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紙的教學反思

《紙》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爲其後幾節關於常見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鋪墊,因此,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我也頗費了一些心思。

三年級紙的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爲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紙製品展現在講臺上,再把課前用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紙粘貼而成的課題貼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當一個五彩繽紛的“紙”字呈現在同學們眼前時,他們個個揚起小臉兒,難掩心中的興奮,毫無疑問,孩子們已經被這五色斑斕的紙張吸引住了,我暗自慶幸——畢竟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引導學生認識了這些不同種類的紙張之後,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紙的發展歷史,並用“印刷術”引導他們說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樣,就做到了以學生的前概念爲引導,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對於紙的探究慾望。

在接下來的課堂,我和孩子們一起進入了快樂的實驗探究階段,並始終沿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主線。而孩子們的好奇心一旦被激發,他們就會超乎想象的熱情投入每一個探究環節當中,儼然都是一位小小科學家了。三年級的孩子們剛剛接觸科學這門課程,我們不在乎他們能否掌握多少條條框框的科學知識,最爲關鍵的,是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科學探究過程,讓孩子們在過程當中放飛自己的內心,並在過程當中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尋找,讓他們感受到小成功帶給自己的小自信,從而真正走出“紙上談兵”的怪圈,真正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本科涉及到了四個需要孩子們動手實驗的環節,因此,如何認識實驗簡單化、有效化,是我在課前反覆思考過的問題。在觀察紙的纖維密度試驗和比較紙的吸水性的實驗中,由於我有效的指引和提示,孩子們幾乎是順風順水的進行的。放大鏡的和滴管的使用,對他們來說幾乎算是輕車熟路了,包括在滴紅墨水中控制變量的掌握,我也曾在之前的實驗中有所強調,這次只是稍加暗示,孩子們便是心領神會了。我想,這兩個小實驗的成功得益於教師平時的知識滲透,事實證明,儲備知識對於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方式及思維能力,以及對於小學生全面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與實質,也是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下功夫的地方。

在比較紙的結實程度這一環節中,爲了節省實驗時間,我在課前就把報紙按要求裁好,課堂上分發給各個小組。本以爲這個環節是最輕鬆和順利的,沒想到恰恰是這一環節中出現了一段小插曲。在彙報實驗結論時,第三小組的同學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並且一定要讓老師和同學們“評評理”。原來是其中的兩名同學在經過兩次試驗後,都得出了“紙的縱向結實程度好於橫向”的結論,這兩名同學還在其他同學的懷疑聲中用第三次試驗證實了自己的結論,此時的教室一片議論聲,我從孩子們的議論聲裏看出了他們對科學嚴謹性另一種解讀。再仔細觀察這兩面同學,其中一位是風風火火的小男子漢,另一位是柔柔弱弱的小女生,一個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另一個則是做事“慢半拍”,這樣的兩人比較紙的結實程度,而且材料是橫縱向結實程度差異並不大的報紙,無疑有失實驗的公平性。而我又如何做以解釋呢?我的解釋能否打消他們對實驗結論的懷疑呢?這樣的問題當時就在我的腦子裏閃了又閃,最後,我還是用控制變量的解釋試圖說服孩子們,並且更換了實驗用紙,這次,兩位同學在大家的見證下完成了實驗,並且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正是因爲這個小插曲的出現,使其後的紙張生產過程這一環節進行得有些倉促。而在節約用紙和保護資源的這個環節,我同樣採用了多媒體的形式,並引導孩子們透過計算紙的用量來使他們懂得浪費紙的現象時普遍存在的,說明我們提倡節約用紙的目的.時爲了保護木材資源,從紙的角度來談環保和愛惜資源,倡導學生節約紙張。

這節科學課雖然還算進行的比較圓滿,但我始終忘不了探究活動中孩子們那種牽強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對同伴、對老師、甚至是對知識的一種懷疑。我一直鼓勵孩子們在科學學習中大膽懷疑,但是就這個實驗本身而言,懷疑是要不得的。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還是我對這堂課的準備不夠充分,在解決課堂突發問題這方面缺少教學智慧。課堂是預設和生成的辨證統一,是動態生成的過程。而“節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師高超的教學智慧。比如在這堂課,若是當時我能讓兩個孩子互換角色,仍然比較報紙的橫縱向結實程度,那結果不是更有說服力嗎!或者我把其中一個孩子換成另一個暴發力完全不同的同學,那麼不也是不必改變紙張的種類了嗎!而我偏偏選擇瞭解釋和更換紙張這一做法,這當然不能令孩子們完全信服,因爲對於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教師的語言。而這個時候,恰恰是教師展示自己教學智慧的的機會,但是,教學機智不是隨手拈來的,它是在許許多多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它不僅需要教師大量的知識積累,還需要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學機智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表現,它僅僅屬於成熟的、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爲一名新教師,我深知自己並不成熟,更談不上經驗豐富,但我知道,教學智慧需要我在理論指導下大膽實踐,在實踐基礎上反思,日積月累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