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螢火蟲》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螢火蟲》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螢火蟲》教學反思(通用5篇)

《螢火蟲》教學反思1

《螢火蟲》是蘇少版音樂教材第九冊第一單元——《愛的禮讚》中的一課。歌曲爲四四拍,旋律優美抒情,富於歌唱性。歌曲前半部分節奏平穩,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富有詩意的夜景氛圍。歌曲後半部分採用弱起格式、大跳音程,使音樂更具感染力,揭示了不管能力大小,只要勇於付出,世界將更加美好的真諦。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學內容應該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的聯繫。因此,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並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獨立獲取知識。

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示範法、情境創設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並使它貫穿於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課前,我製作了課件,希望透過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有效結合,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設計得比較成功:

一、運用課件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體驗。

在匯入時,我透過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美麗夏天夜晚的情境。首先,讓學生聆聽一段《月光曲》的旋律,提問學生:這段樂曲彷彿把你們帶到了什麼時間和什麼地方。聽完後,很快就有學生說:“這段樂曲把我們帶到了一天的晚上,好像是站在一個美麗的湖邊。”之後,我說道:“這是一個美麗的夏夜,滿天繁星,非常漂亮。這麼美麗的情景,還引來了一羣特殊的朋友。”這時,出示一個謎語引出課題——螢火蟲。短短的幾分鐘,便使學生進入了音樂世界,融入到輕鬆愉悅的課堂中,使得緊張的一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運用課件將唱遊溶爲一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透過多媒體展示一幅美麗的夏夜,然後用出示謎語的方法引出上課的主題,激發起他們的學唱興趣。之後,在節奏訓練時,我採用了師生互動:學生按節奏朗讀第一段前半部分歌詞——師朗讀後半部分歌詞——生按節奏朗讀第二段歌詞這一方式,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歌曲的節奏,還對每段歌曲所要表達的情緒有所瞭解。然後,透過師生接龍學唱的方式,有目的地把歌曲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進行指導,讓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節奏和音高。最後,我再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運用課件的直觀功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拓展部分,我要求學生對原先歌曲的節拍進行了二度創作,將4/4拍改成3/4拍。在變化多端的音樂變奏下,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情緒的變化。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模仿教師課件中出示的一個例子,進行第二段歌詞節奏的創編。五分鐘後,我請一位學生將其作品寫在黑板上。之後,我透過課件出示我的答案與學生進行交流。透過這一環節,不僅鍛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更爲重要的是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課後,我經過與聽課教師的交流和自己的反思,覺得也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歌曲第一段的後半段一開始有一個弱起的地方。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我沒有及時提醒學生們注意,所以演唱過程中,有的時候學生唱到這裏時節奏把握得不是很準確。

二、在創編環節中,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我引導學生將旋律改成3/4拍,並指導他們與4/4拍的旋律進行了情緒的對比。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後,我進行了小結。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並享受了成功的歡愉。不過,在解釋3/4拍所能表達的情緒時,語言表述的準確性不夠。可能給學生在理解方面造成了一些困擾,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改正。

三、本節課中,我有一個教學目標:透過欣賞一些志願者的圖片和演唱歌曲,更進一步昇華學生愛的奉獻的思想品德,培養愛心精神。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欣賞一些志願者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螢火蟲的精神就在身邊。而只是透過我的引導,讓學生簡單談了一下螢火蟲身上具有的品質。這也是我覺得這節課比較遺憾的一點。

總的來說,本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整節課在師生、生生的熱烈互動中完成,使學生始終沉浸於愉快的氣氛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我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爲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螢火蟲》教學反思2

《螢火蟲》是一首旋律清新、頗富兒童情趣的歌曲,全曲的一、二樂句以童謠式的歌詞,富有民歌的旋律曲調,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螢火蟲提着燈籠匆匆回家的情景。三、四樂句以變化重複的手法進行發展,旋律起伏,把兒童擔心螢火蟲的燈籠被吹滅的心情,描繪得惟妙惟肖。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在初聽歌曲時,同學們能夠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緒風格,活潑有趣輕快的。整首曲子的學唱並不難,但是要很好的掌握歌曲中的三處下滑音很有韻味的演唱,是整節課的亮點,也是學生很好處理歌曲演唱的難點。

在孩子們學唱歌曲的環節裏,認爲有些地方沒有落到實處,雖然用了很多方法,但是關注學生不夠,旋律學習的時候並沒有循序漸進,而是匆匆的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環節一步步走下去,並沒有停下腳步來聽聽孩子的歌聲,沒有注意臨機應變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以至於孩子們的旋律沒有掌握得很準確。

在處理下滑音這個難點的時候,我並沒有處理的很好,整節課我注重創設情境去引導學生感受下滑音的妙處,和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們聽的很認真,想象力豐富,把螢火蟲可能遇到的種種情況都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了。以致於他們都十分認同這幾處用上下滑音真是妙不可言。可是理解歸理解,這畢竟不是語文課,光理解就夠了,理解就是爲了能夠更好地把這幾處下滑音唱好而做準備,而我卻僅僅只做到了讓他們理解了情境,但是當他們開口唱的時候我卻沒有強調歌唱聲音,畢竟音樂課最終是要落實到聲音上的,以至於孩子們下滑音的感覺沒有唱出來,歌曲情境用歌聲也表達得不夠好,值得好好思考。以後的課應該在孩子理解了情境的基礎上及時的指導聲音,指導孩子們用正確的聲音去表現情境是我教學的當務之急。

在拓展學習中,我播放了伊能靜演唱的流行版的《螢火蟲》,同學們被優美的旋律吸引了,而且有很多同學會唱這首歌,所以同學們情不自禁的哼唱了起來,以至於沖淡了學生對這節課所教的歌曲《螢火蟲》的喜愛,有的孩子似乎更喜歡後面這首歌曲。這一點也值得思考,以後在拓展的時候,應該選那些不會沖淡主題音樂的歌曲給孩子們聆聽。

《螢火蟲》教學反思3

大家好!今天上午我們大家觀摩了大班音樂活動〈〈小小螢火蟲〉〉,大班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於黑夜開始有了害怕、恐懼的心理,爲了讓幼兒轉變對黑夜的看法、消除幼兒對黑夜的恐懼,並引導幼兒發現黑夜中隱藏的美,我們從〈〈黑夜祕語〉〉這一主題當中選擇了歌曲〈〈小小螢火蟲〉〉,在上午的活動中,我們看見整個音樂活動孩子們都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幼兒都處於積極參與狀態,並用動作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他們在歌唱歌曲當中自主發現黑夜並不可怕,相反黑夜還很美。

認真反思本活動,我從“趣、妙、情、穎”四個方面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趣”活動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怕黑是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也遇到過的問題,在情感上能產生共鳴,螢火蟲又是幼兒熟悉而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很快就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並幫助幼兒初步熟悉了歌詞。

再說“妙”爲了突破難點,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把歌曲最後兩句,在旋律、歌詞都有細微差別之處,先提出來先學唱,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妙之處。幼兒透過欣賞、教師清唱,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別,教師帶唱,幼兒很快就掌握了難點。

說“情”在本次活動中,透過播放CD,還有教師充滿感情的歌聲,幼兒一直沉醉於輕鬆愉快的氛圍當中,幼兒能用優美、柔和的聲音歌唱,並且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邊唱邊做動作,讓幼兒更加體會到歌曲的優美,達到了抒發情感,進一步感受美、體驗美。

最後說“穎”在本次活動中,讓幼兒爲歌曲取名,是本次活動的新穎之處,在這裏幼兒自由發揮想象,想的都黑夜的美好之處。完全改變了以往對黑夜的看法,消除了對黑夜的恐懼。

當然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不足之處:

一、教師開始複習部分層次不清,每首歌曲之間沒有過渡語,並且時間過長了。

二、在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別兩段歌詞不同之處時,沒有啓發幼兒觀察圖片,所以幼兒沒有說出來,而是教師自己說出來的。

三、在幼兒爲歌曲取名時,很多幼兒取的名字都很美,但教師沒有及時肯定表揚。

《螢火蟲》教學反思4

《螢火蟲》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歌。教學之後我認真的分析了這堂課,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注重教學過程,圍繞主題,環環緊扣。

《螢火蟲》這一課堂的設計我把它分爲四個部分:匯入、學唱歌曲、打擊樂伴奏、舞蹈肢體的創編及音階遊戲。本課的匯入運用了謎語的一種意境,在這裏我讓學生自己來猜想,教師引導學生來勾勒夜晚的優美的,抒情的,溫馨的氣氛,《螢火蟲》歌曲那優美的旋律使每一個人都沉浸在一種夜晚的氣氛裏,跟着音樂大家都唱了起來,從歌詞裏讓學生自己發現螢火蟲的高尚的品質,從這裏也啓發了學生的助人爲樂的思想品德。優美的音樂使孩子們隨四三拍節奏動起來,又透過學生自己的創編隨着音樂一起舞動。最後的遊戲唱唱做做將課程推向高潮。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一環緊跟着一環,層層深入,最後氣氛讓人陶醉。

(二)合作的師生關係,指導、引領協調融洽。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也是新課改的精神之一,在《螢火蟲》這一課上,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挖掘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也注意發揮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複習環節中,教師積極參與同學生一起表演;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舞蹈肢體的創編中,教師還起到合作者、引領者的作用。在學生小組的交流時,能深入到學生的小組中去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和成果,同時師生的距離也拉近了。

(三)聲音的美——貫穿始終

音樂是一種美,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一堂優秀的音樂課始終貫穿着美、體現着美,充滿着許多具有審美價值的內容,尤以聲音最爲突出。一是教師的語言美,採用輕聲教學可以提高音樂課的審美價值,促進音樂課的優化和藝術化,給學生最好的教育。包括課堂中的師生問好、鼓勵、過渡、情緒渲染等。教學語言應貫穿於整堂音樂課,使學生一直沉醉於音樂氣氛中,增強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賞音樂。二是學生的歌曲美,流暢自然優美的聲音在教師指導下貫穿整個課堂。

在本節課中我自己還有些不足的地方,對於學生出色的回答一定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這一點在我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

《螢火蟲》教學反思5

《螢火蟲》這首歌曲,它刻畫了一幅螢火蟲在黑夜裏飛來飛去象小燈籠的形象,生動優美,惟妙惟肖。在學會歌曲後,我和往常一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根據樂曲中的螢火蟲形象一起進行表演,隨着輕輕的樂曲聲響起,同學們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來,喜歡跳舞的同學,紛紛展現出了或優美,或活潑的舞姿;喜歡畫畫的同學在黑板上勾勒出美麗的夜色圖;喜歡打擊樂的同學用樂器給歌曲伴奏;喜歡唱歌的同學手拿書本,好似拿着麥克風在歌聲中陶醉。正當我爲學生們的表現高興,爲自己平時的教學感到自豪時,“轟-轟轟”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入了大家的耳膜,“怎麼回事?”“老師,劉明宇來搗亂了!”有學生忿忿地喊道。我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只見劉明宇扭動着腰肢,張牙舞爪地在同學們中亂擠,我看了有些惱,很想制止他,而腦中的教育觀提醒我,發火是不明智的,我再看他的動作挺像狗熊的形象,於是靈機一動,微笑着對他說:劉明宇你在表演狗熊嗎?”他以爲我要批評他,歪着腦袋低着頭不吭聲,眼睛卻偷偷地往我瞧,同學們都靜靜地注視着我們,看我怎麼做,我笑着對跳舞組的同學說:“螢火蟲們,原來你們請了狗熊來做客呀,你們還請了哪些小動物呢?”同學們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還有小白兔,”有位大膽點的學生冒出一句。“請得不錯,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爲螢火蟲音樂會添彩的!”我馬上鼓勵道。“還有布穀鳥,他的歌聲最美!”又有學生接道,“有天鵝,它會跳舞!”……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學生的興致上來了,再看劉明宇也不再亂叫搞亂了,跳得也是有滋有味。

由此可見,教師的態度對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起着關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誌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隻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髮現錯誤並自己改正錯誤。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淨化學生的心靈,創造出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揮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