,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策略是:《科學》課程要求我們優化實驗教學途徑,用科學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形成基本實驗習慣,提高實驗能力。

首先,課堂中演示實驗和隨堂小實驗相結合。

其次,對於分組實驗,我們不能將其作爲學生驗證科學規律的一種手段,同時學生必須克服“照方抓藥”的通病,否則浪費了時間,實驗習慣的養成,實驗能力的培養便無從談起。我們還應該充分利用課外、假期開展探究性實驗活動,積極拓展實驗教學途徑。

2.實施探究性學習,有效地開展《科學》課程教學。

2.1探究性學習的成效,關鍵在於我們作必要的過程和方法的指導。

①對新現象、新知識提出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開展討論;

②應用已有的知識對發現和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

③運用各種實驗方法獲取資料進行初步的科學分析;

④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比較切合實際的結論;

⑤將探究結論與他人合作交流等。

2.2探究性學習的成效,還在於我們進行恰當的教學設計

3. 開展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是《科學》課程教學的必要補充。

三、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科學是一門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學期本人擔任七年(3)(4)兩個班級的科學功課,兩個班共有學生63人左右。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1、學生人數不多:

今年初一新生進行小班化教育,兩班人數只有63人,這樣給學生實驗、課堂紀律、課外輔導等等的全面鋪開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2、學生學習習慣普遍不好。

大多數學生上課沒有作筆記、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有一小部分學生未能及時完成作業。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作業馬虎。

3、學生基礎一般,有兩極分化趨向。

本校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學校,對小學的科學課不重視,是造成學生基礎不好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由於家庭對教育子女的不恰當,造成一部分學生得過且過,放任自流的現象,小學基礎不夠紮實,給科學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四、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1.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突出科學探究,強調對自然界的整體認識,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探根究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爲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2.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學現象、事實、概念和原理;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學詞彙和術語;知道科學技術在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實例。並透過查閱資料,蒐集數據及同伴間的合作交流,確定探究對象。會正確裝置簡單的實驗儀器;會正確使用及規範操作基本儀器;會正確選用實驗儀器等。

五.具體實施計劃:(見表格略)

六、陪優補差措施:

根據每班學生目前的狀況進行不同的組合,進行分層輔導。

第一層次:(學困生的練習要求)基本簡單,易於模仿,量不多但必須獨立完成。

第二層次:(中等生的練習要求)鞏固課內,適當延伸擴展,使學生觸類旁通。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繫和系統性,面向大部分學生。

第三層次:(優生的練習要求)選擇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創造性較強的題目,力爭全面提高成績。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伴隨秋天的腳步,我們踏入了一個新學年的開始。新學年伊始,爲了全組生物教師教學工作有目的性、完成工作有針對性,特根據學校指導方針、教學大綱安排制定本學期七年級生物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工作指導精神

緊緊圍繞學校“xx”規劃的發展精神,緊密結合教育的精神實質,爲了一切的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優秀才幹,使學生在我們的精心教育下茁壯成長,成爲具有豐富知識內涵的'全面人才。

二、教學及活動安排

結合教學大綱的安排以及實際開設課時數量,設定每週二課時共計完成二十九節課的教學內容。另外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初步設定安排幾項教學活動:

1、對學校內的生物種類、生長環境特點以及生物特徵展開調查的《調查身邊的生物》實踐活動,並對調查活動中認真積極完成、調查報告單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和展示;

2、結合《練習使用顯微鏡》一課的實驗環節,在使用規範、迅速調整並能夠看到清楚物象的同學中進行小比賽,增進學生對實驗操作正確認識和熟練程度,對於“優秀實驗員”給予公示表揚;

3、結合《種子的萌發》,課前佈置學生自行選擇進行植物的種子,嘗試使其萌發,並總結其條件、生長狀況,且拍下照片,對於認真探究、成果顯著的同學給予表揚;

4、本學期還將對學生進行一次出教材內容外的生物知識小普及和小競賽,具體內容和設定安排將在今後備課中詳細商討。

三、教師學習和工作

生物組共有三名專職教師,都是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嶄新的面孔,而他們又具有着迥異的性格、不同的特質,因此,在展開教學活動是需要老師充分了解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工作:

1、上好第一節課,即表明上課的原則也要讓學生接受一位新老師;

2、充分備課,不僅參照教學參考書中的內容,還有組內交流、拓展課外知識,豐富教材;

3、認真備課,尤其是組內備課,增加聽評課次數;

4、教師自身也是需要知識補充的,因此教學的學習也是一項重要任務,每一位教師都要結合工作,加強自身進修學習,爭取更好地爲學生服務。

一學期和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日子僅有近100天的時間,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使我們的孩子們在這100天裏開心、快樂、健康、進步,讓他們在知識的世界裏找到開啓人生大門的線索乃至那把鑰匙。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師都要秉承這樣精神,積極而踏實的工作,完成計劃,爭取獲得成績和質量的豐碩果實。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班學生剛剛完成小學六年的學習,升入初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七年級。透過調閱小六畢業會考成績冊和試卷,發現本班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甚理想。從學生作答來看,基礎知識不紮實,計算能力較差,思路不靈活,缺乏創新思維能力,尤其是解難題的能力低下。總體上來看,低分很多,兩極分化較爲嚴重。

二、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教育方針,以七年能數學教學大綱爲標準,堅決完成《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各項基本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生活入手,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透過本學期數學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模式。最終圓滿完成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任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有理數和代數式,掌握有理數的各種性質和運算法則,初步學會使用代數式探究數量之間的關係。認識基本幾何圖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圖能力和的技巧。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抽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資訊,發展幾何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源自生活實踐,最終迴歸生活。班級教學目標:優秀率:15%,合格率 8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數:本章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基本性質及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本章的難點在於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性質、運算法則,並將它們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和計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本章主要是學習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及整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難點在於理解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本章難點在於解一元一次方程,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本章主要學習線段和角有關的性質。本章的重點是區別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有關性質和計算;理解互爲餘角、互爲補角的性質及應用。本章的難點在於線段和角的有關計算。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潛心鑽研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備課,精心設定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課,閱好每一份試卷,搞好每一節輔導,組織好每一次測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數學趣題,喻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數學特長生。

3、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六、課時安排(略)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總目標

1、認識生物的主要分類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植物物的生殖大多是透過有性生殖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爲有密切的聯繫。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透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二)學生情況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八年級學生透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知識還是新知識,要透過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二)方法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總之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本人根據教材內容、要求不同,計劃採用以下教學方式:講授與演示、模型製作,小組討論、角色遊戲等。另外本人將與其他老師結對子,進行互幫互助,使教學工作得到更大的進步。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瞭的瞭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爲詳盡的瞭解。同時透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 瞭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 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瞭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佈。

三、重點、難點: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能簡單分析人—地內在關係;

3、初步學會國家和地區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爲今後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周次

第六章 第一節自然環境 2 1

第二節人文環境 2 2

第七章 第一節日本 2 3

第二節東南亞 3 4—5

第三節印度 3 6

第四節俄羅斯 3 7—8

第八章 第一節中東 2 8—9

第二節歐洲西部 2 9—10

期中考試 11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 12

第四節澳大利亞 2 13

第九章 第一節美國 3 14—15

第二節巴西 2 15—16

第十章極地地區 2 17

期末複習 4 18—19

期末考試 20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透過年的科學學習,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學生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學習態度不夠認真,輕視科學學科,造成科學素養髮展一般。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看,任教的4個班中4班5班突出,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生知識面廣學習積極性高,3班的學生參與活動認真踏實,2班較次,但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宇宙語空間探索”“地球、礦物與材料”“海洋與海洋開發”和“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四個單元組成。

“宇宙與空間探索”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瞭解宇宙的起源,瞭解太陽系的組成。認識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嘗試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大小,瞭解火箭升空的原理。在探討宇航員進行空間探索所面對的問題時,瞭解飛船繞地球執行時速失重現象,意識到人類在外層空間生存需要的條件。

“地球、礦物與材料”單元,將引領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圈層結構以及地球上的礦產資源,並上學生了解一些人類利用地球礦產資源開發材料和應用材料的歷史。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材料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社會經濟發展以經濟對環境的影響,並樹立加強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等。

“海洋與海洋資源”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觀察、觀看、動手實踐和閱讀分析等方法,瞭解海與洋的區別、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以及探索海底世界所需面臨的問題和人類應用科學技術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所取得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海洋世界的熱情。

“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單元,從人口、資源和環境三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樹立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教學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7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9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共四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裏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資訊技術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由於機房條件所限(需兩人一臺、機老易卡)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資訊技術》。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閱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爲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本欄目設定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資訊技術的興趣,透過一

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資訊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技術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技術作爲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爲、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資訊與資訊技術

第1課:資訊的特徵1課時

第2課:現代資訊技術與生活1課時

第3課:計算機探祕1課時

第4課:使用計算機管理檔案2課時

第5課:資訊安全資訊道德1課時

單元小結1課時

第二單元:我的新學期

第1課:歡迎參加辯論會2課時

第2課:爲運動員加油1課時

第3課:我心中的班級1課時

第4課:文學社的新成員1課時

第5課:班級風采2課時

單元小結1課時

第三單元:暢遊齊魯

第1課:策劃準備1課時

第2課:設計外觀1課時

第3課:組稿編輯(一)1課時

第4課:組稿編輯(二)1課時

第5課:播放展示與發佈1課時

單元小結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