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教學反思範文

今天早上在教學評估活動中,我講授了《三角形三邊的關係》一課,我對這一節課有以下點反思

《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教學反思範文

1、情景創設要以學生生活爲基礎,以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內容爲標準。

數學教學應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使學生能在認識、學習和使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明確知道的拐彎要比走直路遠,利用這一生活經驗,我在這一課的開始借鑑了課本中把學生從家到學校多路選擇的場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覺更親切自然。但是在這兒我有意識的對課本原圖作了一些改變,取消了原圖中經過商店的一條道路,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把三點之間的道路抽象成三角形,跟本節內容更容易過渡銜接,跟以前教學本節內容時相比,我認爲效果還是不錯的。

2、小組活動要精心設計,力求有序有效、目的明確、可操作性強。

新課程標準認爲,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應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中加以理解,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進自信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討論、及獨立思考的機會,透過共同的討論交流,從而得出結論。因此,在數學活動中,要充分給予學生動手和思考的空間,同時要保證學生活動的有序性,從而實現活動的有效性。爲了達到這一效果,我在這節課數學活動的設計中,注意了教師引導,在活動中從“有什麼發現”到“爲什麼這樣”逐層提出問題,讓學生始終明確方向,有動手的.強烈慾望,從而避免了以往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重結論輕過程,甚至直接去課本中尋找結論的現象,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深入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3、彙報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重點,選例有針對性。

每次活動過程中及結束後,必然存在討論交流的過程,這其中包括小組內的交流和在全班彙報交流。彙報不是小組交流的重複,在彙報過程中要看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存疑處適時引發下一次的實驗活動及討論過程。本課在小組彙報實驗結果後,我先選擇不能組成三角形的兩組小棒組織學生討論,並在大屏幕上動態演示,學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導到研究三角形兩邊之和與第三邊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再一次組織小組討論,研究其他幾組能圍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長度有什麼共同點。透過比較分析,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規律。

4、練習設計向教學目標層層推進,注重強化知識生成及應用。

練習是數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練習,不僅可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還可以啓發思維,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爲強化鞏固設計的一般練習題,還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些綜合性題目和開放型題目,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克服學生思維的呆板性,更主要的是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學習數學的興趣。本節課中,我圍繞“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性質設計了較爲簡單的“練一練”,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應用知識;又透過設計“算一算”,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理解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會求已知兩條邊,第三條邊最小可以是幾;又設計了“挑戰自己”題目,此題爲後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奠定了基礎(a+b>ca+c>bb+c>a);最後一題設計了“做一做”,這道題目有一定難度,能夠綜合培養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學會有序思考、發展邏輯思維等多方面作用。總歸,環環相扣的練習能使學生熟練正確的掌握知識。總得來說,這節課也留下了許多缺憾和不足,主要表現在:1、學生動手操作、同伴互助不夠充分,學生主觀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沒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樂趣;2、讓學生總結“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時,學生儘管能說出“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就能圍成三角形,但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學生說的機會不多,沒能讓更多的學生嘗試說一說;3、在分小組探討“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性質時,由於擔心耗時過多,怕完成不了後面的練習題目,沒能放手讓學生大膽、自主地探索三角形三邊的關係;4、本節課我的數學語言不夠精準,說得有點兒多,顯得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