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中學資訊技術《製作電子板》的教學反思

先讓學生明確這次學習的主題與任務,其次在加上上海世博會的情景匯入,於是,同學們有了激情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與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再分步驟來講述一些製作所涉及到的技巧,而且每次講授完後就讓同學們自己在電腦上操作。

中學資訊技術《製作電子板》的教學反思

現代的社會是資訊化的社會。隨着資訊社會的來臨,資訊技術被快速地應用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資訊技術的能力已成爲未來社會中人的一項基本能力。資訊技術作爲一門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強調資訊技術的“知識面”,更應該強調孩子的動手能力與創造精神。這對於老師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就尤其顯得重要了。當今社會需要有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的人才,資訊技術作爲一門課程在中學階段開展也是配合人才培養的需要,爲孩子們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做準備。

隨着社會資訊化進程的加快,資訊技術課堂教學在不斷地變化,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使學生能以較濃的興趣掌握好知識點並加以應用?恰當的教學模式、良好的教學方法、新穎的情景創設和精講多練是引導學生學好資訊技術的關鍵。中學資訊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新課匯入,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

作爲中學的資訊技術教師,我也是在不斷地學習中,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資訊技術的最新發展。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現在的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個性”。如果教學內容只是一些陳腔濫調的話,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的。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匯入語,讓學生真正想學。我在教學設計中,以社會熱點——上海世博會爲切入點。首先,我問同學們:“今年5月1日在上海中國的上海有一場盛會正式開始了,你知道是什麼嗎?”同學們紛紛回答是上海的世博會。看來我們的同學還是比較關注社會大事的。然後我提出“你想爲世博會做些什麼?”的時候,我讓學生暢所欲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同學們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打算就好,最重要的是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回答中,選擇有利的結合點,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就顯得不突兀,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更容易地使學生接受。接下來展示一份同學製作的電子板報,我看到了他們臉上驚喜的表情。同學們看後,發出陣陣讚歎聲。運用激勵機制,展示同齡人的作品,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然後,我讓學生觀察這份電子板報,提問“電子報刊一般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呢?”這個問題只有部分同學回答正確,我應該改一改問題的提問方式或者內容,或者是出示一些答案讓學生選擇回答,可能效果會更好。畢竟對於電子報刊,同學們一開始的時候還不是很瞭解。我換個方式去做,效果可能會更好。雖然這個小小的失誤並沒有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這種失誤還是要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避免。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新課的成功,匯入的情景設計時很重要的。匯入既要新穎又要能完美地切入新課程的學習,更要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讓學生打從心底裏有學習的慾望。我覺得這樣的匯入或情景創設纔是成功的。這次我利用上海世博會的開幕,利用視頻等形式吸引學生,然後再讓他們說出想爲上海世博會做什麼來匯入新課。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我還是比較成功的。成功的經驗值得發揚與繼續。但是在匯入中存在的不足更值得我在以後的教學設計與教學中好好改進。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讓學生學會學。

在教學《製作電子報刊》這一課程之前,我先讓學生預習。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看書本,對電子報刊製作的步驟先有個初步的瞭解。讓他們邊看教材邊摸索製作的步驟,這樣使得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自主獲得知識技能。實踐證明這樣設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利用課餘的時間讓學生預習,這就使學生明確任務了這次學習的主題與任務,在加上匯入時的上海世博會的情景匯入,同學們有了激情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與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分步驟來講述一些製作所涉及到的技巧,然後每次講授完後就讓同學們自己在電腦上嘗試剛纔所學習的技術操作。我發現很多同學在操作的過程中只要碰到了問題,就馬上問同桌或老師。一些“電腦高手”除了幫助同學解決問題以外,自己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設計自己的電子報刊。在這種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中,技術還不夠紮實的同學在得到同學的幫助下,會迅速追趕上來,掌握知識的同時更容易熟悉電子報刊製作的技術;至於已經是“電腦高手”的同學不但可以幫助、指導同學製作,而且還能發揮自己的創意設計出擁有自己個性的電子報刊。我相信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我在課堂巡視的過程中十分重視抓住教學契機,有意識地去觀察學生的優秀作品。發現到學生的優秀作品時,我第一時間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與熱情,對於其他同學都有一定的催進和激發的作用。

在課後,我反思這節課的得失時,我應該在展示同學優秀作品的同時,讓這個同學充當小老師,自己總結,上臺演示操作製作板報的步驟和過程。這樣坐在臺下的學生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很枯燥,可能會更加認真地聽。而且這樣做,同學們更容易將自己製作的步驟和同學的進行比較,看那位同學有沒有操作錯誤。而且在同學的介紹以及其他同學的反饋中,教師可以給予補充、歸納,這樣不就可以更直觀地使同學明白電子報刊的製作嗎?以後再教學設計時,對於教學重點、難點知識上要反覆進行演示操作,顧及到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的接受能力。

三、鼓勵創新,尊重學生個性,培養資訊素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獨立摸索並總結歸納了製作過程及步驟之後,讓沒有做完的學生繼續做完,已經做完的學生就開動腦筋,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板報做得更加精美。這樣一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了不同的任務,鼓勵學生在掌握了基本製作步驟的基礎上創新操作,在作品中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我認爲要維持學生在課堂上40分鐘的學習熱情,就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斷修改創新,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揮能動性。操作結束後,展示學生作品,我展示了優秀作品,也展示了做得不那麼精美的作品,讓學生互評,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既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又主動發現了別人作品中的閃光點,看到了自己和別人想法的不同,這再一次激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此時再讓學生修改、完善自己製作的電子報刊,讓他們不僅僅學會了這節課要求的技能,還使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了word中的一些知識。這一個環節使學生的思路開闊了,也更加願意嘗試操作了。我認爲展示學生作品,可以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讓學生享受小成功。老師同學都沒有取笑做得不好的作品,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見,淡化了學生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嘗試就會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我覺得我還可以向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怎樣在板報中插入圖片等,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