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繪本《山丘上的約會》教學反思

本個繪本故事作者採用了卡通化的造型,誇張地強化了故事中兩個主角的差異,不論在身高或體態上都不同。鶴和青蛙分別對未見面的筆友有着自己的期待:鶴以爲青蛙是鶴;青蛙以爲鶴是青蛙。這種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搭建了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背景,而這,也正是孩子理解故事並投入欣賞故事的關鍵所在、難點所在。一旦孩子對這種情節背景有所理解和感知後,就能輕鬆、流暢、自如地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一同遭遇,一起驚喜。理解故事中“當事者”的迷惑,體驗欣賞故事的“旁觀者”的明瞭,從容捕捉圖畫細節中的幽默諧趣。當孩子們遊刃有餘地穿梭在投入故事情境中的 “當事者”和理解感悟故事的“旁觀者”之間時——青蛙與仙鶴相約,孩子與繪本相約——繪本課堂,就這樣活泛生動了起來。很戲劇化的是,正當玲玲(鶴)擡頭猛往高處尋找將會從天而降的偶像時,男主角瓜瓜(青蛙)也正奮力地跳上山丘去赴約呢!故事中的主角雖然都是田野裏常見的動物,但兩者的外形、習性截然不同,所以見面的過程充滿了曲折、趣味。

繪本《山丘上的約會》教學反思

在自主觀察和講述中,教師主動的介入、誇張的表演帶來了整個閱讀活動的高潮。“介入”是讓孩子在一連串捕捉理解的閱讀間隙中,“退後”是放鬆享受故事情節發展的高潮;然而,孩子參與閱讀的的情緒卻這種“退後”中進一步“向前”,在情節發展峯迴路轉的關鍵當兒,我用自己的熱情感召了孩子的熱情,用自己的投入帶動了孩子的投入。試想,如果在故事發展的中途讓孩子猜“他們還會做朋友嗎?”,那麼意見不一的孩子們必將會在故事結果的呈現中收穫不一樣的心情:或得意,或沮喪,從而將故事中潛藏的有關“珍惜朋友”寓意的領會和理解削弱;另外,故事的完整性也在猜想的過程中有所肢解。反之,完整欣賞之後,建立在瞭解故事結局基礎上的回味,則讓孩子在集體中的共同表達中進一步從積極意義上思索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