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紅蜻蜓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紅蜻蜓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紅蜻蜓教學反思範文

紅蜻蜓教學反思1

一、 教學設計的想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能夠用優美的聲音、真摯的感情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透過聆聽、範唱、模仿等形式,在體驗、合作中準確表現歌曲。準確把握歌曲演唱速度、節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現歌曲藝術形象。

五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構唱的基礎;具備了基礎的合唱能力,但兩個聲部一起唱,學生在音準、歌詞邏輯重音、歌詞如何歸韻方面存在問題,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地指導。

二、成功之處

在歌詞的邏輯重音中,學生初次接觸。在學生合唱中演唱出邏輯重音很重要,邏輯重音唱對了歌曲不用處理,聽起來自然很舒服更貼近人性化,會覺得唱的有情感,但學生演唱中比較有難度,不過在本課中讓學生初步瞭解和試着演唱邏輯重音,在以後長期訓練學生是可以掌握的,並且學生將轉化成爲自己的一種能力,舉一反三所有的歌詞還有旋律的邏輯重音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詞中歸韻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紅(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 、ong、在演唱時要唱 i ———ng 和 o——— ng 這樣元音才能統一。不過這些技能需要長時間的提醒學生慢慢的將不正確的方法改正過來,如果合唱中歸韻的問題解決了,合唱將會很和諧,聲部之間才能碰出美妙的和聲。

本着訓練學生能力勝過教會學生一首歌的原則,這節課主要的目的是結合作品《紅蜻蜓》訓練學生演唱能力,培養學生好的演唱習慣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處

在這節課當中,學生在演唱表現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兩個聲部的合唱的教學,音準較好。問題是除了合唱團的和有特長的學生積極配合外,我在今後應更關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學生讓他們也投入進來,設計更多這些唱得不好的學生關注的環節,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感受音樂,感受合唱帶來的美感。

紅蜻蜓教學反思2

《音樂課程標準》中“關於教學內容的幾點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要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表現力,儘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羣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

歌曲《紅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從“—”達十度,和聲式的第二聲部圍繞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全曲雖短小,但曲調非常優美抒情,三段歌詞卻將美好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令人難以忘懷。在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調美和情景美,創設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和表現歌曲的藝術美。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喜愛程度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他們審美感受力強,歌曲演唱優美動聽,兩個聲部的配合協調。我想,這不僅是因爲歌曲優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學生感受到了美,從而表現了歌曲的藝術美。

雖然學生能演唱好這首合唱歌曲,但是學生的'合唱技能還需不斷提高。合唱技能的學習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礎,節奏不穩、音準和聲感不好、聲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體驗和領會到樂曲豐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聲音不美,並且經常“跑調、亂節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爲平時不注重合唱技能訓練的結果。合唱是音準、節奏、聲音、咬字吐字均要協調統一的聲音藝術,合唱技能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後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做到有計劃、有方法地進行訓練,不斷提高合唱技能,讓學生充分享受和表現合唱的藝術美。

紅蜻蜓教學反思3

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廣泛流傳、婦孺皆知的兒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採用詩人三木露風的一首回憶童年情景的詩譜寫而成的。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雖然短小,但曲調非常優美抒情,三段歌詞卻將美好的童年的……

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廣泛流傳、婦孺皆知的兒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採用詩人三木露風的一首回憶童年情景的詩譜寫而成的。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雖然短小,但曲調非常優美抒情,三段歌詞卻將美好的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另人難以忘懷。

匯入部分從學生喜歡的動畫片人物着手,奧特曼、叮噹貓、一休哥、柯南,讓學生回到了小時候看動畫片的美好情景中去,並問問他們知道這些動畫人物都是哪個國家制作的。學生很快說出是日本的。

透過上面的匯入激起了學生想要去看看日本是什麼樣的國家的心情,但我並沒有就讓他們之間去看日本的風光,而是用柯南帶他們去闖關的遊戲帶他們在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音準、節奏)後再去讓他們欣賞日本的風光,背景音樂用《紅蜻蜓》,讓學生對歌曲有個初步的印象。這樣既讓學生情緒高漲有激起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在解決節奏難點時,直接用歌詞讀節奏,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附點節奏。音準難點時,我採用了音階與柯爾文手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帶學生唱準五度、六度音程。然後再帶歌詞唱,但要提醒學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這樣學生就能很輕鬆的解決難點了。

歌曲教唱部分,我採用了師生接龍、老師範唱學生跟唱、視唱聽唱相結合的方法。在歌曲處理時讓學生加力度記號,根據歌曲旋律的走向,旋律上行做漸強、旋律下行做漸弱。

拓展部分讓學生聽辨不同版本的《紅蜻蜓》。聽辨出獨唱、合唱、齊唱。

整節課學生的情緒比較高,回答問題也比較踊躍。我覺得這節課主要是一首回憶童年的歌曲,但最後好像學生只記得它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了。做爲音準的訓練,難度有點大了,可以用歌曲的第二行的譜做爲音準訓練。歌曲的教唱環節有點形式單一了,可以多進行男女生分角色唱、分組唱、領唱加齊唱等。歌曲處理時,不要單單從旋律線的走向來加力度記號,而要從歌曲的歌詞出發,帶學生理解歌詞的意思,並用一些圖片或音樂之類的配合學生理解童年的意義和對童年的美好的回憶。從而用情帶聲,用心歌唱,唱出歌曲的美的意境和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拓展環節的合唱音樂剪點一些,時間太長學生聽的有些沒耐心了,也可在聽的時候帶學生做一些律動。

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在今後的日常教學中我將繼續改進,還要多思考、多學習,力爭把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