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課本P15頁例2,及練習四的6—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辨析兩次判斷單位“1”有什麼不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香蕉的筐數是蘋果的。

2)香蕉的筐數的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3)黃牛隻數的等於水牛的只數。4)水牛的只數相當於黃牛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2。

2、讀題,分析題意。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明確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思考:要畫幾條線段?5/6和2/3分別是誰的5/6和2/3?單位“1”分別是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圖。

4、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1)求小華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思路: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思路同上。注意認清單位“1”

5、指導列綜合算式解答。

6、總結今天所學內容和昨天的異同。

7、練習

1)完成課本P15頁下的“做一做”。

2)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三、新課小結。

1、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與前一節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P16練習四6、7。

五、作業。

完成練習四的第8—10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思路:

透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初步彙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採用一系列遊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接一環,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爲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後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

4、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境場景爲基本素材。透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啓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資訊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透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啓發學生利用經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麼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於城市,教室裏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於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製成統計表外,還可以製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麼?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麼?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爲水平射線下面要註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註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爲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麼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於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註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爲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註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係更直觀?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4

一、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的認識》

二、 教材分析: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的認識是分數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 教學目標: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五、 教學難點:熟練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

1.交流

師: 我們的黑板是什麼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牆面又是什麼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麼關係?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爲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麼,數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關係的現象呢?

生:約數和倍數。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約數。不能說成8是倍數或4是約數。因爲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數學中具有相互依存關係的現象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新知

對數遊戲

1.學習倒數的意義

我們六年級辦公室裏有7人,男教師4人,女教師3人,下面我和同學們做個對數遊戲,就是我先根據3和4 說一個數,同學們跟着根據3和4說一個數 。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 3/4

師:7是15的7/15; 生:15是7的15/7。

提問;看我們做遊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採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複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複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彙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匯入.

提問匯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採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爲什麼嗎?(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爲了便於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髮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整理和複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啓發學生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複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爲什麼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爲什麼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裏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佔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複習質量單位.

1.啓發學生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並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②l個雞蛋約6.5( )

③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學生體重是40(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統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匯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爲什麼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並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複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複習如何設計調查表,並進行調查統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製作統計表。

教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爲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爲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彙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範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彙報。

填好統計表。

【課堂作業】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1)統計表

(2)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課本第4—6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

(2)學會分數乘分數的簡便計算。

(3)透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計算下列各題並說出計算方法。

2、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二、新課。

引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人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一個數乘以分數)

1、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1)第一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

指名列式,板書:

問:表示什麼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求3個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怎樣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爲:。

說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書:求的。

(3)出示第三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板書:,問:表示什麼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求的。

2、引導學生小結。

①指出三個算式都是分數乘法,比較三個算式的不同點:

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數有什麼不同?

想一想: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法的意義有沒有不同。有什麼不同?

學生齊讀課本的結語。

練習:

課本的做一做1、2題。

說一說下列算式的意義。

理解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個問題)。

問:你根據什麼列出式子?

得出: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列出式子:。

問:如果我們用一個長方形表示1公頃,那麼公頃怎樣表示?

問:公頃的是什麼意思?

要求學生觀察圖

(2)問:在圖中的對於1公頃來說,是1公頃的幾分之幾?

引導得出:

觀察這個式子有什麼特點?

出示例3的第二個問題。

問:已經求公頃的是公頃,那麼公頃的應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多少公頃?

板書:公頃)

(2)引導學生小結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觀察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計算方法?

教師歸納,再看書上結語。

再說明,爲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二第1、2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是什麼?

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五、作業。

練習二第3、4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資訊。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數學元素,既擴寬了學生收集數據的渠道,又凸顯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教材才透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清楚地瞭解各部分數量同總量之間的關係。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學習扇形統計圖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自然形成知識的生成點。

2、在前面的統計知識中,學生已經有了運用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的經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讀懂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統計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資訊。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難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資訊。

【教學內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頁例2、例3及練習八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過程中使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重點難點】

1、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2、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帶未知數的比例改寫成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彙報。

師: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就是解比例。

板書課題:解比例。

【新課講授】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第1、2行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叫做解比例?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中交流並說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師:想一想,怎樣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質。

2、教學例2。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根據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

讓學生列出比例,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並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教師板書∶320=1∶10,你能試着計算出來嗎?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餘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做完後,師問:怎樣把比例式轉化爲方程式?學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轉化。師接着板書:10x=320×1。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來。注意:解方程要寫“解”,那麼解比例也要寫“解”。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

生: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把x看做一個因數,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可以求出x。

小結:從剛纔的解比例過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爲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項x。

3、教學例3。

解比例:

過程要求: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問:還可以用其他的知識解比例嗎?

學生交流後,可能會說出:根據比例的意義,等號左邊的比值是,要使等號右邊的比值也是,x應等於。

4、總結解比例的方法。

教師:剛纔我們學習瞭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麼?轉化成方程後再怎麼做?

學生回憶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

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42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頁第6、7、8、9、10、11、12、13題。

答案:1、x=7、5x=x=0、6

2、第6題:判斷小紅說得是否正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計算1分鐘(60秒)心跳的次數,看是不是72次,因爲45秒跳54次,1分鐘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斷小紅說得對。方法二:運用比例的知識。計算54∶45與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說明小紅說得對。因爲這兩個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說明心跳速度沒變。

第7題: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第8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動手算一算。學生彙報。

第9題: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並獨立練習。

第10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指名彙報。

第11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後相互交流。

第12題:組織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等式,在小組中交流訂正。

第13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相互驗證。此題答案不唯一。

【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隻小螞蟻作爲優勝者做最後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着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週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麼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週就是樹葉的周長,那麼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着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 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透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週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我們今天認識了周長,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的棒,那麼咱們再來看一看螞蟻王國的爬行比賽。哎呀,螞蟻王國因爲剛纔同學們的一句話,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看來還得咱們同學們出馬解決才行。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麼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麼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後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於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麼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爲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麼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麼,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麼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複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麼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麼?(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美麗的紋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2、技能目標:嘗試設計一組美麗的適合紋樣;

3、情感目標:透過欣賞和設計適合紋樣,提高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據】

1、內容分析:

《美麗的紋樣》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第九冊中的一節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課程,主要是學習“適合紋樣”的相關知識。在新課程中對於五年級的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體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基於以上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爲:透過欣賞,瞭解什麼是適合紋樣,從而嘗試設計出新穎、美觀的適合紋樣。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計爲:學習基本骨架的繪製,掌握適合紋樣的製作方法。

2、學生實際:

學生透過二、三、四年級對“二方連續”、“四方連續”以及“對稱圖案”的學習,在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安排“適合紋樣”的學習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填圖遊戲稿,示範工具;

學具:直尺、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你們邊欣賞邊思考: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指名生回答。

2、師:同學們講得很棒,總而言之這些簡單的圖案經過組合以後,就變得非常美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美麗的紋樣》。

(二)探索學習

1、瞭解適合紋樣:剛剛我們欣賞的圖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去掉了他們的外型以後,裏面的圖案形成的形狀仍然跟外面的形狀一樣,也就是說這些圖案都非常適合他們的外型,我們把這樣的圖案叫做適合紋樣。

2、適合紋樣有多種組織形式,請大家看圖片,看看有哪些形式?(開火車答)

3、師總結:離心式:它的特點是圖案由中心向四周發散,用手勢比劃一下。4、學生嘗試介紹向心式、離心向心結合式、旋轉式、綜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師提示:均衡式這種樣式比較特殊,前面幾種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而這種形式是不規則的,他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衡的效果。

(三)欣賞啓發

1、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將適合紋樣運用於生活中了,請大家欣賞課件中的圖片。

2、請你想一想,適合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常常運用在那些地方?(生舉例,師課件展示適合紋樣在生活中運用的圖片若干)

3、欣賞了這麼多精美的圖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樣來製作這些美麗的紋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適合紋樣的製作方法:師向大家介紹三個步驟: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線。

4、學生思考,並說一說怎樣製作基本骨架線?

師小結:可以用對摺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點的辦法定基本骨架線。

(四)嘗試練習:

師:同學們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請你設計一幅適合紋樣。要求:

1、先選好某種外形,再根據外形設計填充圖案;

2、利用前面學過的對比色或鄰近色知識來裝飾適合紋樣。

(五)評價小結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從圖案、組織形式、色彩等方面來介紹);

學生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小結

同學們的圖案設計得非常精彩,相信你們這些小設計師,以後一定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課後請同學們嘗試用電腦繪畫中的畫圖軟件,製作適合紋樣。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課本P19頁和練習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點的啓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二、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麼,倒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三、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並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叫倒數?

2)怎麼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四、討論辨析:

1、什麼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麼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五、練習

1、判斷下列各組數是否互爲倒數,爲什麼?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學相互舉出幾組倒數。你怎麼知道同學說的對不對?

1)5的倒數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數都有倒數嗎?1的倒數是幾?

3)0有沒有倒數?爲什麼?

4)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4、完成課本P19頁的“做一做” 。

5、辨析:求3/5的倒數,寫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六、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七、作業:練習五3—8。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課本第14~15頁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四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係。

教學難點: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教學過程

一、複習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學例1。

出示例1: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讀題,說出條件和問題。

(2)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並在線段圖上標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誰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樣表示?

教師邊說邊畫出下圖:

(3)分析數量關係,啓發解題思路。

A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並認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個數量的?

B分組討論交流:依據吃了100千克的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呢?爲什麼?你是怎樣想的?

(4)列式計算。

A學生完整敘述解題思路。

B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板書:(千克)

C寫出答話,教師板書:答:吃了80千克。

(5)總結思路。

根據以上分析,讓學生討論一下解題順序:吃了?吃了誰的?誰是多少(已知)?誰的是多少乘法。

(6)反饋練習。(14頁)1—3題,做完後訂正。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閱讀課本:把書中的想的過程和線段圖認真看一下,不懂提問。

(三、全課小結:

四、隨堂練習。

1、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練習四1、2題,完成在練習本上,然後訂正。

3、操作:畫出“體育小組的人數是美術小組的倍”的線段圖自己補充條件和問題並解答。

五、作業

練習四3、4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2、能結合實際情景,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具準備課件: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特色設計

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一、匯入

筆算下面各題。

24÷4+16×5—3746+50×[(900—90)÷9]

小紅用8米長的綵帶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綵帶,小紅能做多少朵花?

二、教學實施

(一)出示例3。

1、老師整理情境中的資訊。

2、學生明確題意。

3、學生分析題目並解答

4、提問:可以列綜合算式嗎?小組討論並彙報,如何列綜合算式。

板書綜合算式。

5、分析運算順序。

請同學們觀察,這道題目中有哪幾種運算?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6、學生試算,兩人板演。

7、全班交流訂正。

8、思考:在計算中,應該注意什麼?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

提問:6樓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層樓的高度?(多找幾個學生來說自己心裏的想法,尋找出最好的解題策略後再讓學生進行計算)

2、教材第35頁第9,10題。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有什麼發現嗎?有什麼想要告訴老師和同學的嗎?請大家發表自己的見解。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1和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統計知識,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並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

2、理解統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同學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裏的電視是什麼品牌嗎?

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佔有率吧!(出示教科書第68頁例1的扇形統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律

1、小組研討、交流。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們瞭解到哪些資訊呢?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

根據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可能會發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局部會認爲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局部則認爲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從而引起認知牴觸。

2、引導釋疑。

在同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統計圖裏“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資訊呢?

可讓同學分別說說“其他”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他”裏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品牌。

3、小結。

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佔有率的完整資訊,所以從本統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這樣的結論。

引導同學認識到:在利用統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計圖提供的數據資訊動身,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