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選教學計劃4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請一起努力,寫一份教學計劃吧。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教學計劃4篇

教學計劃 篇1

在廣播電視傳播活動中,播音是重要的環節,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簡括爲“傳播前沿”“中介工序”“聯繫紐帶”。它是播音員的創造性勞動完成的。廣播電視播音是在話筒前進行的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下面帶來播音主持教學計劃,歡迎閱覽!

—、課程目的

1.培養孩子在舞臺上面對觀衆的主持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2.加強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對普通話的深度認知,讓孩子愛上說普通話 4.加強孩子對漢字的吐字歸音,語音發聲能力,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語文基本功底

5.培養孩子對詩文的理解,能夠帶着感情和自己的理解去分析每一篇作品的內容並且能夠完整的朗誦

二、課程安排

1-4周,對孩子的普通話功底進行摸底,爲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主要教學內容針對孩子的吐字歸音和語音發聲部分,課餘時間培養孩子練習口部操,讓家長監督每天早上必須的練聲和有氧運動。

5-8周,主要的教學內容是針對孩子的朗讀和朗誦的能力,讓孩子能夠學會解讀詩文的內容,加上情聲氣的結合,有感情的朗誦和表達情感

9-11周,主要的教學內容是讓孩子體會新聞播讀的感覺和播讀方式,使用呼吸的停頓,節奏的快慢,輕重音的使用,來達到最好的播讀效果,配合我們的模擬新聞主持節目,提高孩子對說話和播音的區別認識。

11-15周,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着重於孩子的節目主持能力,在孩子掌握了良好的語言基礎下,讓孩子能夠表現的更加大膽自如,綜合前幾周的模擬主持內容,新增外景採訪課,鍛鍊孩子在課堂以外的不同環境下的綜合表現能力。

16-17周,主要訓練孩子主持的颱風,形體,以及在舞臺上的經驗和技巧,爲了孩子能夠更好的主持各種形式的晚會或者節目

18-19周,主要的教學內容是針對孩子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即興評述),用給出的題目進行評述,說話,增加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條理能力,還考察了孩子的文化底蘊和知識面,以便於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讓孩子敢說,能說,想說。

20-21周,主要針對期末的彙報演出的安排和彩排,給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

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幼兒園工作計劃,結合新《綱要》的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立發展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重點是要培養幼兒初步的傾聽能力和使用普通話交流。將以故事欣賞的形式爲主,幫助幼兒掌握規範、標準的普通話。

二、班況分析

本班共有幼兒75人,其中男35人,女40人,幼兒年齡小,一半多都是新入園,對園內環境及常規都比較陌生,針對本班情況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從一點一滴抓起,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堅強的性格、

三、教育目標

1、培養傾聽行爲

學會安靜地聽同伴說話,不隨便插嘴,喜歡與同伴交流,願意在集體目前講話。

2、發展表述行爲

表述是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行爲。

3、欣賞文學作品行爲

喜歡欣賞文學作品,願意參加文學活動,對文學作品語言感興趣。

4、早期閱讀行爲培養

小班早期閱讀目標是: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幅圖畫書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重點

培養幼兒初步的傾聽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育內容

活動1兒歌:開學啦;

活動2兒歌:畫媽媽;

活動3看圖講述:我是媽媽的小助手;

活動4看圖講述:做客;

活動5兒歌:數星星;

活動6詞彙練習:廚房裏的聲音;

活動7談話:樣樣東西都有用;

活動8看圖講述:我會聽故事;

活動9討論:說一說爲我們服務的人;

活動10兒歌:大忙人;

活動11謎語:猜一猜;

活動12談話:我家人的東西;

活動13繞口令:雞咯咯

活動14看圖講述:熱鬧的游泳池;

活動15詞彙練習:快樂的六一兒童節;

活動16看圖講述:誰還沒睡;

活動17:複述故事。

六、措施

1、操作與遊戲

小班幼兒語言活動,所選擇作品多數是兒歌,一邊玩遊戲,一邊學兒歌做動作,便於掌握兒歌內容,同時增加趣味性。

2、談話與講述

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比較低,對故事情節,作品主題理解會出現困難,集體討論等方式能夠加強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3、戲劇表演

幼兒學習文學作品,還可以透過戲劇表演來感知理解和表達作品,來感受表演的愉悅,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4、前閱讀和前識字

有些作品適合進行閱讀前識字,並透過這種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知。

七、課時安排

按每週兩課時進行。

教學計劃 篇3

一 、現狀分析:

新課標的制定和新課標的推行,爲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形式的初步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課內課外教學內容的銜接等等,都使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然而,欣喜之餘,又讓人深思:有的教師爲了追求熱烈的課堂氣氛,從教材中引出一個話題,然後拋開文字,把語文課上成了主題班會。誠然,這樣的課堂打破了教師唱“獨角戲”的沉悶氣氛,開始出現了學生參與與質疑、討論、交流的局面,但是這種探討多數是脫離文字的跑野馬、侃大山;有的人圍繞教材做了大量的文章,對教材的精髓卻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着力點依然還是僅僅放在“寫什麼”的解讀上,即所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對於“怎麼寫”,則重於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修辭手法之類,而對於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麼寫”,即作者藉以表情達意的語言材料(思想感情的物化手段)卻等閒視之。

再有就是,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閱讀不得法,不能真正的“讀進去”,也就談不到“走出來”,導致沒有感悟,或者感悟膚淺,閱讀低幼、低效。

朱自清當年就曾痛斥過那種與文字“相去很遠的.變形”“沒有什麼用處”的言語活動,這種小兒科、“下里巴人”的閱讀,直接違背了從課文向語言大師學習典雅的書面語言和精神品質的初衷。

那麼,閱讀教學的個性在哪兒?

二 閱讀教學的特點:

(一)閱讀活動的本質: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也闡明閱讀是“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透過這一道橋樑,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劉勰有“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的闡述。

《閱讀學新論》中論述:“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爲,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

我認爲以上的分析是從不同角度對閱讀本質的精闢的闡述,同時也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生閱讀的本質是要從文章外部表現世界的“物質符號”上理解其精神內核,即以作品爲媒介,藉此體驗、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是讀者與讀物的主客體的對話,是學生與作者之間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是與自己的對話,是一個心靈激盪的過程,是生命的體驗。閱讀時,由於讀者情懷的開放,他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使自身心靈得到美的浸潤,個性品格、思維品質得到重塑,從而蛻化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因此,每一次成功的閱讀,都是作品和讀者互爲解釋、互相理解、互相建構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閱讀活動的最高境界。

學生的閱讀決不僅僅是吸收,更是超越舊我,構建新我,超越自我,超越文字,超越作者,創造新的思想境界的過程。要經過“披文—入情—討源—得意—交融—同構”的複雜過程,即要“讀進去,走出來”。

(二)閱讀教學的本質

衆所周知,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師組織學生,透過閱讀活動,感知、理解和鑑賞書面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語言—分析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其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文字。憑藉文字,透過教師、學生、文字、作者四者間的對話,學生從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思維,形成認識或陶冶感情,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

同時,閱讀教學是爲培養人的素質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其綜合性和人文性特徵是顯見的。而人的素質的核心在於創造創新。

以此標準來看傳統的閱讀教學及其目標的確定,便會發現明顯的不足。“理解”儘管必需,但它畢竟只是圍繞閱讀材料所作的一般層次的疏解註釋工作,其特點是思維範圍的封閉性、思維指向的單一性,以及結果描述的機械化、模式化。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顯然難以相合甚至有悖。

這就迫使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拓展新領域,提升高層次,具體說來,就是充分張揚學生閱讀的個性,大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鑑賞評價能力、創造創新能力。

三 教學預定方案:

閱讀教學可以劃分成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階段,即,以積累性閱讀爲主的第一階段;以理解性閱讀爲主的第二階段;以評價性和創造性閱讀爲主的第三階段。這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環環相扣,緊密銜接,互相滲透。

一)、積累性閱讀階段。

我們認爲:真正的語文課,一定要把語言的感悟、品味、積累、運用放在首位,因爲文字中所有的資訊內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語言爲依託傳遞出來的,所以教學實踐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年級是閱讀能力培養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在少年時代記憶力極強的特點,引導學生以紮實的功夫,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容量,幫助學生儘快完成基本的,語言的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經驗的積累等。因此,要做好以下的訓練:

1.讀和背的訓練;

2.字詞書寫和積累的訓練;

3.句、段、篇表達規律的訓練;

4.閱讀基本方法的訓練;

5.思維方式的基礎訓練。

二)、理解性閱讀階段。

這個階段是閱讀能力培養的中級階段,也是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項訓練:

1.把分析文章,把握文章的層次、段落、文意、表達技法,作爲訓練的主要項目,使學生具有迅速而準確地理解一般文章的能力;

2.掌握理解文章所必需的更廣泛的知識;

3.提高他們思維的準確性、條理性、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

4.培養根據一定目的查閱工具書和使用有關資料理解文章的能力;

5.抓好默讀和精讀的訓練,在方法上給予指點,在步驟上給予指導,在思維上給予啓發。

三)、評價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階段。

如果說理解性閱讀是“讀進去”的話,評價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就是“走出來”,如果說前兩個階段是“披文—入情—討源—得意”,那麼這個階段就是“交融—同構”。

A.評價性閱讀就是用自己的觀點評價作品。

因爲我們知道,能正確理解文章的,不一定能正確評價文章,而學生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人生態度思想價值觀,所以在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訓練:

1.繼續訓練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概括、想象與聯想、判斷與推理等思維方法;

2.着重在思想觀點方面加以指點和訓練,提高思維的敏銳性和藝術的鑑賞力;

3.訓練學生對不同內容、形式、風格的文章,做出不同而具體的評價;

4.提高學生對文章中的是與非、好與壞、美與醜進行準確鑑別和評價的能力。

B.創造性閱讀是閱讀訓練的進階階段,是指根據一定的創新目的,或以提出某一觀點、驗證某種假說爲目的而進行的一種閱讀。

它的最大特點是使讀者的注意力始終圍繞自我,從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引起觸發,得出新的創造性地設想或認識。這種閱讀過程應充滿追求創造新意的慾望和動力,充滿專注和懷疑的精神,充滿迸發靈感和頓悟的喜悅。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應訓練以下幾項:

1.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2.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

3.創設自由開放的閱讀環境;

4.充分調動和利用以後的知識和邏輯推理能力,促進創造性閱讀心理的形成。

總之,這個訓練目標不可能互相脫節,即:積累性閱讀不可能完全脫離理解,理解性閱讀也需要積累或評價,而創造性地閱讀更是以積累和理解爲基礎的。我們只是力求在教學中體現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從簡單到複雜的層次和梯度,實現年級層次和知識層次、能力層次、思維層次的有序狀態,探求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

教學計劃 篇4

一、單元教材分析:

“植物”這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蒐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

二、單元目標:

1 科學概念:

(1)我們利用感官觀察周圍的世界。

(2)植物有相同點: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裏,都需要水分、陽光、營養和一定的空間,都會生長髮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一生的週期。

(3)生命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徵:物質構成、新陳代謝、適應和影響環境、生長髮育和繁殖。

2 過程與方法:

(1)用感官觀察不同種類的植物。

(2)用文字、圖畫記錄觀察內容。

(3)運用維恩圖處理觀察內容,整理描述的結果。

(4)比較多種植物,總結它們的的相同和不同。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探究植物的興趣。

(2)培養保護自然環境中的植物意識。

(3)培養學生以觀察結果爲出發點,實事求是追求結果的態度。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蒐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

2、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

四、單元教學材料

水葫蘆、金魚藻、狗尾草、多種植物的葉、放大鏡、塑料尺、蠟筆、水槽。

五、課時安排(共9課時)

我看到了什麼 1課時

校園的樹木 1課時

大樹和小草 1課時

觀察水生植物 1課時

植物的葉 1課時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1課時

植物的共同特點 1課時

單元複習和測試 2課時

標籤:教學計劃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