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下冊《估一估量一量》優秀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透過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釐米”的認識。教材結合學生的身體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了許多測量和估計的內容,讓學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培養估測意識,提高實際測量的能力。在這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米”和“釐米”,對“米”和“釐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釐米”是常見的長度單位,也知道了“1米”和“1釐米”大約有多長。但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他們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只是作爲一個概念停留在頭腦中,並沒有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對現實生活中某一物體的長度的估測,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有一定困難。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下冊《估一估量一量》優秀教學反思

學生學習的空間更爲廣闊,學習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自己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很顯然,本節課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師具備強有力的教學組織和協調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在課的安排上,我的教學活動顯得有點雜亂,沒有秩序,我覺得這節課自己上得很失敗。

可能本節課的教學完全可以打破以往的在教室裏上課,但由於空間的有限以及擔心自己沒有這個能力組織管理好學生,我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大範圍的測量,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的課桌,書本,文具盒,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在教室裏面進行測量。

首先讓全體學生用打手勢的方式比劃1米的長度,雖是上節課學習的內容,透過再次鞏固,把1米的概念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生對1米的表象進一步進行理解,爲接下來的估計課桌的長度、測步長奠定基礎,同時也積累一定的經驗,原本這些過程都是可以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如何分工,並實現估計方法的多樣化的有效途徑,但是我並沒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只是將孩子的測量過程侷限於教室甚至是課桌上的用具進行測量。

雖然很亂,但是從教學效果來看,可能是我在預設學生學習能力方面,還是低估了他們,經過一場雖然混亂,但是個個都很認真的場面來看,孩子們掌握估計物體長度的方法還是有進步的,而且他們也學會了如何比較準確地去測量物體的長度,聰明能幹的孩子可以用他們原先已有的經驗很快地表示出物體測量出來的長度,也願意去克服困難。

這節課給我的感受是,我應該多利用時間讓學生去感受、體驗物體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米”、“釐米”的認識。不能急於讓學生進行測量,而是先讓學生估一估這個物體大約有多長?有多高?然後再實際量一量,最後,還要在小組裏比一比,看誰估計得與實際結果最接近,透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估測意識才能得到提高。

此外,我在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方面還有待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是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當同桌共同量完課桌的長度後,教師不能滿足於讓學生彙報結果,而是要讓學生多說“你的同桌表現怎麼樣?”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的合作、我們的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合作的過程。又如:合作結束後,讓學生自我評價:你認爲你們小組合作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足?你從中有什麼收穫?透過這樣的評價,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

總之,這節課不再僅僅侷限於對知識的記憶,更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操作能力的培養,不是教師教數學,而是最大限度地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