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雞兔同籠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5篇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

這節課上完後,自我感覺不夠理想,有些設計不夠好,更有一些細節未加重視,還有就是教師的基本功太弱。但在設計上還是有必須優勢的,主要體此刻以下幾點:

一、在課始,我開門見山的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題“雞兔同籠”問題;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和方程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加以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忙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二、由於“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五年級時出現過,也有小部分學生可能在數奧書上見過,會做。大部分學生不是很會做,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思考到這個狀況,所以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進學生行分析,加以課件演示,幫忙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後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纔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並說明對每步理解,再加以課件演示。透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應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學方程法,主要教給學生找等量關係式,列方程從而讓大部分學生能用方程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估計教學時間有些問題。根據教學實際狀況進行調整。

三、在這節課上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擡腳法”的方法。這主要是依據學生的理解潛力和時間上的思考,本來這節課講的方法就很多,個性是假設法學生理解就有困難,再將“擡腳法”講了,可能學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沒弄清楚,還不如分成兩節課來講,別外就是時間問題,如果把“擡腳法”講了,可能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沒辦法有效的進行課堂鞏固。因此,這節課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擡腳法”。

四、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就應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說得較爲簡單,並有不同的說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那裏,用26-16=10條腿,那裏就應說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說“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透過我和我們年級組其他教師的討論,並看了很多教案和課例,我覺得以假設後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說到這個問題時能夠直接說“比實際少了10條腿,爲什麼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那裏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就應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說成“多10條腿,爲什麼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於同前面的把一隻兔當成一隻雞算就少2條腿聯繫起來。

本節課欠缺的地方:

一、在列表觀察腿數變化時,在全是兔或全是雞時,腿與實際相比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學生似乎不能很好的說出。反思了下,也是我設計時的一個弊端,沒有給學生一個階梯,跳躍太大,導致後面學生對爲什麼除以2一知半解。蔡老師給了我一個推薦,能夠在列表的基礎上畫圖。全部畫成雞,腿16條,一隻雞變爲一隻兔,腿增加2條,之後再變。讓學生透過形象的展示更加清楚腿數變化的真正原因。

二、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計算完驗算的過程在上課時被我忘掉了,雖然在課上我也引導他們觀察,假設全是雞先算出的是什麼,全是兔是先算出是什麼,但學生還是會馬虎的,會計算錯誤,或雞兔數量弄錯因此很多學生會把雞兔的數量弄錯,驗算很關鍵。

三、上課時,爲體現方法多樣,想着簡單讓學生了解下方程思想,實踐之後發現完全能夠把這塊去掉,一者學生沒有提出,二者在教授假設法時時間不夠充裕。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2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出現的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教材首先透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並透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

本節課我依然遵循數學學習的規律,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由易入深,先讓學生嘗試解決,熟悉此類題型的一般思路,再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情況下兩種動物的只數和腳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隨着雞兔只數的變化,腳的數量也跟着變化的規律。透過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表格中找出等量關係式,運用以往學過的方程知識,用方程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然後採取自學的方法體驗雞兔同籠中雞兔的頭數和腳的只數關係到用“假設法”經歷探究過程,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從體驗、嘗試到此處的討論、彙報,個人或集體的智慧在這裏得到展現,最後瞭解古人的解法“擡腿法”,然孩子感受古人的無限智慧。方程解、假設法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至少有一種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在這節課的實際操作中由於我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太流程化,沒有顧及到每一位學生。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突出重點。比如孩子們在表演網絡解決法事先準備的就不夠充分,導致當堂搞砸。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機敏地傾聽和機智地誘導,對於學生的列式沒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覺學生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能理解的情況。由於此處設計的失誤,導致後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時間不夠,課堂鞏固練習也沒能很好的展開。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兩個課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小組合作學習中我覺得自己調控不到位,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今後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加強小組合作的建設,讓小組合作學習有目標,有過程,有結果。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不斷突破,使教學走上一個新臺階。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3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問題。

一、教材、學情分析

首先我進行一下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教材的編排有以下特點:1、教材首先透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並透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2、注重體現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認知分析: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初步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能力分析: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在數學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方面需進一步培養。

情感分析:我班共33人,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夠均衡,有待加強;少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需透過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來加以帶動。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遵循課程標準精神,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與重點難點。

二、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並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2、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以雞兔同籠問題爲載體,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的聯繫,掌握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

三.教法和教學手段分析

針對六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啓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根據優中差生採取分層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爲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四、學法指導

由實例引入,在藉助學習例1同時,向學生滲透化繁爲簡的思想,使學生透過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等方法來解決問題,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並專門爲學困生創設他們展示的空間和時間。培養每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每小組一份按順序填寫的表格圖。

六、教學流程:

本課我共設計了情境匯入、探索新知、鞏固新知、課堂小結、家庭作業五個環節。下面我就具體說一說每個環節。

(一)情境匯入。

首先用課件出示第112頁的情境圖,我引導:“看,圖上的個個學生緊鎖眉頭,還有一個學生急得頭上都流汗了,他們正在爲一個什麼問題冥思苦想呢?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這時學生就會發現,情境圖旁邊的原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接下來我讓學生說說題的意思,再課件出示這道題的今意: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目的是確保學生正確理解題意,保持對該問題的好奇心。)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雞兔同籠”問題。這樣就揭示了課題並(板書課題)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爲了體現化繁爲簡的思想,我提出:“爲了便於研究,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我們把題中的35個頭和94只腳改成8個頭和26只腳。這樣就變成了例1。

(課件出示例1)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先引導學生理解分析題意:請同學們默默地讀這道題,思考一下:從上面數,有8個頭是什麼意思?(指誰的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是什麼意思?問題是什麼?這裏還隱藏了什麼條件?(目的是引導學生說出雞兩隻腳,兔四隻腳。)

雞和兔各有幾隻呢?我們不妨猜想看看。(我隨着學生的猜想板書)

接下來介紹列表法:

剛纔我們是隨意猜的,其實我們還可以有順序的猜。

我課件出示113頁的表格,並指出:老師給每個小組也發了一張同樣的表格,我讓學生先進行分工,再共同完成表格,並指名學生彙報。

我總結:這其實就是按順序列表的方法。這樣我們也就用列表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和同桌同學說一說。(學生同桌交流)再指名彙報。

學生的發現我預設了4種情況:

1、雞在減少,兔在增加,腳也在增加。

2、每減少一隻雞,增加一隻兔,腳的總只數增加兩隻。

3、每減少一隻兔,增加一隻雞,腳的總只數減少兩隻。

4、雞和兔的總只數沒有變。

爲了引出算的方法,我作了如下導語:如果頭數太多,還用猜的方法和列表的方法是不是太麻煩了,那該怎麼辦呢?能不能用算的方法呢?小組討論,還有什麼方法?

學生在討論期間,我在組間巡視並加以適當引導。如果有的學生茫然無緒,我啓發學生:“假設籠子裏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腳數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從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樣以小組爲單位,每個學生都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老師也加入了孩子們探討的過程。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以點撥。)

先讓用算術方法計算的學生彙報。我要求學生清楚的表達思考過程和解決方法。先讓小組長說,再讓中等生說。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預設到會有幾個學困生還是弄不明白。所以我採用畫圖的方法特定幫助這部分學生理解。

(我邊作圖邊講解)

我先畫出8個小圓圈就代表8只小動物,假設全是雞,每隻雞有兩隻腳,這樣就先畫16只腳,指一名學困生列出算式:8×2=16(只)而題目中說共有26只腳,還少多少隻腳,再指一名學困生列出算式:26-16=10(只)這說明有一些兔子被算成了雞,而每隻兔子算成了雞就少了兩隻腳,列出算式:4-2=2(只),10裏面有幾個2,列式:10÷2=5,於是我們就給其中的五隻雞都添上兩隻腳變成兔,這樣就有26只腳了。5只雞變成了5只兔,這裏的5就是兔的只數。這裏我預設到學生解答時很有可能把雞和兔的只數答反了,所以我着重強調這裏的5是兔的只數。

假設8只小動物都是兔,怎麼辦呢?(我要求學生合作完成)

(我的設計意圖是對於學困生需要老師適時地站出來引領學生進行探索,透過一些有效的數學模型,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臺階,使他們掌握方法,體驗成功。爲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他們感覺不出自己是學困生,因爲課堂上也有他們的精彩表現,只是和優等生的難度不同,他們只是老師心目中的學困生,而不是學生眼中的學困生。)

我指出:這兩種方法都是假設的,一種假設的全是雞,一種假設的全是兔。像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稱它“假設法”。

接下來我讓用方程做的同學說出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再讓學生(三)說算理。

(設計意圖是因爲學生在五年級時已經對於列方程解決問題有一定的基礎,根據本班學生情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這個方法數量關係明確學生容易理解。所以我就讓學生自己去嘗試。)

(三)小結

用多種方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我引導學生比較這些不同的方法,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我的設計意圖是透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對策略作出選擇,在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維特點,感受到方程法的'一般性。)(同時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學以致用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孫子算經》中雞兔同籠的原題.(目的是一方面 《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解題方法。)

出示公園划船的圖片和題: “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式解答。並彙報思考過程。

(設計意圖是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假設法和方程法有了初步體驗,更有利於學生今後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作業

必做題

練習二十六:1、2、3、5題

選做題

課外閱讀:閱讀課本114頁內容,瞭解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古代趣題

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得幾丁?

(設計此題的目的是一方面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 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六、板書設計分析:除課題外,其他板書都是隨學生的彙報而寫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回答和嘗試竟能成爲老師板書的內容,激發學生勇於發言的信心。)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數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還要透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雞兔同籠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問題,在生活中,雞兔同籠的現象是很少碰到,沒見過有人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裏,即使放在一個籠子裏又有誰會去數他們的腳呢?直接數頭不就行了?那麼是不是說“雞兔同籠”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顯然不是,雞兔同籠問題,是讓我們透過雞兔腿數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並採用有效的手段來理解數學問題的過程。以下是我上完課的幾點體會:

一、大敢轉換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愉快的探索數學,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良好的愉悅的氛圍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討論、思考發現並掌握知識,時刻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一個恰當的主題中學習數學,發展能力。基於這一點,本節課的內容安排在“數學與生活” 當中,用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來引入(幻燈出示:)

1、小明的儲蓄罐裏有1角和5角的硬幣共27枚,價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

2、12張乒乓球檯上同時有34人正進行乒乓球比賽,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比賽的球檯各有幾張?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我們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再課件出示《孫子算經》及雞兔同籠問題,但同時又聰明地把數改小了:今有雞兔同籠,上有八頭,下有二十二足,問雞兔各幾何?一石激起千層浪,雞兔怎能同籠?學生的探究慾望馬上調動起來,這時,又讓學生了解“經典”,感受 “經典”。

二、鼓勵參與,在合作中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課程設定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中,我主要透過創設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合作,積極地探討,充分地發揮了小組的作用,兵教兵,透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這是很讓我感到激動的,因爲畢竟雞兔同籠問題比較難。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一問題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後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與優化,也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總的來說,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呈現學習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提供操作材料,撥動學生心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因此,在整堂課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應該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但教學中也存在着很多問題,反思如下: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調控才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2、學生彙報時,要多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聽不明白的及時向小老師提問,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

3、要注重培優輔困,特別是學困生的輔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使他們透過教師的引導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真正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4

一節好的數學課應該讓學生懂得一個知識點,獲得一種思想,積累學習經驗,行走在形成某種技能的路上。教學完雞兔同籠,我留下了這樣的感悟。

雞兔同籠是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節課作爲本冊教材“數學廣角”中唯一的教學內容,它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一道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而且它是生活中的一類典型的問題,研究這類題,不僅使學生學習一種數學思想,而且收穫解決策略與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研讀教材後,我依據新課標,從設計理念到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都做了認真地思考,連教學環節都是幾經修改的,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實在有些汗顏。

一、“猜測”形同虛設。

其實,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都是同“猜”字而生。猜測是一切發明創造的開始,也是思維的開始。學生應該歷經一個猜測----驗證----調整---最終找到正確答案的思維成長過程。而我把“猜測”只作爲一個課堂環節,一個程序,沒有將猜測與後面的環節建立聯繫,致使“猜測”環節形同虛設。

另外,在學生猜測後,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發現猜測不對,腿的總條數多了,該怎樣調整;反之,又該怎樣調整,其實調整的過程,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每一次調整,一個一個地增,或一個一個地減,腿數之間都相差2。這是關鍵。應該給學生後面的自主探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也爲學生的自探究明確了目標和指明瞭方向。這樣就不會出現後彙報中的“嘗試法”的孤立無援了。

雖然列表嘗試法在學生的眼中是一種笨拙的方法。但本節課的列表嘗試法是讓學生經歷由常規逐一舉例向減少舉例次數的過渡,實現“跳躍式”列舉,而且在學生在思考、交流、感悟的數學活動過程中,漸漸地發現其中的規律:“每增加一隻雞同時減少一隻兔,就會減少2條腿;反之,每增加一隻兔同時減少一隻雞,就會增加2條腿。”學生在這樣發現下就很容易找到了“假設法”的影子。爲下面的假設法的策略解決問題做了提前滲透和有力地鋪墊,同時也能感受到量與量之間的共變關係。然而由於我把嘗試法探究活動與尋找其他策略併入一個學習活動中,使得學生只顧去尋找其他的方法,而有的同學直接忽略嘗試法,失去了此處探究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如果我能分步實施,細化活動要求:活動一、列表嘗試,彙報後,再進行活動二:尋找其他策略,就不至於出現彙報中的“混亂”。

二、數學課上的語言規範性有待加強。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淵博的知識,嫺熟的教學技巧與方法,還要講究教學語言的準確明晰,具有邏輯性。本堂課假設法算理是一個難點,如果老蚰能用清晰而準確,富有邏輯性的語言把算理引匯出來:

假設籠子裏都是雞,一共有幾隻腳?條件告訴我們幾隻腳,這樣就少了幾隻腳呢?爲什麼會少了10只腳呢?這樣就能使學生理解得更清晰更明朗。所以我感到教師的言之有序,才能成就學生的有序思維。

當我上完了課,我留下了開篇的感悟。由於本課的諸多不足,後面的習題一道也沒有練。對這種低效的課堂我有些慚愧,但我想“教後知困”。使我看清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來,在數學教學的這條路上,加強身身的數學修養是教好數學的根本。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5

1、數學教學要透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得到思維鍛鍊,“雞兔同籠”問題就屬於這類問題。在生活中,“雞兔同籠”的現象很少碰到,沒見過有人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裏,即使放在一個籠子裏又有誰會去數它們的腳呢,直接數頭不就行了?那麼是不是說“雞兔同籠”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顯然不是,“雞兔同籠”問題,是讓我們在雞、兔腳數的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並採用有效的手段來解決數學問題。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中,主要透過創設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

3、由於學生原有的認知背景不同,他們對解答此類問題時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本節,師生共同經歷了列表法、假設法等,最後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這樣教學既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也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6

《雞兔同籠》問題有一定的難度,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雞兔同籠》本來就是很抽象的課程,估計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也只能按照課本那樣的列表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出示例題: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幾隻?

師生共同經歷了列表方法後,問:能用圖形來表示雞兔頭和腿之間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去試:先畫8個圓圈表示8個頭,再在每個雞下面畫兩條腿,8只雞有16條腿,還多出10條腿,把剩下的10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雞添上呢?(5只雞分別添2條腿)。這5只就是兔子,另外的3只就是雞。這時候有學生問能把動物都看成是兔嗎?在師生們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減少,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師生共同經歷了二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問題。學生很自然地選擇假設法,自覺進行方法最優化。因爲畢竟雞兔同籠問題比較難。但教學中也存在着很多問題,反思如下:

1、學生彙報時,可以多找學生彙報,其他學生可能會聽得更明白。

2、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聽不明白的及時向別人提問,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

3、學生比較喜歡假設法,但發現推理時思路不清,容易出錯,如果及時指導學生寫推導過程就會較好地避免問題的出現。

本節課,在整個課堂中,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應該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存在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調控才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2、要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須在課堂中注重培優輔困,特別是學困生的輔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使他們透過教師的引導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真正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3、有意義的練習及作業的設計要考慮有利於知識點的落實,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考慮練習內容的層次性,手段的靈活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7

一、教學目標達成的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以生爲本,已學定教,順學而導,要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尊重學生,還課堂給學生,就必須認真鑽研教材,領悟編者意圖,教材知識地位及前後聯繫,認真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和解題策略。在最初設計這課時,我把列舉法中的表格畫在黑板上,讓學生根據條件雞兔共有8只,先猜測雞兔可能各有幾隻填入表格中,再根據另外一條件總腳數是26只,透過驗證得到籠子裏雞兔到底有幾隻,但在我巡視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在根據條件無序的猜測,有的同學把猜測的過程簡單的記錄在草稿紙上,有的乾脆就不記錄,透過不斷地調整最終找到了答案,這樣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表格,更不能引導利用表格發現猜測過程中的規律,用時過長且無法自然的過渡到假設法。所以再次試教,我把這一環節及時做了調整,要求學生把猜測的過程記錄在課本的表格上,這樣大部分學生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猜測填表,有的同學逐一填表,有的沒填第一列和最後一列,有的跳躍填表,還有同學填出答案後不再繼續填表,出現了這麼多種不同的結果,反映了不同學生的不同思維高度,既達到了列表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執行的反思

這節課教學過程的主線是:出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模型—推廣應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自學與他人交流相結合,老師引導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用問題推動學生不斷思考,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列表法的優點是方法比較簡單,但數據比較大時效率低,不能作爲解決雞兔同籠的一般方法進行推廣,是不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一帶而過呢?透過對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絕對不能一帶而過,表中蘊含了雞兔頭腳變化的規律,把一隻雞看成一隻兔就會增加兩隻腳,這樣就和假設法對應起來了,充分分析表格規律,爲假設法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假設法時水到渠成降低了難度。在列表時,學生勢必要計算出總腳數,在求總腳數時利用到了方程法的等量關係,列表法是基礎是紐帶,將不同的解決方法聯繫起來,形成知識的完整體系。在講授假設法時,學生最不容易理解4-2=2(條)的意義,試教後決定在充分挖掘表格中的規律,小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的同時,以課件演示爲輔助手段,讓學生明確假設籠子裏全是雞,這時就比實際少10只腳,少了的腳其實是把兔子看成雞時兔子少的腳,把一隻兔子看成一隻雞少兩隻腳,所以10裏面有幾個2就有幾隻兔子。將學生的認知經驗和思維過程轉化爲數學算式,突破了難點,形成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接着又透過拓展練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源於生活,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三、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本節課是在試教的基礎上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存在着很多不足

1、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不充分,上課時有點緊張,列表法忘了板書,後來又補上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應不斷提高調控課堂的能力。

2、在講授假設法時課件的展示有助學生形象直觀的理解,讓複雜問題簡單化,但卻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培養,淡化了數學課的數學味,以後應有選擇的使用課件,讓課件爲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3、教學時教學語言平淡,缺乏激情,缺少適時的鼓勵評價語言,應及時關注學生的狀態和課堂的生成,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以後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學習,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爭取儘快成長做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8

本節課成功的地方:

首先,對教材分析全面、到位、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在剛開始教學這節課時,有的學生已經能理解並解釋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了,弄懂假設法、畫圖法等與列表法之間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恰恰相反,假設法、畫圖法與列表法一樣都是在應用假設的數學思想,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教材將這一經典、傳統的題目“雞兔同籠”選在數學廣角,讓學生嘗試與猜測,其目的是藉助“雞兔同籠”這個問題作爲載體,讓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經驗,引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與思考,從而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即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和取中列表法。

其次,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思想的滲透。本節課在教學時,讓學生參與觀察、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成爲本節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經。從課初的隨意猜想,到假設法、列表法,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特殊到一般、從借鑑到創新、從膚淺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教學時,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教學思想和方法,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數量替代《孫子算經》原題中的大數量的“替換法”解決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畫圖法”等解決問題,滲透了假設的方法和思想,這對於學生而言,無疑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不足之處及對策:

本節課的學習,無論是列表法還是假設法,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較難理解,所以有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題思路不清晰,還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慢慢思考,需要老師不斷地進行指導。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9

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安排教學過程、呈現學習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因此,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精神得到培養,創新潛能得到開發。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體驗。

按照我對教材的理解,並遵照《新課程標準》中:

在課程設定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精神。

首先以猜一猜的遊戲謎語匯入,讓學生猜出雞和兔,然後開門見山的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題“雞兔同籠”問題;

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的解題策略和方法,並加以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助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接着引出《孫子算經》中的一個數據比較大的雞兔同籠問題,先讓學生用自己剛剛學到的方法進行解決,然後再激發學生“瞭解古人的解題方法”慾望,讓學生自主的去閱讀書中的一段閱讀資料,瞭解古人的解題方法。

最後就是利用法學到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類似的“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同樣也運用於生活。

“雞兔同籠”在以前是屬於奧賽典型題,如今編入新課程教材中。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認爲必須讓學生經歷從多種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展開討論,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靈活運用該方法解決生活中的類似“雞兔同籠”問題。

特別是用假設法解答,學生理解起來很難,爲此我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先畫8個圓圈代表8只雞,每隻雞畫2只腳,這樣就有16只腳,缺了10只腳,再把其中的幾隻雞每隻添上2只腳就變成了兔子,所以有5只兔子。這樣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了,學生很快理解了這種方法。

我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

一、介紹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中國有着歷史悠久、成就輝煌的數學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數學家和經典的數學名著。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透過向學生介紹記載“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介紹古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巧妙方法,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感受古人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二、滲透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文化的精髓,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內容,教師適當滲透了化繁爲簡、猜測驗證、假設、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讓學生了解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數學模型的實際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安排了大量與“雞兔同籠”有着類似數量關係的問題,讓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周圍世界,並且在這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

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存在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調控才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2、要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須在課堂中注重培優輔困,特別是學困生的輔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使他們透過教師的引導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真正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3、有意義的練習及作業的設計要考慮有利於知識點的落實,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考慮練習內容的層次性,手段的靈活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0

雞兔同籠在本冊教材中呈現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透過假設舉例與列表的方法,以及後期的列方程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結果。課堂上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去試:先畫20個圓圈表示20個頭,再在每個動物下面畫兩條腿,20只動物只用了40條腿,還多出14條腿,把剩下的14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動物添上呢?(7只動物分別添2條腿)。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雞。這時候有學生問能把動物都看成是4條腿的嗎?在師生們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減少,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選“雞兔同籠”這個題材,主要並不是爲了解決“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本身,而是要藉助“雞兔同籠”這個載體讓學生經歷列表,讓學生在大膽的猜測、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教學中我補充了其他的解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進而凸顯了本節課的價值。

就本堂課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注重模式,合作交流,教師點撥這一塊不夠透徹,沒有關注到差生。

2、我在假設之後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分析得較細,但對怎樣假設覺得沒有引導好,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只假設了雞的只數,然後根據腿的數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數,誤解了題意。

3、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調控潛力需進一步提高。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不斷突破,使教學走上一個新臺階。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1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教材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題設計,是把列表法作爲主要的解題法,但教參中又提到了畫圖法、假設法、方程法等,提倡算法的多樣化,明顯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這幾種方法都要提到。經過對教材的解讀和同科組幾位老師商討,覺得這幾種方法歸根到底都是假設法,畫圖法和假設法更是同出一轍,一個是直觀的假設,另一個是把直觀的假設抽象成數字元號表示而已。考慮到方程法學生不會解,所以決定以教材爲重點,先用一個課時上列表法,再用一個課時上畫圖法和假設法,用兩個課時上完。如果過中有學生用到方程解的,也給予肯定。

上課之前,我們都覺得學生對於畫圖法和假設法應該較爲容易理解,透過教學後發現,學生對於列表法,特別是對逐一列表法,學生們普遍都能理解掌握,對於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也有大部份的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反而是假設法,雖然有畫圖法輔助理解,相差的腿數,爲什麼要除以雞兔的腿數差,學生還是難以理解。授完課之後,我們還發現了另外兩個更爲嚴重的問題:一是學生在學了假設法後,覺得假設法比列表法的書寫來的簡便,更喜歡用假設法,而他們又沒能理解透徹這種方法,常常用相差的腿數除以雞腿數或兔腿數,導致解題錯誤。二是學生雖然懂得用列表法解決真正的雞兔同籠問題,一但換成另一個內容的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學生卻不懂填表頭。如:(1)新星小學“環保衛士”小分隊12人蔘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有幾個?(2)小白兔拔蘿蔔,雨天一天拔12個,晴天一天拔20個,小白兔共拔了112個蘿蔔,平均每天拔14個,小白兔拔蘿蔔有幾天是雨天幾天是晴天?

出現這些問題,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列表法與表頭的填寫方法作爲重點來上,其他的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處理。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2

在這節課當中,我主要藉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時結合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再配合假設法,《雞兔同籠》教學反思。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後問:能用圖形來表示雞兔頭和腿之間的關係嗎?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教學反思《《雞兔同籠》教學反思》。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課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1 、在創設完情景引導學生用什麼方法解這個問題時,學生的一些回答,沒有預想到。如有學生認爲可以透過數雞和兔的頭或一隻只放出來數從而知道雞兔各有幾隻。說明在情景創設上有漏洞,需進一步完善。

2 、我在假設之後怎麼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分析得較細,但對怎麼假設覺得沒有引導好,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只假設了雞的只數,然後根據腿的數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數,誤解了題意。

3 、沒有出示一個完整的表格,在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調整假設時的講解上不直觀,只有部分優生能理解。

4 、由於時間練習量不多,最後一個練習題應有多種結果,也沒有一一羅列。今後教學中要緊湊課堂結構,要少講,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於練習。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3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始,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實質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智力熱身活動,爲雞兔同籠問題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鋪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趣題,明白了雞、兔的頭數與雞、兔腳的只數之間的複雜關係。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識上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畫圖法和假設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用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忙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對學生進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幫忙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後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纔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並說明對每步理解,再用課件展示分析過程。透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應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就應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說得較爲簡單,並有不同的說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那裏,用26-16=10條腿,那裏就應說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說“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透過我的分析,我覺得以假設後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說到這個問題時能夠直接說“比實際少了10條腿,爲什麼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那裏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就應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說成“多10條腿,爲什麼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於同前面的把一隻兔當成一隻雞算就少2條腿聯繫起來。

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務必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務必實實在在的引導,這樣學生務必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4

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這也是我校推廣的三環六部教學法。

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後問:能用圖形來表示雞兔頭和腿之間的關係嗎?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去試:先畫20個圓圈表示20個頭,再在每個動物下面畫兩條腿,20只動物只用了40條腿,還多出14條腿,把剩下的14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動物添上呢?(7只動物分別添2條腿)。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雞。這時候有學生問能把動物都看成是4條腿的嗎?在師生們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減少,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課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注重模式,合作交流,教師點撥這一塊不夠透徹,沒有關注到差生。

2 、我在假設之後怎麼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分析得較細,但對怎麼假設覺得沒有引導好,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只假設了雞的只數,然後根據腿的數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數,誤解了題意。

3 、沒有出示一個完整的表格,在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調整假設時的講解上不直觀,只有部分優生能理解。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5

雞兔同籠問題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的一本數學書《孫子算經》中,原題是:“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該書給出了一種典型的解法,即:兔數=腿數÷2—頭數(94÷2—35=12),雞數=頭數—兔數(35—12=23);也就是教材中介紹的擡腳法。雞兔同籠問題,二、三年級的學生奧數學過,五、六年級的學生教材中安排在數學廣角中學,到了初中還要學。我也曾不禁想過:雞兔同籠問題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讓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們都爭相去學,其中蘊含了怎樣的數學思想呢?可今天自己就要上這一課了,於是就帶着問題研究本課教材,收集有關本課的材料,認真設計並實踐了本課。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參考了幾位專家的教法,結合自己班孩子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教案在實踐中得到良好的教學實效,現反思如下:

一、關注每位孩子的成長是成功的前提

雞兔同籠問題既然作爲奧數的內容,那它的思維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雞兔同籠問題又作爲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勢必讓每個孩子對這類問題都應有各自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優化的方式。課堂上從列表的枚舉法入手,接着利用嘗試法再到假設的算術法,不僅從思維上層層遞進,更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起點和成長體驗,是本課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

二、關注課堂的互動、生成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

課堂是師生雙邊的交換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活動。課上,教師與孩子們交流不耐煩,很是專制的強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會限制學生的能動性和思維的發展,從課堂上來看,我與學生的交流是非常融洽的。從課前談話,故事到入、鋪墊,到雞兔同籠原型的展開,再到生活實例的引申,我們的交流都是在無負擔的、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在無形中,孩子們放開了思緒,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讓人回味的結論和問題。再則,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知道:正面的強化作用,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思維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評價方面我採取學生回答精彩時,及時有效的正面評價;學生回答不上來或回答不夠具體時,友好的提醒先想一想或聽聽同學們的意見,再交流……點滴的心語交流,讓孩子們沒有負擔的學習,同時發展性的評價,更促使孩子們高度關注學習的內容,做到了良性的情緒循環,促進了教學的有效性展開。正是如此,自然形成了融洽的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關注數學思想的傳承是達成目標的保障

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中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有繪圖的數形結合思想、有算術計算的假設思想,有方程代數的數學建模思想等。本人思考如果一節課把所有的思想內涵都包容進去,平均分配學習時間和關注度,必定導致課堂內容學習的擁堵和孩子們學習的不知所措。因此,我選取了適合孩子們認知的方式的,首先用一個詼諧幽默的雞兔玩遊戲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弄清雞兔各有什麼特點?4只雞和3只兔一共有多少條腿?雞學兔走路,地上有幾條腿?多的幾條腿是誰的?兔學雞走路,地上有幾條腿?少的幾條腿是誰的?根據學生已獲得的知識,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的發現,進行深層次地思考,重點滲透以列表的一一對應思想和算術解決的假設模型等數學思想,並透過猜想、驗證,使學生應用所發現的數學知識進行判斷,很快掌握了用假設法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並在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思想。

本課雖然沒有華麗的修飾,但已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願望,完全吃透所學內容,思維得到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