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珍珠鳥》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珍珠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珍珠鳥》教學反思(15篇)

《珍珠鳥》教學反思1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馮驥才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珍珠鳥由怕人到不怕,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鳥與人之間愛與美的頌歌。作者因此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讚歎。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等等和諧共處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題,以“讀書,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指導思想,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漁”,去垂釣文字中的“魚”。在教學中,分爲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小珍珠鳥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條是我又是如何關愛小珍珠鳥的。兩條線的交融點就是“信賴”。整個教學活動據此展開,深入地詮釋“信賴”二字的真正含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情與境的和諧與動人。

一、落實讀書方法,注重情感薰陶

感悟文字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們追尋的。那麼,切入文字,切入作家靈魂的入口,到底在哪裏?或許就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因此,在教學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白要“讀好一篇文章就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方法。並在整個教學中,就圍繞此理念展開,透過一些語言的提醒與實際的操作,不斷地強化此讀書方法。

學會運用好的讀書方法,纔會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馮驥才的文字清新質樸動人。文字,於淡淡的筆墨間洋溢濃濃的真情,於細細的生活瑣碎中彰顯拳拳的愛意。尤其是作家對小珍珠鳥的細心照料,甚爲感人。整個文字中,能夠說有“我”處,必有“愛”在。但我抓了四個句子,讓學生重點感受。學生則從“驚動”讀出“尊重”,從“不管”讀出“自由”,從“享受”讀出“享受”,從“生怕”讀出“呵護”。看上去,雖是生活的細碎,卻是真切的情誼。這些正是對“信賴”最好的詮釋。

學生正是從這些字字詞詞句句中,懂得了“信賴不僅僅僅是情感,更是一種行動;信賴不僅僅僅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交流”。

二、運用朗讀擊石,碰撞文字情感

朗讀,對於語言教學,永遠是務必與最好的擊石。

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堂,或者朗讀不夠情真的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瀾。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讀懂文字背後的含義,然後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鳥“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這幾個字,我便反反覆覆請學生感受“放開膽子”與“跑”之間的關係,並請其讀出“放”的力度與“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東西,但是學生的確能夠透過聲音的輕重與節奏的快慢,來表達他心裏“放開”與“跑”,從而讓我們看到一隻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鳥。

我還關注學生的朗讀,適合地進行點撥與反饋,教師一句普通的言語往往擊起情感的千層浪。當學生讀小珍珠鳥在作者肩上睡着時,第一遍齊讀學生聲音較響,我只問“這樣讀,能夠麼”,立刻有學生有了反應。再齊讀第二遍時,聲音明顯輕柔許多。我即刻問“爲什麼讀得這樣輕柔”,學生答“不忍心打擾它”。是啊,多麼感人的畫面,又是多麼動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愛麼?是對小珍珠鳥的熱愛,是對和諧美的珍惜。我想這就足夠了。

在朗讀中,捕捉文字的靈魂,與文字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語言,有時候,在朗讀面前,也是蒼白的。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在此次教學設計中,最後一個拓展環節,我設計了非洲小女孩蒂皮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真實故事。設計時,只思考了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對文字主題的提升。“信賴”不僅僅僅是人與動物之間能夠創造。人和人之間,更需要信賴,同樣也能夠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此外,對於拓展環節中,課件裏的音樂出現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遺憾。原本,我的解說,配上蒂皮與野生動物的溫情畫面,和着動聽的音樂,能夠營造一個直入人心的完美境界。只可惜,課件出現了差錯。與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遠。但是,這也正好說明:適當的音樂輔助,對於語文教學,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但是,我想教學永是遺憾的藝術。而遺憾,卻能夠給我們更多的警醒。因此,這些遺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們日趨完美的墊腳石。踏其之上,我們能夠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珍珠鳥》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呢?現以《珍珠鳥》爲例,談談我的認識。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一些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挺可愛、也調皮;有的說“我”爲珍珠鳥做了許多的事等等。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寫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但我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學生說: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爲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互爲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到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即是他 “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結果,使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讀幾則材料,給保護動物們的行爲寫上標語的環節,過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在這個環節裏,有些學生表現不錯。由於時間把握的不夠好,有些學生還想躍躍欲試,但只得留到課後了。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我重點對學生進行 “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不足之處: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還沒有真正被激起,從過程中就可看出;小組討論也體現不出來,學生的自信也不足,大膽發言的學生不是很多,本人覺得遺

《珍珠鳥》教學反思3

《珍珠鳥》是一篇美文,透過珍珠鳥由一開始對人的懼怕,然後一步步轉變爲和作者人鳥相依的美好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發:信賴往往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課時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做到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味那一種情誼,那一種境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一定的思考之後,我讓學生緊緊抓住小鳥在和我不同相處階段的不同表現,以及我對小鳥細緻、體貼的照顧這條脈絡來研讀文字,體會小鳥這種變化並不是意味着它改變了自己的鳥性,而是由於信賴。信賴往往創造了美好的境界。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閱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臺。設計這堂課時,我先叫學生找找“作者爲什麼寫這篇文章,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幾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寫在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除此之外,我還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爲“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爲“小傢伙”進一步說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給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試着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

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溫馨的一家人”……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前半程耗時太多,後面的處理就比較倉促。另外就是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充分,這也是我個人的一個缺點,今後還要在這個方面多下工夫。

《珍珠鳥》教學反思4

思維實際是一種過程,只要一個人在思考,它就處於不斷地變化中;而兒童正是發展中的人,在不一樣的階段下,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多種思維、心和經驗。所以整個教育教學就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

此刻回頭來看看我們現如今的孩子們,他們普遍早早地脫離野外生活和觀察思考,早早地遠離周圍的生活,終日困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藩籬之中,沉浸在電腦的網絡世界中,更多的在紙面上、在虛幻世界中來完成自我的成長。

記得那天我進行了《珍珠鳥》的教學,在學完課文後,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第四小節,也來寫一寫自我和小動物的一個親近的過程。在此之前,我設想他們必須有自我很多的話要寫,我心裏還想着、等着能夠美美地欣賞、分享他們的各種歡樂。可是在寫完後交上來的練筆中,我卻沒有看到預想中的一種欣喜,看到的卻是一種悲哀。在他們寫的片段中我看到了兒童語言的蒼白,體驗的缺乏。他們只是模仿着文中的寫法,編寫了一個自我和小動物的親近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沒有讓人感受到兒童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情感體驗。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我們的孩子是怎樣了?我們是怎樣了?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在不一樣的階段,他們會有不一樣的思維、心理和情感等,可是爲什麼我們的兒童卻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心智的成熟、拓展,他們的那種生活體驗卻並不豐富,甚至還顯得那麼匱乏呢?這不得不令我們所有的教學者值得反思,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的今日,兒童應對周圍生活的體驗、思考卻反而更少了,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在網絡世界裏,在紙上完成自我的成長。兒童小小的記憶力和知識領域被全人類的這種社會現實壓得窒息了。

我們明白孩子實際是基於其個性、興趣和智慧而發展的,具有獨特性、階段性、多元性,他的見聞、思想、言語、勞動都是天性成長中的重要部分。而在成人主導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對待兒童的觀點往往是靜止的。那麼,應對這樣的情景真的令我不覺冷汗直流,如果我們忽略整個教學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那麼我們是錯的。所以,我想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是一個過程,我們要重視過程,要引導兒童持續發展,讓他們不能總是困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藩籬之中,要帶領兒童走出去,走進野外生活,走進周圍的生活中。我們要慧眼識童,讓兒童在這樣的過程中有多種的思維,在這樣的持續發展過程中成長!

《珍珠鳥》教學反思5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後部分,生動地記敘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教學反思6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馮驥才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珍珠鳥由怕人到不怕,最終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鳥與人之間愛與美的頌歌。作者所以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讚歎。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等等和諧共處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題,以“讀書,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指導思想,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漁”,去垂釣文字中的“魚”。在教學中,分爲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小珍珠鳥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條是我又是如何關愛小珍珠鳥的。兩條線的交融點就是“信賴”。整個教學活動據此展開,深入地詮釋“信賴”二字的真正含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情與境的和諧與動人。

一、落實讀書方法,注重情感薰陶。

感悟文字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們追尋的。那麼,切入文字,切入作家靈魂的入口,到底在哪裏?或許就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所以,在教學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白要“讀好一篇文章就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方法。並在整個教學中,就圍繞此理念展開,經過一些語言的提醒與實際的操作,不斷地強化此讀書方法。學會運用好的讀書方法,纔會有深刻的感悟。

二、運用朗讀擊石,碰撞文字情感。

朗讀,對於語言教學,永遠是必須與最好的擊石。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堂,或者朗讀不夠情真的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瀾。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讀懂文字背後的含義,然後用朗讀表達自我的情。譬如:小珍珠鳥“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這幾個字,我便反反覆覆請學生感受“放開膽子”與“跑”之間的關係,並請其讀出“放”的力度與“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東西,可是學生的確能夠經過聲音的輕重與節奏的快慢,來表達他心裏“放開”與“跑”,從而讓我們看到一僅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鳥。

在朗讀中,捕捉文字的靈魂,與文字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語言,有時候,在朗讀面前,也是蒼白的。在朗讀中,我們能夠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珍珠鳥》教學反思7

一、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所描寫的人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領悟課文主旨;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揣摩精彩語例;

3、學會有序合作,提升對話的廣度和深度;

4、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善待動物、關愛生命。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翻開馮驥才的《珍珠鳥》,迎面撲來的是濃濃的人情美。作者以充滿愛意的筆觸,爲我們精心勾勒了可愛的珍珠鳥的形象,譜寫了一曲人與動物之間的愛的頌歌。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關係變化過程。其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簡直與人融爲一體,整個過程在作者筆下顯得如此細膩、動情。不僅如此,作者更於此中開掘出樸素而深刻的哲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顯示出作者對自然、人生的摯愛,給讀者以豐富的啓迪,堪爲當代散文中的精品。

本文旨遠而言近,文字淺近通俗卻又生動形象,實在是語文學習的好例子。如何讓學生去感受這種語言美呢?最直接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朗讀。設計中以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品悟語言,尤其是扮演角色的朗讀,能透過換位思考,邊讀邊感悟人(或鳥)的內心世界,來淋漓盡致地展現文字中無限意蘊。這樣做恰恰符合了新課程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

要透徹領悟其中的哲理並不容易,美好的境界如何才能營造?信賴如何才能營建?我的設想是在讀懂課文以後跳出課文,調動學生曾有過的和動物交往的經歷,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比較自己(以至社會、人類)生活中對待生命的態度,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思考,進而在多層次的對話中與文字碰撞、衝突或者達成一致,並透過例子學會閱讀時思索和悟得。

學法分析

象這樣語言優美、情感細膩的佳作受到學生歡迎是無疑的,但是處理起來卻可能有失偏頗。學生往往是讀幾遍,粗知大意、略覽文旨就過去了,對其中的精華不能深究或延伸。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在朗讀上下功夫。讀有深淺之分,淺讀不過讀通、讀懂而已;深讀則要求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教師須在朗讀指上加以指導,讓學生沿着疏通、理解、賞析之路,不斷提升朗讀表現力,能夠讀出文章的精彩。

開放的新課程需要開放的課程資源,走大語文之路,從生活中擷取語文學習的素材加以利用,不僅教師要有意爲之,而且要讓學生形成習慣。關於動物的話題學生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因此教學中要努力喚起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或共鳴,或反思。然後拓展開去,思考現實生活中人與動物種種現象,從而加深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並在人生觀、自然觀等人文素養方面受到薰陶。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導語:許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渴望飛翔,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這堂課,就讓我們放飛想象,化作小鳥飛進課堂,飛到珍珠鳥一起,去感悟作家馮驥才筆下人鳥相依的美好境界吧。

提示:這主要在於引起學生想象,爲後面的情境體驗和換位思考埋下伏筆,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顯得自然、含蓄。

(二)感知、把握要點

流暢朗讀,概括要點。

學生:在鳥兒婉轉的鳴叫聲和輕柔的音樂聲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示:敘述了我與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到相依相伴的關係變化過程。回答注意說具體。

教師:提醒朗讀要正確、流利,培養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要求學生邊聽邊圈點生字新詞。

提示:重點字詞如巢、瞅、雛、呷、細膩、垂蔓、眼瞼、眸子、斑斑駁駁、生意蔥蘢等;朗讀點評可從態度、技巧等方面入手,以激勵爲主。

(三)體驗、領會主旨

選擇角色,闡述理由。

演示扮演方案

A、男生扮演作者,女生扮演珍珠鳥;

B、男生扮演珍珠鳥,女生扮演作者;

C、一二大組扮演作者,三四大組扮演珍珠鳥等。讓學生自由選擇並暢談理由。

提示:其實選擇哪一種方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學生自覺地將自我、作者和珍珠鳥聯繫起來,加以對比、觀照,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選擇角色的同時也是爲學生開啟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感知文字的魅力。

初入情境,領會主旨。

提示: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中蘊涵的哲理。

(四)賞析、發現精彩

示範學習:選擇片段,深情試讀。

學生自選優美片段試讀,並質疑:請問小作者們,他讀出了你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了嗎?請問珍珠鳥,你當時是怎麼想的,是這樣一種狀態嗎?

提示:學然後知不足。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容易做到,但投入的感情是否與當時當地的情境吻合,該用什麼方式去表現,這些問題就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了。質疑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思考朗讀中語速、重音、停頓的處理是否適當,進而透過不同處理方式的對比,招到最佳朗讀表現形式。

合作學習:融入情境,讀出精彩。

學生組織成學習小組,以特定身份進入角色,分組練習,然後在班級交流。要求朗讀者說明這樣讀的理由,特別注意讓作者和小鳥的扮演者說明當時當地的心理活動。

提示: ① 小組合作勿流於形式,要加以引導,可作如下要求:(要求:人人蔘與,大膽發言。步驟:自選例子,分頭準備;組長組織,輪流評賞;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② 不僅要比誰讀得美,更要比誰的理由充足,透過讓扮演者說明心理活動的方式,可以幫助師生理解爲什麼在這裏要這樣讀的原因,從而提高在語境中選擇朗讀方式,運用朗讀技巧等綜合性朗讀能力。

(五)拓展、感悟生命

聯繫自我,思考我與動物的關係。

問題演示:聯繫你所扮演的角色,實事求是地談談你的想法:A、如果把這對珍珠鳥交給你來養,你會怎樣對待它們?B、如果你是珍珠鳥,真的願意做作者家中的那一隻雛鳥嗎?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提示:兩個話題都是開放的,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角色來闡述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例如問題B:說願意,有道理,因爲人鳥之間相互依存,共享溫馨,能不羨慕嗎?說不願意,也有道理,真正屬於鳥兒的自由在大自然中,囚籠中的信賴,是不平等的。要讓學生自由地闡述,並採取角色互換和相互對話等方式將討論引向深入,用自己的體驗豐富課文主旨的內涵。

放眼社會,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

圖片演示:A、盜獵者瘋狂捕殺藏羚羊,藏北高原上橫屍遍野的景象。B、動物保護者爲保護瀕危物種,隻身在非洲艱苦的環境中工作。

提示:把現實生活中人與自然相處的衆生相擺出來,師生一起去思考人與自然該如何共處,甚至可以擴展到對生命的認識、對自由的理解等,從而在對話交流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總結

可以多方面進行。從內容方面總結,可以回顧文章的特色或主旨;從學法方面總結,可以強調以自己獨立的眼光去解讀文字,從中發現有價值的學習素材,甚至於挑戰權威,尋瑕找疵;還可以從學習體驗、感悟等方面入手。

四、教學活動片段(略)

五、教學設計反思

1、取捨之間。作爲教師,能多層面去解讀文字,有自己的閱讀體驗是件好事。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實現新課程倡導的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轉變。那麼,對課文的處理究竟怎樣做纔算是恰當的呢?答案是明確的,要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以此來觀照《珍珠鳥》,會發現文章描繪細膩,語言傳情,結構精緻,感悟深刻,無論形式或內容都可圈可點。倘若只抓住人對鳥的不平等,認爲作者是在欣賞囚禁,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信賴的等等,似乎就有點求全責備、吹毛求疵了。面對文字,首先是傾聽,然後纔有反思;首先是尊重,然後纔是批駁。否則,一味地否定經典文章的價值,本身就是不尊重人的表現,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現。這樣做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爲不利的。本課在教學設計中,破與立的關係處理得比較好,做到取其精華,爲我所用。

2、體驗和對話。課堂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和關係處理往往關係到教學的成敗,因爲教的方式左右着學的方式。本設計中教師透過體驗學習和對話教學,使學生嘗試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展學習,取得了成功。先說體驗。類似於本文作者的經歷學生們大多有過,透過聯繫生活經驗,學生們對文字形成更爲鮮活、生動的形象。輔以角色扮演,實現融情於文,文我兩忘,在這樣的狀態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不再是教師的要求而是學生自覺的選擇了。再說對話。本課中的對話是網絡式的。它一改單向交流的模式,實現了多層次、互動式交流。既有師、生、文字之間的對話,也有養鳥人、珍珠鳥和讀者間的對話。由於學生的多重角色,一會兒他可以讀者身份去質疑作者,一會兒又可以小鳥的身份與養鳥人溝通,因而使對話層次豐富,角度搖弋。課堂也因此而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3、因爲拓展而精彩。設計中的拓展極有層次,由作者的經歷聯繫到自我的體驗,進而引入對社會的思考。這裏的每一步,不僅是範圍在擴大,而且也在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向更深、更廣的方向前進。課堂教學因此顯得更豐厚,有立體感。由於注意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入社會萬象,也使教學的人文關懷更爲強烈。但是這種人文因素沒有貼標籤的感覺,是自然而然依附於言語教學本身。所以說,本設計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連結點。

《珍珠鳥》教學反思8

《珍珠鳥》是一篇值得反覆玩味的散文,我琢磨了好幾個晚上,反覆修改了好幾次教案,最終決定立足教材,立足字詞章句,圍繞“信賴”這個主題,以“讀”爲線,以“品”爲珠,串連起全文的脈絡精神。從“初步感知”到“品讀感悟”再到“感情昇華”,將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品味文字,多種途徑實踐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之說,說的是人們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終記住這篇文章的意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經過語言實踐,使學生進入文字,在與文字的對話中,體驗文字蘊涵的感情。如精心玩味三個帶“小”的詞語,比較誦讀“小傢伙”的四個句子;品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眼前出現的趣味的畫面,引導學生找出值得品味的詞語,指導欣賞,並將自我的理解融入朗讀;抓住“一會兒”想象珍珠鳥一會兒又去幹什麼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實踐點,經過多種途徑實踐語言。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使語文課有了真正的語文味,學生在細心品味字詞、反覆誦讀句子中,提高了語言的鑑賞和運用本事。,

二、主角轉換,使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

怎樣在引導學生領悟“信賴”這一主題上有獨到之處呢?首先讓學生感悟文中珍珠鳥對作者產生信賴是原因:作者對它的尊重、愛護、喜愛。然後讓學生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來體會珍珠鳥從怕“我”到親近“我”的心路歷程。經過主角轉換,更深入地走入文字,直接與作者對話,獲得深切獨特的體驗。學生在主角對話中,要對文章的資料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更全面的概括,並且要經過想象,用語言將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歡之情,人與動物之間的愛與信賴表達出來。這樣,語言和精神就在新的同構中獲得了新生。

三、啓迪思維,點燃思想的火花

這是一篇人文情愫較濃的文章。爲了讓學生以具體的語言爲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在感悟“完美境界”這一環節時,我出示人鳥相親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想象珍珠鳥的夢境,在這基礎上給畫面取題目,學生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從而挖掘出文章的豐富內涵,深會作者之意。在“拓展昇華”中,我深情交流自我的讀後感受,並播放一組人與動物和諧友好的畫面,讓學生浸潤其中,再受薰染。這樣的拓展是基於文字、服務文字的,文字深藏的人文情懷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點燃了學生的思想火花。最終讓學生說說對信賴的一點感覺和滋味。學生有感而發,思想精神取得了自我的提升,思維品質得到了強大的鍛鍊。思考的樂趣,思路的跌宕,思維的力量,思想的覺醒,盡在其中。

課上完了,我分明看到晶瑩的淚花在學生的眼裏閃爍,我們在一同品味,一同追尋“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嗎?”這一真諦中,得到了精神的洗禮,獲得了生命的體驗。

《珍珠鳥》教學反思9

課文《珍珠鳥》是篇略讀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走進本文,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進行理解,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然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教學時,我主要分以下五個環節進行:1.通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2.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和照料珍珠鳥的;3.珍珠鳥是怎樣在作者的照料和呵護下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4.引導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5.擴展延伸,讓學生了解不僅僅人與鳥之間,並且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

本節課存在的亮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得主體,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進取性。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邊放音樂邊朗讀,讓學生髮揮想象,幻想一個大森林裏住着各種小鳥,其中就有珍珠鳥,再出示珍珠鳥圖片。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根據本文是略讀課文的特點,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教學時,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照料珍珠鳥以及珍珠鳥怎樣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學生在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後也就理解了課文資料,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

2.直奔中心,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來理解課文資料。

本文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結尾有個中心句,並且課文資料是圍繞這個中心句展開的。根據這個特點,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中心句展開,先讓學生理解文中重視誰對誰的信賴,小鳥爲什麼會這麼信賴作者,怎樣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資料。學生弄懂這些問題後,也就理解了這個句子的意思,領會了文章的資料,體會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爲本,重視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課文資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資料及中心思想後,引導學生擴展延伸:作者僅僅是想證明生活中人與鳥之間需要信賴嗎他還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白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信賴,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我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明白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對,才能互相信賴,才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以上就是三思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學反思的全部資料,期望能夠幫忙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我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珍珠鳥》教學反思10

《珍珠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鳥 ——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在的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從而說明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於農村的學生而言,在理解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其思維在互動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昇華。

(一)以情爲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在感受中學習。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 ,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創設質疑情境,誘發學生大膽質疑,生成問題。然後再圍繞學生生成的重點問題,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二)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要十分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珍珠鳥》教學反思1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述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舒適,溫暖又安全的家,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課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小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可貴,是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品讀課文,感受完美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潛力,透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完美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人鳥之情",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於是我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三,研讀課文,感受人鳥之情

透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完美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爲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完美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認爲"人與自然的和諧依靠的是信賴";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多麼完美"。我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嘗試着與別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完美的境界……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能夠說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離不開資訊技術的支援。畢竟,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透過現代資訊技術展現的豐富表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匯入之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幼鳥,成年鳥的生活照片,透過圖文對照,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課文,找出描述珍珠鳥可愛,表現人與鳥相互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言中蘊含的感情色彩。最後,透過表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將資訊技術與學科有機地整合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用心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於學生理解潛力的提高。兩者如何協調值得深入思考。

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珍珠鳥》教學反思12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主要想讓學生領會文章的主旨,並能賞析文章本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是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讓學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爲發現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透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還有了相當的背景材料,那麼,在課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臺,透過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加深對教材的感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透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各有所獲。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着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學生學完課文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衝動,爲此,在教學結尾,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出此時的感觸,在表達中培養語感。爲此,在教學結尾,我請學生在自己的珍珠鳥上寫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賴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創造了幸福生活,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信賴帶給我友誼,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對同學的友愛,對信賴的理解,都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學生與文字、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珍珠鳥》教學反思13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透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爲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爲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爲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透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在“愛之羅曼斯”嫋嫋的樂聲裏,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說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麼,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馬上要畢業了,回首六年的小學生活,竟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你帶來麻煩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或寬容?有沒有嘗試着與別人勾通?有沒有欣賞過別人?……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卻是極爲複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珍珠鳥》教學反思14

《珍珠鳥》是一篇文旨優美的講作家馮驥才與他養的珍珠鳥之間發生的故事,文章飽含着作者對珍珠鳥的關愛、尊重、喜愛,也展現了鳥對人的信賴,是一篇很有韻味,讀來想象豐富,感覺異常美好的文章。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而我這節課的重點就是放在了對珍珠鳥形象的認識上,我想抓住這一條線讓孩子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認識生字,理解生字,更學會怎樣去閱讀!

因爲本課的生字比較簡單,再加上最近也有對隨文識字的研究,所以這節課我大膽嘗試了隨文識字,在品味文字中推動生字的教學,在這一節課中我重點選擇了三個生字卷、撥、賴進行教學,分別從多音字,形近字、易錯字三個角度進行選詞,重點指導!另外針對第六段讓學生質疑字詞,在學生的疑問中,由學生自主的去理解“伏案”“咂嘴”,有我的課堂預設,也有學生的思考提問!

而整節課的線索就是對珍珠鳥形象的分析,由題目中的珍珠讓學生去感知這是一隻漂亮的鳥,接着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小巧,然後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品味珍珠鳥的小巧,再由身體的小到膽子的小,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感受它的變化如何慢慢變大!再結合每個特點分別送給珍珠鳥小巧玲瓏,謹小慎微,神氣十足,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去品味形象!另外這節課我更多的是對學生的方法指導,理解詞語的方法,讀書的方法,預習的方法,積累成語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喜歡的語文課更多的是方法指導!

可是這節課讓我感覺到的很大的不足就是,我一直在趕着我的教學設計,缺少了針對性的指導!例如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無法從珍珠鳥上感受到漂亮、美麗,可是學生也能感受到他的神氣調皮,可是我也了我後來的教學硬是把學生拖到這個漂亮上來,耽誤了太多時間,找了很多學生來提問,都沒有我想到的答案,所以這時我就感覺急了,思路有點混亂,導致後面教學生字時,時間稍有不足,我想這可能和備課有關吧,備課不夠充分,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想法,另外也沒能機智的去處理,缺少了稍作修改教學設計打破之前計劃的勇氣,現在想想,還是可以將後面的珍珠鳥大小放在這兒做個補充介紹,這樣學生自然會答出小巧,其實這也提醒了我,上課不是完全的預設,更多的是生成,如何巧妙的處理預設和生成,需要的是我們充分的備課!另外一些小的細節問題仍需注意,例如把十釐米比劃成了一釐米,例如學生個別字音讀錯我忘記了糾正,例如積極發言的學生還是很少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我以後多加註意的,還是得好好琢磨怎樣把語文教到實處,讓學生真正的愛上語文,在語文課上自由馳騁!

《珍珠鳥》教學反思15

《珍珠鳥》作家馮驥才的散文創作,描述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珍珠鳥由一開始對人的懼怕,然後一步步轉變爲和作者人鳥相依的完美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發:信賴往往創造完美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課時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做到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味那一種情誼,那一種境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必須的思考之後,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讓學生緊緊抓住小鳥在和我不一樣相處階段的不一樣表現,以及我對小鳥細緻、體貼的照顧這條脈絡來研讀文字,體會小鳥這種變化並不是意味着它改變了自我的鳥性,而是由於信賴,信賴往往創造了完美的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經過檢查預習來了解學生的學文情景。然後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談談各自讀文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基礎,就能夠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經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完美的境界嗎?這時,我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我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賴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爲珍珠鳥營造了一個舒適而又溫馨的家,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之後,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不驚動它們,鳥兒才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鳥兒膽子越來越大,時常接近“我”,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溝通,是零距離的接觸。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完美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賞讀課文,感悟“信賴”。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本事,經過欣賞,獲得情感陶冶、心靈淨化。

在串讀課文引讀到第14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我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此時,你是否已經讀懂了作者的心聲,誰來談一談?”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信賴’是相互的,‘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對別人充分信賴,那麼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出很多完美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們的生活中,信賴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