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音樂教學計劃精選

導語:對於音樂的教學,教師們制定了什樣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音樂教學計劃,供各位參閱。

音樂教學計劃精選

音樂教學計劃【1】

 一、訓練部分:

1、歌唱姿勢要正確;發聲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歌唱;按教師的手勢,用正確的口形,整齊地歌唱;

2 在換氣記號處換氣,吸氣時不出聲、不聳肩。3、 以統一的音色,獲得較自然而優美、明亮而圓潤的童聲。

二、視唱、知識、練耳部分:

1、 讀譜知識:認識五線譜、線、間、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長短;知道音有強弱。

2、 視唱部分:能用聽唱法模唱歌曲

3、 練耳部分:聽辨出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等。

三、欣賞部分:

  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在欣賞中感受音樂的優美、悅耳,產生愉快的感覺。逐步體會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區、音色等表現手段在音樂中的作用。能辨別音樂作品中輕快、熱烈、活潑、優美、雄壯、莊嚴、詼諧等情緒。能感受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常見體裁的特徵。 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在欣賞中感受音樂的優美、悅耳,產生愉快的感覺

 教學分析: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觸音樂的學習。所以,在本學期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實施:

 愉悅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

 我們在教學中要透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爲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的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

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1、學生正處於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素質差,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四、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啓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鑑賞的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爲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在全國都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做到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前可能學校爲了單純的成績着想,很少有開音樂課或是不開音樂課。可是現在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下,音樂教育也是成爲了一個新的重點。

所以我就得更加努力的教學生了,學生的音樂培養可以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心胸,在音樂的陶冶下更好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是素質教育的高明之處。

祖國的下一代就是我們的孩子們,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都在他們肩上,所以我們一定要把他們教育好,教育好他們就是爲我們祖國的未來做了貢獻,要想中國能夠持續的發展和強大就必須把教育做好,那樣我們的民族纔有希望!纔有未來!

音樂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到五年級十七個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 執教的十七個班級學生音樂水平這學期明顯好轉,我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爲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着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透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2)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3.識讀樂譜

(1)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 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2)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遊戲並參與表演。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

(3)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並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 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 接觸與瞭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 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爲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 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着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鬆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爲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