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熱門】教學計劃集合七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何不趕緊爲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教學計劃集合七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啓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繫和知識的延伸,並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爲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三、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採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繫,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探究式、啓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五、改進措施

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採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遊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爲主體,教爲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透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4利用遠教和網絡資源。

七、教學進度

初一歷史華東版第一冊總共有24課,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3周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4周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4周

複習

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和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

2.學會換位思考,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友善相處。

3.懂得友善不只在於認識更在於行動。學習表達友善態度、感恩心情的合適方式。

4.懂得愛是有原則的,學會分辨是非,誠實友善。

[過程與方法]

1.同學問相處,要努力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幫助、關心別人,在具體行動中奉獻自己的愛心,實現人生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學習“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方式,養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習慣。

2.幫助學生懂得愛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感動,更是一種行動,一種在現實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學生從關心幫助周圍的人做起,培養良好的公德意識。

3.幫助學生理解愛心是博大的,但愛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礎上的,不是不問是非,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後的愛心才更加可貴和真實可靠。

4.幫助學生理解人與人相處需要友善,世界需要愛,只有人與人之間友善相處,才能建設和諧社會,才能爲社會的每一個成員生活質量的提高創造有利條件,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本課的重點之一;

“心動不如行動”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知識體系

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基本意思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沒有權利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過程,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設身處地地爲他人考慮,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何意義?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關鍵是什麼?爲什麼?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世間的糾紛就會大大減少,人與人的關係就會多一份和諧與溫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關鍵在於我們在對待他人時要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因爲在生活中,誰都不願意幹自己不愛乾的事情,更不喜歡讓他人來強迫自己做不愛做的事情。自己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如此,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後,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

第二框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1.愛心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愛心有時是驚天動地的,但更多的時候則在於點點滴滴的真情實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評,一句關切的問候,一次適時的看望,一個及時的電話,一個親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後的謙讓,一次跌倒後的攙扶,這些都是愛心的體現。

2.愛心的內涵是什麼?要怎樣才能形成?

愛心是一份情感,一種責任。它需要啓迪、激活、薰陶和培養。

3.你怎樣理解“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句話?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實際上人生的意義不僅表現在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上,而且也表現在幫助他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上。如果別人因爲我們的幫助而使生活更加快樂和幸福,那麼,我們就會得到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滿足和道德的昇華,我們的人生就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所以我們說“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四、教法:閱讀討論法、活動體驗法、案例教學法。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匯入新課:生活在線(教材P53)

討論1:讀了“生活在線”中的有關材料,大家有何體會呢?

提示:這裏主要讓學生能夠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甚至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素質。雨天公共汽車座位潮溼的問題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透過故事中中年婦女的行爲發現,公共汽車座位的潮溼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婦女的行爲表明人們的素質有待於提高。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留給別人。其實,方便別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討論2:這是我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極不和諧的事情。象這樣不和諧的事情你有沒有遇到或聽說過?

提示:給別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綽號;亂扔垃圾;因自己不滿,向別人亂髮泄;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別人(特別是父母)……

討論3:綜合上述例子,你認爲出現上述不和諧事情的原因是什麼?

提示:社會上一些人不懂得尊重、關心、幫助他人,是社會缺乏“愛”引起的。

新課講授:

過渡: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許多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把“讓世界充滿愛”作爲自己追求的目標和理想。20xx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把建設和諧社會作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圍繞建設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作爲公民個人應該怎麼做?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板書)

活動內容:名言賞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討論: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麼?請談談你的理解。

提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時代的人對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但從詞面上來說,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他人”。其實,這樣的理解過於簡單。應將它放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來理解,它是“仁者愛人”的一個方面,是做人的起碼要求之一。現代社會對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願,尊重個性自由,這也是當代民主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

教師小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基本意思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沒有權利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過程,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設身處地地爲他人考慮,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它的核心就是“愛人”,實質就是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板書)

過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似容易,但要做到還有一定的難度。

活動內容:生活實例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因爲愛,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子女,造成父母與子女的衝突。

大人都喜歡逛商店,特別是媽媽。但我們都注意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裏.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爲什麼商場裏琳琅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專家都無法解釋。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討論1: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提示:其實很簡單,大人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

討論2:你在生活中父母有沒有因爲他們的喜歡或不喜歡強加於你?當時你的心境怎麼樣?

討論3:你有沒有因爲自己的喜歡或不喜歡強加於你的父母?你父母當時作出了怎麼樣的反映?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一是爲了說明生活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一定的難度;二是討論2和討論3分別讓學生體驗“當別人把‘己所不欲’強加於你時的心理感受”和“當自己把‘己所不欲’強加於別人時別人的心理感受”,來體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再者,實例和討論中選用把喜歡或不喜歡的事強加於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己所不欲”“己所欲”都不能強加於人。把“己所不欲”“己所欲”強加於人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現。最後,選擇親緣關係最近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來說明,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父母與子女之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況且與他人。

活動內容:辨析明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要我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請你發表你的觀點。

提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從別人的感受出發,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以自我爲中心,對他人、集體、社會和自然漠不關心的利己思想,這種思想對建立和諧社會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設計意圖:針對學生很容易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理解成爲不要去管別人的事,形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思想,而設定的。這一思想實際上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市場。特別是社會價值觀比較混亂的今天,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係較冷漠,這種思想在社會上較流行;二是現在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時常對子女灌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思想,影響到了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澄清兩者的區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另一方面,透過辨析,使學生明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是一種古老的道德規範,但今天仍有它的現實意義。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現實意義(板書)

結合活動內容“辨析明理”,討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爲一種古老的道德規範,今天有怎麼樣的現實意義?

教師小結: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世間的糾紛就會大大減少,人與人的關係就會多一份和諧與溫馨。(板書)

活動內容:感悟愛的意義

依據“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一句式,描述

你不想被人欺騙,就不要欺騙別人。世界就會;

你不想受人冷落,就不要冷落別人。世界就會;

你不想受人輕視,就不要輕視別人。世界就會;

你不想被人傷害,就不要傷害別人。世界就會;

你不想遭到戰亂,就不要侵略別人。世界就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悟到愛的意義,從而也爲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情感鋪墊。

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關鍵是什麼?爲什麼?(板書)

活動內容:閱讀感悟

在我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裏就像自己家裏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羣衆,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勞動。經過13年奮戰,三過家門而不入,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

到了戰國時期,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大禹治水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到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河水流到鄰國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了嗎?”

討論:比較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兩則故事,說說你的感想。

提示:從白圭談治水來看,白圭只爲自己着想,不爲別人着想,沒有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違背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難免要害人害己,而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難,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做到了“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體現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小結: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關鍵在於我們在對待他人時要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因爲在生活中,誰都不願意幹自己不愛乾的事情,更不喜歡讓他人來強迫自己做不愛做的事情。自己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如此,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後,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板書)

活動內容:身體力行

同學之間如何才能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有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讓我們共同分享。

提示: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考慮。首先,應該提高個人的素養,學會同情人,讓自己能夠具有寬容心,能夠容納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其次,學會換位思維,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如:“假如是你會不會這樣?”“如果不這樣會怎樣?”等等,透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寬容他人,諒解他人。

第二課時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匯入新課

活動內容:閱讀感悟“天堂與地獄的差別”(教材P59-60)

討論: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提示:雖然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天堂或地獄,但這則故事透過天堂與地獄之間的比較,得出兩者的差別其實就在於人與人之間能否相互幫助,或者說是否存在着“愛”。沒有“愛”的世界猶如地獄一樣,只有充滿了“愛”的世界纔是真正的人間天堂。

新課講授

活動內容:閱讀感悟“愛的傳遞”(教材P55-56)

討論1:陳紅得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有社會的關懷、他人的.愛心、醫生的技術和責任、技術的發展等。

討論2:“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在陳紅身上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一、愛心的表現形式(板書)

討論3:臺北青年自願捐獻骨髓是愛心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愛河裏,請你談談現實生活中你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有哪些形式?

時間地點事件愛心形式

設計意圖:透過討論3,一方面讓學生感悟體驗被別人幫助、關心的心境,使學生認識到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別人關心、幫助,體驗“人人爲我”的喜悅,讓學生說出來,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表達感恩。

教師小結:愛心有時是驚天動地的,但更多的時候則在於點點滴滴的真情實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評,一句關切的問候,一次適時的看望,一個及時的電話,一個親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後的謙讓,一次跌倒後的攙扶……這些都是愛心的體現。

討論4:你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過哪些人?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1)騎車與別人發生碰撞時,我,我的心情。

(2)看到同學學習上有了困難時,我,我的心情。

(3)過馬路時,遇到幾位小學生,我,我的心情。

(4)一向開朗的小明今天心事重重,我,我的心情。……

設計意圖:透過討論4,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別人方便、幫助,就是付出愛,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同樣“我爲人人”我們自己也可以做到。另一方面讓學生回味關心、幫助人得到的心理體驗,使學生認識到幫助人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助人爲樂)。正如“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二、愛心的內涵及形成(板書)

活動內容:閱讀感悟“愛的涵義”

愛情使者丘比特問愛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義在哪裏?”

愛神阿佛洛狄忒說:“L”代表着LISTEN(傾聽),愛就是無條件無偏見地傾聽對方的需求,並且予以協助;

“O”代表OBLIGATE(感恩),愛需要不斷地感恩與慰問,需要付出更多的愛,灌輸愛苗;

“V”代表VALUED(尊重),愛就要展現你的尊重,表達體貼、真誠的鼓勵,悅耳的讚美;

“E”代表EXCUSE(寬恕),愛就是仁慈地對待、寬恕對方的缺點與錯誤,雛持優點與長處。

討論:你所理解的愛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愛心是一份情感,一種責任。它需要啓迪、激活、薰陶和培養。(板書)

活動內容:表達我們的愛

教材P57“請對他們說一句貼切的話”填寫好,並交流。

提示:這裏的話不是惟一的,可以多種多樣,可提示學生靈活回答。

爲沮喪的人說一句鼓勵的話:一切都會過去,明天會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爲疑惑的人說一句提醒的話:科學始於問題/千慮必有一得。

爲驕傲的人說一句警示的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爲痛苦的人說一句安慰的話:痛苦本是歡樂的姐妹/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爲提供幫助的人說一句感激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爲成功的人說一句祝賀的話:努力是成功之母。

設計意圖:學會表達愛心,學會“愛人”,才能體驗快樂,並在體驗中學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學會在得到關心和幫助時,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三、讓世界充滿愛

活動內容:愛的回報

閱讀教材P58故事,談談這則故事對你的啓示?結合故事的啓示,談談你對“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理解?

提示: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連長在一場戰鬥中,奮勇救小戰士,用自己的身體來掩護小戰士,顯示他具有英勇獻身精神,爲了戰友而不顧一切。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救了他自己,這說明了救人也是救己,幫助他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

“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意思是說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會得到快樂和幸福,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實際上人生的意義不僅表現在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上,而且也表現在幫助他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上。如果別人因爲我們的幫助而使生活更加快樂和幸福,那麼,我們就會得到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滿足和道德的昇華,我們的人生就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所以我們說“授人玫瑰,手留餘香。”(板書)

活動內容:愛的方式(對陌生人幫助時)

“好心沒好報”的困惑

情境:李君下班後騎車回家,看見一個老太太坐在路邊呻吟。他停下車,發現老太太跌傷了。於是,他毫不猶豫打車送她去醫院。在醫院,李君忙前忙後,直到打電話找來老太太家屬。當他準備回家時萬萬沒料到,老太太的兒女一下攔住他:“你把人撞倒這就想溜了?”他趕緊向老太太求證,老太太皺着眉頭想了半天說:“我只知道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撞倒我,當時也顧不過來看人了。”李君傻眼了……

討論1: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對別人的幫助是沒有回報的,有的甚至被人誤解,那麼,這樣的幫助還有意義嗎?

討論2:你認爲李君在幫助老太太時,應怎樣避免“好心沒有好報”的結局?

提示: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着這樣的情況。但這並不意味着幫助別人就沒有意義了。

對他人來說,當他處於困境時,如果得到你的幫助,他可能重新獲得生活的勇氣、事業的成功,甚至生命。因此,對他人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對自己來說,雖說一時沒有得到回報,甚至被人誤解,但這並不意味着對自己沒有意義。事實上越是沒有被人理解,越是需要證明自己。證明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行動。俗話說,“日久見人心”,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認可,而且這種認可會更加深入持久。因此,我們不能因爲暫時被人誤解而放棄幫助別人。再者,從社會的角度來說,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缺乏幫助的社會是不穩定和不安全的,更不是和諧的,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需要人們奉獻出自己的愛。

與目擊者一起救護、請出租汽車駕馭員證明、在出事地點撥打110、120……

設計意圖:“好心沒有好報”,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特別是與陌生人交往,給予陌生人幫助時。這種現象的存在成爲許多人見難不幫、見死不救的理由,使社會人際關係冷漠,社會道德水平滑坡。在施愛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避免引起別人的誤會;同時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提高警惕,以免受騙上當。因爲,現在社會上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的愛心來實施欺詐的騙子。

活動內容:愛的原則(對朋友幫助時)

閱讀教材P59“小剛該怎麼辦”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小剛:(1)懂得友善的是非觀念。真正的友善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礎上的,友善不是不問是非,更不是不要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後的友誼才更加可貴和真實可靠。(2)對做錯事的同學和夥伴應該友好地伸出我們的雙手,真心地幫助同學改正錯誤。(3)從關心幫助同學做起,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對學習較差同學的友善和關切,幫助同學克服學習困難。

設計意圖:從愛心的涵義上很容易使學生造成誤解,很容易在給予別人幫助,尤其是好朋友之間,把愛和友誼變成“哥們義氣”,無原則給予幫助,從而使自己受到損害。如爲好朋友而欺騙家長老師、爲好朋友窩藏、因好朋友被欺負而兩肋插刀等等,從而因“哥們義氣”而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社會公共道德、甚至國家法律。這些都是學生中常見的現象。透過討論使學生區分友誼與“哥們義氣”有着本質區別,知道愛人是有原則的,就是不能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社會公德和國家的法律。

課堂小結:閱讀資料包“大眼睛蘇明娟”,總結“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教學計劃 篇3

爲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學質量,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本備課組努力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引,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爲指南,努力推進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構建有科組特色的新課程體系,改變原有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樂於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學科研上一個新臺階。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特制定新學期高一生物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課程分爲必修和選修,共六大模組,高一上學期學習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組。參照生物課程標準,共需36課時,共六章,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走進細胞、組成細胞的分子、細胞的基本結構、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和細胞的生命歷程。本模組選取了細胞生物學的最基本知識,以及細胞研究的新進展和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內容也是學習其他模組必備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於深圳學生在初中階段開設的是科學課,一般科學課的老師專業是物理專業,所以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生物學基礎打的並不是太紮實,因此給教學帶來很大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學初向同學們灌輸生物課程的重要性,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多做實驗或觀看實驗視頻,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準備採取的措施

1、認真設計導學案。學生基礎差,底子薄,我所設計的導學案就必須具有針對性。體現出針對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強化基本知識掌握的特點;體現出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特點;問題的設計與呈現體現出緊緊圍繞課本緊緊圍繞大綱的特點。給學生傳遞出一個明確的資訊:生物學科的學習必須緊緊地扣住課本,學好課本是生物學習的前提。

2、更加註重能力的提高訓練。學習的終極目的是不但要掌握知識更要獲得能力。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是要既使學生在一堂課上掌握相應的知識,還要讓學生獲得與之相應的某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是學習的能力,可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是其它的能力等等。所以,我的習題案的設計就側重於提高學生依據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去解決與之相關聯的問題,進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提高其回答問題的能力,加大訓練的針對性,加大訓練的力度,密切訓練與高考的關係,繼而提高考試時答題的正確率。

3、重視輔導。可以採取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個別輔導與集體輔導相結合,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達成培養優生,穩固中等生,提高後進生的目的。特別是提高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提高班級的整體水平,從而達到提高生物成績的目的。

4、積極參加以集體備課爲主要形式的各項教研活動,重視教學研討。把教研所得轉化爲教學的無窮的動力。

5、在落實“導學 實效”課堂的過程中,儘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以更好的提高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6、落實章節過關檢測,隨時掌握學生的學情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計劃 篇4

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啓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本冊共有26課,包含“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遊蹤”和“藝術樂園”四個單元。內容具有活動性、趣味性。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因入學不久,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但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求知慾望很高。

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能大體瞭解其意思。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誦讀等活動,能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3.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初步瞭解繪畫、書法、建築等藝術形式,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5.瞭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蹟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6.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7.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教學重點

1.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大體瞭解其意思。

2.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3.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教學難點

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誦讀等活動,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進度

九 月:唐詩

十 月:宋詞

十一月:元曲及名人長廊

十二月:三孔 長江

一 月:謎語 諺語

教學時間分配

每課一課時

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已經打下了紮實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很好,音色也很優美。這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於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底子薄、基礎差,對音樂又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其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音準不佳,連基本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都沒有掌握,更談不上視譜。這些學生對音樂課雖感興趣,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不僅自己學不好,而且影響大家的學習。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愛好音樂、學習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表現的機會,培養他們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國家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瞭解秧歌、長調、短調、小調、勞動號子以及中國民歌、外國民歌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學生透過學習歌曲,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會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簡單的指揮手勢。透過欣賞,瞭解多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認識瞭解音樂家劉熾、普契尼、迪卡斯和他們的作品。透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一定的齊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啓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透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簡單的視譜能力,能夠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七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聆聽”、“演唱”、“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繫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芬芳茉莉》 二課時

第一課時:欣賞三首不同地區的民歌《茉莉花》及歌劇《圖蘭朵特》中的《東方升起月亮》

第二課時:學唱合唱《茉莉花》

第二單元:《悠揚民歌》 二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演唱《媽媽格桑拉》,聆聽《迪克西島》,學吹豎笛》。 第二課時:聆聽《小河淌水》,學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

第三單元:《美麗童話》 二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演唱《木偶兵進行曲》,欣賞《魔法師的弟子》。 第二課時:學習演唱《月亮姐姐快下來》,聆聽《波斯市場》。

第四單元:《京腔京韻》2課時

第一課時:聆聽樂曲《京劇唱腔聯奏》和京劇唱腔選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第二課時:聆聽京劇唱腔選段《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學唱歌曲《校園小戲迷》。

第三課時:學吹豎笛《瑤族舞曲》,複習京劇的相關知識,進行創編活動。 第五單元:《讚美的心》 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學習反覆記號;

第二課時:學唱歌曲《龍的傳人》,聆聽《黃河頌》

第三課時:復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聆聽《五彩繽紛的大地》, 認識西洋樂器分類(二)。

第六單元:《兩岸情深》 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半屏山》,發聲練習。

第二課時:聆聽與學唱《阿里山的姑娘》。

第三單元:聆聽《丟丟銅仔》,學吹豎笛《搖籃曲》

第七單元:七色光彩 二課時

第一課時:聆聽樂曲《日出》,學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第二課時:聆聽樂曲《木星——換了使者》,學唱歌曲《螢火蟲》, 認識西洋管樂隊的排列。

遊戲宮:視情況安排二課時。

複習考查:二課時。

教學計劃 篇6

作爲一名師範大學的學生,應該具備一名優秀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爲了促進廣大學生提高教學水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未來教師,校團委、數學系團委支援、鼓勵我們學生的工作,成立教師技能協會,組織本次教學技能大賽。爲了組織好比賽,特通知如下:

一、組織辦法:

1、教學技能分爲匯入技能、語言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板書技能、演示技能、結束技能。據我校情況、爲便於比賽、使比賽具體有較強參與性、比賽氣氛好,我校本次大賽比賽項目的有:

傳統四項:普通話、粉筆字、提問應變 才藝表演

現代二項:多媒體制作,網上資料搜尋論壇答疑

2、比賽評比個人單項獎、總排名獎。

3、由校分團委、數學系分團委、數學系社團部等部門負責人組織比賽,數學系學生會各部的配合。

4、相關部門透過海報等形式加強宣傳,營造全校提高教學技能新高潮!

二、比賽辦法:

(一)傳統四項:

1、普通話

普通話採用考級制度 字、詞、句、文章兼顧

每人朗讀一篇標準文字(500字)和一篇自帶文字(300字內)

時間:每人5分鐘左右

2、粉筆字

每人書寫100字標準內容和50字自選內容,可以考慮與講授某個知識點板書結合

3、提問應變

由主持人提問或模仿學生行爲,請選手處理課堂中常見問題或回答學生提問

4、才藝表演

自願報名

表演時間不超過五分鐘!發獎大會現場表演

(二)現代二項:

1、多媒體制作

據自己的專業完成講解一個問題的powerpoint頁面十頁

、要求一定打字水平

、會排版,會插入圖片

、教學方法方法得當

、有動態效果

、可以事先準備素材、製作,在現場仿製

2、網上資料搜尋;論壇答疑

網上搜尋,完成題目要求的十道題!

答案可以有文字、圖片、 flash動畫等

三、評分辦法:

各項比賽分傳統和現代兩個評委組,評委參加相關比賽時,不可作本場評委。每次比賽每組邀請校內專家、本校相關優秀教師、組成10人的評委組,負責對參賽作品打分。評分時,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計算平均值。在一些項目上適當考慮學生評委。

四、比賽獎勵:

單項:據得分,分爲一、二、三多個等次;併發證書

綜合:個人參加三項以上者,取最好的三個名次相加參加總排名,如果名次總數相同,則逐項比單項排名。

五、其他說明

1、備課筆記評比,講課比賽,另外舉行

2、報名截止日期

參與比賽報名截止日期每週四晚9:00前

從第四周開始每兩週一次比賽!(初定 週二)

3、比賽時間另行通知

六、評委:

(一) 粉筆字評委:社團部會長以上幹部及其他部門幹部嘉賓

(二) 普通話評委:社團部會長以上幹部及其他部門幹部嘉賓

(三) 提問應變評委:社團部會長以上幹部及其他部門幹部嘉賓

(四) 多媒體制作評委:社團部會長以上幹部及其他部門幹部嘉賓

(五) 網上答疑評委:社團部會長以上幹部及其他部門幹部嘉賓

(六) 才藝表演評委:社團部會長以上幹部及其他部門幹部嘉賓

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三學生透過初二全學年的學習獲得了一定的物理理論和實驗操作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實驗意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實驗的步驟和方法,對實驗充滿着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這對我們的實驗工作的順利開展有一定的幫助。但學生仍在實驗時不按正確方法操作,態度目的盲目等現象。

二、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實驗教學,無論是對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應提前做到精心準備,儘可能使大部分實驗現象明顯,操作規範,數據測量及結論儘可能準確。

2、精心設計,正確指導,確保實驗的成功率。

3、加強實驗管理,規範操作,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確保儀器正常使用。

4、重視實驗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習慣,尊重實驗結果。

三、實驗教學目標

初三物理實驗是在初二物理實驗的基礎上的過度,旨在透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及透過實驗獲得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主旨是:要有目的性。弄清觀察者的實驗目的,考慮相應的觀察對象及其變與不變的條件。培養的實驗能力有:動手能力,正確操作實驗儀器設備的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結論分析應用能力,同時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綜合新《大綱》和《會考綱要》對實驗考察的內容用以下要求:

1、實驗操作技能:如對實驗儀器的正確操作,對實驗操作過程的掌握程度。

2、實驗原理和方法。

3、實驗分析:正確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評價實驗方法和結果等。

4、實驗探究能力:在一定的條件下設計實驗以及實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5、實驗安全:正確、安全使用實驗儀器。

標籤:七篇 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