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下人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通用16篇)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瓜藤攀檐、鮮花輪綻、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幾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初讀課文,在讀中識字,讀中把握多音字的讀音,讀中鞏固識字,讀中設疑;再讀課文,想象畫面,讀出獨特感受;個性閱讀,融入情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讀中學會了生字,培養了語感,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反思自己《鄉下人家》第一課時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1、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因此,在指導朗讀時就要針對學生這一點,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融入自己的感情讀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憤異常活躍。

2、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鄉下風光的美景圖片,不但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了印象,而且使學生儘快進入了情境,給了學生以很強的視覺衝擊,產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朗讀和入情入境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多層次的讀和指導,學生提高了朗讀能力。

每讀一遍課文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1)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2)默讀。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出感受。

(3)朗讀喜歡的部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學生透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4、本節課重視生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的環節,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課文,在讀中發現疑難、在困惑中思考、然後再給予對應的指導和幫助,以學定教,以孩子爲課堂的主體。寫字環節讓學生觀察生字字形,說出自己應要注意的地方,不但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在說的過程中鍛鍊孩子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促進生字的記憶,讓枯燥的生字學習變成一種自主的、快樂的活動,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不過在教學中還有一定的不足,如最後的寫字環節,能有展示和評價就更完美了。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2

《鄉下人家》透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透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以下幾個方面有些收穫與大家共享:

一、教學中不忘字詞的落實。

汪潮教授說過:“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念好十字經,十指彈鋼琴”。看來字詞教學仍是我們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讀課文後,“你認爲哪段特別難讀,你有信心讀好它?”然後在朗讀過程中進行字詞的讀音落實。

二、給學生學會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四年級下冊新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比如教學第一二自然段時,“你喜歡哪個畫面?”然後有學生自己找,並說說喜歡的理由。“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我就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石獅子搬到鄉下來和諧嗎?

在教學“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我就抓住“探”字。你特別欣賞哪個詞?學生說“探”字,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竹筍從土裏鑽出來的情景。積蘊了一個冬天的力量,你們這些可愛的筍芽兒們個個是怎樣地探出頭來?你是怎樣探出頭來的?(努力,使勁,高興,幸福……)你探出頭好像在說(生補充:如“這個世界多美呀!”“雨後的空氣多清新呀!”……)多妙的一個詞呀,這片靜靜的竹林頓時熱鬧起來了,顯得虎虎有生機!

三、多層次的讀和指導,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邊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

“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透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對於學生而言,我發現了幾處問題:

1、孩子都不敢舉手站起來,即使站起來聲音也不響。於是乎,什麼優秀的評價就無處落實。

2、朗讀課文時,句子讀得不是很通順,爲了趕時間,我只能陪着孩子讀。

3、回答問題時的語言很缺乏,只是簡短的幾個字,很難表達自己的感受。之後,我瞭解到我們班出了開學初的綜合實踐活動縣級公開課,還沒有見過有這麼多老師坐着後面聽課呢,這也不怪孩子!

針對一節課,備動態的孩子與備教案來看,備教案還是比較簡單的。動態生成讓我們老師無法預測。對於一堂課,同一個教案,孩子的表現就決定了這課的成功與否。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備課關注孩子的學習水平是極其重要的!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3

這篇文章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陳醉雲先生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六幅美麗的畫面:屋前搭瓜棚、屋後竹筍冒、院中雞覓食、河裏鴨嬉戲、院落吃晚餐、夜聽催眠曲,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樸實中又帶着幾分華麗的美。

自認爲本節課教學過程完整,詳略得當,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從課堂中有所收穫。

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上課伊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寫體會,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透過指名讀、評讀、男女生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的欣賞讀、配樂讀,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但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堂中問題提的不夠精巧,例如:作者爲我們描繪了那些獨特、迷人的風景?給看到的風景起一個名字。請大家默讀課文,在文中找一找,並在相應的文段旁邊進行批註。這一問題,提問的不夠精妙,語言過於隨便。

針對存在問題,今後應該加強學習,加強讀書,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學自悟。

教學也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只有不斷剖析自我,才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4

教學《鄉下人家》一課後,心裏有些激動。因爲課堂的幾處生成帶給了學生清新的感受。如對句子的理解。“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師:兩者相比,爲什麼可愛得多了呢?

生:鄉下人家門前的瓜架上不但有青,紅的瓜,還有綠的葉和藤,顏色漂亮得多。

生:這些瓜開花的時候,或許還有紅、黃的花,花兒漸漸地開,一朵接着一朵,花謝以後又是一個個小小的青青的瓜,每天都能看到新的變化,這是多麼可愛的啊!

生:看着這些每天都會變化的花和瓜,能不帶給人好心情嗎?

生:雖然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看上去比較威武,但是長年累月靜止不動,多看了會覺得毫無生趣。而鄉下人家屋前的瓜架卻是天天都會變化,天天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顯然是可愛多了。

學生體會到了語言中藏着的情味,能從顏色、變化、和心情等幾方面去感受鄉下人空的清新與生氣。這一處的生成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豐富了他們的情感,有助於學生在平時觀察時更加仔細。這也許就是生活在鄉下邊沿或者是常去鄉下的緣故,學生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有共鳴,更有補充內容。真好!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5

《鄉下人家》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活潑風趣,處處流露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這份喜愛甚至可以說是偏愛,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華喧囂的都市,因而對寧靜、質樸、悠閒、舒緩的鄉村生活充滿了嚮往和留戀。我也帶着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引領着學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1、要質疑、答疑。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讀書中解決問題,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我在教學中一直堅持引導學生質疑、特別是對課文中看似無疑其實有疑之處進行生疑,引導他們進入思維的高一級階段,逐步提高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問題提出來以後如何解決,讓學生認真讀書,從具體的語境中去找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自己的感悟,其實是在培養學生的解疑能力。

2、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我認爲從中年級開始就要指導學生做課堂筆記了,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會寫得慢、影響授課進度,但是隻要耐心指導、長期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提高。因爲記筆記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學習,我在學生時代就是一個記筆記的好手,一本書讀完時基本是書上滿天星,當然我的收穫也比別的同學多。在本課學習中,我和學生在共同學習第一段的時候,板書了“屋前瓜架別有風趣的裝飾細緻生動地描寫、擬人”等內容,並對“別有風趣”做重點理解,先查詞典,再聯繫課文中的句子找出哪些地方別有風趣,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別有風趣的事情。然後學生在選學自然段時就要在筆記本上仿照以上的內容做下自己的學習筆記了,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摘記,有對中心內容的歸納,有對文章結構、方法的領悟,有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可以記下自己的體會,所以在學生交流時就不愁他們無話可說了,而且說的話還很有質量。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6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初文,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爲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其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的獨特迷人的場景,並談一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這樣對整篇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鄉下人家景色的美。

二、研讀品味,學習閱讀方法。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擬緊扣文字中“瓜藤攀檐、雨後春筍、雞羣覓食、月夜睡夢”等幾個主要場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的閱讀方法,提煉出兩句詩,再放手給學生,依照這種閱讀方法,自主交流學習下面的部分,分別總結出不同畫面的詩句,並進一步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魅力。

三、回顧整體,感悟中心。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最後再回到這條主線上來。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不足之處,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班上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而且他們很少有人走出這裏,對於鄉村風光,他們早已經習以爲常了,儘管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生動,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們,學生交流時的方式、語言顯得單一,這也是我對學情瞭解不夠的原因造成的。其次學生的讀後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

今後應該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帶動引導下,學會感情朗讀。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7

《鄉下人家》透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透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有以下的收穫和失誤:

一、抓字詞

字詞教學仍是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讀課文後,就檢查本課中要認的5個字和要寫的14個詞語,並且對課文中出現的容易唸錯的多音字“冠、率”進行指導。讓學生找找“冠”日常生活中的詞語,如雞冠、奪冠、冠軍、張冠李戴等,再聯繫實際理解。這樣從多音字的音義結合起來記憶,更有助於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在課文朗讀中有位女生還把“結果”的“結”唸錯了,在課堂上對這個字及時指正並且區分了兩個“結果”的意思和讀音。對於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搗衣”,就藉助圖片讓學生進行理解。

二、抓主線,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讀。

三、多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梳理文章脈絡。

“情感朗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透過讀,認識生字新詞;透過讀,理清文章畫面,;透過讀,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透過讀,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但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文字的處理上有問題。第一個環節本想出示課文中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情景取個清新明快的名字,爲後面的課文畫面取名做好充分的準備。但當我出示圖片讓學生取名時,學生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後來我和其它老師一談,都覺得這個環節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拔高,與後面概括課文畫面又有點重複累贅。不僅沒有實現事先的預想也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雨後春筍”這個畫面的語句品析沒法完成,而匆匆結束。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8

《鄉下人家》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一共7個自然段,前6個自然段寫景,最後一個自然段抒情,描繪了鄉下獨特、迷人的風景。仔細閱讀後發現,前面6個自然段中,兩個自然段描寫的都是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靜態景物,如長長的瓜架、美麗的花朵、碧綠的竹林;3、4兩個自然段描寫的則是鄉下人家常見的家禽,慈愛的母雞、可愛的小雞、神氣的公雞和悠閒的鴨子;5、6兩個自然段花則描寫了鄉下人家生活的場景,如夏天院落晚餐,秋天伴着紡織娘的歌聲入睡。也就是說,整個鄉下人家景色的描繪看似無序,實則有序,這序不但體現爲描寫的景物是從靜到動,從物到人的,也體現爲從描述鄉下人家景色獨特迷人到鄉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諧。文章按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理清內容後,我又細細地讀課文,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活潑風趣,處處流露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這份喜愛甚至可以說是偏愛,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華喧囂的都市,因而對寧靜、質樸、悠閒、舒緩的鄉村生活充滿了嚮往和留戀。我也帶着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引領着學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1、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上《鄉下人家》這課時,我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給大家推薦,在推薦之後,肯定也有喜歡同一個地方的孩子,之後一起交流、討論,這又體現出一種合作。

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一個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2、教給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本課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閱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於較難理解的,對於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透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如: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1)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2)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

(3)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學生透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鄉下人家嚮往不已,有的學生說:“那真是世外桃源!”有的學生說:“我真想去那兒度假!”更有學生說:“那兒簡直是人間天堂!我樂意去!”

讀着課文,我和孩子們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着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9

《鄉下人家》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質。透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學習目標的設定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根據我的瞭解,我們的學生95%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裏,對鄉村生活缺乏瞭解。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於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透過朗讀、感悟、交流、朗讀來理解想象鄉下人家各組景色的特點,積累優美的語言,感受田園詩情,產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透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的突破

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爲我們的孩子只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平淡。那如何從看似陌生的景物、平淡的語言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爲突破這一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透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三、教學中的得與失

1、多媒體創設美好的情景。我在用多媒體爲學生播放音樂創設了輕鬆愉悅的情境之後,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想象欣賞鄉間美景。而且爲了讓學生對鄉下景物有更多的瞭解我還給學生展示了一組優美的鄉下美景圖,給學生以好的視覺效果,使學生產生更了對鄉下生活的熱愛之情。動聽的音樂和生動的圖片爲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透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嚮往。

3、抓住重點品讀課文。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獨特迷人”在字裏行間中尋找這種風景。從課堂來看學生對關鍵詞掌握得很好。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0

《鄉下人家》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青瓜綠藤、鮮花盛開、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等六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一條主線

陳醉雲的《鄉下人家》結構清晰,語言樸實自然,讀起來有清風拂面之感,這篇文字沒有較難理解的詞句。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多種方法

四年級下冊有一個學習要求,即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在教學中我注重了透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青瓜綠藤”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後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透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如果你是小筍芽,從土裏探出頭來,看見了什麼?會說什麼?”使學生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

三、朗讀再現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課伊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寫體會,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透過指名讀、評讀、男女生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的欣賞讀、配樂讀,把讀貫穿由於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在課堂上,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評價語要有提升,這個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積累的項目。雖然備課時冥思苦想出好多評價語,但是真正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欠缺。其二,學生的讀後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升。

課堂的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特點,凸顯自身的教學特點,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這將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1

最近,在教學活動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課文是《鄉下人家》。這篇文章是用抒情的.筆調描繪了鄉下人家樸素的景緻,祥和的氣氛,勤勞的生活。這些組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畫。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種文體,對於這種生活也比較嚮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體會到鄉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這篇課文我們分了兩個課時進行學習。在第一課時,學生解決了生字的識讀問題,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以及瞭解了全文的內容。第二課時,我準備讓學生透過朗讀、想象,欣賞優美句段等手段來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整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概括閱讀技巧,師示範如何品讀。針對我班學生“不愛說,不會說”的特點,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句段是優美的,什麼樣的字詞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於是我先跟他們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說,學生可以從文段中找出相關的修飾手法、關鍵字詞、句式或詞語搭配,然後細細品讀,悟出內涵。我舉了一個例子,示範如何品讀。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讓學生注意這個句子:“鄉下人家,雖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這裏用了一個“雖然……但……”的轉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們可以從中悟到鄉下人家雖然小而簡但是勤勞和快樂的;從“一個個”、“長長的藤”、“綠綠的葉”等疊音詞的使用中,可以看出鄉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堅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這個句子運用了比較的手法,將鄉村與城市進行比較,寫出了鄉下人家的自然樸素與城市的威嚴冷漠。

然後,由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品讀。作了歸納、示範之後,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關鍵的詞句,而且品讀得比較到位。比如,從“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這個擬人句中感受到竹筍的俏皮和鄉下村的勃勃生機;從“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些擬人句中,感受到雞鴨的可愛以及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住。

最後,我們師生一起爲文章歸納出小標題,我先歸納出前兩個:①屋前搭瓜架;②花美主筍冒。學生也模仿歸納出:③院裏雞覓食;④河中鴨嬉戲;⑤門前吃晚飯;⑥夜靜人入夢。有些學生還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們都變成詩人了……”課後,我作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竟達100%,比課前的人數增加56%。

我認爲這節課是較爲滿意的。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學生的情緒是快樂的,他們是樂於這種學習,享受這個學習過程的;從教師方面來看,本人認爲,1.這節課的目標設定得較爲合理,目標導學作用得到了發揮;2.設計的重難點得到了較好的解決;3.教師的幫助、指導、點撥、啓迪、提升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4.教師的課堂調控作用也得以發揮;5.教師很有激情,課堂體現出濃濃的語文味。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2

《鄉下人家》是一篇描寫田園風光的美文,讀後讓我久久回味。字斟句酌越品越有味,一種桃園風光般的仙境,滋潤着我們這些大鄉的兒女!故鄉的情悄然涌上心頭!

這樣一篇風光如畫的美文,怎樣能使孩子投入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讀書的空間,努力讓學生在這書香中品到自然的氣息、看到這如畫的美景。

一、咬文嚼字,感受語言之美

透過語言文字想象“雨後春筍、羣鴨戲水、月明人靜”的自然質樸、活潑風趣、人間天堂的美!在誦讀中讓學生感悟農家生活的獨道之處。

二、聯繫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農家的雞羣覓食想開去,你好像還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園生活的和諧美。透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在這種品讀中,我和孩子們也確實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着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多給孩子品讀的機會、想的機會、說的機會,學生收穫的則是智慧、情感的薰陶,心靈的淨化、思想的啓迪。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3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它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抓住主線,提綱挈領。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上串下掛,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賞讀悟情——品讀想象——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竹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讓學生體會“探”字的妙處。“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

2、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製作成課件,造成視覺衝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如:青紅的瓜,春筍,雞鴨覓食,各種鮮花等。

3、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由淺入深層次性的朗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不足之處:

1、除了重點段落以外,其他段落的朗讀訓練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在朗讀中滲透朗讀技巧。比如在教學“鄉下人家在天高地闊的環境裏吃飯”這段時,可以問學生:“你認爲這樣的環境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然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去讀會更好一些。

2、某些環節學生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今後還需且行且思,爭取更上一層樓。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4

《鄉下人家》描繪了鄉下人家樸素的景緻、祥和的氣氛、勤勞的生活,這些組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教學中注重自主閱讀,先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分述鄉下人家生活的幾個反面:植物——動物——農家傍晚生活,再感悟作者優美的語言,體會閒適的田園生活。本課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生字,生詞,能正確拼讀“裝飾”、“雞冠花”“歸巢”等詞語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優美的句段 。 學生品讀重點句段,積累優美語言,感受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是教學重點。從平凡的事物中展現鄉村生活的畫面,讓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從而產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是教學難點:

一、高校課堂上課開始,首先出示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齊讀,理解。知道本課所學的內容。

二、生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工具。中年級同樣不能忽視生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的時候,以詞塊的形式呈現生字詞,讓學生描述畫面,連詞成句,給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運用機會,避免瞭解詞的機械和積累的無序,放大了生字詞的教學形式。

三、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詞語描述文中描寫的景物,利於學生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感受鄉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四、在品讀“雨後春筍”這一段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說理由,同桌互相交流 ,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探”、“成羣”、“許多”等詞語體會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情景,然後透過引導學生誦讀、比較、想象,與筍芽兒對話,不僅使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靈性的涌動、情感的流淌、個性的張揚,富有濃厚的情感和韻味。

五、存在的不足,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爲引導學生讀通、讀準、讀順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本節課學生朗讀的量不夠,就過早地進入品讀課文的環節。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通讀課文的訓練,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通、讀準、讀順。農村小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表現得不夠好,沒有大膽交流討論,不過才四個學生一組,全班八個學生,課堂活躍不起來。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5

這是一篇標準的散文,作者扣住“獨特、迷人”,向我們展示了鄉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樸素,但字裏行間飽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課程特色的文章,而對這屆五年級來說,他們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爲三課時來完成學習。

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讀通課文,自己理解生字、詞語,並由學生找出其中七幅畫面,用“地點+景物”的格式歸納五字標題,然後自己研讀句子。

第二課時,重點研讀一至四小節,透過分析,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來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意境,同時,也展開想象,來豐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能感情朗讀的目的,讓學生領會鄉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課時,將會讓學生用本課的學習方法來研討第5~6小節,讀讀──悟悟──說說──再讀讀,迴歸第二課時的《歸園田居》及課後戴望舒的小詩《在天晴了的時候》,讓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和諧,迴歸朗讀,重點指導。最後讓學生以補充小詩:地點+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課,我課前安排了一組鄉村生活的圖片,進行了說話練習,目的是感受身邊的鄉村風情,激起探索的興趣,而後根據學生找到的重點句,讓他們自找畫面,讀、悟、說,最後又迴歸配樂讀——展示讀,並以自創的小詩來進行小結,引出完整的重點句。陶淵明的詩是爲了讓學生將本課所學內化,會讀出詩中的悠然自得,最後以佈置作業與小結結束。

雖然基本上完成了預定安排,但我覺得上課時方式顯得單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課時僅僅安排學生自讀自悟是不是有點脫離實際,因爲發現學生過度重視研讀,而忽視了基本的朗讀,所以有些地方還要糾正讀音,以致本課時朗讀未見明顯提高,雖說第三課時也安排了迴歸朗讀,但肯定是無法重頭再來的,而且教師的臨場調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課時未能想到換種方式讓學生展示朗讀,如拿着話筒上臺配樂讀,展示讀,那學生表現肯定會更好,而課後延伸時安排的小詩,也可以選擇正貼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樂朗讀版,這樣可能學生更易接受。

接觸新課程,感受頗多,也更多地見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出寶貴意見,讓我不斷成長!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6

《鄉下人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散文的手法,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生活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層層深入。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

二、抓取重點,扶放結合。

在這篇課文中羅列了六個不同的鄉村生活場景:門前的瓜架,屋前的鮮花,屋後的竹子,院落的雞,小河的鴨,人們夏日晚餐和秋夜睡眠。因爲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有選擇地講讀。這些場景中包括兩處植物,兩處動物,兩處人們生活的描寫。因此,我分別抓取了一處植物、一處動物、一處生活描寫作爲教學重點內容進行引導,其餘的內容根據他們自己的愛好,自由朗讀,做到了扶放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啓發想象,發展思維。

因爲大多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鬱鬱蔥蔥的瓜架,也沒有親自到過鄉間田園,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示鄉村獨特的風景。同時啓發他們談談:如果你來到這裏,最想做的是什麼?鄉下人家在這裏都幹些什麼?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帶着想象出的情緒來朗讀課文,效果很好。

四、反覆朗讀,深入理解。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取自由讀、想象讀、體驗讀、配樂讀、分工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鄉下那樸素的美、和諧的美和充滿生機的美,並透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課堂效果非常好。

五、補充資料,激發情感。

學生大多是城裏孩子,對鄉村生活了解不夠。我在教學文字內容之餘,補充了關於鄉村四季風光、生活勞作、童貞童趣、傳統風俗等資料圖片。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了解鄉下風光,體驗農村生活的慾望。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感覺效果比較理想。我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引導,整節課學生都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的興趣也濃厚,收穫很多。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直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沒有引申到農民勞作的辛苦。若再引導學生感受農村生活的勞苦與艱辛,那麼學生對鄉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