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範文

課文描寫了俄羅斯鄉下的一對兄弟在一大片開滿蒲公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快樂成長的情景,表現了“我們”對這片草地樸實的愛,以及這片草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體現了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樸實的樂趣。

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範文

在教學的時候,我非常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珍視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讀自己的書。力求使閱讀成爲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在對話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

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精讀深思、切己體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人物,分角色讀、演描寫哥哥(弟弟)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的語句,邊讀邊想象情景,邊讀邊體會句子中那些有趣的“騙”過哥哥(弟弟)的詞語。接着,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一本正經、使勁、假裝、打哈欠”等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將生動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現於頭腦中,並透過不同的表情、語氣、動作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將自己獨特的體驗表達出來。

對於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透過學生默讀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對話,師生合作,自己解決“草地爲什麼會變色”這一問題,並在合作探究中讀懂課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着力讓學生潛心品評,在多元解讀中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與文字對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在讀中體會“我”把蒲公英當作人,當作自己的朋友、草地樸實、真摯如同朋友般的愛,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關係。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這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說,主要還是沒有跳出文字的框框,只停留在對文字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只是讓學生在讀、演中體會文中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沒能及時讓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要是我們在這片草地上會怎麼玩?這片草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整堂課,還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和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沒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片草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