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精選8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精選8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1

一、以讀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都認識到了“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充分地讀書是一個培養語言潛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樂,讀出思,而不至於像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呢?

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讀的情境,如:“小小的船可好玩了,孩子們願意上去坐一坐嗎?”(自由讀)“此刻和小夥伴一齊上去玩一玩吧。”(同桌讀)“看你們玩得這麼開心,帶老師上去一次吧。”(齊讀)學生讀時興趣盎然。與此同時,我還注意變換形式朗讀,有範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着眼睛想像讀等等。此外,我還注意讀的層次,如學“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句時,學生開始讀得不到位,我就採用了導讀的方式,問學生:“怎樣的月兒怎樣的船?”學生讀得稍好一些了,我又提示:月兒再彎一點,小船再小一點。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再讀得美一點,這個彎彎的月兒就會變成一隻小船了。”學生興致更高了,這一遍讀得更好了。學生開心極了,在讀中感受到文字的優美。

二、讀與思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在“讀”字上苦下功夫,語文教學出現了勃勃的生機,“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語文教學中,讀與思應齊頭並進,二者不可偏廢。在教學中我常常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提問題。在《小小的船》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到詩歌中去尋求問題,提出問題,並採用在黑板上貼小問號的形式激發學生質疑。透過朗讀、思考、查找資料,師生共同把小問號逐一開啟。學生的思維潛力得到了訓練。

三、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潛力。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歌,它語言親切,意境恬靜,畫面優美。在教學中,我除了引導學生讀文悟境,還把拓展閱讀也作爲教學的重點。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關於月亮的詩歌、歌曲、故事以及一些小知識,學生都很感興趣。課堂上孩子們背詩、唱歌、故事對月亮的瞭解越來越深,積累了不少知識,並從中得到了鍛鍊,掌握了最基本的收集資訊的潛力。

四、以人爲本,尊重學生,學生全員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學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鬆,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悅的狀態下,靈性纔會自然而快捷地產生。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纔是真正的主角。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盡情地展示着自我的才華。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2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從猜謎語入手,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出示課題的同時,從關鍵字“船”入手,教學生感悟在“船”的前面加上“小小的”是什麼感覺,讓學生學會輕輕地讀課題,把它讀的小小的,美美的,輕輕的,引發其深入理解課文的熱望,使其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識字教學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鞏固生字和指導書寫環節,我把學生看作識字的主體,把識字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都想出許多好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猜一猜等。而在指導書寫環節,我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和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認真寫字,正確寫字的好習慣。

三、注重朗讀感悟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新課標提出的以“朗讀爲主”,從讀正確,到讀通順,再到美讀,最後熟讀成誦,步步升入,昇華情感,享受朗讀的快樂。

四、注重拓展想象

遙遠的星空總會給人無數美好的遐想,特別在充滿童真的兒童心目中,那就是一首美麗的詩。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啓發他們想象“彎彎的月兒像小船,那麼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呢?”此時,學生一個個的創新思維,便像旭日東昇、霞光萬道,發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美麗夜空的嚮往,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3

我在上《小小的船》這一課時,爲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突破其難點,我設計了“欣賞歌曲匯入;趣味識字,形象記憶;合作、探究,讀中感悟;伴樂朗讀,大膽想象;拓展延伸”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在美妙動聽的樂曲中,趣味橫生的遊戲中輕鬆自如地學習既定的內容,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讓學生放飛自己的思維,張揚了個性,有了獨特的情感體驗,享受了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於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激發。課堂上,我除了精心設計歌曲欣賞的匯入、富有童趣的教具、趣味識字、聲情並茂的範讀等教學環節外,我還注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如:老師評價學生、學生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真誠地讚美與激勵,創建了活躍、有趣的課堂

低年級的孩子們喜歡唱、喜歡跳,特別是對自己熟悉的曲子,在語文課上出現更覺得新奇。爲此,我特意設計了“伴樂朗讀與想象”等環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一邊聽音樂,一邊感受夜空的美景。那滿天可愛的小星星,那美麗的彎月彷彿就出現在眼前。把詩的內容,詩中的景——星星、月亮,詩中的人——那個看月亮的小朋友“我”,連同寫詩的人都帶入一個美妙的境界中,似真似幻的意境讓學生已深深陶醉其中,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讓他們想象自己也坐在月亮船上,邀遊於閃爍的廣袤星空,是多麼自由自在,多麼愉快!

就這樣,孩子們伴着音樂,張開想象的翅膀,聲情並茂地多種朗讀,一次又一次地感動了我。而此時的我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語言。“你們真是一羣用心用情的好孩子!”“你的聲音真甜美!”“讀得真好,可以當我的老師了!”“老師相信你再讀一遍,一定會讀得更好,想試一試嗎?”一句句熱情地讚美,一聲聲真誠地鼓勵,激發了學生人人想參與,人人想表現自己的慾望,活躍了課堂氛圍,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輕鬆愉快。

回顧整堂課,在欣喜之餘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湊,在讀的指導方面不太飽滿,有幾處當學生讀得不太好時未及時鼓勵就急着請別的同學來試試。其實,本着呵護每個嬌嫩生命的天職,我應鼓勵學生再讀,並利用看圖讀、表演讀、想像情境讀、範讀等手段讓學生在悟中讀、讀中悟,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感受到老師的肯定,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諧全面地發展。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4

《小小的船》一課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小韻文,語言優美,琅琅上口;形象生動,富於想象;韻律和諧,富有音樂節奏感。在教學中,我時時刻刻關注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這一理念,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猜謎激趣,匯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趣味識字;品讀課文,像想中創新。並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想像潛力,陶冶學生的情感。上完課後,我覺得頗有感悟。

一、走近生活,創設體驗情境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爲了實現語文的生活化,匯入新課時,我讓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隻只小手"唰"地舉起在桌子上,有的說:"我看到的月亮"像香蕉""像月餅""像大玉盤""像個半圓""像眉毛"……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潛力

我認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昇華。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設定了這樣的情境:先放兒歌《小小的船》學生聽的很搞笑,這時,我問:“你們喜歡這首歌嗎?想學嗎?這恰巧是我們要學的課文。”學生十分高興,興趣被調動起來。

在讀的過程中,我靈活變換形式朗讀,有範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着眼睛想像讀等等。學“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句時,我就採用了比較讀的方式,用原句與“彎的月兒小的船”比較,問學生:“你覺得哪句話好?”學生一一說,認爲只有一個彎字不美,顯得彆扭,彎彎的好聽,能想象出它的樣貌。我讓他們反覆讀,在我的範讀引導和自我的感悟下讀的好極了,臉上洋溢着笑容。

三、讀思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不斷提高學生讀的水平時,我想語文課僅僅靠讀不行,還應引導學生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

可見,語文教學中,讀與思相輔相成,我常常鼓勵提問的孩子,有問纔有思。在《小小的船》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到詩歌中去尋求問題,提出問題。透過朗讀、思考、查找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潛力得到了訓練。

四、重視體驗,讓個性飛揚

在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祖國語言文字,用"心去咀嚼語言文字的美,去體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體驗,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而應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我去感悟體驗。如引導學生比較讀句子

1、“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2、“彎的月兒小的船,小的船兒兩頭尖。”

(讀一讀,這兩句話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一句?爲什麼?)學生在比較讀中感悟了語言的美,月兒的可愛。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我鼓勵學生髮表議論,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見解。有的同學說:藍藍的天空像大海。有的同學說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多美啊!有的同學說:閃閃的`星星就像一雙雙眼睛"……孩子們不知不覺陶醉在天真,爛漫的世界中。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5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和幻想的兒歌。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了色彩鮮明的自然景物。在本課中的教學難點也是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思考到,這個教學難點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懂了,在教學過程中,這個難點是不是真的被突破了?我在本課的設計中,設計了兩處突破這個難點,第一次用“像”這個詞說明,第二次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這樣可以強調讓學生深入,真正的明白這個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到,教師要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喜歡形象思維,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加入一些形象因素,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本課的設計中,製作了教學掛圖,用形象的圖片和鮮豔的色彩吸引孩子們的眼球,讓她們自覺地學習,充滿好奇,探討的學習!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引導自主學習。

閱讀是孩子們最好的興趣老師,有感情的閱讀自然而然的鍛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在情境中學習,激發了孩子的閱讀慾望。在朗讀中陶冶美的情操。

想象力是孩子學習的資源,在《小小的船》這一課中,學生在感受星空美的同時,是否有充分發揮到學生的想象力變爲學生學習的資源,也變成教師教學的資源。我在本課中運用說話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她們快樂的學習!讓想象力成爲他們學習的動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6

《小小的船》是一首比較柔和的歌曲。歌曲是三拍子、中速的音樂很優美,讓人聽了比較舒服,因此,課堂開始一開始氣氛比較活躍,而在學唱歌曲時,多聽幾遍以後,有許多小朋友表現出困的精神狀態。儘管整個班級來看,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不能將全班的小朋友全部帶到活躍的氣氛中來。相對而言小朋友比較喜歡歡快的音樂,比較緩慢的音樂一開始有可能比較感興趣學的也比較認真,但很快就會出現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怎樣讓幼兒喜歡這些柔和的曲子,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採取新穎的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想象:可愛的月亮掛上了藍天,彎彎的月兒像什麼?這時候孩子的想象很豐富,有孩子說像香蕉、像小船、像鐮刀,趁着孩子們還沉浸在充分的想象中時,這時我播放音樂,引導她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體驗兒歌的內容,感受美的意境,領會到這兒歌中所體現的寧靜優美的氣氛,只有讓孩子有了這樣的感受,他們的聲音纔會更有神采。當我叫孩子睜開眼睛告訴我,剛纔你飛出教室,飛上藍天,你看見了什麼?有的小朋友說:“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有的小朋友說說:“我看見我坐在月亮船上釣魚!”有的同學說:“我看見星星在對我說話。”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議論。

音樂欣賞《小小的船》是中班下學期的教學內容,其中理解歌詞、激發幼兒欣賞興趣、感受樂曲風格等,是主要的教學任務。透過這樣一節音樂活動,我覺得我更多的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我覺得他們每個人都是很棒的,他們都願意大膽的表現音樂,表達自己的感受。由於幼兒受其知識水平的制約,一般須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才能感受樂曲旋律的特點。由於這首歌中描繪的情景不是幼兒所具有的生活經驗,也無法讓幼兒體驗,因此,理解歌詞成了這一教學活動的關鍵點、難點。 措施:根據幼兒喜好鮮豔動態畫面的特點,我決定藉助數字化資源多媒體圖像功能,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因爲,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僅能吸引幼兒注意,也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水平,便於幼兒掌握和理解歌詞內容。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7

《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是在聽了劉老師的課後上的,當時感覺很多“點”我也看到了抓住了,比如疊詞的運用等,但在之後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我從老師們的發言中仍然發現了許多我沒有重視到的問題。

1.唱讀、跳讀問題

研討活動中,很多老師就提出了學生們在讀兒歌時容易“跳讀”、“唱讀”的問題。比如“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一句,應該是“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孩子們很容易把它帶節奏的讀“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還有的孩子會在播放了配樂的兒歌后於朗讀也不自覺的“唱讀”,這也不是朗讀的正確開啟方式,不利於孩子們在朗讀中抒發感情。所以劉老師在上課時一直不停地用範讀的方式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地朗讀,同時加上正確的斜線斷句符號,引導學生們關注朗讀的停頓處而非帶節奏的“跳讀、唱讀”。

2.反義詞:小小的——大大的

在上優質展示課時,我注意到劉老師加入了“說相反的話”這一內容。比如:一位學生在說完“小小的船”後又想起了“大大的”一詞,緊接着劉老師就問:“這樣相反的話還有很多,誰來說一說反話?”後來在研討活動中有老師問起,劉老師說這是她在上課時根據孩子們的回答突然間想到的。我想這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吧,只有知道學生們的能力範圍在哪兒才能做到這樣“有範圍的拓展”,所謂“課堂向四面八方開啟”,也應該是在適宜範圍內開啟的。像這樣適度的拓展能夠讓課堂開啟,讓學生自然的接受新知識,而不是一定說要去花一整節課去專門訓練,其實新知識早已融入每節課中了。

3.關於“看”和“閃”

其實是關於識字教學。劉老師的課讓我學到了識字教學有趣的方法,比如在教學“看”時,出示了“孫悟空遠望的經典手勢——單手搭在眼睛上”再講解:看,孫悟空手在眼睛上正努力的用火眼金睛看呢!看這個字,上半部分就像手,下面是個目,也就是眼睛,手搭在眼睛上就叫“看”。再比如“閃”——一個人快速地透過一扇門,就像飛快的閃過去一樣,星星也是這樣忽明忽暗一會兒亮一會暗。在現場能感受到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孫悟空一下子吸引住了,而且特別容易記住這個字。我感覺識字教學其實就有點像是透過老師的講解讓孩子喚起腦中的已有記憶,將之聯繫起來,甚至日後再看到這個字時能迅速調動起這部分的記憶,這就達到了識字教學的效果。

這是教的第一首兒歌,從中學到了關於兒歌的朗讀注意點;同時文離不開字,識字教學仍然是我們需要花力氣去摸索去探究和創新的地方。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8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和幻想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透過詩歌的形式描寫了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課文前兩行寫月兒的美,從而引起兒童豐富的想象,把彎彎的月兒看作小船;後兩行寫“我”坐在小船裏盡情地欣賞美麗的碧空和滿天的繁星,表現孩子喜悅的心情。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在《小小的船》教學中經過反覆的修改教案,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紮紮實實地落實教學目標。

首先,讓謎語激發興趣。上課前,我設計了謎語激趣引入。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我抓住機會,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例如透過帶拼音、去拼音,讓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來進行識字。而後又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在本課教學中,我還用到了遊戲,效果非常明顯。在透過朗讀環節後,學生對文章中的生字已經有了整體的認識,於是我們繼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採用“找朋友”的遊戲加強學生對字音和字形的進一步鞏固。雖然是遊戲,但我也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一邊識字一邊整理好卡片,讓學生在趣味識字中成長。

但在此過程中還存在着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各種形式的識字過程中,要更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識字、認字、讀字的教學環節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