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模板彙總八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爲更有競爭力的人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模板彙總八篇

教學計劃 篇1

導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作品內涵,感悟作者對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品味重點句段,學習人物速寫的方法

重點 感悟作品內涵 難點 學習人物速寫的方法 .

導學過程

反思

一、瞭解作者

馮驥才,當代作家、畫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50餘種。

二、生字

怵 秫 硌 摳

撂l 戳 模子 敦厚

三、理解課文

1.“俗世”是什麼意思?“奇人”是什麼意思?

2.想一想,“泥人張”“楊七”“楊巴”各自“奇”在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課後題2.1爲什麼說”有第一,沒第二”?用到了什麼修辭方法?

4.課後題2.2請分析“找”字的妙處。

5.三分活,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表達效果?

6.京城豪門,山珍海味不新鮮,新鮮的反倒是地方風味小吃可天津衛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魚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咯牙。(府縣道臺們對招待吃食的計較,體現了他們什麼心理?)

7.本文的高潮在哪裏?

8.在《泥人張》中說技藝靠“手”,而在《好嘴楊巴》中說技藝靠“嘴”,兩者是否矛盾?

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Ⅱ兩章: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修Ⅲ三章:第一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第三章《地理資訊技術應用》。重點了解和掌握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的知識,難點是能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應用於某個具體區域中,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學生對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比較差,地理學習方法不很適當,讀圖、析圖、提取資訊、概括歸納和語言文字表述等能力較差,文科班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態度和紀律比理科班的學生好一些。

三、教學目的要求

使學生能初步瞭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的組成以及主要特點,瞭解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的知識;能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夠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基礎知識;增強愛國情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教會學生地理學習方法;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健康的情感、科學的態度和現代地理價值觀的形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內外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

教學計劃 篇3

爲我校學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考情、教情、學情,制定有效的備考策略,力爭讓我校歷史學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具體實施方法

1、把“三綱二題”作爲複習的基本依據。

第一、“三綱”即課程標準、20xx年考試大綱和20xx年考試說明。

第二、“二題”即20xx年全國高考歷史卷試題和20xx年全國各套高考歷史卷。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第一、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要有計劃性(週四、週六上午)。

第二,優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第三、優化備課內容。要認真關注三情(考情、學情、材情)、三態(原生態知識、衍生態知識、動態知識)、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3、依循“五步式學案導學模式”進行課時複習,提高課堂效益。

第一步爲“複習舊課”。主要透過檢查提問進行。

第二步爲“依案掌握要點”。首先,解讀課標,明確要點。其次,結合教材理解記憶學案“知識概括梳理”部分的內容。再次,透過教師提問、學生板演、默寫、互查互評等活動進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爲“問題質疑討論”。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問,透過合作學習或者由老師幫助解決疑難。

第四步爲“知能拓展提高”。透過優化處理學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爲“鞏固反思感悟”。透過優化處理學案中的“達標測評”,在精練中鞏固成果,昇華認識。依循此模式進行復習時,要分塊落實“知識概括梳理”部分的內容。

4、優化訓練過程及講評課模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第一、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二題”。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爲主。

第二、仿真訓練。訓練要採用限時、閉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題卡(選擇題)和答題紙(非選擇題)。

第三、精心批改。限時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批,逢批必記。

第四、上好講評課。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爲“自我矯正——精評新練——自我完善——典題記錄”。

5、加強規範化訓練,保證不因規範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第一,注意審題的規範。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乾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題程序的規範。應在做完Ⅰ卷後及時塗卡,不能全部試題做完後再塗。在做非選擇題時,不宜跨題或跨問答題等。

第三,注意答題紙使用的規範。書寫時不要超出答題區域。要將答案與題號和各小問的序號對應好,以防錯位。選做題應先寫題號等。

第四,要注意書寫的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針對實高高三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特制定以下計劃:附一輪複習計劃:

複習進度:(基本按照xx歷史教研室意見,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微調,備課組保持統一。)

複習方法:

1、充分發掘利用一輪複習資料《創新方案》,完成相關填空和練習,掌握基本知識。

2、備課組組織編寫知識點複習講義,幫助學生梳理基礎、夯實基礎。

3、每週利用自習課進行一次限時訓練,及時反饋,提高能力。

4、課前檢查,進一步夯實基礎。

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電腦的用途和學電腦的樂趣,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感情。

2.理解“清晰”“神通廣大”“一絲不苟”“依依不捨”的意思。

3.理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敘述方法。

4.朗讀課文,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電腦的用途,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教學難點:瞭解作者有順序有重點地敘述的方法。

課前準備:參觀微機室。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揭題

同學們已經學過了《電腦“管家”》這篇課文,對電腦在管理飯店方面所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瞭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文,講的是一位小學生怎樣與電腦交朋友的。板書:“我的新朋友-電腦”

二、自讀課文。

(出示)思考:

1.我的新朋友-電腦是什麼樣子的?它有哪些本領?

2.作者爲什麼稱電腦是“好朋友”?(學生閱讀回答)

三、練習劃分段落,歸納段落大意。

1.課文圍繞我的新朋友-電腦,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接着什麼?最後講了什麼?文章可分幾段?

2.討論:分爲四段

一段(1)“我”懷着好奇心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娃娃電腦培訓班”。

二段(2~7)“我”在電腦培訓班學習,和電腦成了好朋友。

三段(8~10)“我”參加電子計算機智力競賽,獲得了好成績。

四段(11)總起來講“我”和電腦交朋友得到的好處。

四、進一步理解課文。

教學計劃 篇5

一、本班教師說

本班共有三位老師,xx老師、xx老師負責幼兒的日常教育工作,xx老師負責幼兒的生活起居,我們三位老師會同心協力,全心全意地對待每一位幼兒。

二、本學期工作重點

九月份:穩定幼兒的情緒,是幼兒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

十月份: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和就地採摘活動。

十一月份:舉行秋季戶外會和家長觀摩活動。

十二月份:舉行新年聯歡會,請家長和孩子共同聯歡。

三、教育教學工作

我們將開設的特色教育有:環保特色、奧爾夫特色、英語特色、學具特色。

我們日常課程有:科學、數學、語言、社會、健康、美術、音樂、學具。

四、家園配合

幼兒剛從家庭走入幼兒園,進入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會在心裏上產生畏懼和不安全感,尤其會在正是入園後產生很嚴重的哭鬧現象,期望家長配合我們作以下工作:

1、多爲孩子講幼兒園的好,有好多的夥伴玩,有許多的玩具,由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等等,增加幼兒對幼兒園的嚮往和好感,不好說:“你在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等話,無形中讓幼兒產生壓力,對幼兒園產生畏懼。

2、幼兒在園有許多活動,難免有碰着摔着的狀況發生,期望家長能諒解我們的工作。幼兒入園前交往機會少,不會表達對同伴的喜好,當他喜愛一個小朋友想和他玩時,可能會推他一下或拍他一下,難免會發生爭執,如果發生這種狀況請您多包涵。有時幼兒之間也會有抓傷的現象發生,此時您能夠與我們溝通,但是要避開孩子,以免讓幼兒對老師對幼兒園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於幼兒入園。

3、幼兒正式入園後,第一次和父母分開,產生分離焦慮,哭鬧現象很嚴重,而父母也會很擔心,孩子一向哭怎樣辦,喝不上水怎樣辦,會留在門口觀望。大家的情緒我們能夠明白,但是家長越是觀望,幼兒就越有依戀心理,哭鬧時刻就越長,不利於他們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正式入園後,期望大家能配合我們發下幼兒儘快離開幼兒園,我們會照顧好孩子們。

4、孩子入園應對全新的環境、全新的老師,會有畏懼感,回家可能會有沒吃飽、沒喝好水、不敢入廁的現象發生,我們的飯和水都是不限量的,必須要告訴孩子主動提出要吃飯、要喝水、要入廁的要求,這樣老師纔會瞭解他的需求。

5、生活自理方面:剛入園的孩子在睡時難免會尿褲子,請您爲孩子準備一兩套備用的衣服,裝到袋子裏並貼上姓名、班級,放在更衣櫃的抽屜裏。孩子的鞋要輕便防滑,不好有鞋帶便於穿脫,不好穿有帶子的衣服,不好帶零食及尖銳的小東西,能夠帶一些毛絨大玩具,每位幼兒帶一塊手帕寫上名字裝在兜裏,不好用別針別,幼兒的指甲不可太長,剪完後要磨平以免抓傷別人,如果尿了老師沒有發現,離園時要及時告訴老師,以便注意。如有病史等特殊狀況,要提前打招呼,如需喂藥,請將藥包好寫上班級、姓名、藥量、時刻,入園時交給醫務室人員。牀位由家長自行選取。

入園第一週應早起,能夠在家吃一點飯,以免來園進餐因哭鬧產生嘔吐,回家後要超多補水,多吃水果,不好補實物,易積食生病。

6、從這天下午三點即可試園,要帶孩子認識自己的杯子、牀位、毛巾的位置,知道自己的學號。九月二日上午,八點到十一點下午三點到六點都可試園,中午可在幼兒園進餐,幼兒玩完玩具後要提醒幼兒收拾,從小養成無歸原處的好習慣。

7、關於幼兒的學習:幼兒園的教學,重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用心的學習興趣,不會要求孩子死記硬背兒歌、故事,但這並不意味着什麼都不教,每週都有本週目標貼在家園聯繫欄中,有些資料當天教當天不必須就能學會,孩子有個內化的過程。

8、爲個孩子創造一個簡單優美的環境,請家長配合帶一些動植物,如蒜、盆花、魚等,寫上名字,培養孩子愛羣衆的良好情感,爲了豐富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家長能夠做一些體育器械,如沙包、飛盤、墊子等。

9、如有意見和推薦,請當面和老師交流,以免造成誤解。

我們三位老師會團結一心,和在座的每位家長朋友共同協作,讓我們的寶寶茁壯成長,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教學計劃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會識別同類二次根式。

2、會利用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進行計算。

3、透過學習二次根式加減法運算培養學生簡潔解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簡潔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二次根式加減法

難點

1、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斷方法

2、熟練進行二次根式加減法的運算

教學方法

引導,講練結合爲主,自主探究

教學設計

一、同類二次根式

如果一個二次根式是最簡二次根式,應滿足什麼條件?

二、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回顧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強調本節的知識點,爲下一節《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三、課後作業

作業:教材15頁2題

教學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這學期我擔任高二一個理科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學工作。而理科班面臨6 月份的會考,這將是他們參加高考的一個資格考試,如何讓學生順利透過, 我倍感壓力;理科班的學生主要有2個問題,一個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礎比較薄弱,另外一個是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不夠。如何加強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以及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這是本學年的教學重點。這一切都要求老師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好教研組、集備組整體優勢。

二、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爲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爲重點,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着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學班4個,4個班學生基礎都較差,在高二年級也非常特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2班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點。總的來說,學生的情況不夠理想,給教學帶來許多困難。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髮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 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於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髮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繫,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透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六、 教學措施: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廣泛運用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儘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後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

、具體措施:

1、加強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是教學、命題的標準和依據,教學過程中要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制定教學目標,落實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要求,爲會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礎。

2、認真鑽研教材

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教材中學科知識點的落實,也要重視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重視教材的整合,樹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價值觀,使教材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來源,根據《課標》要求選取恰當的案例,彌補教材的不足。改變傳統地理教材觀,由單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轉化,由依賴教材向主動構建教材轉化。

3、重視課堂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課標》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關鍵性目標。要在教學中倡導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重視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穩固的學科基礎知識之上的。

4、重視備課環節

備課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學情和教材,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解讀《課程標準》,依據《課標》要求和學情制定教學目標。處理好“量”與“時間”的關係,合理取捨和整合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校內備課組的活動,開展校際交流,尋求共同發展。

教學計劃 篇8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所教的是八年級六個班,每個班人數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數差不多個半,絕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初中體育教學計劃。學生都喜歡運動,但身體協調性差,肥胖等,學習動作不協調。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硬性指標,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較差;靈敏、協調等軟性指標明顯不足。個體發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羣力量較差,在此類教材教學是要多加註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於大幅度提高,這是體育練習成敗的關鍵。

二、教材分析: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方法和體育文化知識,在傳授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教材內容有: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跑、跳、投;體操,球類:籃球、足球;身體素質練習。

教材的重點:跑中的快速跑;跳躍中的跨越式跳高;體操中的單槓動作;球類中的控球技術;

教材的難點:蹲踞式起跑;跳躍中的起跳環節;球類中的人球結合。

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熟練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廣播操。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爲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在體育遊戲中不斷地嘗試與體驗、練習與思考、互學與互評,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體育運動的益處,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進步的成功喜悅。

四、教學措施

1、適時瞭解、分析學生的學習資訊。

2、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有利於學生學習的運動環境。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興趣化和多樣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遊戲、競賽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遊戲中練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啓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2、着裝要輕便合體,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得攜帶與體育課無關的首飾、校牌、手機等。

六、德育滲透:

體育活動對於發展學生的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意識的融入德育教育,不僅鍛鍊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

本學期的德育滲透包括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1、課堂常規:使學生按規辦事、做到有規可循。

2、組織教學:培養團結友愛、養成遵守紀律的集體觀,培養其具有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

3、結合教材內容安排德育內容。

(1)、基礎知識裏安排激發學生刻苦鍛鍊自覺性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工作計劃《初中體育教學計劃》。

(2)、遊戲裏安排教育學生遵守紀律,公正誠實,積極進取、團結友愛的內容。

(3)、田徑安排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等意志品質的內容。

(4)、球類中安排培養團結協作等集體主義精神的內容。

(5)、在體操中安排培養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的內容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建立終身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