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一個學期又快要結束了,本學期我們小學二年級語文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教學反思如下:

身爲小學語文老師,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新課改恰如一陣春風,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新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新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援,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新課改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已逐漸成爲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多技能和廣泛的知識面成爲了課改後一名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未來的教師,都將會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面對課改帶來的機遇,我爲一名年輕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戰。

新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資訊少。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開啟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機,我還特別重視爲學生創設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教育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學習第十一課《我們成功了》時,讓學生觀看申奧成功的專題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時的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學習第二十八課《潛水窪裏的小魚》一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從中體會小魚的可憐以及小男孩的善良,從而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它們有些是教材中出現的,有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因爲我們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在教學中我也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今年我帶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內容。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文明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透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透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中考題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因此,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用心靈去傾聽》: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麼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麼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髮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迴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字,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二、教育藝術中的反思。

蘇珊在面對一個陌生男孩的傾訴時保持的是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這份親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擁有了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心靈。是啊,傾聽就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甚至是一門藝術;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學會傾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的自覺。可就在這份責任、這種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當學生觸犯紀律時,我是痛心疾首無休止的所謂教導;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是恨鐵不成鋼的所謂的諄諄教誨;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我是不分青紅皁白的各打五十大板;當學生羞澀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時,我是自作聰明的循循善誘……我何曾考慮到了學生們當時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視到了他們當時的眼神寫滿了茫然!失措!厭煩!無畏!心不在焉……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爲什麼不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麼的時候,我爲什麼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兒,注視着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爲什麼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影響深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聽、說、讀作爲訓練的重點,習慣於動口不動手,比較重視讓學生讀書、思考、議論,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書,積極地思考,熱烈地討論,卻很少讓學生在課上寫。

課堂上學生讀、思、議,整節課顯得熱鬧非凡。語文的知識點多,字、詞、句、段、篇,樣樣都不能忽略,課堂上學生動筆的機會很少,主要是怕耽誤時間。學生偶爾動動手,也只是寫寫筆記,打打符號,造成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想一想說一說好象都會,寫起來卻感覺吃力。這樣一來,造成成績測試中閱讀題普遍失分較多。

五年級的語文課上,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讓學生寫。讓學生準備一個可以“隨便寫、隨便畫”的本子。讓學生隨意性地“亂寫”。記生字時,讓他們把易錯的字寫寫,多少不限;課文中有些不易講解的詞句,用筆畫一畫,教師講十句不如學生畫一畫印象深刻。教師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最簡短的句子寫出來,老師巡視檢查,瞭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閱讀教學中,課前預習要質疑,有些問題可以用問號表示,就直接標在書上,有些問題無法用問號標出的,可以寫在本上;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後,可以寫出自己的收穫,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寫下來,透過各種方式解決。這種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有疑而問”,養成隨時留意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是,閱讀課上的寫,絕不能等同練筆。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學生完成時,只要自己認識,能描述出來,用符號替代,用詞串聯,寫關鍵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內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都可以寫。但要避免寫的內容過多,老師讓學生寫的內容必須經過仔細推敲,要以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的,不能什麼都寫,要有目的,有計劃。

所以這個學期開學伊始,爲了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就加大了佈置課前預習的力度和深度,讓學生在家庭作業中,也和老師一起,對馬上要學的教學內容進行閱讀自學理解,並透過查找工具書,查找資料,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學能力,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主動大膽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佈置下去以後,學生認真預習的很少,很多都是還沒讀懂,就到重難點手冊上去找答案來抄,以應付老師的檢查,第二天的課堂,還是看不到孩子自己的東西,還是沒有歡悅生命的激情飛揚,學生的發展還是存在問題。

看來我們在佈置學生預習時要有更明確的目的性,檢查落實要更到位。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真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試着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困難,但是我們要逐漸去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學站起來把課文的內容敘述了一遍,雖然語言比較羅嗦,但是把課文的意思說了出來。我對他說:“你用心去讀了,說出了課文的內容。如果語言能更簡練些,那就更好多了。誰能試着用幾句話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位同學回答的時候,語言簡練了許多,基本上概括出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有個別句子說的不是很通順。“誰能完整而又簡練的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先試着說一說,也可以說給你的同位聽一聽。”當第三位同學起來回答的時候,語言變得更加精煉了,說的句子也更加熟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鍊。這個鍛鍊有學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傾聽別人得到的啓發。當學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結合起來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會變得更加的全面和廣闊。

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是相當困難的,它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現在許多學生說起話來經常詞不達意或者是囉裏囉唆說不到重點。所以,我就想到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可能一開始孩子說不明白,但是隻要老師有心去指導孩子說話的方式,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的鍛鍊。如果我們每一節課中都有意識的去注意學生的說話方式,然後針對他們的語言表達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糾正,相信日積月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今天上了《爬天都峯》這一課。開課時以《黃山奇石》一課爲匯入,本計劃讓學生把這篇課文回憶着背一下,結果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於是我只得引學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學生回憶起當時的金雞叫天都了。接着以爬的前後爲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在找自然段時,學生先講學生們說前兩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過程,我當時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很贊同,然後我們就這樣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情況邊述說,不少學生都覺得這兩個人很有意思大笑起來。惹得我和其餘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幾個說一說,但卻和學生一樣笑得肚子疼,這時候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了,過了一會兒我忍住笑說:“看來同學們都認爲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於爬上了山頂。”然後進行讀七八九段,學生就學會了對比。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裏,讓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穫。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特別有韻味的寫景美文。我在教學之前便給它定位爲重點讓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的韻味,感受秋天絢麗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聲音,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

教學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節特點匯入,然後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聽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透過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透過詞語分組讓學生感受新詞的層次,在這裏我沒有在田字格里給學生範寫,這是一個關鍵的失誤,三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獨自認讀、寫字的能力,這一點以後我會多加註意。

重點講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讓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髮揮想象,能說能寫。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說說秋天有那些顏色?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在重點字詞上,抓住“郵”這個字,用換詞的方法,例如換成“帶”可不可以,讓學生體會“郵”字的好處,並進行交流。

上完這節課,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穫也有遺憾,教學中,首先是師生都走進了文字,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並拓展,收到較好的效果。但也有遺憾,安排計劃只能是預設的,而課堂是多變的。當學生不能按照我的預設回答問題時,我有一些手忙腳亂,安排欠妥,在某些環節放開了沒能即時收回來,造成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回讀”感受也說明我的教學不嫺熟,沒有做到“教育機智”。而且這篇課文應以讀爲主,但在指導學生朗讀上功夫不夠,沒有讓人感覺到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層次的進步的朗讀,應該讓學生也嘗試配樂朗讀。

在安排課時上第一課時應該重點強調字詞基礎,把生字和生詞砸實,比如組詞,多音字,偏旁等,讓學生在預習的同時自己來交流反饋。並且把練習冊的練習當堂訂正反饋。而我在教學中省略了這些步驟,有失妥當。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多多注重細節,靈活應變,爭取進步。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小露珠》一課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徵——奇特的幻想,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時間,再寫小露珠形成的地點,最後寫小露珠在形成時是怎樣變化的。第2至5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並且讚美她“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6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7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

在教學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時,先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找出小動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同學們都能很快找到,我相機板書“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接着指導學生感情誦讀,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語重讀,我還提醒學生看圖,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朗讀。

然後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我扮演小露珠,進行說話練習,拓展思路。“假如你變成了一隻小動物,你想變成什麼?你會怎樣和小露珠打招呼呢?”學生很喜歡這種形式,部分學生說得很好,任倚影說“你早哇,像花朵一樣美麗的小露珠,我是小蝴蝶。”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講的是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透過自讀,同學們很快就找到“讓植物們顯得更加精神”“讓植物更加生機勃勃”,部分學生還說出了“小露珠讓植物們更加美麗動人”。接着我問:“小露珠讓植物們更加生機勃勃,植物們會怎麼感謝小露珠呢?”學生說“謝謝你小露珠,讓我這麼美麗”“謝謝小露珠,讓我這麼精神”……

第四部分(第7自然)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首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後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學生們說得真好,“我讀懂了植物們喜歡小露珠,關心小露珠”。在講到植物們“都想把小露珠留住時”,我問爲什麼,“小露珠把植物們裝點得格外精神,植物們捨不得小露珠。”

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到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植物與小露珠之間的相互關心。

雖有一些讓人欣喜的地方,但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很遺憾。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學習《玩出了名堂》這一課時,首先,我以問題爲線索:“列文虎克怎麼玩?玩出了什麼名堂?”從初讀課文入手,到熟讀課文總結,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這個問題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就圍繞着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交流、討論。一節課下來,很是輕鬆,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字內容,算是落到實處。

其次,我在教學時結合課後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吧。讓學生閱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穫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裏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如:捉迷藏,盪鞦韆等。然後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爲重點寫下來,並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此刻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熱門思想彙報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用心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僅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心得體會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活力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並且務必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個性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並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歡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