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數學教學反思1

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下教學經驗:

一、 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設計質疑教學,促使學生自主實踐。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透過質疑、實驗後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係爲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的設計。

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爲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爲本”,而不是以知識爲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數學教學反思2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9-20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和上學期所學的“用數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和提升。要求學生不僅能根據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列式,還能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我根據新課程理念,力求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社會中蘊涵着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由於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水平不同,致使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層次和愛好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學時,利用計算機演示資訊。然後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觀察圖中的數學資訊,選擇合適的條件提出問題。既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又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又體現了課程標準中的“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教學”和“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第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展示,師生共同評價。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對如何靈活駕馭課堂、處理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等方面還需進一步研討。

數學教學反思3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廣大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時常常採用機械、重複的題海訓練,忽視了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致使學生反感和厭惡數學計算。新課程改革以來,部分教師又偏向於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盲目讓學生隨意發揮,效果同樣不夠理想。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迅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及對此展開探究。

一、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直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其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更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互爲補充,缺一不可。只有具備了計算能力,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數學的邏輯運算和推理,提升學習成績。由此可見,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發展有着奠基作用,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意志

1.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興趣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第一步。爲了讓學生快速掌握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在訓練形式上下功夫,透過遊戲、競賽、限時口算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另外,在注重訓練形式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數學試題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計算問題。有了這樣的努力,學生便能在心裏引起對數學計算的重視,從而更加專心、認真地學習計算。

2.培養堅強的意志

有了計算興趣還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讓學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在進行完必要的教學內容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拓展訓練,每天堅持做10道相關試題,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因素,透過“趣題徵解”“巧算比賽”等形式將學生不喜歡做的稍顯複雜的數學計算簡單化,增強學生的計算信心。

(二)重視基本的口算、估算訓練

1.口算

作爲計算的基礎,口算一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入門方法。這是因爲一道數學題,無論是簡單運算還是四則混合運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題組合而成的,毫不誇張地說,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響着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口算練習時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儘量使試題具備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比如,初學時,教師可以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爲基礎,讓學生嘗試進行口算。有了這一基礎,教師再逐漸增加難度,多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提高學生對數據特徵的觀察力及數學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讓學生在面對較爲複雜的計算題時,仍然能夠透過口算迅速得出正確答案。

2.估算

估算與口算一樣,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計算方法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可以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講,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估算思想貫穿始終,讓學生對數學規律、解題思路等進行估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估算意識。其二,鼓勵學生透過估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比如,一個油桶裝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裝幾桶?透過這樣的估算訓練,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從而引起重視,主動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識和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很多時候,數學計算出現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粗心大意、馬虎,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計算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面對 數學題目,教師可透過“一看、二想、三計算”的形式指導學生認真審題,對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都要觀察仔細,然後再確定運算順序,以合理的運算方法進行結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必須書寫工整,避免過於潦草的字跡和過多的塗改,保持作業整齊美觀。有了這些積累還不夠,必要的驗算同樣不容忽視。因爲在計算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數字沒看清,運算順序錯誤等疏忽,而驗算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糾正,使計算正確率明顯提升。有了這幾方面的努力,學生計算的準確度將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時更快、更準確。

(四)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症下藥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計算時所犯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只要教師及時引導就能糾正和克服。但有時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且一些錯誤的'觀念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生根,糾正起來比較困難。面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幫學生收集典型的錯題,與學生共同“會診”,一起交流。同時,要求學生整理錯題本,將各類錯題記錄下來,利用課下時間重新分析訂正。如此,便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爲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並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更多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計算能力,爲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教學反思4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如一次一學生在課堂老往後轉,還不時說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着他說“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變精神了,看着這位同學會心地笑.接着我意外發現這下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彷彿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數學教學反思5

複習,是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幫助學生對知識查漏補缺的必要教學過程,也是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複習課,一直以來就是教學環節中被教師們認爲是很重要但是卻不被重視的一環。說重要,是因爲再教學中大家都發現,提高和鞏固成績學生的四分之一的功勞源於複習過程中的全面提升,說不被重視,是因爲“複習”在很多時候被教師們認爲是大量習題機械重複的一種在線過程。其實。複習課,特別是數學複習課,不是對所學知識再進行簡單的羅列和機械的重複,而是在重溫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的脈絡和結構進一步歸納概括,達到熟練、透徹,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在認識上有一個大的提升,從而達到從知識到能力的一個飛躍。注意了適時、準確的複習評價。及時進行復習評價,可以瞭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程度、窺視學生的解題思維心理、準確把握複習節奏。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相結合,幫助學生彌補知識缺陷,校正思維歧途,增強運用能力;特別是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儘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識的殘缺點,捕捉、收集、整理其錯誤,並研究其錯因,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然而,由於想做到盡善完美,在一節課中儘量容納更多的複習知識,所以部分習題的練習過程略顯簡單,沒有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只做到了讓中等偏上的學生充分展示,對於“面向一切學生”這一教學理念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做更好。

數學教學反思6

時間荏苒,轉眼間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對於年輕教師想在教學上快速成長,教學反思是有效且必須的環節。透過教學反思,能提高分析設計、隨機應變、評價總結多方面的能力。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透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以寫促思,以思促教。

在本個學期中,作爲你名剛登上教學崗位的新老師,可謂是有得有失。在教學崗位上,我既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對於新老師,對教學的知識是陌生的,於是我在課堂準備方面還是蠻充分的,在課前積極查閱資料,多聽老教師的課,並且對每一個知識點都仔細斟酌。比如說:

(1)新課匯入是如何承上啓下、富有創意的?

(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的?

(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

(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

(5)採取了什麼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深挖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吃透教材和新課程標準中教學要求、重難點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實際),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來做準備。在三維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學生的個性發展目標隨之逐步形成。最後針對具體的教學環境、條件和學生情況,聯繫實際,適時調整相關的教學目標。

但是,我在課堂上的表現還是有些地方差強人意。比如在課堂的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是略不不足。有時候會由於講慢了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有時候又由於講快了而遺漏了一些教學內容,這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有時候整個課堂的設計不太合理,重點難點不太突出,這樣的課堂有效性不佳。有時候教學設計會太偏向於理論化,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不能讓學生達到活學活用的目標,以至於在講授時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無法引起學生學習該內容的興趣。

總之,只有透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年輕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纔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 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是年輕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過程。

數學教學反思7

《通分》這節課是在最小公倍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我採用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思考,動手驗證,突出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於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通分知識的全過程。

充分的知識基礎是作爲探究性學習的基礎,因此,新課開始引導學生複習求最小公倍數和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填空練習,都是爲通分打基礎。有了紮實的知識基礎,探究的成功纔會成爲可能。而且我還精心設計了三組比較分數大小的練習題,一組是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一組是分子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第三組的兩個分數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了,學生不能運用舊知直接比較,引出了一個新問題:怎樣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觸及到本課的核心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激發學生認識知識的主動性和思維的創造性。

但在本節課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我在教學時關注了各個層次的學生,可教學任務的完成卻受到了影響。

2、沒能使學生在充分的練習中使新知得到“消化”,自己沒有準確把握本節課的時間分配。

3、缺少教學機智,沒能抓住課堂中的生成資源。

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完善自己。

數學教學反思8

這一階段教學的都是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在教學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基本上都是從生活實際引入,還數學的本來面止,符合深程標準的要求,根據題目設問,既能達到以問促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既擔出了研究問題,又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教師領導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知識,是單純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數學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和教師互學互教,師生共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領導地和空間正逐步讓位於學生的主動參與。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圖展開,降低了觀察上的難度,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專注能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觀看剪開的和展開的實物課件及動手操作,剪一剪、標一標、貼一貼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真正動腿、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思維,發現並歸納出表面積含義,從而明確概念。學生理解表面積的要領後,急於知道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時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實物圖和展開圖,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膽猜想、動手測量,探索嘗試計算等,使學生不僅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和總結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生積極性,更有利於學生形成探索性學性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生產實踐,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新大綱中所強調的。

數學教學反思9

研究多年中考數學試題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原型,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中考數學試題不會超綱.同時意味着中考數學試題“源於”課本。因此,在複習中最好的資料是課本。

全面複習,打好基礎,應真正回到課本中去,回到基礎中去,引導學生理清知識的本質,幫助學生構建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網絡,其次在複習中必須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搞清課本上的每一個概念、公式、法則、性質、公理、定理.弄懂課本上的每一個例題.會做課本上的每一個習題.學會對課本上題目進行演變。如適當改變題目的條件。改變題目的問法。看看會得出什麼結果.

在第一輪複習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1、複習無計劃,效率低,體現在重點不準,詳略不當,難度偏低,對大綱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準。

2、複習不紮實,漏洞多,體現在:

1)高檔題,難度太大,扔掉了大塊的基礎知識。

2)複習速度過快,學生心中無底。

3)要求過鬆,對學生有要求無落實,大量的複習資料,只佈置不批改;無作業。

3、解題不少,能力不高,表現在:

1)以題論題,不是以題論法,滿足於解題後對一下答案,忽視解題規律的總結。

2)題目無序,沒有循序漸進。

3)題目重複過多,造成時間精力浪費。

第一輪複習中的幾點建議:

教師必須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對中考“考什麼”、“怎樣考”應瞭若指掌,總複習能否取得較佳的效果,j是要看教師對《大綱》、《考試說明》、《考題》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要求教師們研究大綱,吃透新大綱的精神,對於刪去的內容就不要再花時間複習了,對於調整的內容按調整後的要求進行復習;k是課堂容量問題,提倡增大課堂複習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點內容得用時間,非重點內容敢於取捨,集中精力解決學生困惑的問題,增大思維容量,少做無用功,重點突出,讓大部分學生學有新意,學有收穫,學有發展;l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問題,讓學生參與解題活動,參與教學過程,啓迪思維,點拔要害;m是看練習檢測與中考是否對路,要不拔高,不降低,難度適宜,效果良好;重在基礎的靈活運用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n是不能讓學生過早地做綜合練習題及中考模擬題,而應以課本的編排體系爲主線進行系統複習。這樣抓綱靠本,分散難點,各個擊破.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打殲滅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循序漸進地打好基礎,使學生自然形成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

另外,代數部分的一元二次分程,函數及其圖象是初中代數的主要內容。幾何部分的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圓是初中幾何的主要內容,要求按大綱進行復習,適當提高,講深講透,講練到位。

數學教學反思10

回顧高一前階段的教學,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學生的數學學習呈下降的趨勢,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在逐漸失去興趣,問數學問題的同學在逐漸減少。是什麼原因造成高一學生數學成績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初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之後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一樣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向量對空間想象本事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資料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我在這學期爲了解學習情景共和學生座談了三次,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

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爲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着問題我多次去聽了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教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後,都要佈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爲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覆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從高三教學下來的教師,可能在教學中不知不覺以高三的複習要求去教學,所以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構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於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進取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期望教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看書的本事,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後,認爲能夠鬆口氣了,放鬆了對自我的要求。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爲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採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師要鑽研初中大綱和教材。

高中教師應聽初中數學課,瞭解初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開學初,要經過摸底測驗和開學生座談會,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摸清三個底(初中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校也應當組織初、高中教師座談,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資料和方法的銜接。

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爲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爲引人映射概念創造階梯。由於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本事,所以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經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理解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爲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爲三塊進行教學,每講完一塊都要複習、測驗及格率不到70%應重新複習、測驗,課前5分鐘小條測驗,應經常化,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實踐證明,教好課與嚴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

4.指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可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教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專題講座,幫忙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那裏,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數學教學反思11

一、發揮引導作用,抓好學法指導的首要環節

由於受社會重視程度、傳統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上職業學校普遍成爲學生的“次選”,造成職高生源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只有幾十分,甚至十幾分、幾分,加上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清,學習動力不足,教學中教師普遍感到數學難教而學生感到數學難學,有的學生甚至出現厭學數學的現象。因此,加強學生學習引導,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這也是抓好職高數學教學的前提條件。

1、結合專業需要,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職高學生認爲到職業學校只要學好專業技術就行了,這種思想認識必然導致學生對文化課學習不感興趣,普遍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所以,解決好學生對待文化課學習態度問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成爲職高數學教師成功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注重學生思想的疏導,在所帶的每一屆新生中都要開展“職校學生爲什麼要學習文化課?”、“數學與成才”、“數學與我所學的專業”、“數學與生活”等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專題演講活動,透過討論、分析,學生明確了學好數學知識是學好專業技能的需要,是個人成才的需要,是不斷掌握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努力適應競爭社會的需要,從而自發的把過去認爲教師要我學的思想轉變爲我要學的內在動力,爲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注重針對性,指導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

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是使學生邁入知識殿堂、豐富自身各種能力的通行證,古人云:“學貴有方”。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會學知識。數學有其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明確講究學法的重要意義,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滲透初步的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從平時的做好數學筆記、注重錯題的分析、試題歸類、知識點聯繫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言傳身教,發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心俗話說:“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數學教師精通的專業知識,廣泛的文化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嚴謹的治學精神,踏實的勞動態度,時時刻刻都對學生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勞動具有示範性,這種表率作用沒有任何其他教育因素能代替。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做到對學生嚴格要求與關心熱愛相結合,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學生的思想、生活,對後進生不諷刺、不歧視、不傷其自尊心,透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心,不斷了解學

生的內世界,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重視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意志和不畏艱難、勇攀高峯的精神,努力促進飛躍點。

二、發揮主導主體作用,抓好學法指導的主要環節

教與學密切相關,教師善教、樂教、會教,學生纔會善學、樂學、會學,課堂教學上只有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確保教學相長。

1、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直接支配着數學的實踐活動。數學方法是數學活動過程中所運用的途徑、程序及手段,它具有過程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等特點。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表現形式和得以實現的手段。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化歸的思想、整體的思想、演繹的思想、統計的思想、類比的思想、抽象的思想等。例如,在“距離問題”的複習課中,可以把點與點、點與線、點與面、線與線、線與面、面與面的距離從平面到空間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解題效率。

2、注重思維過程的暴露,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教師要把工夫下在備課上,本領展示在課堂上,水平體現在教科研上。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優化教學設計,努力提高教學實效爲目標,針對每一節課,要堅持做到“四備”(備教材、備自己、備學生、備教學方案),設計多種方案,比較擇優而取之,從教師角度要考慮“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從學生的角度要考慮“爲什麼學?學什麼?怎樣學”,要透過探究、合作、啓發引導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着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爲教學提供更多更好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加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記憶,積極促進學生感知、注意、思維等,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拓展了學習空間,優化了資源結構,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把意義學習落到了實處。

三、發揮輔導作用,抓好學法指導的重要環節

課外輔導工作是日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要針對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的實際,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系統複習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在班級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樹立信心、明確目標,儘快趕上大部隊前進的步伐;其次,要開展分層教學研究,從講解的內容、練習的難易等方面兼顧不同層次學生,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要開設第二課堂或興趣。

小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法水平,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做好學法素材與實踐的儲備。

實踐證明,加強學生學法指導是提高職業學校數學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隨着數學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如何進一步加強學生學法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我們職高數學教育工作者在科學的學習理論指導下去不斷探索和研究,才能使職校生全面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真正實現學會學習。

數學教學反思12

本節主要內容是在生活情景中學習左右的位置關係。教材是透過有趣的具體生活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比如,在教材中安排了最常見的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擺放物品等一些活動,從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有趣和快樂,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此之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要在經驗的基礎上增加體驗和理解。

一年級兒童以形象爲主,好奇、好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設計有趣的遊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因爲學生對左右順序的概念比較淡漠、容易混淆,所以就要從學生的左右手開始,讓學生明白一般的人寫字、吃飯都用右手,另外一隻手就是左手,進而瞭解並熟悉左右這兩個位置的關係。同時,我遵循一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接下來安排摸一摸、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等環節學習左右的相對性。加深對左右的理解,學生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遊戲中,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充分體現以學生爲本的理念。

數學教學反思13

應對新課改,我在教學過程中有幾點深刻體會,如: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條件難於適應新教材要求;如何處理背景知識、應用材料等課堂延伸材料和課內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等等。;

應對課改現實,應對教材的整體編排的變化,應對教材引入的親和力,結合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學實踐,感覺本套教材有利於開展探究性活動,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也由於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幾點個人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以前我們經常講:“要給學生一點水,教師需要一桶水”,此刻要反過來講:“要用教師的一點水,引出學生的一桶水。”畢竟此刻教材要求學生參與意識強,要求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從學生的探究活動中,經過思考,經過動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爲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供給基本框架,而相應資料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溼”,因爲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爲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經驗的教師,因爲前面知識的積累,經常會憑藉自我的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進行補充,這就會造成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等問題,應對諸多問題,我個人認爲兩種處理方法都不恰當,應根據實際情景出發,折中處理,先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補充適當資料。

二、教學條件難於適應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實例由於十分靠近現實生活,所以很多數據十分大且不規則,計算時常用到計算機,很多事例、很多函數模型須用圖形來表示,這也需要藉助計算機才能實現,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學設備都無法到達要求,這也會給教學上造成必須影響。

三、如何處理背景知識、應用材料等課堂延伸材料和課內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資料豐富了!除了原先單調的數學知識,公式符號,在例題中儘可能貼近生活,重要的定理不僅僅有清晰簡明的推導,更有背景知識的引入,應用知識的拓展,還有數學歷史的介紹,更全面地讓學生體驗數學感受數學。記得剛開學,一個學生問我:“教師,爲什麼說數學是科學女皇頭頂上璀璨的皇冠。”我以我個人的理解給他這樣的解釋:“因爲作爲一門工具性學科,數學這門學科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和其他學科的聯繫應用都十分緊密,許多學科重要的定理和發展都必須程度上依靠於數學嚴謹的推導證明。”而這些,在原先的教材教學中體現的並不明顯,學生無法充分了解。而在新教材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來實現這一點,例如模組一P32的例題二中,就要求學生利用函數的單調性去證明物理學中的玻意耳定律,還比如P41把函數圖像和資訊技術應用結合到一齊,還以實習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去體驗數學,感受數學。

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實現這些要求無疑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數學講數學,一點擴充都做不到。對數學和相關學科的聯繫,對資訊技術的使用,對數學史的瞭解都應當進一步的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可是具體實施中,我也發現這樣的問題,有時很需要把握一個“度”。過多地注重這些資料,課堂上表面很熱鬧,教學目標確缺失了。當然背景,應用,過程和歷史如何與數學知識有機的結合是很困難的,其實講背景,講應用等是爲講數學知識服務的,是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更有興趣的學習數學知識。

四、新課程會不會有新高考?

新課改對教師對學生無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這些要求確實不容易,實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學生的知識素質本事都得到相應的提高靠的決不是幾堂公開課,幾次做秀的研究性學習。但要在日常教學中始終滲透新課改精神,教師很難做到,因爲有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新教材相對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礎訓練,使得部分學生思維雖然開闊了,但運算本事差了很多,在課堂上還需對新教材的資料進行補充。很多同事都認爲新課程固然好,但學生的考試成績大不如從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複練習,因爲時間不夠,大部分的教師都感覺一向是在趕進度。有些教師基本上還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學,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練習還是要跟上,因爲考試成績最能說明問題。應當說只要高考的壓力存在一天,教師和學生就一天無法擺正心態,真正徹底全面地實施新課程。這其實還是回到“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應試教育的核心是怎樣在考試中得高分,並以此作爲其它的先決條件。素質教育並不排斥高分。如果說素質全面的,健康發展的,分數就必須低,這也是不貼合邏輯的。相反,素質全面地,健康發展的,分數也必須高。當然是不是應當高到應試教育那種程度,倒不必須。應試教育的關鍵誤區是把“如何應付考試”當成了教

育的核心,把考試成績當作衡量人的唯一標準,在這個指揮棒的驅使下,人們無法重視素質的全面,健康的發展,使得孩子的許多素質被扭曲了。看得到這場新課改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教師和學生還是在翹首以盼第一場新課改下的高考。

五、多媒體的使用。

新課程主張多媒體教學。在教材中很容易發現新課改對資訊技術在數學教學上的應用,並在配備的光盤中供給了相當數量的課件,有利於學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識,提高課堂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但我還是認爲,多媒體知識教學的輔助手段,選不選用多媒體要看教學資料。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有些直觀的資料用多媒體還是不錯的,但有的資料諸如讓學生思考體會的問題不是很適合多媒體教學的。在模組一的教學中我很少用到多媒體教學,而在模組二的教學,第一章的資料我全部採用多媒體教學,因爲空間幾何體這部分的教學採用資訊技術能夠很好的展示空間幾何體的性質,讓學生更直觀深刻的學習掌握。並且此刻對多媒體教學存在一個誤區,每次空開課或者競賽課的時候,總是讓教師做課件等,認爲多媒體教學纔是好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也是對新課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總之,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很多挑戰,也給我們全體同仁一個鍛鍊的平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激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新。在新課標下,數學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有待我們不斷去探索,去創新,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數學教學反思14

《摺疊》這課思考良久之後,還是上了下來,感覺挺難上的。這課設計爲一節活動課,課堂組織比較亂,沒有調控好。第一次在上的時候,對課本第39頁“做一做”的處理是挺粗糙的:學生先思考判斷後摺疊驗證,再閉眼回想摺疊過程。

“回想”這個步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但究竟學生有沒有回想思考我還真顧不着。如果沒有實物操作,如何引導學生看平面圖想象摺疊過程?有沒有一個簡單、好的步驟?第二次在上,我引導學生先定一個“中心圖”,即一般情況下把周圍連接最多小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圖形定爲下底,後把“中心圖”周圍的圖形依次摺疊,“中心圖”上邊的爲後面,下邊的爲前面,左邊的爲左面,右邊的爲右面,最後一個爲上面(如果哪一邊沒有的當然不折)。這種摺疊順序降低了學生想象的難度,可以讓他們有目的、有次序地空間思考。這樣下來,教學難點在這裏突破了,課堂也更有效。

數學教學反思15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爲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爲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着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着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並不意味着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於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髮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餘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羣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採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透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爲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