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精選7篇)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1

今天上午我講的是《狐假虎威》第一課時。

本課時主要是以生字教學爲主,讓學生重點掌握本課的一二類生字的讀音,會寫二類生字。瞭解文章大意,知道《狐假虎威》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瞭解文章大意。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把生字教學與課文教學融入到一起來講。首先講狐假虎威四個生字。在教學這四個生字時,我從分析字音、字形、偏旁、結構、組詞、和字義這幾個方面來講。

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講,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字音,分清前後鼻音、平翹舌音和整體認讀音節。分清字形找出部首,但不明白字意。這本來也是難點,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爲學生明白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學生不能準確明白。

這就要求我在講第二課時是重點帶領學生再次瞭解文章大意。

今天下午在設計第二課時的課件時,我先帶領學生理解狐假虎威中“狐”和“虎”分別指代的是什麼,接着讓學生逐段讀課文,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文意。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故事的起音是在森林裏一直老虎捉到了一隻狡猾的狐狸,狐狸爲了自保,編造了謊言欺騙老虎。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是“咕嚕一轉”、“扯着嗓子”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狐狸的狡猾。抓住“老虎一愣”“矇住”引導學生明白老虎慢慢上當。指導學生讀好狐狸的“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讓學生明白狐狸和老虎的前後位置,和動作表情。

最後,透過百獸的表現證明狐狸成功的上當。進而讓學生明白《狐假虎威》寓意。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2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說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啓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

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齊讀、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文中對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着嗓子”發出反問,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情態都讓人感到呼之欲出,躍然紙上。因此我在課件中重點出示這些關鍵詞,並細緻地指導讓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來,低段學生十分感興趣,參與意識很強,教學效果不錯。其實,《狐假虎威》這篇課文很多學生都早已耳熟能詳,因此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我本想把學生情景表演、分角色讀環節放在前面,又害怕時間緊張,所以把這些環節放在了後面,把寓意總結放在了前面,引導的有點淺,不夠深入。在拓展上,我抓住每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對學生進行教育,如自信心的教育,自我保護的教育,儘量把方方面面的教育貫穿在篇篇課文裏。

總之,以後要更深入的瞭解教材,更合理的安排時間,更有序的設定環節,更全面的拓展內容。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3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透過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事,來比喻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啓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其中的語言特色也值得我們關注的,特別是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

一、角色體驗,挖掘人物內心。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在對學生兩個主角的內心進行探索,挖掘文字以下的內容。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我主要是採用採訪的形式進行,如:“狐狸,你的眼珠子在骨碌一轉,你在幹什麼啊?”“老虎,你剛纔怎麼愣住了,你心裏在想什麼?”“老虎,你的表情怎麼呆住了,你在想什麼?”等問題,讓孩子體會當時狐狸和老虎的內心活動。讓孩子進行有效地思維。也同時避免了老師簡單的說教。我覺得這個也是我想設計的本課的亮點之一。上下來學生也能說出他們的內心想法。看得出其實孩子們對於這個故事還是比較瞭解的。

二、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在教學7、8兩小節的時候,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去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而是讓學生透過表演展現出來。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詞,再放入句子中,指導讀好句子,一氣合成。也爲之後的表演片段打好了紮實的基礎,。

接下來就是利用精心設計的.表演單元,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來參與演出。演出對文字的理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協調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首尾呼應,巧設問題。

本課我是由“狐假虎威”這個成語開始,再由“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結束。中間緊緊圍繞着“借”這個字開展的。由“狐狸爲什麼要借?”引出第一段。到“狐狸怎麼借的?”引出了2—6自然段。“狐狸借的結果怎麼樣?”引出7、8兩段。

“百獸爲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爲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透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這篇課文的難點。

四、識字教學,尋找規律。

在本課中,我教學了兩個生字“假”和“借”。我的本意是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單人旁)和不同點(雖然都是單人旁,但是他們在田字格的位置不同),還有記憶的方式。比如(結構法、舊字記新字等)

學生在教學中一下子就找到了相同點,但是不同點,都是圍繞着字的構成部分中容易寫錯的來提醒大家。沒有答到點子上,覺得很可惜。當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引導,我就直接告訴了學生它們的不同點,覺得比較生硬。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4

《狐假虎威》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說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啓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時力求做到幾點:

一、巧設問題,理解成語的含義

在教學第8段時,我圍繞:“百獸爲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爲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些問題。透過“採訪”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讓學生一步一步,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透過這樣的一問一答和輕鬆的“採訪”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學習工具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分角色表演,加強課文內容理解

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開火車讀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文中對狐狸和老虎的情態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着嗓子”發出反問,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透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句子,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三、抓住課堂生成

《狐假虎威》中狐狸是“狡猾”還是“聰明”?引導學生討論。在教學時,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看法,教育學生看問題要全面,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一樣,自己沒有什麼真本事,就是利用別人的威風來嚇唬人的,但另一面也要學習狐狸這種碰到緊急情況,不慌張,靈活應變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對狐狸的正確看法和認識,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想,只有這樣,纔能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不足之處:學生表演時,表演不到。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狐假虎威》這一課後,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時有成功的地方,也不免也遺憾之處。

成功之一:讀中悟,落實朗讀訓練。閱讀教學中,我儘量避免繁瑣的講解,重視讓孩子在語言環境中去體會去感悟,並透過各種形式把自己的獨特感悟、獨特體驗表達出來。課文2到4自然段主要透過狐狸的語言描寫,突出狐狸的狡猾。這一段的教學主要引導學生以讀入文,以讀析文。先讓孩子自讀自悟,教師抓住關鍵的詞句適時點撥,如:你敢吃我?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這些精彩的段落把狡詐的裝腔作勢的狐狸形象鮮活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透過點撥,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把狐狸的狡猾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理解。

成功之二:自讀、自導、自演、自評,更上一層樓。我在教學狐狸帶老虎到百獸面前走這一段中沒有采用朗讀感悟讓孩子理解狐假虎威的“精彩”過程,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讀、自導、自演、自評,學生要想表演出神入化,必須細細咀嚼語言文字,如“老虎和狐狸”誰在前誰在後,學生只有細心閱讀,找出“帶、跟、往後看……”等相關詞句,才能在表演時站準位置,學生只有真正自學理解了東張西望、半信半疑、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等詞語的意思以及老虎和狐狸此時的心理才能把狐狸和老虎的神態表演得活靈活現。這個自導自演的過程,不僅僅是演出的幾個學生的讀書的過程、自學反饋的過程,而是全體學生自能讀書的過程、自學反饋的過程,也是羣體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這樣既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孩子的自主體驗實踐能力,更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適時地請教老虎、兔子、小鹿,實是巧妙的點撥引導,把孩子的理解引向了深刻,這時的“教、導”希望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生的“學、練”也真正落到實處。

遺憾之處:要好好把握課堂生成教學。課堂教學中,孩子們談到喜歡不喜歡狐狸的感悟時,有一生說:“我有些喜歡,有些不喜歡。因爲剛開始狐狸憑它的聰明智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脫了老虎的魔爪,所以我喜歡狐狸。可狐狸又藉助老虎的威風來欺騙其他小動物時就是錯誤的做法,所以我不喜歡狐狸。”孩子這一分爲二的觀點看待事物,我覺得孩子們在不斷地思考。像這樣的課堂教學資源我沒有好好地把握,教師的語言引領還不夠明確,更沒有起到導的作用,應該在此基礎上給予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上一層樓。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6

《狐假虎威》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這樣的課文,教學的重點放在哪兒?又該如何突破?想了又想,覺得還是該回歸“原始地帶”——體驗角色,深化情感。

一、查一查

語言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要讓兒童真正理解語言,除了聽一聽、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還得讓學生做一做。本文中有好多詞語的意思,學生是一知半解的。如“假、蒙、竄……”我一直認爲低年級的學生應養成的良好習慣,因爲能爲我們的閱讀教學“插上翅膀。”因此在課上,我讓學生獨自查了“假、扯”的意思,並選出符合文意的正確解釋。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狐假虎威》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教學課文的7—8小節時,我學着於永正老師請5位學生分別戴上了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野豬的頭飾表演,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餘的學生當導演。學生把狐狸的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的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表演得活靈活現,維妙維肖,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三、說一說

“讀”是對資訊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資訊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我們二年級語文組本學期的教研課題。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學生表演7—8小節時,我讓臺下的學生當導演,說一說:狐狸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後?小鹿、兔子和野豬應在什麼地方?採訪了小鹿,問它究竟爲什麼跑?害怕誰?還採訪了老虎,問它東張西望什麼?

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老虎告訴我:它在看看小動物們是不是真的怕老虎。小鹿告訴我,它其實不怕狐狸,最怕的是老虎。學生的回答對於寓意的理解已經勢如破竹。

課上完了,也給我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考……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 篇7

《狐假虎威》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寓言故事的一個典型特徵是藉助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但是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蘊含在故事之中,不是本課的難點,我覺得本課的難點在於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首尾呼應的環節:在揭示課題時我讓學生說說“假”的意思,在教學完整堂課時我再讓學生講講這個詞的意思,本來我想讓學生說出“仗着、依仗”的意思的,可是學生沒有說出來,當時我覺得很失望,認爲不是學生沒有學好就是他們不夠聰明,可是回到辦公室想想這跟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關係。

這堂課我讓學生表演,在表演之前我強調了讓學生抓住課文中表示動作的詞和老師、狐狸說話時的表情,透過這方面的強調和訓練,學生的表演水平進步了很多。還一位學生特地做了一條狐狸的尾巴,爲了就是做好“搖搖尾巴”這個動作,透過學生的表演,我知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很細膩的。他們會在表演的過程中會去發現課文中的細節,如抓住一些動作、表情的詞和說話的語氣,這些學生們都會注意,都會做得很好,從學生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狐狸和老虎這兩個故事中的典型形象認識的還是很到位的。所以不要在課堂上因爲怕浪費時間而把表演部分給省略了,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