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計劃3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來爲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計劃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計劃3篇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從全班的年齡結構看,本班學生有三個歲數段,即有一部分學生還不夠上三年級。由於存在着年齡的差異,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如葉惠典、葉宏彬同學,由於智力、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於今後積極引導,以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千米和噸的認識,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等五大部分。其中,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以及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均是本冊的教學重點。

1、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迅速地口算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今後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

本單元教材包括口算和筆算乘法兩部分。教學的重點是是使學生掌握筆算時乘的順序和某位乘積滿10如何進位的問題,而每位乘積滿10的乘法則是難點。關鍵要使學生理解積滿10進位的道理,並掌握進位的方法。

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本單元內容是在第三冊已經教學過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初步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包括有餘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今後學習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內容包括口算除法和筆算除法兩部分。

單元重點是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關鍵是要掌握好除的時候是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數以及最高位商寫在什麼位的問題。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學習的難點,要讓學生記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後,被除數的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寫0。

3、千米和噸的認識。學生在前面兩年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對長度單位、質量單位有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冊教材中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計量單位的認識。單位教學重點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噸的觀念,掌握長度、質量單位間的進率。難點是建立1千米、1噸的初步觀念。關鍵要讓學生透過直觀、操作、實踐來突破難點。

4、混合運算和兩步應用題。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求兩個積(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含有三個已知條件和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本單元的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學會計算乘法(或除法)與加、減法混合的兩步式題的基礎上教學的,重點解決兩個乘法(或除法)與加法(或減法)混合運算同時進行脫式的問題。

本單元將繼續學習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還將學習含有兩個條件的兩步應用題,此類應用題以前沒有見過,難點就是應用題中一個條件要在解題過程中用兩次。解答兩步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出隱蔽的中間問題。

5、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和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重、難點是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關鍵是透過直觀操作,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周長的含義,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三、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法則,比較熟練地筆算乘、除法;比較熟練地口算用一位數求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兩位數(每位乘積不滿10)以及相應的除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包括有餘數的除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初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會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

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長度和質量的簡單計算。

4、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正方形和長方形。

5、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並學會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萬以內的減法,兩步計算式題和應用題,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分、秒的認識,以及角和直角。

1、 萬以內的減法是在百以內減法和萬以內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2、 兩步計算式題和應用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乘數混合運算、乘加(減)或除加(減)兩步計算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裏要求學生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要求學生用遞等式計算。

3、 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乘法口訣,學會乘法豎式的寫法以及口算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進一步學習一個數乘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

4、 除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除法,學會除法豎式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5、 時、分、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學會看整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透過實物圖象,抽象出角,使學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三、教學目標

1、掌握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萬以內的減法。

比較熟練的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學會減法的驗算方法,初步具有驗算的習慣。

2、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計算帶小括號的

兩步計算式題。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分步列式或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

3、掌握一個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

筆算,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

4、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學

會用乘法演算出發(包括有餘數的除法)。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5、認識鐘面。認識時間的單位時、分、秒,知道相鄰兩個時

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計算。初步建立時間單位的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6、透過實際操作,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三角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四、教學措施

1、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餓能力。

(1)加強基礎訓練

(2)教給學生解題思路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

2、 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3、 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 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

略。。。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本冊教材編寫特點:

(一)圓柱和圓錐

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透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繫。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提供具體情境,使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賴的量。提供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征反比例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繫。在畫圖或解決問題等的活動中體驗比例尺的應用。

(三)一至六年級總複習

重視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注重整理和應用相結合,注重對解決問題策略的整理。

二、全冊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2、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透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三、單元教學目標

圓柱和圓錐: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結合圓柱、圓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估計.

5、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的能力。

6、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中的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比例: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透過比例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總複習: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簡單變換,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或應用。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夠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並能夠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和求得的平均數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

3、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五、班級情況簡析及措施

全班共40人。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突出。

六、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