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通用9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通用9篇)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1

回顧的教學,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學生的數學學習呈 下降的趨勢,學生的平均分越來越低,在上學期的期末樂清聯考時年級的平均分爲74, 本學期的期中考試(溫州十校聯考)平均分只有51.42,幾次月考成績分別爲124(滿分 150), 60.(滿分100),52(滿分100),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在逐漸失去興趣,問數學 問題的同學在逐漸減少。是什麼原因造成高一學生數學成績下降呢?

1. 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 初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 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 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 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 知識,緊接着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 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向量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 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 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 觀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 我在這學期爲了解學習情況共和學生座談了三次,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 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爲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着問題我多次去 聽了初、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 題後,都要佈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爲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 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覆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 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我和樑老 師都是剛從高三教學下來的老師,可能在教學中不知不覺以高三的複習要求去教學,因 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 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這點也得到了溫州中學楊老師的認同)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 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於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 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 看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後,認爲可以鬆口氣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如 李鑫同學就對我說初中我數學很差,但我在中考前一個月,很認真的學習了一下,我數 學考了1350。上述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爲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採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師要鑽研初中大綱和教材。 高中教師應聽初中數學課,瞭解初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開學初,要透過摸底測驗和開學 生座談會,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摸清三個底(初中知識體系 ,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 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校也應該組織 初,高中老師座 談,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爲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 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 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爲引人映射概念創造階梯。由於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能力 ,所以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 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透過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 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 ,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 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爲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如第 一章可分爲三塊進行教學,每講完一塊都要複習、測驗及格率不到70%應重新複習 、測驗,課前5分鐘小條測驗,應經常化,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實踐表 明,教好課與嚴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

4.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 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 高中數學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這裏,重點是會聽 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 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 ,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期中、期末都要召開學習方法交流會, 讓好的學習方法成爲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 我這篇文章和“教育敘事”不相符,但我希望我的反思對下一屆高一的教學有一點幫助, 讓我們樂外的教學少走彎路,下屆高一數學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在廉江中學任教已快一年,這一年我擔任了高一數學的教學工作。從成爲廉江中學的一名教師開始,我就決心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教學上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使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經過了這快一年的教學,我對如何做好教學工作有了深刻的體會:

一.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高一是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階段,有很多同學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例如新的競爭壓力,以往的學習方法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等一些問題困擾和制約着學生的學習。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我確實下了一翻功夫。

1、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思想觀念,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開學初,我就給他們指出高中數學學習較初中的要難度大、內容多、知識面廣、更抽象、邏輯思維更強,讓他們有一個心理準備。我們學校是重點高中,所以班上大多數同學初中升高中成績比較好,這造成一些數學成績相對較差學生有自卑感,害怕自己不能學好數學。對此,我一開始就給他們講清楚,現在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無論在初中學得如何,現在誰先跑,誰跑得有力,誰就會成功。

第一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學考得不好,我在班上詳細分析了這次沒考好的原因:一是試卷的難度大,二是考查的知識點上課時沒能重點掌握,三是沒有做好複習總結工作,四是沒有改變學習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全班基本上樹立了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2、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開始,有些學生有不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作業字跡潦草,不寫解答過程;不喜歡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不會總結消化知識;對學習馬虎大意,過分自信等。我要求統一作業格式,指導他們預習和複習,強調總結的重要性,並有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寫章節小結,做錯題檔案,總結做題規律等。在我的嚴格要求下,大多數同學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學習方法和認真的學習態度。當然,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問題並不容易,這學期還要堅持下去。

二.刻苦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

我以前學的不是新課標課程,雖然大學做過家教,但主要是注重講題,我是在大四實習的時候真正接觸新課標的教學,所以爲了做好高一的教學我做了很大的努力。

1.認真備課,既備學生又備教材備教法。

爲了備好課我認真閱讀新課標,鑽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教學資料,適當增減教學內容, 認真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真正做到重點明確,難點分解。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向老教師討教或在備課組內討論。另外,我還積極閱讀教學教參書籍及教學論文,認真學習各種教學方法,並嘗試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當然,還有很多是不成熟的。

我們學校的教學模式是“顯示目標,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在遵循學校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教學,擬定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儘可能的預先考慮到,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名新教師不斷努力的目標。我追求課堂講解的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努力做到知識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教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認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導師在平時的指導中多次強調讓我一定要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講得儘量少些,而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接受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在教學上做到有疑必問。

學校對我們高一新老師非常關心,爲我們每位新老師指配了一名導師對我們進行輔導,還加強了備課組的活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向其他老師學習。在每個章節的教學上我都積極徵求其他有經驗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爲了提高課堂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我經常去聽其他老師特別是老教師的課,在聽課中學習其他老師如何講授如何拓展以及怎樣處理教材和課堂問題,在邊聽邊學中,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彌補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我的導師每個星期都來聽我的課,並針對我的教學給了我很好的建議。除了導師我還常請備課組長和其他老教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教學工作。

三.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的過程。爲了做到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蒐集資料,對各種輔導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能讓學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並分析、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評講,並針對反映出的情況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爲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雖然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但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加強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因爲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以上幾點便是我的一點心得,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積累經驗,以便儘快的提高自己。

最後我要非常感謝學校的領導和高一年級的全體老師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更要感謝我們高一數學組的所有老師,特別是我們的組長祁東欽老師、我的導師肖子欽老師、A組備課組長曾春戰老師以及王培強老師在我努力學習的過程中正是因爲他們的悉心指導,我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3

初次講解此部分時,只是備課本,備參考教案,按照課本上的例題按部就班的去講,結果是,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學生連“∩、∪”兩個符號區分不開,更別提什麼是補集,CUA是什麼東西,顯然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透過聽課,讀教學資料我意識到只是原原本本,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找不到可以共鳴的東西,所以這樣是行不透過的。不能只怪學生笨,一味埋怨學生。學生掌握的不好,其實也在於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果不是自己那麼懶,多多思考,想方設法把課講得有意思,有滋味,語言風趣幽默,課講得精彩,那麼教學效果肯定大不一樣。

再次講解時,我吸取上次的教訓,先讓學生回答實數的運算有哪些?(加減乘除,乘方開方),讓學生類比實數運算猜測集合之間是否也有類似運算?帶着此問題介紹交併補的運算。舉例:中秋節學生返校小明帶的水果集合爲A={蘋果、梨},小亮帶的水果集合爲

1、小明和小亮的公B={蘋果、桃},小濤帶的水果集合爲M={梨}。問○

2、兩人所有的水果集合是什麼?○3小明和小濤共水果集合是什麼?○

1、公的不同水果集合是什麼?這些問題學生會回答。然後加以引導,○

2、所有種類的集合叫並集○3不同種類的集共部分組成的集合叫交集○

合叫補集。並介紹符號“∩、∪、CAM”主要是區分“∩、∪”要幫學生記憶,兩符號上下反向,把“∪”比作學生的飯盆兒,飯菜可以全倒進去,代表所有的意思,這個記住了倒着的也就區分開了。補集給學生描述成減法,學生很易接受。對於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求補集給學生解釋爲刻度尺減去其中某一部分,剩下的那一部分。另外學生易忘了把結果寫成集合形式,我則引用一句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集合與集合呢?所以集合生集合,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事實證明此方法比之前的教學效果好多了,而且上課時課堂氣氛活潑,學生也很踊躍。

再次講的話,語言要幽默些,如果再拿出些實物作爲例子,讓兩三個同學演示一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估計學生會記得更牢固,記得時間更長久。

此部分的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主體,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把握學生熟悉的事物,只有觸動了學生的腦神經,讓學生確實參與到課堂中,學生纔會不瞌睡,纔會興奮,才能接受新知識,我們的教學纔會是有效的。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4

今秋,我省所有普通高中將全面實施新課程實驗。這是建國以來第八次高中課程改革。這一歷經三年研製、徵求包括55位院士在內的社會各界意見的改革,有專家甚至認爲,其意義不亞於1977年恢復高考———高中新課改將帶來學習革命

在教育界,專家們是這樣評論這次課程改革的:它是“革命性”的,不僅關係到16到18歲的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它將影響國民素質,影響二三十年後的中國。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教育界相關人士,幫助學生和家長在課改啓動前瞭解有關內容,對高中新課改有一個更加直觀和感性的瞭解。

課改變了什麼

NO.1:一人一張課程表

“學會選擇”將是今年進入高一的學生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與過去不同,改革後的普通高中課程將由學習領域、科目、模組三個層次構成,由必修、選修兩部分組成。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要上的課程,這是新課改帶來的最重大變化。

新課程分爲必修和選修後,以往高中實行了幾十年的“統一”課程表將結束使命,取而代之的將是學生的個性化課程表,這樣在一個班級甚至一所學校中,找到兩張完全相同的課程表將很困難。學生因選修內容不同,上課時,不會有固定的同學,會像大學裏一樣“走班”上課。

以“高中技術”爲例,“高中技術”中的“資訊技術基礎”中的選修課有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等課程供學生選擇,如果學生選修了“網絡技術應用”,那意味着學生將會向網絡研究領域發展。而如果學生選修了“算法與程序設計”,那意味着學生會朝着軟件設計開發領域發展。因此,可以說,選擇了不同的選修課,就意味着選擇了一種不同的未來。而這種選擇權就掌握在學生手中。這也要求學生必須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要學會選擇。

當然,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安排,高一年級主要以設定必修課程爲主,因此,對於學校、家長和學生,還有一定的時間來準備選修課。

NO.2:高中學習“大學化”

研究高中新課改的老師認爲,高中學習大學化是學生面臨的第二個問題。高中生必須更主動地學習,像大學生一樣自主地學習。

新教材給老師帶來了挑戰,最大的變化就是從過去“教課本”變成了現在的“教學生使用教材”。一些教材,課本內容多是以專題形式出現,更像是大學教材,學生要學好這部分內容,既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也需要自己懷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去鑽研。

而且,新課改後授課將實行學分制。高中學生要達到144學分,其中必修學分116分,選修學分也需達到28分。據瞭解,在新課程設定科目中,佔必修學分最多的不是各佔10個學分的語文、數學、外語,而是新設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佔到了15個學分。

參與新課程培訓的高中老師們認爲,新課程就是要體現出高中學習“大學化”,看誰會更加主動學習,這對於過去習慣於填鴨式教育模式的老師和學生而言會感到不適應。

NO.3:20xx年高招也要改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高中課改後,“要實行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這一評價體系使得“培養合格的高中畢業生”與“培養高考成功者”的目標分開。

過去高中素質教育是軟指標,由於缺乏衡量的標準,最終還是在走應試教育的老路,而新課改引入的全新的學生評價體系,使得素質教育成爲可以進行考覈的硬指標。

人們一度擔心:課程改了,高考不改,怎麼辦?教育部門明確表態,福建省將積極推進與新課程配套實施的普通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充分利用高考分省自主命題的有利條件,力爭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高考命題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發揮高校招生對高中課改的“指揮棒”作用。

目前省教育廳已經組織課題組專題研究高校招生考試改革工作,並將適時公佈與新課程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20xx年,首批進入新課程實驗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將使用基於新課程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看看高中課改後,學生如何上課

作爲我省高中新課改的試點學校,同時又是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福州八中的“選課制、走班制、學分制”改革已經走過8個年頭,爲我省全面推進高中新課程實驗積累了許多經驗。近日,福州八中又研發出一套包括學生選課、教師排課、教室安排等在內的電腦軟件,並且已經運用這一軟件對本校高一年級的全體學生實施網上選課和排課的試執行,有90%以上的學生實現了在家透過電腦選課。

現在,我們就跟隨福州八中高一學生小彭,來看看他是如何選課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大體框架,一些細節可能會有所變化。

鼠標輕點,網上選課

小彭首先用自己的學號登入本校的NCIS選課系統,進入系統後選擇“學生選課”一欄,可以看到“設定模組對應的教學班”,以下包括:“模組名稱”、“模組性質”、“模組學分”、“考覈辦法”、“對應的課程內容”、“開課情況”等等。小彭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模組裏添加教學班,完成選課設定。這些步驟可以在學校的電腦機房裏進行,也可以在家裏的電腦上操作,甚至可以和三兩個興趣相投的同學一起商量如何進行選課。

既有必修,也可自選

小彭的普通高中課程其實是由三個層次構成:A.學習領域(八個學習領域);B.科目(各個領域有不同的學科組合);C.模組(分必修和選修模組)。

在A這個層次上,小彭首先要選擇學習領域,但他實際上不能作任何選擇,因爲學生在每個學年,八個學習領域都必須選擇到。這八個學習領域分別是:a語言與文學b數學c人文與社會d科學e技術f藝術g體育與健康h綜合實踐活動。按照要求,小彭在八個領域都要學,以防止偏科。

在B層次上,每個學習領域都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每個科目下設有必修和選修模組。八大領域及其屬下的學科組合如下:語言與文學包括語文、外語;數學包括數學;人文與社會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包括資訊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包括藝術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包括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

體現小彭選課的自主權事實上發生在C層次上。在這個層次裏,每個科目下有若干個模組,包括必修模組和選修模組,模組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了學科內在的邏輯聯繫;每一個模組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學習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

修學順序,可以顛倒

前面小彭所進入的“NCIS”選課系統,指的就是前面所說的B層次和C層次。現在以“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下的“歷史”科目爲例,來說明學生們可以怎樣選擇。

歷史包括必修和選修模組,其中,有三個必修模組,分別是:歷史1.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歷史2.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歷史3.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思想文化領域的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

這三塊模組是小彭必修的,在有些科目中,這些模組之間有些是有邏輯關係的,即小彭一定要先學模組1後,才能選擇模組2,但是,在有些模組中,是沒有先後的順序的,他可以先在高一年選擇歷史2,高二年再選擇歷史1。

此外,歷史還有6個選修模組,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20世紀的戰爭和和平,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實踐,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探索歷史的奧祕,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在以上6個選修模組中,小彭就可以憑藉自己的興趣挑選。

學生走班,刷卡上課

如果幾十門必修、選修課程完全放開讓學生來選,一個年段600多名學生很有可能選出100多種課程表。如何編排這些課程表,如何讓學生進行選課,如何安排教師和教室這些都是問題。

福州八中的高山校長介紹說,有選修課就必然產生“教學班”與“行政班”之別,“走班制”也應運而生。而“走班制”所帶來的學生管理問題,是整個高中新課改中最難處理的環節,也是高中新課改中不可迴避的問題。目前八中已經嘗試透過調整校內管理規章,來規範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學班任課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上的銜接,並配合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對學生在走班時的流向進行適時的考勤管理。

此外,還着手研發出一套裝置來實現這種教學管理,即在“走班制”條件下,給學生自主安排的自由,但學校也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透過裝配校園一卡通考勤系統,學生進入教學班時只需將學生卡放在課桌上的相應位置,老師可實時在線查詢或顯示任何學生的位置(包括自習室、實驗室、閱覽室等開放空間),記錄可由相關人員憑權限查詢。

用福州八中經歷過八年課改實踐的教務處主任杜老師的話來說,“技術不是問題,關鍵還是態度。”因爲這一套選課和教學管理軟件系統上個學期纔剛剛開始研發,而在此之前,所有的選課、排班,協調老師和教室,都是完全靠手工彙總編排而成的。

關注:新變革將牽動所有神經。今年秋天,我省全部高中都要進入課改實驗了,那麼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方面急需加強呢?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5

開學一個月來,透過對教學的實踐,對學生學情的掌握,以及對“精講多練”教學要求的認識,我逐步適應了這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也慢慢適應了我的這種教學模式。這是對我的一個檢驗,也使得我對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爲以後的教學做更充足的準備。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認識和感想:

一、根據學生學情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爲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啓迪。

但是,在開始的上課過程中,我常常看到學生茫然的眼神,伏案會周公的情形,以及一聲聲的“老師,我聽不懂!”讓我的內心覺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講的太難了?太艱澀難懂了?回頭想想,發現自己是以以前自身作爲學生的情況來考慮教學,並沒有更多的考慮現在學生的情況。這時候,我認識到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這時候就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觀點出發,參考並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未必相同,理應先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後可以適當的進行鍼對性的備課與教學。

二、備課小組組內交流探討

這一個月來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第一章《集合與函數概念》以及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數(1)》的第一節指數函數。在這部分內容中,只要是牽扯到函數,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在上這塊內容時,我們小組的四位老師各有各的見解與心得:組長陳老師以多媒體教學爲主,形象生動,講課細緻到位;鄧老師授課激情四射,語言幽默,重點突出;葉老師上課則是內容由淺入深,步步爲營,解題格式清晰明瞭;黃老師以引爲主,由學生出發,講練結合。

我們透過交流,一致認爲不應該急於求成趕進度,應該將學生的基礎夯實,並將初中的部分相關知識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新課程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用生動的課堂過程激發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理解所學的基本知識點,把握學生在一節課內的情感流線,加強學生對解題過程的理解,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後纔是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

透過對教學過程的探討與交流,我們高一備課組成員達成對“精講多練”教學要求的共識,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做到精講多練,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認真聽取學生對數學課的意見和建議

由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第一週的.學生情況不是很好,上課睡覺的學生大有人在,作業完成情況也不樂觀,解題格式不清楚,概念混淆等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在3.4班我在某堂課上留了5分鐘給學生,把他們對數學課的感受以及意見和建議都寫在紙條上交上來(無記名方式),我在閱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和學生的基本情況:

1、講多練少。這一點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逐步改善。

2、課堂例題應以課本爲主,出題要有針對性,還要從易到難逐步遞進。

3、題目講解、分析要清晰明瞭,步驟要分明。這方面在聽取多位老教師講課後,大爲改觀,尤爲體現在作業完成情況上,解題格式明顯清晰許多。

4、上課互動性的增強:在課堂中,對學生完成課堂練習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的解題情況,透過提問其他學生,讓全班學生幫助分析錯題原因,做到講、練、評的有效結合。

在這一屆高一學生中,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所以要耐心加細心,不能太急於求成。每次備課、上課前都應先考慮上一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備課、教學。並且在每次儘量將相關的初中知識點進行復習記憶,幫助學生鞏固初中知識。

四、對學生的要求及反饋

針對學生的上課表現以及課後作業情況,在第二週的時候我明確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三個要求:

1、課前必須要預習新課內容。做好預習工作

是學好這堂課的先決條件,沒有預習,就不知道這節課所要上的內容是什麼,自己所不會的是什麼,更不清楚新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了。

2、上課時必須準備一本數學專用的筆記本,用來做課堂筆記以及課堂練習所用。上課要做到動腦、動手、動筆,只有多動手做題,理解解題過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將知識點吸收、理解和應用,才能更好的記憶有關知識點。

3、課後及時完成複習,以及《三維創新》中的知識要點梳理。認真並且儘量獨立自主地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練習和作業,透過練習鞏固基礎。多做題,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

在任教的高一(3)、(4)班中,經過一個月的教學,相處和交流,發現高一(3)的學生課堂比較安靜,氣氛比較難以調動,會出現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全班冷場的情況,但是在知識內容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上會優於(4)班的學生;相對的,(4)班學生在課堂上會更加的活躍,但是其中部分學生純粹是在跟風、瞎起鬨,在作業情況上也會完成的稍差些。在這種情況下,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在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更好的提高課堂有效性是我下個階段教學任務中所要重點提高的部分。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6

對於高一新生來說,進入高中,學習科目增多、學習內容變難、老師的教學方式與初中不一樣等等,那麼如何讓高一新生迅速融入高中學習、生活中來,我們教師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一、對學情的瞭解

1、初高中知識銜接存在脫節。例如高一數學第一章集合常用到的“十字相乘法、韋達定理、二次函數性質”等,在初中沒有納入教學目標,而學生一上高中就需要用這些知識、方法。

2、初高中教學方法存在差異

初中要求做到低起點、小步走,嚴要求,勤反饋,滿分卷;而高一,由於學生學習的科目多,學習內容又比初中加深好多,而且高一數學學習的4本書,有3本在高考中是重點考查的內容,因而高中數學主要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滲透,更注重學生思維的啓迪。

3、初高中思維習慣存在差異

主要表現在思維能力的差異,思維認知的差異,思維創新的差異。例如必修一第一章集合,有些題目就是新定義型的,要求學生根據新定義解題,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

二、對教學的準備

1.對教學把握要準。例如:高一階段,考試不涉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而一些舊的練習中會有這樣的題目,遇到就不要費時間費精力去講解了;再例如:抽象函數等,高一不需要講,高一不考等等,我們老師平時教學要把握準。

2.對備課準備要充分。每一節課的目標要明確、細化,僅有容量是不夠的。要研究課堂教學中可能生成的東西,要研究重點、難點如何突破等等。

3.對學生指導要細。剛入高中的學生,對數學解題的技巧、分析、歸納、總結的思維習慣較差;在課堂上學生不知道如何解題,不會回答問題等現象,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對學生學法上給予指導。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對於高一新生,一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都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培養、落實,因爲“卓越其實源於一種習慣”。

對高一學生學情有充分的瞭解,對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關注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優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如果我們高一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這些方面,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7

回想高一的數學教學過程,有許多值得推廣的經驗,在這裏做一個簡單的回顧與總結。

一、數學知識的銜接

新高一的同學相對與往屆高一的同學而言,數學基礎知識更加不紮實、不繫統,數學概念尤其淡漠,解題規範性和解題能力急需提高。補充一些初中不講或講而不深的而高中教學又是必須用到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二次函數的配方法,二次函數的值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簡單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絕對值的定義,簡單的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代數式的通分、分母有理化、立方和(差)公式與和(差)的立方公式,函數、方程、不等式的數學思想,整體換元的數學思想等。有了這些知識上的準備,才能爲必修Ⅰ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二、學習方法與思維習慣的銜接

從初中步入高中,學生又面臨新的挑戰。高一是學生在高中三年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剛開始階段,尤爲重要。數學是各學科課程中的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基礎,並且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數學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節課的課容量大而且內容相對初中更加抽象、更加難理解。開始學生感到學習比較吃力、作業出錯較多都是很正常的現象。解決這些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訓練。怎樣學好高中數學是許多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同學進入高一後非常困惑的問題。爲了更好的指導學生學好高中數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前要預習。初中每節課的內容較少且易於理解,而高中課容量大且相對較難。適當的預習將有利於提高每節課的聽課質量。

(二)上課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初中的課程進度相對寬鬆,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試之前有比較充裕的複習時間,而高中的進度相對緊張,考試以前幾乎沒有複習時間。這就要求學生上課一定要記好筆記,作好當天的課程複習,也有利於自己經常進行階段性複習。

(三)該記住的一定要記住。有一些公式、定理、規律和方法是要求熟記的,一定要準確、熟練地記憶。

(四)學會讀書,注意複習。對於講過的內容要進行及時複習,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對每節課老師講完的內容一定要回頭再複習,加以鞏固、理解,這樣知識掌握的就比較牢固、紮實,尤其是對課堂上老師講完的習題當時還不太理解的題目,回去一定要再複習,把當時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自己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及時解決,切記不能攢一大堆問題再問。複習還要注意當天複習與階段性複習相結合。

(五)課後應先複習,再獨立完成作業。初中的時候學生養成了討論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有利於合作與探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業是對學生一天知識掌握情況的鞏固複習與檢測,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不要討論作業。發下作業後應及時訂正,並且在改錯本上記錄下來,針對出現的錯誤迴歸課本,進一步學習、理解、鞏固基礎知識。

(六)及時檢測,反饋矯正。在複習過程中,我們適時地進行章節性檢測以及單元檢測,並且與學校的月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及時反饋矯正。

(七)補充的數學內容要及時消化理解,相應的題目要抓緊完成。不要總是依賴與老師,同學的幫助。

三、學習心理的銜接

(一)以情誘教。爲了讓學生找到開啓成功的鑰匙,我們每位任課老師在傳授知識、關心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讓學生領悟到真正的成功就是自立、自強、自信。在給學生解答問題時,先了解學生的困惑,解決問題,再授以方法,指導學法。我們這種以情誘教的方法,很容易從心理的接近學生,使學生儘快適應新環境。

(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着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立足於研究教材、解讀,在選題上注重“三基”。我們堅定不移地以教材爲基本素材,“三基”培養與訓練始終放在首位,

夯實基礎。這種視點高、起點低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消除高一學生心理上的爲難情緒和對數學的恐懼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視學情分析,因材施教。我們學校的班級中,有致明班、弘毅班、普通班、美術特長班,在數學教學上要求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定位以及資料的組織使用、測試題的選取上,我們不盲目地要求統一,而是結合班級特點,因材施教,有着很強的針對性。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爲後續學習注入新的動力。

(四)強調資訊技術的作用,強調數學的應用價值,發揮新課改的優勢。我們始終堅持引導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透過課堂上利用微機畫函數圖象,特別是利用幾何畫板畫動態的函數圖象,課後上網查找資料等,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快的成長。

在設定例題和習題時,我們引進了大量的生活、生產、科學和技術中的題目,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從心理上,重視數學、熱愛數學。

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我們做了大量的富有實效的細緻有序的工作,學生正向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8

在內容安排上,第一章三角函數的學習爲第二章平面向量作了必要的準備,同時應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識爲第三章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使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可以獨立成章。學習完後,心中有幾點體會如下:

1、反思教學方式及能力培養

爲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時間還給學生,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自己看書,教師指導性差、沒有提示和具體要求,看得如何沒有檢查也沒有反饋等等。一些課堂上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學習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這些學習方式,學生表面上獲得了自主的權利,可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問題、自然地合理地解決問題、自然地合理地拓展問題,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邏輯前提,並且提出問題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和主動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完整的數學學習應包括學“問”與學“答”兩方面.教師應創設問題產生的情境,引導學生從解決現實問題和數學知識邏輯發展的需要中提出問題.如對兩角和與差的餘弦公式,既可以由觀察誘導公式提出,也可以由如何求sin75°=?,cos15°=?等提出,也可以由函數的圖像可以由函數的圖像透過平移得到進而猜想它們的表達式也有內在的聯繫,也可以由現實中相應的問題提出.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

2、反思對課標的把握

本模組在三角函數一章減少了公式的數量,淡化了證明的技巧,儘量在探索中讓學生髮現新知。在削弱證明的同時,強調發展學生聯繫實際、觀察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部分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要注意控制難度,避免進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數學題的訓練,避免在解題技巧上做文章。

3. 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不僅應該有全面衡量的意識,也應該有從定性與定量兩方面衡量的意識.就當前課堂教學而言,我們要特別關注數學教學層次問題.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爲例,採用“一個定理+三項注意”的模式,重點放在學生接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例題、習題的模仿與訓練上,是一個層次;告訴學生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蘊含着分解、轉化思想,重點放在定理的得出和證明的方法上是另一層次;理解平面向量基底的作用與意義,師生共同探討爲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怎樣研究這個問題,搞清楚其中體現的數學思維是更高的一個層次;如果學生能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事情是由一定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可以用構成它的基本要素來表示”,“研究事物可轉化爲對它的基本要素的研究”,有助於養成理性地、有條理地思考和探究問題的習慣,那就更理想。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篇9

一、認真研究新教材,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思想

新教材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教材特別注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爲學生今後的生存和發展準備數學工具,教材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擺在顯著的地位,更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較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教材內容安排採用螺旋編寫體系,與時代的發展要求相吻合,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繫,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所以,我在教學時,充分利用了每章前面的章前語,插圖等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爲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好各方面的鋪墊。

二、研究教法,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爲數學教師我認爲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在課堂教學中,我都努力從日常生活的實際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我還特別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我認爲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收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對於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

三、搞好知識銜接,加強知識再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教材的理念是:課堂教學是活動的教學,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學生透過發現、探究性的數學活動,提高了興趣,調動了潛能,經受了鍛鍊,培養了能力,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懷的數學結果。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學材”,是在教師指導下必不可少的進行數學學習和活動的主要材料,根據這一理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都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情況及時設計出一系列的問題來,力求使這些問題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教法上,力求體現學生是主體,是數學學習和活動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師牽着走的學習機器。教師是主導,其作用在於組織、引導、指導、評價,這與過去在教學中搞滿堂灌式的個人表演大相徑庭。

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發展過程,我們數學教師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的趨勢,加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對象意識、情景意識、目的意識及評判意識,轉變教育觀念、提高素質修養,面向全體學生,透過恰當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既然我們已經開始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探索,我們就應該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數學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