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好玩的魔術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玩的魔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玩的魔術教學反思

好玩的魔術教學反思1

大班孩子們對魔術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濃厚興趣,表現出極大地好奇,在大班孩子的眼裏,“魔術師”是非常神奇,無所不能的人物,有了部分生活經驗和獨立思維的大班孩子就會更喜歡這個人物,並且興趣濃厚。爲了讓幼兒上一節有趣又生動,開心放鬆的課。因此,這次教研課我選擇了大班綜合活動------《好玩的魔術》。

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透過觀看魔術表演和模擬魔術表演的活動,激發幼兒對魔術中科學原理的探究慾望和動手操作的興趣,帶領孩子們感受神奇的魔術,積極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主動探究魔術的祕密,並透過自己表演魔術的方式來表達探索的結果,最後透過設疑結束活動,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

在目標定位方面也是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是幼兒可以達到的。活動中不管是教師變魔術還是幼兒自己發現祕密自己操作都體驗到了快樂,被表演所吸引,也對老師產生了喜愛和崇拜之情。

活動中,我透過魔術“紙牌變色”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加上邀請了幼兒與我配合,更加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度,在情緒方面還調動了其他幼兒的積極性,在表演時,魔術的過程讓幼兒驚歎。尤其是後來幼兒看老師變的“兔子耳朵”和“一個小圈變大圈”的魔術,充分的讓幼兒的思維得到鍛鍊,幼兒們的想法因爲魔術你的神奇跟着也創意十足。

整個活動中,幼兒非常渴望自己也能把弄熟變出來,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我讓幼兒由看我變,自己猜,按自己猜的做,到講解祕密,自己再做的情況下,幼兒對於魔術的操作不僅好,也非常有興趣,思維和動手能力一起提升。

活動結束時,幼兒還是意猶未盡,對老師的魔術提出了種種質疑因爲懷疑所以不停的思考,因爲思考要得到證實,語言方面也加強了,而對於魔術本身,幼兒也學會了“假動作”“把祕密藏好”等“專業”知識,一個個不亦樂乎。

當然活動中也有不足,在課堂上缺乏一種機智,或者說是缺乏一種應變能力,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幼兒拋給我的“球”。比如,我問幼兒“相不相信我”之類的問題時,有些幼兒說相信,有些幼兒說不相信,我對他們的回答就一帶而過了,課後想想,我可以先對相信我的幼兒表示一句感謝:“謝謝你們相信我。”也應該對不相信我的幼兒有所迴應:“我真佩服你們的懷疑精神。”這兩句話不僅可以對幼兒的猜測有個迴應,更是對不相信我的幼兒有了一種肯定,不相信是實話,現在的幼兒更多的都很相信老師,不管老師怎麼樣,他們都相信,所以我覺得這種“懷疑精神”是很值得表揚的,這樣下次他們就更加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好玩的魔術教學反思2

教師以談話的方式與幼兒互動,匯入魔術的主題,引起幼兒的興趣,喚起幼兒對魔術觀看的經驗。教師的語言風趣幽默,與幼兒的關係更像是親切的朋友。教師以開小玩笑的方式讓幼兒集中精神,充滿好奇和探究的慾望,爲下面的魔術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爲幼兒創造了一個神祕的環境,如:讓幼兒在自己的手上吹一口氣、假裝要拔頭髮拉動兔子的耳朵、讓幼兒猜猜接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情等,牢牢地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不知不覺中引發了幼兒的一系列思考。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示範比較清晰、明確。從之前撕紙的簡單小魔術一層一層過渡到比較難的長紙條變成環的魔術上,教師的教學條理十分明確。讓幼兒的驚喜一次比一次強烈,牢牢地抓住幼兒的眼球。

教師有調節活動氣氛的`能力,主動向幼兒要求掌聲,既與幼兒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又保持了幼兒高漲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讓幼兒明白,作爲一個觀賞者,要給予表演者肯定和鼓勵。

教師的教學內容十分有創意,是幼兒喜歡和感興趣的。因此能在活動時掀起一個又一個的高潮。面對幼兒的大膽質疑,教師給予了肯定和表揚,教師從容地面對幼兒所給出的不一樣的答案,耐心引導,爭取能爲每一個幼兒進行解答。幼兒在看看玩玩中產生了對事物的探究興趣,觀察能力也隨之得到發展。教師鼓勵每一個幼兒都親自嘗試玩紙魔術,這樣既讓幼兒感受到了紙魔術帶來的快樂,同時也發展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整個活動中唯一讓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就是:教師在示範長紙條變成一個大圈的時候,沒有把手擡高,讓每一個幼兒都能觀察清楚,所以導致在此環節中,幼兒親自操作時幾乎沒有出現成功的幼兒。教師應該把手舉起,讓每個幼兒都更加清晰地看清教師的操作方法。

我認爲,一節好的教學活動,不僅是要讓幼兒得到應該掌握的知識,完成教師的教育活動目標,更重要的是要讓幼兒在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得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而周老師的教學活動正是帶給了幼兒這兩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以我的熱情爭取在教學上的不斷進步,成爲一名合格的、能組織真正讓幼兒獲益的活動的幼兒教師。每一次的觀摩學習都會爲我帶來新的動力,和新的前進方向。

無論是集體教學活動還是遊戲活動,每一個活動的生動與有效都需要有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在進行了兩個關於風的科學、健康活動之後,第三個活動是一個語言遊戲《雲的歌》,該遊戲從大班下冊《大自然的語言》主題的日常活動中選取,主要鼓勵幼兒在學說散文的基礎上創編散文,表達語言的優美和豐富,在遊戲中體驗語言學習的有趣和快樂。

一、“問”——對話中學說。

首先我用提問的方式引出雲:“風兒有一個好朋友,你知道是誰嗎?”“是雲”“雲有什麼本領呀?”“雲會變的”“它會變出大獅子的”“會變出大老虎的”“會變成娃娃的”……這是孩子建立在了學習散文《雲彩和風兒》的基礎上吧。

孩子的回答已經到了下一步的遊戲中,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雲的圖片,對着雲問它:“是呀,雲娃娃,你什麼時候學得本領這樣大?一會兒變花,一會兒變馬,一會兒變成胖娃娃。”(用問雲娃娃的方式示範朗誦散文)“雲娃娃的本領大不大呀?它的本領爲什麼這麼大,讓我們問問雲娃娃好嗎?”孩子們齊聲問起了雲娃娃,教師作適當引導,這樣幼兒很快會說了散文的範句。

接着老師把遊戲引入下一個環節,“我想問問雲娃娃能不能變出我想要的東西,我們看看雲娃娃有沒有答應好嗎?”“如果下次你再變,別忘了給我變條小手帕,幼兒園的小弟弟,天熱用它把汗擦。”“雲娃娃有沒有變出小手帕呀?”“沒有”“請小朋友們來問問雲娃娃吧?”等小朋友們一問完,我隨即把雲朵換成了一張白色方形紙:“小手帕變出來了。”

二、撕——邊變邊說。

“雲娃娃變出了小手帕,你們還想讓雲娃娃變出什麼來呀?”請幼兒出主意。

我根據幼兒的要求隨意選一樣來變,“那就讓雲娃娃變把槍吧,但是我們要問問雲娃娃的?”引導幼兒用散文的語句問雲娃娃:“……,如果下次你再變,別忘了變把小槍,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遊戲的時候要用它。”

在幼兒的問話中,我即刻把一張白紙撕成了一把槍的形狀,並且送到了那位想要槍的男孩手中。這下孩子們開始興奮起來,都想得到雲娃娃變出了的東西。

我繼續請幼兒說說想請雲娃娃變什麼?

“變花”

“變蝴蝶

“變星星”

“變小兔”

我在幼兒的朗誦聲中變出了花、蝴蝶、小兔,得到了雲娃娃的禮物的幼兒多開心呀,其他小朋友就爭着也想要了,要星星的幼兒有好幾個?怎麼辦得?最好一次變出幾個,這樣就同時滿足了幾個孩子的要求。

我把白紙摺疊了四、五次,一次就撕出四、五顆星星了。這次我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們要用優美的聲音對雲娃娃說,不然雲娃娃是不會把禮物送過來的。”

孩子的聲音更動聽了,雲娃娃變出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有時候,孩子們真的給我出了難題,要求雲娃娃變的東西我撕起來有點難度,但是孩子還是喜歡雲娃娃變的東西,什麼東西到了孩子的眼裏就抽象成他想象中的物品了,於是在雲娃娃變的過程中孩子們創編着,學說着。

短短的20幾分鐘就過去了,還沒能滿足孩子的所有意願,有的孩子想要雲娃娃變的更多禮物。那好吧,讓我們吃過中飯繼續再變吧。

日常遊戲活動是主題活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使主題活動得到鞏固和深化、延伸和拓展,更好地實現主題目標。

好玩的魔術教學反思3

本節教學活動是在廢舊報紙的基礎上,對此進行加工以及包裝,主要是透過紙棒學習雙腳併攏向前以及向左向右跳,發展幼兒彈跳能力以及使幼兒嘗試大膽探索,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利用紙棒進行熱身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爲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在自由玩紙棒的過程中,幼兒的表現特別棒,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用紙棒做柺杖,有的兩人搭小河雙腳併攏跳躍,有的把紙棒頂在手心表演雜技,我及時表揚玩得有新意的幼兒,並鼓勵幼兒想辦法和別人玩得不一樣。在自由組織形式既有分散練習、集體練習,教師在練習中也能較多地觀察幼兒,以及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進行指導和幫助。最後進行集體比賽,使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在各個部分的過渡環節不是特別自然,而且在各個環節的時間控制的不夠好,以及要是能安排不同難度的調整紙棒間的距離,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