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啓發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周長的含義,自己去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透過尋求策略、嘗試計算、交流、討論,自己找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師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析推理能力。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透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啓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對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有更具體的感受,他們真正成爲了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嚐到成功的喜悅。課伊始,讓學生帶着做花邊至少需要多少邊框料這個問題,展開求周長策略的探究,對於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法,教師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和取捨。

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接着,學生自主量一量,算一算,在交流算法時,充分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使思維得到共同提高。到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思維迸出了火花,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2

本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得紮實,靈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和實踐能力,自認爲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爲成功:

1、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我認爲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已不再只是一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而應成爲一種教學的目標去追求並努力實現,力求達到“情意共鳴溝通,資訊反饋暢通,思維活躍流暢,創新精神涌動”的最佳境界。

在課堂教學中,把尊重學生人格放在第一位,理解學生“天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幫助學生補充他人不完整的敘述,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發表意見。

改變了以教師爲出發點的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或羣體的交往關係,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主體結構。

2、創設學生自主探索的舞臺

按傳統數學教材,周長的概念描述爲“圍成一個平面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它的周長”。但本課的設計從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的整體目標出發,從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目標出發,重在加強“周長”與日常生活聯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周長”的理解,並一一進行充分肯定。這樣教學,充分本校備課組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識。

教學中,發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爲探究主體,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圖形周長推理能力的發展,體現了“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思想,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和“再創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整節課,我並沒有把哪一部分的知識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透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質疑,釋疑反覆驗證的方法學習新知,還給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3、以解決實際問題爲準則,強調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對初次接觸的小學生來說,是把重點放在周長公式的結果上,還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測量具體圖形中探索周長的過程,則是兩種不同教育觀的反映。

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採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探究交流─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三輪的學習探究與討論交流中,教者始終沒有以一個“權威者”的角色指出哪個方法是最簡便、最科學、最合理的,而是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算法,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當然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本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不盡人意。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仍顯單薄,教師語言不夠豐富。

教學預設中的三次探究重點突出了第一次的探究內容,聯繫生活探究與動手操作探究的過程由於時間的關係師生交流的環節較快,不能很好的關注全體學生。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3

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理清概念。從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區分周長和麪積。

第二層次是對比練習,感知規律。透過觀察、計算兩組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三層次是深化練習,發展思維。這一層次的教學相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主要讓學生藉助直觀,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麪積之間的關係,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中設計了“用16個邊長l釐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釐米長的小棒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觀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長和麪積之間的關係。這些活動提供了蘊涵本課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現實客體,學生透過活動獲得了這方面的感性活動經驗。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總結。這就是把蘊涵在活動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揭示、抽取出來,提高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面積一定時,周長在一定範圍內變化;周長一定時,面積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感知周長和麪積兩個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這是學生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深切的體悟必定來自親身實踐,但親身實踐未必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悟,針對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況,教師在這一層次教學中必須適時引導,而且必須導在數學思維上。例如:“用16個邊長l釐米的小正方形擺完長方形或正方形後,仔細觀察表格,有什麼發現?“仔細觀察周長都是16釐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麼發現?”少數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已經有所感悟、發現,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或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啓發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感悟到這個變化存在着一定的規律:如“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抽象思維”這一過程,頭腦中不僅有了“擺”這一過程,更重要的是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這裏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層次是拓展應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智力大挑戰,要求幫助爺爺用籬笆圍菜地,怎樣圍使菜地的面積最大?學生動手設計、比較分析或直接運用所學知識得出:圍成邊長是5釐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積最大。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4

此課之前,學生們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徵,並初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們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上我主要分以下幾步驟進行教學:

一、“比眼力”讓學生透過猜想激發探究興趣。

首先出示兩個長方形的圖形,讓學生們觀察猜測哪個周長短一些,爲了驗證學生們的猜測,引出學生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空間。

周長的計算方法,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如何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因爲有了前面周長的認識,學生自主探索並不困難,關鍵是對各種算法的溝通、比較和理解。在學生交流算法時,我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展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繫,注意引導學生對照圖形,說出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實際意義,數形結合理解算理。我始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都是求圍成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的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加寬的和乘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利用區分兩組長和寬的顏色來幫助學生理解。由長方形的長逐漸變短,變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導學生們探索正方形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僅有助於鞏固周長的概念,同時可強化長、正方形特徵的表象。

三、注意方法優化,總結周長公式。

在總結長、正方形周長公式時,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過程,體會數學的抽象和簡潔。學生在探索大量具體圖形的周長經驗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四、練習的設計,應有層次和坡度。

我設計了四種題型。搶答、口算、選擇、解決問題。但由於時間關係只完成了兩道題。這是教師教學時間把握的失控,還有習題不符合學生們的認知規律,沒有循序漸進。

整節課上下來,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對於教材的鑽研不夠透徹,二是教學用語不規範,三是教學組織方法不當,四是練習沒有達到鞏固的實處,只注重了結果沒有問過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修煉自己的語言,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多動腦思考。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以及認識周長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也爲以後學習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了基礎,因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2、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因此我是如此設計本節課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資訊提供籃球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親近,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動手操作主要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新知。比如:我讓學生用線圍成一個長方形,並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的意義,在充分認識周長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課件出示的籃球場的周長,這樣學生會很輕鬆的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準確計算出籃球場的周長。

三、恰當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不同的計算方法中擇優,在學生的民主決定後我再進一步解釋選出的計算方法的意義,然後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在學習正方形的計算方法的時候,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四、提升練習,拓展思維:

爲了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實際生活中的長方形一邊靠牆的菜地,能使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在“樂”中獲取新知識,並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我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在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和互補的學習態度。並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表揚一些表現突出的學生,鼓勵一些有進步的學困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還利用學生的錯誤爲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理解並掌握本節課內容。比如:我根據學生中的算式14+26×2,解釋實際上是算了兩個長和一個寬,並不是四條邊的長度,要想算出四條邊,要先算14+26,這就需要把14+26放進括號裏計算,因此引出一個計算方法:(14+26)×2,讓好朋友括號幫助我們計算,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計算方法的含義。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6

美國的教育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誕生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課時,課本第63頁的例題及第64—65頁的練習。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徵,並初步理解周長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材的例題的安排是測量學校籃球場的周長。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又緊貼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有選擇的使用,做了整合處理。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這樣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根據以往的教學要求理應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總結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

根據新課程目標及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基礎,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如何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在我的第一次試教的時候,長方形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我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打算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這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然而,在比較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的感知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時,大部分學生認爲長加寬的和乘2,這種計算方法很費事。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原來在於計算28+15是進位加法,沒有乘法來的快,所以大部分學生認爲28×2,15×2這種方法比較簡便。針對我們班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的新理念,對教學內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則,長方形的長是30米,寬是10米。在教學時,由於長和寬的長度都是整十數,學生口算速度比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然而在學生彙報的時候,我不止是引導他說自己的方法,還要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讓其他的學生也能認識並理解這種計算方法。

學生一:30+30+10+10=80米

想法:求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求它的四邊的長。

學生二:30×2=60米 10×2=20米 60+20=80米

想法:長方形有兩條相等的長,兩條相等的寬。

學生三:30+10=40米 40×2=80米

想法:長方形有兩個這樣的長加寬。

學生四:20×4=80米

想法:長比寬多20米,如果給寬10米,那它每邊就都是20米。

……

在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後,我並沒有急於對算法進行優化,而是引導他們理解不同的算法。誰的想法和他一樣呢?那你也來說說你的想法吧!透過這樣的提問,讓每個學生在說與傾聽的過程中感受並理解每一種算法。那你喜歡哪一種算法呢?並說說你的理由。其實,在學生說爲什麼喜歡這種方法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對每一種算法進行優化了。當第三種方法被喜歡的理由讓大家信服時,則已經達到算法的優化了。這樣設計,在沒有揭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的前提下,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既有利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使相關的探索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使學習過程成爲主動的、生動活潑的、有個性的過程。同時,能夠讓每個學生在快樂、自主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實現解決問題方法上的優化。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內容。它在前一課經歷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並瞭解周長的一般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數學課程標準》前言部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爲指導,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爲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長的多種計算方法,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透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與他人合作學習、共同發展的精神,增強小組學習的意識和作用。

“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當今教育的熱點問題。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着密切的聯繫,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爲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學習數學是爲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站在新的教育教學觀角度上看,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的設計教學過程,纔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情導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爲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學生理解周長的基礎上,我創設了一個 學生們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的情景匯入新課,這樣的匯入,既生動有趣,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又蘊含着新知識,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經常進行合作學習訓練,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給學生探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讓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爲主,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的發揮,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

三、以解決實際問題爲準則,強調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採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另外,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透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 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對於這些方法,我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透過小組交流,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與取捨。這不僅驗證了剛纔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時又從中領悟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正如數學教育專家鄭毓信所說:“(學生)所選用的策略,在教師眼中或許有優劣之分,但在孩子眼裏並沒有好壞之別,只要解題過程及答案具合理性,就值得肯定。” 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既要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但又不應該追求任何強制的統一。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在這次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多,對學生的激勵不夠。二是讓學生髮言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比如學生列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的算式後,由三個算式引出相應的公式時,學生髮言的人數不多,部分學生的思維沒有由特殊轉換到一般去,導致練習時學生只計算一個長和寬的和。三是鞏固練習的設計不夠嚴密,考慮不夠周全,對學生有誤導之嫌。兩個同樣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新圖形,我設計的長方形的長恰好是寬的兩倍,當兩條長重合時拼出的是一個正方形。在今後類似的題型訓練中學生可能會受其影響。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8

本節課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逐步從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自己得出周長的概念和周長的計算公式。

一、靈活處理教材,有效激發興趣。

透過一些物品和平面圖形來引發學生探究周長的概念,讓學生說說什麼是周長,用手指一指,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圖形的周長,在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後,我要求學生想辦法求出這幾種圖形的周長。教學中,我以學生探究爲主體,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充分讓學生經歷學習探究過程,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爲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做好了鋪墊。

二、注重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周長的一個特例,他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本堂課我沒有直接讓學生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而是要求學生去求一組不同的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探究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出求這些圖形周長的方法,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並且想出了多種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真正體現了算法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三、盡心設計練習,突出數學思考。

數學活動不是一個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教師應該注重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量,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策略。在練習設計中我要求學生用四個正方形來拼出我們學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或者其它圖形,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即能使全體學生參與,獲得成功,同時透過不同的想象的展示,交流甚至碰撞,讓學生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以上的教學環節,始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活動爲主,重視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努力實踐了發展爲本,主動參與,重在思維、合作成功、探索創新的教學理念。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9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以長方形的周長教學爲重點,正方形周長的教學可以略教,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並說說理由。

在正方形的周長教學中,可以拓展,出示8分米長的繩子,讓學生想象,如果圍成正方形,那麼邊長可以是幾?

今天學生猜測:32分米、2分米、8分米,在學生的討論中,馬上否認了32分米和8分米。而對於邊長爲2分米的,讓幾個學生合作,一起把長8分米的繩子拉成一個近似的正方形。使學生直觀認識到正方形的周長就是繩子的長,正方形的周長拉直了就是一條線,體會到周長一條線,爲能以後與面積一個面的比較做好鋪墊。同時可以繼續利用這根繩子,如果這根8分米的繩子,要圍成一個長方形,大家猜測它的長和寬可以是幾呢?也可以讓學生一起示範動手拉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從而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同時在拉的過程中體會到,不管形狀怎樣變,長加寬的和是不變的。

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學生基本出現的方法是:方法一:長+寬+長+寬;方法二:長*2+寬*2 ;方法三:(長+寬)*2在這三種方法中,需不需要優化?想想還是需要優化的,因爲(長+寬)*2這種方法對於以後逆向思考的題目作用非常大。比如已知周長,求長和寬,就需要這種方法作基礎。那麼在優化的時候,如何進行優化呢?怎樣優化才能水到渠成?還是沒有很好的方法。

課中我讓學生透過用手勢表示(長+寬)*2,使學生理解(長+寬)是一份,長方形的周長有這樣的兩份。加深學生對這種算法的理解。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0

[案例]

1、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一定熟悉籃球場吧。

2、出示籃球場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回答從略)

師: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沿着籃球場的邊線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自己動手算一算。

4、在小組裏說一說自己的算法,並說明這樣算的理由。

5、全班進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條一條加起來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條長加上二條寬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條長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臺來說明,指着圖說出來。

師:你喜歡哪種算法?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認爲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麼條件?怎樣計算呢?

6、試一試:一條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是25釐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1)學生試做。

(2)在小組裏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在觀察、思考、計算、討論等活動中自主探索並掌握的。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自己來選一選,來感悟體驗哪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好,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實現算法的優化,有利於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掌握。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後,將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直接放給學生試做,教師爲學生創造了發現、探索、研究的機會,體現了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1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學生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之後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也爲今後學校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基礎,因而正確理解周長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周長的概念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最優化計算方法。

整節課我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覺得這節課突出了以下兩點:

1、注重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學中我藉助楊伯伯付工人工資這一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先讓學生交流中發現需要花邊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然後動手測量算出長度,這樣就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然後小組選代表進行彙報,其他同學補充。學生在動手操作後,很容易理解並掌握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學生很容易自己推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不過,這節課我並沒有把公式硬推給學生,允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我想這纔是教學最需要的。

2、注重學生課堂的主人翁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所以,課堂上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識。在理解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分工合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並小組討論計算方法,在全班交流、彙報後,才得出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

綜觀整節課,我和學生都在一種寬鬆、平等的氛圍中一起學習,學生樂於學,每個學生都在學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但在教學中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能給每個學生都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對學生的情況瞭解也不足,沒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與幫助,今後我會多加註意的。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2

一、教學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鞏固周長的含義,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首先是複習周長概念並說一說長方形與正方形邊長的特點;然後讓學生探討出用測量的方法,先知道邊長再求周長,透過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長特點,進而優化所得公式,得出最後結果: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周長=邊長×4;最後進行適當練習和思考題,開闊學生思維。

三、存在問題

1、提問學生關於長方形、正方形邊長特點的時候,說的是‘邊’而並不是‘邊長’,有些誤導學生,導致沒有按照我預設的發展;

2、忽視了課堂生成,學生提出了好幾種求解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導致課堂主要還是我在講,學生學得有些被動;

3、板書的時候將長方形寫成了‘長方開’;四、改進措施

1、備課前應仔細研讀教參,規範數學用語;

2、多積累經驗,適應課堂生成,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

3、克服緊張、慌亂的習慣,平時多注意板書的書寫。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3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爲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繫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於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透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這樣就能很好地爲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着,讓他們彙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繫。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爲什麼等等。在練習鞏固中,"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後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裏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縱觀整節的教學,我都努力爲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透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的是本節的練習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學駕馭能力還不足,學生的開拓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4

整節課,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有以下四個特點。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上課伊始,我利用學生最愛看的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匯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良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津津樂道。教學效果很好。

2、要保證基礎知識,也要重視學習方式。

周長計算的方法可以透過學生練習、集體交流而獲得,但這樣的學習缺乏一種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教學中我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我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手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求周長的必要條件,自己做完後與其他同學交流,同學間計算方法得到交流和互補。課本例題變成練一練,讓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相對容易些,學生自己能總結出兩種方法,並能強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計算的簡便。透過比較歸納,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求圖形周長的必要條件,理清幾種思路,併合理擇優。

3、要方法多樣化,也要方法優化。

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教材並未說明哪一種是最好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選擇,每個學生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透過交流想法,讓學生理解算理。用連加計算是基礎,用長乘2加上寬乘2是進步,用長加寬的和乘2是空間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對於長+寬的理解是個難點。方法的優化上雖說學生喜歡哪種就哪種,但老師應有所提煉,讓學生感受到第3種最簡便。在練習中鼓勵學生用第3種方法,當然,對一些不善於用周長公式計算的學生,也不必強求統一,隨着計算周長經驗的積累,他們慢慢也能悟出周長公式的意義的。

4、要考慮練習的層次性,也要兼顧應用的多樣性。

只有透過相應的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設計了闖關的練習過程,激發了運用知識的激情。

第一個層次是基本的填空題和選擇題;

第二個層次是簡單算算,使學生明確計算周長的必要條件,練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第三個層次是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靈活運用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不同程度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深入。練習安排要注重層次性,還要同時滲透多樣性,讓學生理解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的過程是一種境界,那就是要把學生推向採石場,令其主動地去探求尋覓知識。課堂無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學習理念、學習方法落實到細節處,那必定是有效的課堂。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反思15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爲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繫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於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透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這樣就能很好地爲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着,讓他們彙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繫。

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爲什麼等等。在練習鞏固中,"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後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裏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都努力爲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透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的是本節課的練習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學駕馭能力還不足,學生的開拓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