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700字(精選6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棉花姑娘》教學反思7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700字(精選6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1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局部,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同學發展和生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爲主,讓同學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同學發展,激勵同學主動、自主、發明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同學的回答和時反饋資訊,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同學。如在開課時,當同學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同學“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同學讀完課文後,也和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同學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褒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同學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同學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爲同學,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同學,並期盼其他同學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同學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同學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同學的個性進行鼓勵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方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說誰願意到臺上來扮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同學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臺上來扮演,雖然他扮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爲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小朋友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同學評價的目的不只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同學積極地發現自身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同學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協助同學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同學,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2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透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語言文字、分角色朗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爲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在本課教學中我採取了示範讀,男女學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書生朗朗,達成了既定目標。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着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說說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燕子圖)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生給她治病了嗎?爲什麼?能用“因爲...所以…”說一說嗎?然後小結學法——“讀一讀,說一說”,接着,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在學習課文的環節中,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自由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再在課本上填空,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3

《棉花姑娘》這篇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本課透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孩子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課後我對整堂課進行了反思,總體感覺學生學得比較輕鬆,難點和重點都把握的較好。

1、注重年齡特點,探究解疑。由於一年級小學生年齡還小,喜歡認識新朋友,所以我出示“棉花”圖片,自然引出課題“棉花姑娘”。揭示課題: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這樣一來,學生輕而易舉的認識了“姑、娘”這兩個生字,我直接說“我們班有很多小姑娘”。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本課的多媒體課件非常精美,畫面生動,很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透過觀看畫面更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抓住重點小節,反覆朗讀,領悟課文。根據本學年我們年組制定的課題《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節課上,我又重點對學生進行了朗讀的指導。本篇課文較長,但情節生動,特別是對話部分生動有趣,有利於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燕子、啄木鳥、青蛙無可奈何的語氣,七星瓢蟲高興的語氣等。因此,這節課上閱讀訓練花費的時間較多,採用多種形式如:男女生對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等進行朗讀的訓練,而且以學生自我感悟朗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真正的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我還結合課文內容爲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給朗讀的訓練提升了一個高度。

3、結合文字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滲透教育。當你需要得到別人幫助時,用好文明用語“請”。當你不能幫助別人,感到抱歉時,應說“對不起。”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4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了,燕子、啄木鳥、青蛙都沒能爲棉花姑娘治好病,最後是七星瓢蟲爲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所以僅僅在四十分鐘內讓學生讀好課文並且理解課文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本堂課我決定抓住重點詞句和標點符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複習匯入,依次出示的是兩個後鼻音的詞語“生病”、“星星”,多音字詞語“可惡”、“樹幹”、動物名稱“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以及兩個包括“ABAB”詞語的短語。教師相機評價學生的朗讀。第二部分由棉花姑娘生病了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抓住關鍵詞“許多”、“可惡”感受蚜蟲的多和可惡,進而透過心理活動感受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治病的心情。第三部分緊緊圍繞着棉花姑娘和三位動物醫生的對話展開。透過“請”、“對不起”、“還是”等詞語的理解請人幫忙的時候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回絕別人的時候也要會使用禮貌用語,態度要真誠。最後一部分是寫字教學,本環節要注重孩子們的握筆姿勢及寫字姿勢的指導,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完課後,經過專家的分析,我總結了以下反思:

1、在複習詞語環節時要對詞語進行拓展運用。如“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可以讓學生直接積累ABAB的詞語,加深印象。

2、在指導朗讀對話的時候,由於緊張,我太多次的使用“同桌對話”,使得其他同學缺少對話練習的機會,沒有達到教學目標;

3、由於是語文課堂,所以語言訓練纔是重點,要讓學生圍繞“請別人幫忙”這一話題自己說一說生活中的情景。

4、最後一部分是拓展了大自然中別的益蟲、益鳥。這一部分是不需要的,這是生物科學課堂需要去擴展瞭解的。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5

《棉花姑娘》是一年級的課文,在貫徹好知識的同時還要着重習慣的培養。緊緊圍繞聽、說、讀、寫去開展,紮實鞏固好基礎知識。透過真正地去上此節課,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將此次積累的優點和不足總結經驗如下:

1、對課本的把握能力不足,以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首抓書本,吃透教材,備好教材;

2、要透過平時的鍛鍊和積累讓評價語切實變爲自己服務課堂的工具。透過平時的課堂,有意識地積累簡短、有針對性的評價,真正起到對學生的引領作用。而不是爲了評價而評價,不能讓評價流於形式;

3、引導能力還需加強鍛鍊。我們班的孩子總是很給力,在課堂中大多數能做到認真聽講。反而是我作爲一名老師,感覺自己和學生融合度還不夠,沒有真正使課堂成爲“我們”的課堂。語文教學是靈性的,而真正的靈性是從工作生活中來,從思考和感悟中來。課堂的生成尤其見出老師的功底。我總是太依賴於自己的“備課”,而忽視了課堂上孩子們隨機生成、反饋的一些資訊和知識,沒能真正在備課的基礎上,去有效結合自己的“課堂”。這需要以後自己加強知識的全面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才能遊刃有餘地在學生的“答”中去引導,解決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問題,並能隨時自然拉回預計課堂;

4、加強課文整合能力。自己在授新課時,總有種生硬的感覺。要透過多聽老教師的課,去學習逐層遞進、逐漸深入的能力。將要教授的新知識與孩子們學習過或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更利於孩子們理解,更多地使孩子們去自我發現和推出新知,要比把知識“喂”給孩子們有效的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透過這節課的準備和實際落實,我收穫滿滿。今後,我將帶着這些寶貴的經驗,繼續學習,加強鍛鍊,爭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師!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6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髮展和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學生髮展,激勵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資訊,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學生。如在開課時,當學生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學生“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學生讀完課文後,也及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學生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表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學生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爲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學生,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鼓勵的辦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如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說誰願意到臺上來表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學生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臺上來表演,雖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爲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孩子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學生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地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學生,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