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八年級物理(滬科版)課堂教學計劃精選

爲增強教育教學的時效性和規範性,深化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保本學期課堂教學工作順利實施,制定本計劃:

八年級物理(滬科版)課堂教學計劃精選

教育教學目標一、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瞭解物體的尺度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2.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等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3.初步認識能量、機械能、內能等內容。初步認識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4.初步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而且還包含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5.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2.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物理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3.透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資訊。有初步的資訊收集能力。4.透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資訊處理方法,有對資訊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資訊處理能力。5.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6.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資訊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4.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衆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5.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並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6.初步認識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於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貢獻。7.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本學期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分析與論證1.能初步描述實驗數據或有關資訊。2.能對收集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比較。3.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4.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5.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6.認識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評 估1.有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2.能注意假設與探究結果間的差異。3.能注意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的問題。4.嘗試改進探究方案。5.有從評估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意識。6.認識評估對科學探究的意義。(三)交流與合作1.能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2.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3.在合作中注意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4.能思考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5.有團隊精神。6.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三、本學期對科學內容的要求物質部分(二)物質的屬性內容標準(1)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物質的用途聯繫起來。(2)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3)透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4)瞭解物質的屬性對科技進步的影響。(三)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內容標準(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2)瞭解原子的核式模型。瞭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並認識這種探索將不斷深入。(3)大致瞭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並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運動和相互作用部分(二)機械運動和力內容標準(5)透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6)透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瞭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7)透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8)透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能量部分(一)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內容標準(1)透過實例瞭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簡單描述各種各樣的能量和我們生活的關係。(2)透過實例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3)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4)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瞭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二)機械能內容標準(1)能用實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以及它們的轉化。能用實例說明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轉化。

(2)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3)理解機械效率。(4)瞭解機械使用的歷史發展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三)內能內容標準(1)透過觀察和實驗,初步瞭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並能用其解釋某些熱現象。

(2)瞭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係。實施方案一、加強科學探究的教學科學探究應貫穿於物理教學中的各環節,本學期的科學探究課題:物質的密度,§8.2液體的壓強,§9.1槓桿的平衡條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透過自主探究、組內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克服懶惰、怕麻煩的心理,對探究活動中的困難給與具體的指導。儘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儘量避免因探究失敗產生的消極心理。2.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習慣評估是科學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往往不被師生重視,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進行評估,本學期在強調評估重要性的同時,結合§9.1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這節課對學生給出具體的評估方法。

3.重視探究中的交流與合作本學期繼續實施分組合作,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按每組4人分組,平時注意發揮每個學生在探究中的作用,儘量避免有少數學生包辦代替的現象,儘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全面聯繫,充分體現工作中的分工與合作,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二、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充分利用學案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三、加強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學科滲透的聯繫課堂教學的實施要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對於微觀世界和天體宇宙部分的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掛圖,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四、教學進度本學期共有十七週,每週3課時,共51課時,計劃課堂教學25課時,單元練習與反饋、二次糾錯20課時,綜合實踐活動6課時。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文摘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