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1

爲了讓孩子規範地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我在《測量水的溫度》一課教學時將教學調整爲兩課時。

(一)認識各種溫度計

在認識各種溫度計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根據合理選擇溫度計。

(二)學習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

此部分教學十分重要,能爲學生在後續測量的規範操作提供幫助。本環節,我先讓學生閱讀教材,自學測量水溫的方法。學生自學後,讓他們邊講解要點,教師邊透過示範幫助學生強化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時還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溫度計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爲什麼讀數時不能讓溫度計離開

(三) 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

教材設計的是測量冷水、溫水、燙手的熱水的溫度。在測量前,我先讓學生用觸覺判斷冷水、溫水和燙手的熱水,再猜測這三種水的溫度,其目的是期望讓學生透過後續的實際測量和此時的猜測比較,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涼、溫、熱”等詞。

猜測後,讓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分別測量三種水的溫度(每組六人,每兩人一小組),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分工,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實驗時,我看到孩子們的態度是認真的,操作比較規範,巡查了幾組,認讀很準確。在彙報測量數據時,我發現:儘管孩子的操作比較規範,但還是存在誤差。誤差產生,就要分析原因,對於冷水,一般不應該出現差異,因爲冷水的溫度接近室溫,比較好測試,一位學生在分析時,認識到,臨近靠窗的四組測量的數據都低一度,是因爲靠窗的溫度低些,所以測量的水溫也低些。確實,孩子很善於觀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揚了這位孩子。對於溫水和熱水的測量有差異,一來,實驗室的溫度計本身就存在誤差,大約在1度左右;二來測量溫水和熱水,孩子們讀數的時間不一致(有的還未等液麪停止就讀了,有的溫讀開始下降了纔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居然也能把這些可能造成誤差產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來,確實思維很嚴謹。分析原因後,透過實際測量的數據,對比前面的猜測,孩子們會發現事實與猜測的差距,透過引導,孩子們認識到:冷水的溫度接近常溫,溫水一般在25-30攝氏度熱水的溫度超過48攝氏度。從而加深了對“涼、溫、熱”等概念性名詞的理解。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2

《測量水的溫度》這課教材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測量自來水、溫水、燙手熱水、熱水瓶裏熱水的溫度,第二個活動是連續測量自來水、溫水、燙手熱水、熱水瓶裏熱水的溫度變化。爲了更讓學生明白水溫向周圍空氣溫度靠近,我準備的是自來水、溫水、熱水和冰水,並把這課分成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兩個活動,重點是水溫的測量,如果測量操作不當,測量的數據就會有誤差,所以我制定了一張測量操作檢查表,兩人爲一組進行溫度的測量,當一名學生操作時,另一名學生檢查該同學的操作是否正確,若操作不正確要及時提醒。有了相互監督,孩子的操作都比較規範。

第二課時重點是數據的分析,一個組有12個數據,全班有120個數據,爲了讓孩子輕鬆分析出規律,我讓他們根據數據畫出溫度變化曲線。由於學生的操作不完全正確,所以有些數據曲線還是有五花八門。我先讓學生思考一杯熱水放在課室,10分鐘後水溫應該會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變化?在討論中學生明白熱水把熱量傳給了周圍的空氣所以溫度會下降。接着出示學生畫的正確的溫度曲線,從正例去證實。然後出示有問題的曲線,讓學生分析爲什麼這些溫度曲線會這樣,在讓學生分析誤差數據時一同出示操作檢查表,這樣對照着看學生就明白操作檢查表中打×的項是誤差的來源,但也有一些是操作檢查表打√而數據是有問題的,學生就分析可能是讀數時我們的呼吸沒有注意或是當時課室有風而導致誤差的出現。最後讓學生思考如果把熱水放一天,水溫會不停下降嗎?學生根據經驗知道水溫不會不停下降,並且在剛纔的討論和分析中學生已經知道熱水溫度與周圍的空氣溫度是有對流,他們能說出當熱水溫度降到與周圍空氣溫度相等時就不再下降。

深入分析了熱水的溫度變化後,學生對溫水和冰水的溫度變化都能分析出來。這時我和學生一起歸納出三條曲線的共同規律:水溫向周圍空氣溫度靠近。最後是自來水的溫度變化分析,我先和學生說明自來水我是放置了一天才讓大家去測量,那自來水的溫度應該會怎樣變化呢?在引導下學生都明白了自來水的溫度是幾乎不變的。透過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的操作更紮實並學會如何繪製溫度曲線、如何分析數據。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他們纔會收穫更多。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3

1、剛上完《測量水的溫度》這課,自我感覺很是不好。最明顯的一點表現在時間的把握上,超時大約七八分鐘。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在做兩個測量水溫的實驗時浪費的時間多了些。其實在課堂內容的分配上,也不夠明細,使得課堂上的秩序有點欠佳,似乎有點頭大腳輕的感覺,最終使我的課的最後部分未能圓滿完成。

2、在掌握了方法後,學生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們都能比較規範,但出現一些小組的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小組合作。(桌上的四杯水每人都測一遍,不講求效率。在連續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測量都很認真,場面很熱鬧,測量記錄交流。但學生們都存在一個問題,明顯是錯誤的,但不去思考,只動手,不動腦。

3、課前預設和上課時學生表現不一樣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科學課上,動手和動腦是並存的,而學生現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後,只關注一些現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後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4

一、教學內容:

《測量水的溫度》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三年級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的第二課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測溫計。選擇時要讓學生思考,水的溫度值在什麼範圍內?接着就學習和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教學時,可讓學生圖文結合閱讀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特別要讓學生反思,如果不按照這樣的要求操作,會出現什麼情況?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範,因爲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技能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爲主的。

第二部分:測量水的溫度

這部分的第一項活動:是學習用水溫計對四種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測量,並記錄測量數據。交流各小組測得的水溫數據,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爲下一步連續測量10分鐘內的水溫作鋪墊。

第二項活動:每隔2分鐘,分別測量一次每杯水的溫度,並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活動的主要意義在於透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溫差越大,降溫幅度越大;水溫越高,溫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測水溫的變化

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據此,引導學生推測,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四杯水的溫度將分別作怎樣的變化?最後怎樣?引出科學概念: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熱量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熱量增加。最後作一項推測:如果要讓水的溫度低於周圍空氣的溫度,可能嗎?需要怎樣做?教師要引導並帶領學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凍箱內,爲下節課《水結冰了》的教學和學習做準備。

三、學情分析:

《測量水的溫度》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也是繼前一課《溫度和溫度計》學習的延續。本課我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學生在這一課將分別測量涼、溫、熱、燙4杯水的溫度,並每隔2分鐘連續測量10分鐘內每杯水的溫度。本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每一條規定的意義,並掌握每一步驟的操作規程,以保證後續測量數據的相對準確。爲後續學習(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採用了小學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說法。

四、設計理念:

1、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

2、注重研究活動中的合作與交流。

五、學法分析:

本次探究活動由於材料容易獲取,實驗現象直觀,所以課前給學生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實驗方案,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適時演示操作,之後的實驗由學生獨立完成。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適當的點拔,透過實驗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的教學理念發揮到極至。

六、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範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製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透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範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範圍在0℃~100℃)用於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2分鐘)連續測量和記錄4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緻的態度。

2.進一步鞏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八、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PPT、各類溫度計、燒杯等

小組:4杯不同冷熱的水(1號杯自來水,2號杯溫水,3號杯燙手的熱水,4號杯剛從熱水瓶裏倒出的燙水),4支相同的水溫計(刻度範圍在0~100℃),水溫測量記錄表、乾毛巾、(氣溫計、體溫計、高溫計等),時鐘,冰櫃。

九、教學過程: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5

《測量水的溫度》一課的內容主要分爲認識各種溫度計、學習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三部分。爲了讓孩子規範地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我在《測量水的溫度》一課教學時將教學調整爲兩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了認識各種溫度計、學習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

第二課時完成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

在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時,教材設計的是測量冷水、溫水、燙手的熱水、剛從熱水瓶裏倒出的熱水的溫度,考慮到安全,我只安排測量前三種水溫。在測量前,我先讓學生用觸覺判斷冷水、溫水和燙手的熱水,再猜測這三種水的溫度,其目的是期望讓學生透過後續的實際測量和此時的猜測比較,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涼、溫、熱”等詞。學生的猜測爲:冷水:15——16攝氏度;溫水:30攝氏度左右;燙手的熱水50——60攝氏度左右。猜測後,讓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分別測量三種水的溫度(每組6人,每兩人一小組),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分工,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實驗時,我看到孩子們的.態度是認真的,操作比較規範,巡查了幾組,認讀很準確。從孩子的實際操作中,我看到了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認真與嚴謹。在彙報測量數據是,我發現:儘管孩子的操作比較規範,但還是存在誤差。例如:冷水的溫度(共6組,3組爲17攝氏度,3組爲16攝氏度,測試16攝氏度的小組均靠北窗)溫水的溫度:(3組測量爲33攝氏度,兩組爲34攝氏度,一組爲31攝氏度)燙手的熱水(3組爲48攝氏度,兩組爲47攝氏度,一組爲51攝氏度)。誤差產生,就要分析原因,對於冷水,一般不應該出現差異,因爲冷水的溫度接近室溫,比較好測試,一位學生在分析時,認識到,臨近北窗的3組測量的數據都低一度,是因爲靠窗的溫度低些,所以測量的水溫也低些。確實,孩子很善於觀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揚了這位孩子。

對於溫水和熱水的測量有差異在預想之中,一來,實驗室的溫度計本身就存在誤差,大約在1度左右;二來測量溫水和熱水,孩子們讀數的時間不一致(有的還未等液麪停止就讀了,有的溫讀開始下降了纔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居然也能把這些可能造成誤差產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來,確實思維很嚴謹。可愛的孩子們!你們的表現讓我覺得課前我花那麼多時間準備材料很值得!分析原因後,透過實際測量的數據,對比前面的猜測,孩子們會發現事實與猜測的差距,透過引導,孩子們認識到:冷水的溫度接近常溫,溫水一般在25-30攝氏度,熱水的溫度超過48攝氏度。從而加深了對“涼、溫、熱”等概念性名詞的理解。

課前預設和上課時學生表現不一樣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科學課上,動手和動腦是並存的,而學生現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後,只關注一些現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後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

在連續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測量都很認真,場面很熱鬧,測量、記錄、交流。但學生們都存在一個問題,明顯是錯誤的,但不去思考,只動手,不動腦。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6

上課前的預設:

教師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溫度計,這節課,我們來一起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然後教師提出:在生活中溫度計的種類很多,一起來認識一下,在這麼多的溫度計中,你們覺得選擇哪一種溫度計測量比較合適?說說理由.

選擇好溫度計後,是不是可以直接就可以拿溫度計來測量了呢?(方法問題)

比一比,誰會測量了,並且測得最快.

連續測量一杯水.發現一些他們認爲有趣的現象,並說說你們怎麼想的.

上課時的情境:

當學生們選擇好溫度計後問是不是可以直接就拿來測量了,學生覺得很奇怪,選好了不是就可以測了嗎?他們就不知道還有一個方法問題.科學研究和平時拿個玩具玩不是一回事,在講究科學性,規範性.

在掌握了方法後,學生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們都能比較規範,但出現一些小組的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小組合作.(桌上的四杯水每人都測一遍,不講求效率.

在連續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測量都很認真,場面很熱鬧,測量記錄交流.但學生們都存在一個問題,明顯是錯誤的,但不去思考,只動手,不動腦.

反思:

1、課前預設和上課時學生表現不一樣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2、科學課上,動手和動腦是並存的,而學生現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後,只關注一些現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後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