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工作計劃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理念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學。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題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其核心內容是人文地理環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類狀況(人口問題)—人類居住在什麼地方(聚落問題)—人類幹什麼(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對其生產生活活動的反思(人地關係問題)及其反思結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點:

1、從公民的素質教育出發,不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

2、爲高中地理課程學習打下必要的知識基礎。

3、採取案例學習的思路安排課程內容。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所教高一地理4個班,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地理學習,初步瞭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學習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爲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複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A班學生有深度學習的好習慣,缺乏的是活潑的氣質,但又內斂的風度。經過一個學期教學活動,學生已經整體接受地理學科,並形成良性關係,在學習方式上,學生逐漸養成了有效學習方式,地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不斷增強,需要的是知識加深和拓展,平時高考題型的滲透。

B班學生地理基本素質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較大,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存在着許多問題,特別是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很不紮實,缺乏必要的識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巧。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全國基教會議精神,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造優良的育人環境,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培養學生的各種特長,增強自信和能力。並從教師的知識更新、方法轉變等方面展開了多次培訓、學習、展示、推廣形式的活動。使廣大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目標、態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變。

地理學科在整個中學教育教學中起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引導廣大地理教師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才能真正改變教育教學現狀。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的解讀工作。塌實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學培訓,幫助每一位教師進行新教材的備課,掌握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規律,上好每一堂課。引導廣大地理教師深入鑽研本專業的知識並注意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努力做到:“博學多才”“博大精深”,實現從“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變,提高吳江的地理教師整體素質。

深入課堂認真聽課,爲廣大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確的評價和指導,使他們能不斷地明確方向和具體目標;能不斷地改進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建立教育教學研究網絡,使教研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爲提高教師業務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目標:

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爲突破口,大膽進行地理課堂教改革。實現從“講——學”“灌——學”到“導——學”的轉變。創設“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樂學、愛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2、更廣泛、更有效地使用電教手段,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輸出地理資訊;更有效的進行反饋都需要新的教學手段的使用。

3、積極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一批優秀的地理教師。透過各類教研活動、培訓活動……提高廣大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並透過課題研究、社會實踐活動、競賽等等,使一批青年地理教脫穎而出,成爲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與教壇新秀。

4、加強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真正爲教育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教學的層次起作用。在課題研究中要把實效性、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它與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結合,並實實在在出成績出效果。

5、探索教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改革的方法。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學評價方法上,試行一些改革,探索一些方法和思路。

三、具體工作高中地理教研活動。

⑴高一、高二年級教研活動:

地點:黎裏中學開課老師:丁金菊、錢明霞。

活動的主要目標: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用以下幾種方法:

a、由學生來選擇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b、進一步探討網絡課的'開展。

c、研究如何把課本知識與當地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⑵高三年級教研活動:

研究新高考方向;制定新教學內容和複習方法;統一教學難度、深度與具體目標。

地點:開學後定。

⑶配合蘇州大市高中地理必修內容的評課活動做好準備。

2、初中地理教研活動:

以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解讀爲重點,認真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學研究工作。

⑴建立初中教研網絡:各校選派一名地理老師參加《歷史與社會》的地理部分培訓。成爲學校學科聯絡員。

⑵各片組織學科中心組:鬆陵片:邱雪華、丁敬海震澤片:鈕土林、金衛星平望片:吳永鋒、金花、朱冬生黎裏片:鈕文忠、莊巧英。

3、課題研究工作的推廣:

蘇州市地理課題已經結題,起揭題報告受到蘇州市有關專家的一致好評。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認真做好有關工作的總結、分析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加以推廣。吳江市級課題也將結題,要把已經取得的經驗展示出來。並且進行推廣。高三資訊蒐集、交流活動:要認真分析新的高考特點,做好資料和資訊的收集工作。透過四月份大市的高三研討會,我們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針對我們的學生情況做出有本吳江特點的複習方案。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地理必修一,這部分內容是立足於初中地理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選取了自然地理中經典的幾個要素,如大氣、陸地、水環境、地質等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探討人地關係中“地”的有關地理理論基礎,透過這些自然地理理論的學習,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我們身邊的事物,將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學過程中,並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的有關讀圖析圖繪圖的方法和技巧,並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現實世界的境域性知識,解決有關地理的重大問題。使地理學習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二、教學內容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1、由於部分學校初中階段忽視地理學習,使高一學生對地理學科不能做出正確的認識,學生的見聞有限、知識面窄,對地理學習存在陌生感和恐懼感,同時又對新生事物抱有很強的好奇心。

2、學生對地球運動這一部分的學習會存在很大難度。就其原因是地球運動中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空間思維能力,而與之配套的物理和數學等學科的內容知識還未學到,無形中加大了學生學習這一部分的難度。

3、地理學習的興趣不濃,方法機械。很多學生視地理爲副科,以爲學習地理就是靠死記硬背,故學習興趣不濃,也不是很重視。自然地理學習需要的資訊獲取與處理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多因素綜合分析等能力較弱。

4、地理思維能力缺陷。自然地理現象一般是學習後續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區域地理的重要基礎,而學生的地理思維往往是單因素線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網式綜合思維能力,難以理解複雜的自然地理現象,也將對後續的學習帶來難度。

四、教學措施

爲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着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後複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爲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踊躍發言,使“疑惑”在45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後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緻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爲此,將公佈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項目的選擇、準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後,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複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絡化體系,並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也會透過網絡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