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1

我選取了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主要透過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遠,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整節課我的教學流程是這樣安排的:

1.播放動畫故事《坐井觀天》匯入本課的學習;

2.在初讀課文中,提出問題“本文講了誰和誰,它們在哪裏,在幹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比較有針對性。

3.檢查生字詞。出示本課生字,接着讀詞語,最後展示課文中的長句子,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4.在精讀課文中,重點圍繞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進行講解,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一百多裏”、“大話”、“無邊無際”、青蛙和小鳥的“笑”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爲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又會對小鳥說些什麼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6.佈置作業,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課後續編這個故事。

教師備好課,學生才能上好課,但是課堂上學生是能動的個體,實際的課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這節課中,我在講解生字時,沒有給予學生示範性的指導,這是一個重大的失誤;此外,上課啓發引導學生不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明白“坐井觀天”的深層含義。接着,劉老師給予了指導:

在學生初讀課文前,提的問題應該不超出兩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他們記憶力有限,問題太多就會記不住。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2

那是個陽光絢爛的日子,同往常一樣,我們又該學習新課了。不同的是,今天領導聽我打分課。

學習的課文是《坐井觀天》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以前,每學完這課,爲了培養同學們的發明性思維,我都要讓他們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爲題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效果非常好。依照慣例,學完新課後我又一次讓同學們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將會怎樣呢?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一下被激發起來,有的和同桌互說,有的前後位湊在一起爭論,還有的仰起小臉在考慮。

待平靜下來,我開始指名回答。張一說:“青蛙跳出井口後,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聲嚇得它忙向小鳥求救。”李博說:“青蛙跳出井口後,看到了高高的山峯和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田野裏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兒,上面飛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覺得以前的日子都白過了。”金禹天說:“青蛙從井裏跳出來,它到外面看了看,覺得還是井裏好,它又跳回了井裏。”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斷了他的話,問大家:“是井裏好,還是井外好?”我示意他坐下,隨口說道:“我看你是一隻青蛙,坐井觀天。”之後,我又讓大家把自身想的和說的寫出來。

在批閱同學們交上來的作業時,我看到了金禹天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來到一條小河邊,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聽到一聲大吼:“不要喝,水裏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魚。它擡頭一看,原來不遠處有一隻老青蛙在對它說話。它剛要說聲謝謝,就聽一聲慘叫,一柄鋼叉已刺穿了那隻老青蛙的身子,那隻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掙扎。青蛙嚇呆了,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趕回去,又跳到了井裏。還是井裏好,井裏平安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裏常漂有死魚,菜市上也常有賣青蛙的,這是有目共睹的,讓青蛙跳回井裏有什麼不好?可我卻沒有給他一個發表自身觀點的機會。倘若讓他把話說完,不只同學們不會再笑他,而且也將給我的課堂教學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養他們發明性的思維嗎?可我竟然說他是一隻坐井觀天的青蛙。小朋友的心靈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來的恰恰是自以爲是的我自身!

收起笑,我在他的作業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寫下一句話:“對不起,老師是一隻青蛙。”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3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透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於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爲文章理解的關鍵。透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透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透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爲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又在思考:怎樣讓學生了解說大話的具體含義,以及它與說謊話的區別。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後我想:如果舉個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學中,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說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說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並且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詞以及青蛙當時的心情了。

透過第三個關鍵詞“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爲什麼笑,小鳥爲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透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爲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於寓意達成的反思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怎樣達到這個效果呢?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環節,用多媒體課件,配上動聽的音樂,展示小鳥見過的繽紛世界:飛過廣闊的海洋,飛過無邊的沙漠,飛過茂密的森林,飛過燦爛的田野,飛過清澈的小溪,也沒有看到天的邊,而這時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擡頭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時小鳥的廣博見識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聞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順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麼的枯燥乏味。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

可以這樣說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着手進入對文字的分析。進入文字後,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課文中我着重讓小鳥和青蛙,從語言,生活習性等各方面進行了對比。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讓學生理解青蛙的自負,和小鳥的謙虛。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

文中兩個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爲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透過分析青蛙的表情讓學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透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怎樣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透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做一做———動手實驗解難釋疑

課文中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爲什麼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透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說說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爲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爲什麼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爲什麼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說。這樣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啓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透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說一說———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課文中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麼想,怎麼說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現情景

課文結束後,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特別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透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這樣,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5

《坐井觀天》是一篇成語故事。文章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一場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小。文章語言優美,對話部分生動有趣,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明白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寓意。

教學難點是:感悟課文揭示的寓意。

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爲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我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爲“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爲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

(4)設計“跳出井口”,啓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1)、充分朗讀,讀中質疑,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可以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

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再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爲閱讀課文穿針引線。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透過讀,找出青蛙和小鳥的觀點。並理解它們說的話。學生透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基礎。

(2)體驗情境,感悟朗讀。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並透過讀對話,做實驗,看動畫,述情景,說感悟,並且創造性表演了《坐井觀天》,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出感受。

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透過適當的練習,鞏固並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語言文字。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說話能力。在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透過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說話訓練不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透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創造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利用網絡提供的閱讀知識,勸導青蛙;還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