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垂直與平行課程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垂直與平行課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垂直與平行課程教學反思

垂直與平行課程教學反思 篇1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

另外,《垂直與平行》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直線以後,才教學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係的。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按上述的線索,本人組織教學內容,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垂直作爲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先教學平行,再教學垂直。

本人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講,理解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比較困難。所以本人力求設計某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從直觀上能辨別出什麼是同一平面,什麼是不同平面,以便於爲後面的學習打下鋪墊。上課時要求學生用兩條直線代替兩隻鉛筆,在練習本上任意畫兩條直線,透過展示多種位置關係,讓學生進行分類,大多數同學認爲分爲相交和不相交,以此得到平行的概念。並重點研究什麼是在“同一個平面內”,讓學生感受到“異面直線”也不相交,但不是平行。接下來再從相交的幾組直

線中再次分類,讓學生明白:兩直線相交就會形成角,然後讓學生根據角的特點,分出了特殊的情況就是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得到垂直的概念,所以學生比較容易得出了垂直的關鍵是相交成直角。然後結合我們的分類過程要求學生準確說出垂直與平行的概念,並逐字型會。

但本課出現了幾處教師疏忽的地方。其一:在課程開始匯入時讓學生用兩條直線代替兩支鉛筆,在本子上畫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由於四年級學生空間想象力沒有達到一定水平,老師也沒有給學生一定的提示,導致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手,而且即使畫了,兩組直線的位置關係類型也比較單一,所以既耽誤了課堂時間,也顯得課堂不夠完美,幸虧事先我做了準備,要不然這堂課是很失敗的。在上課之前我也想過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曾試圖改過,但沒有想到合適的方法,其實當時我應該多請教老教師,估計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其二:教案設計當中,當講到得到“互相垂直”定義時,我都設計讓學生上去測量驗證角是否是直角,而在上課時由於趕時間給忘了。其三:我的心裏素質較差,當聽到下課鈴聲響的時候,我已經慌亂了手腳,爲了不拖堂,我急急匆匆把課結束,甚至忘了揭示課題,正如海峯老師說得:如果你的課堂沒有結束,你應該很鎮靜地把課上完。回過頭來想想,其實下課鈴聲響的時候我可能再花一分鐘就能讓自己的課完整結束,而我爲了不拖堂卻那麼草率,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心裏素質不夠。

以上都是我深刻的認識,反思是爲了讓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於下次能避免同樣地錯誤發生,希望自己謹記!

垂直與平行課程教學反思 篇2

《平行與垂直》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清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爲主。這堂課我主要分爲五個環節:

(1)匯入。在複習完直線的特點之後,我讓學生想象把一張白紙無限擴大,然後在白紙上出現兩條直線,讓學生想象兩條直線的位置,再把自己想象的畫在紙上。

反思:複習直線的特點很必要,特別是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特點爲這節課中的引導學生總結出快要相交的兩條直線其實就是相交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在引導學生想象的這個環節是多餘的,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干擾作用,部分中下學生不知道老師要他們做什麼。其實只要讓學生直接在紙上畫出兩條直線就可以了。

(2)分類。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出相交和不相交兩類。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是這樣教學的:選取幾張有代表性的學生的作品,主要有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相交成其他度數的、兩條直線沒有交叉在一起但卻是相交的。透過讓學生觀察給這些直線進行分類。這個活動是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的,學生在彙報時能較好地說清分類的理由。分類重點放在兩條直線沒有交叉在一起但卻是相交的這類直線上,首先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再讓學生上臺來畫一畫。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爲什麼它們能相交。

反思: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亮點所在。第一:我能夠在選取學生作品時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這爲接下來的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我能較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總結,這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爲什麼這樣分類,加深了印象。但在組織學生進行分類時,我的語言不夠準確,導致了部分學生分類的方向出現了偏差。在教學時我說:“現在請同學們對黑板上的這幾組直線進行分類。”我的這句話中目標不夠明確,應改成“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這幾組直線的位置關係對它們進行分類。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要加倍注意數學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3)認識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本環節,我的主要教學步驟如下:① 教學互相平行。我從不相交中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同一平面”“不相交”“互相”。②教學互

相垂直。我主要讓學生明白兩條直線相交成的四個角中只要有一個角是直角就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由於在學習完“互相平行”後,學生對“互相垂直”比較好理解,能夠較爲準確地說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時誰是誰的垂線。

反思:在本環節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特徵。但我在教學本環節時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經常是我牽着學生走。特別在教學“互相平行”的時候,我主要侷限在定義的教學,過於對字詞的理解上,有點像在摳字眼,這與現在的教學思路不符。在說到“誰是誰的平行線”“誰是誰的垂線”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說一說,只停留在教師說,學生重複一遍的基礎上,這樣留給學生的印象可能不是很深。應適時地請幾位學生上臺指着直線說一說,加深學生的理解。在這個環節我有一個疑問:在教學互相平行時,到底應該說“永不相交”呢,還是應該說“不相交”?

(4)找生活中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線現象。在本環節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基本上能夠找出一些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線的現象。

反思:在這個環節學生顯得比較激動,在彙報時課堂紀律顯得比較亂。但學生尋找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線的現象過於侷限在教室裏,在學生彙報完了之後,我展示了幾幅其他地方的圖片,讓學生尋找這些現象,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克服了學生的侷限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5)練習。我主要設計了兩種題型:判斷題、選擇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直線。

反思:這兩道題目主要是對這節課的教學進行鞏固與理解。判斷題主要是對概念進行鞏固,選擇題則是對這兩種直線位置關係的區分。這兩道題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達到了課堂的有效性。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處。特別在細節的處理和語言的嚴謹性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鍛鍊。

標籤:教學 反思 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