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反思1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

1、抓重點詞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透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爲本

爲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

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繫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爲一體,啓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

二、創設情景,昇華感情

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着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爲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三、不足之處

 1、預設欠充分

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爲“籬笆很密”。我想如果開始能收集一張“密不可鑽的籬笆”圖片比較一下,詩意就顯而易見了。

2、方法欠鞏固

在理解詩意之前,我讓學生回顧了以前理解詩意的方法,接着就讓學生學習今天的“邊看插圖邊讀詩”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詩,最後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舊方法並用,也許難點就會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詩意中,強化新方法,也許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說詩中,引導學生感悟圖文相通的妙處,也許學生的感悟理解就會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課堂到來。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反思2

一直以來我對古詩教學感到棘手。如把字、詞、句的意思嚼碎了餵給學生,“填鴨式”地教學,學生學得苦,我教得也累;如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師不講或少講,又怕煮“夾生飯”。於是我上網收到了陳麗婷老師的《古詩兩首》的授課實錄,受她的啓發,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得到極大空間的.發揮。

在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一上課,我是這樣匯入的:前面的兩篇課文作者都是用優美的詞句來讚美春天的勃勃生機,萬物復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是透過詩的形式來描述眼中的暮春的景色,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雙眼聽我詠詩。然後讓學生把剛纔想到的景象描述出來,內心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同學們暢所欲言,很快就把詩的大意描述出來了。最後再透過圖畫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欣賞詩的美,瞭解詩人眼中樸實的美。效果非常好。

在教學的最後一環節中,我採納另一位老師的方法創編古詩。我說:“詩人楊萬里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就寫下了這首古詩。寫得可真美呀!其實,你們也可以寫出這麼美的詩句的,真的!”話音未落,下面質疑聲彼此起伏“啊,我們也能?”“太難了!”“不可能!”……

望着孩子們邊說邊搖着頭擺着雙手的可愛樣子,我笑着說:“行,咱們不寫詩。但是,來試着創編這首古詩的`後兩句總行吧?小朋友,想一想,假如你就在菜花園中,你可能還會遇上哪些可愛的小動物?並和它們玩耍呢?”只見同學們各個沉思着,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首先站起來說:“我捉螞蚱玩。”“我捉青蛙玩。” 一個男孩搶着說。“青蛙是益蟲不能捉”有人冒出一句來。“我知道,我只是和它玩,不會傷害到它的。”“我追我家的小黃狗” ……

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仿照古詩後一句,在小組中試着創編詩句。一個孩子寫道:兒童急走追黃狗,鑽入草叢無處覓;另一個寫的是:兒童急撲捉青蛙,跳入蓮池無蹤影;……

看到學生越超越課本的創作,我感到很慚愧:不是咱的孩子們沒有想象,沒有創新,而是老師指導的不夠到位呀!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反思3

高年級組"古詩教學中品味生活情趣"精品課程研究到現階段已摸索到此類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模式:讀通詩句——讀懂詩意——讀出畫面——讀悟詩情——發現感受情趣。

1、讀通詩句是爲了讓學生讀準字音,在讀順讀熟全詩的過程中大致感受詩意,整體把握全詩主要寫什麼內容。

2、讀懂詩意是指逐句理解詩句意思,特別要解決一些難理解的字詞。學生只有在清楚了詩句表達的意思基礎上,才能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感受詩中美好意境。否則,一些詞語意思不明瞭,想象畫面必然受阻礙。例如:“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中“籬落”“疏疏”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首先讓學生明白“籬落”是指籬笆,“籬落疏疏”是指籬笆什麼樣子呢?這時學生聯想“稀疏”一詞可想到是指籬笆稀稀疏疏的樣子,腦海中自然形成畫面。

3、讀出畫面是在理解了詩句基礎上,透過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來感受詩中意境。這個環節中要正視學生運用詞句口頭描繪美景能力參差,而且在口頭描述時想象的畫面受時間與心情緊張影響,想象的畫面片斷、模糊,書面寫作大腦處於深度思維狀態,想象的畫面就更清晰、豐富,而且在寫作時字斟句酌語句表達自然更好。因此教師不必過高期望學生能描述得像寫景作文一樣語句情境優美。教師還應適機引導學生想象的視線關注整個畫面,如:學生想象“樹頭花落未成陰”的畫面時,看到枝頭新葉展開,翠綠鮮嫩,但對樹下景象會忽略,可強調讀“樹頭花落”提示學生:“樹下又是怎樣的美麗景象呢?”在這一環節最後將準備好的課件相應美麗春景配上優美的音樂展示給學生,以補充學生的.想象,真實的畫面與音樂帶來視覺、聽覺衝擊,使學生沉浸在詩中意境,從而也培養了對美的感受能力。

4、領悟詩情,言爲心聲,詩情也即詩人作此詩的感想心情,領悟了詩情也就領悟了詩人爲什麼要選擇這些內容來寫。兒童追黃蝶看是很平常的小事,在學生眼裏覺得是小時幼稚天真的行爲,學生往往覺得不值得寫將其忘記。但詩人卻從這樣平常小事中感受到了快樂,也帶來了詩人對童年童趣的回味,才以詩寄情。由此教育學生要像詩人一樣善於細心感受生活中平常小事帶來的樂趣,要培養善於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5、發現感受生活情趣。引導學生將視線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回憶發現以前不爲注意的生活小事,重溫其中樂趣,達到擴展作文內容,主動描寫生活情趣目的。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課堂表現出對於發現尋找生活中快樂有趣的小事思維沒開啟。問題原因也許是因爲平時不太留意的小事已被遺忘,記憶中的感受不深刻,所以一時想不起。此時我應趁此良機讓學生警醒到自己平時確實沒注意觀察生活,沒重視感受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作文內容不豐富,表現不出生活。讓學生知道生活即作文。

留心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不是一兩節課能培養的,教師要有意識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在課上課下隨時領着孩子們去觀察感受,並透過日記及時記錄下來,能力才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