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彙編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彙編5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雨聲錄音。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雨聲想象,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訪問了山裏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今天,我將再向大家介紹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誰呢,咱們一起聽一聽吧。(播放雨聲)你們聽到了什麼?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來,雨就在文人筆下展現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風細雨,還有沾衣欲溼杏花雨清明時節紛紛雨。雨不僅潤澤萬物,更是丰姿綽約,帶給人們無窮的想象。下面,就讓我們隨着課文,去欣賞、體會一場山雨的魅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2、交流: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雨起、雨中、雨後。)

三、重點朗讀,感悟特點

1、學習雨起,感知悄悄:

⑴ 看,山雨來了。請有感情地讀讀第一自然段,山雨初來乍到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⑵ 練習說話,朗讀品評。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⑴ 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⑵ 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⑶ 有側重地交流、品析、朗讀: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在自由讀的基礎上指名讀,並點拔,然後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讀一讀這話,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麼地方?雨絲是飄飄灑灑的,還會是怎樣的?請換一個疊詞來說說。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用心靈去感受。帶着遐想朗讀。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色板上是很難調出來的,然而只要見過這水淋淋的綠,便很難忘卻。

自由讀,感受雨中的綠。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3、學習雨後,感受韻律:

⑴ 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⑵ 彙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通讀全文,積累背誦

1、分小組輪讀整篇課文,要求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自由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觀察練筆:雨。

【板書設計】

山雨

雨起:悄悄

雨聲

雨中:神奇

顏色

雨後:餘韻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從馬良用神筆幫助老百姓懲罰中,受到啓發。把故事講給家人聽聽。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匯入新課。

學習第一部分課文內容。

讀第1~8自然段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看什麼看得出神?他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大官和畫師什麼表現?他們怎麼說?怎麼做?從此,馬良怎樣做呢?找出重點詞句。馬良爲什麼盼望有一支筆呢?(理解:盼望)

學習第二部分課文內容。讀第9~16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的筆是怎樣得到的?爲什麼說它是神筆呢?馬良有了這支神筆是怎樣做的?他幫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學習第三部分課文內容。讀17~28自然段,主要說了什麼?大官讓畫師用神筆畫什麼?結果怎樣?大官怎麼辦的?馬良爲什麼答應了?他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然後畫什麼?最後畫什麼?說說大官的不同表現?

1、大官的下場什麼樣?說明什麼?

2、從馬良懲治大官的過程中,你認爲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二、總結課文。

1、馬良沒有筆的時候是怎樣畫畫的?說明什麼?

2、馬良有了神筆,對窮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麼不同?說明什麼?

3、你喜歡馬良嗎?爲什麼?

三、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

2、瞭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3、透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自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詩人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導語: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更以它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琅琅上口的獨特藝術魅力受到人們喜愛,你們喜歡古詩嗎?

哪位同學能背揹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請學生背背)

看到同學們背得那麼起勁,老師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歡迎我嗎?(老師背誦《泊船瓜洲》)

2、揭題:剛纔老師背的就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這首詩《泊船瓜洲》。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瞭解大意

1、結合文中的“預習”,讀讀古詩,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引出學習古詩的方法。(1、知詩人,解詩題;2、釋詞語,明詩意;3、入詩境,悟詩情)

三、運用方法,學習古詩

(一)知詩人,解詩題

1、你們知道王安石嗎?

(學生交流蒐集到的資料,教師作適當補充)

2、你是怎麼理解這個題目的?

過渡:詩人把船停泊在瓜洲這個地方,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請你跟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學習,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學前兩句,也可以學後兩句,還可以整首學,看你們能知道些什麼。

(二)釋詞語,明詩意

1、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教師巡視與學生交換意見

2、彙報學習情況。

3、引導學生了解京口、瓜洲、鐘山三地的位置關係。

4、指導朗讀一、二句。

隔着一條江、又隔着幾重山,作者的家鄉近在咫尺,可見思鄉之情切,看誰能讀出詩人思鄉之情切。(比較讀、自己讀、齊讀等)

5、重點理解:又綠、何時

6、指導朗讀三、四句。

江南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長江兩岸,這時候的家鄉春暖花開、滿眼新綠、生機勃勃,家鄉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卻發出了無奈的長嘆:明月啊明月,你什麼時候照着我回故鄉呢?請同學們試讀出詩人的無奈之情。(找小夥伴互相評價讀,個別讀,齊讀)

7、試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8、交流所知道的資料:作者的家鄉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爲什麼不能回家鄉?

(三)入詩境,悟詩情

1、配樂(古箏樂)朗誦全詩。

2、體會“綠”字的妙用。

(1)你認爲哪一句詩寫得最美?哪個字用得最好?

(2)據說詩人開始時不是用“綠”字,同學們想想詩人可能用過哪些字?

(3)討論:詩人爲什麼選擇了“綠”字?

(4)師歸納:這個“綠”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風景寫活了,其他字只寫了春天的到來,而“綠”字用在這裏彷彿是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變綠的畫面,盡情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家鄉的熱愛和家鄉美景的思念。

3、配樂(古箏樂)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心中無限情,一個“綠”字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情,使《泊船瓜洲》成爲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讓我們再讀讀這首名詩吧。

4、背誦。

四、總結延伸

1、思鄉是人類恆古不變的情懷,許多詩人的詩中都表達了這種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鄉名詩。

2、你還知道哪首思鄉詩,背給大家聽聽。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泊船瓜洲》。

2、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遊子吟》。

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綠 思念故鄉

何時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1、透過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欣賞滿池荷花的美麗,培養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學習作者觀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樣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用詞的準確,理解句與句的聯繫,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幾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瞭解荷花的形態美和色彩美,並能根據課文內容,充分展開想像,從中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小朋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荷花》這一課,上節課我們已經看了這幅圖,這節課,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幅圖,看誰看得最仔細、最認真。要求有順序地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麼?(生答)。

2、在這麼多的景物中,你最喜歡什麼?爲什麼?

3、(是啊,這些景物都很美),那潔白嬌嫩的荷花更是十分惹人愛。這節課,我們不僅要仔細觀察荷花,還要學好描寫荷花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師範讀課文。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69頁,先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大家邊聽邊想,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我看到的,哪些自然段是寫我想像的?(板書:看、想)

2、誰來回答老師的問題?(2、3自然段是看到的,4自然段是想像的)。

三、教學一自然段。

1、作者是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去看一池荷花的呢?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爲什麼我一進公園的門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板書:趕緊、跑)。

2、小聲讀課文,回答問題。(板書:聞)。

3、趕緊和跑在這裏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急切、迫切)。請小朋友在這兩個詞下面打上△,那麼,

我們在讀到這一句的時候,就要把速度加快,注意讀出作者急於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誰來試試?全班齊讀。

4、齊讀一自然段。

四、教學二、三自然段。

1、我急匆匆地跑到荷花池邊,看到了些什麼呢?下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用__標出課文描寫荷葉的句子,用(

)標出課文描寫荷花的句子。老師請個小朋友到黑板上標,其它小朋友在下面標。(板書:看)

2、我們先來檢查一下大家勾句的情況。這位同學勾的課文描寫荷葉的句子,大家同意嗎?和他勾的一致的小朋友請舉手。這位同學勾的描寫荷花的句子,大家同意嗎?有什麼不同意見?(對了,

第一句也是描寫荷花的句子)。

3、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裏第一句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和後面幾句是什麼關係?(總、分關係)。對了,作者先總寫他看見的滿池的荷花開了不少,接着分別描寫他看見的荷葉和荷花是怎麼樣的,所以我們說第一句和後面幾句是總分關係。

4、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荷花的呢?請小朋友們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具體寫了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三種),哪三種?(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板書:形態、纔開、全開、將開)。

對了,作者用三個有的把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連接起來。

請小朋友數一數,在描寫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時,課文用了幾個有的,請大家在有的下面打上△。(板書:有的...有的...有的...)一齊來讀一讀這幾個句子,老師領讀。

哪個小朋友能夠用這三個有的說幾句話?如果能夠多用幾個有的更好。

5、(放幻燈)(在飽脹下畫__),請小朋友注意這個詞。誰會讀?(指生讀,齊讀),這裏飽脹是在形容哪種荷花(

花骨朵),請大家仔細看圖,再讀課文,

想一想:飽脹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我看誰說得最好。(飽滿得要脹破開來)。飽脹在這裏表現出了荷花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6、(指小黑板),這幾句話,具體寫出了荷花在形態上的不同特點。那麼,(指圖),這一朵一朵的白荷花在色彩上又有什麼特點呢?(雪白的花瓣,嫩黃的蓮蓬),(板書:色彩、白、嫩黃)。

7、(出示蓮蓬卡片),請小朋友注意這個詞。跟着老師念。(第二個字念輕聲),小朋友,你們知道蓮蓬是什麼嗎?它是荷花盛開的花托,裏面有荷花的種子。

8、(指圖),小朋友看圖,滿池的荷形態各異,色彩淡雅而秀麗,讓我們覺得怎麼樣?誰用一個字來形容。(板書:美)

9、(覆蓋片操作),小朋友,你們看,和剛纔比較,現在的荷花怎麼樣?(不那麼好看了),爲什麼呢?(沒有了綠葉),對了,俗話說:紅花還需綠葉配(指圖),我們這裏的荷花是在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沒有了碧綠的荷葉的陪襯,荷花也沒那麼秀麗,那麼迷人了。課文中我們的作者也沒有忘記描寫荷葉。

10、齊讀描寫荷葉的句子,想一想,這是個什麼句?(齊讀、

回答),把什麼比作什麼?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再讀句子,

體會一下,你覺得這個句子裏那些詞用得特別好?爲什麼?(根據學生回答,

在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盤下打上.)。短短的一個句子,作者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又密、又

綠、又大、又圓的特點。作者寫得好,我們也要讀得好。

試一試。

11、下面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再來體會荷花在形態、色彩上的美麗動人。

12、(學生讀完後,以讀代講,有感情地朗誦三段),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裏的畫家指的是誰嗎?(公園裏的叔叔、

阿姨和美妙的大自然)。畫家的本領真了不起,

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嘆?(對審奇、美妙的大自然的讚歎和對勞動的讚美)。

13、下面,讓我們就像作者那樣懷着對大自然、對勞動的讚美之情來朗讀第三自然段。

14、小朋友們讀得真好,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呢?好!老師就帶你們到公園去看。(放錄像)

五、教學4、5段。

1、看了剛纔的錄像,你覺得怎樣?

2、課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樣,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忽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她十分美妙的聯想,小朋友想一想,這個美妙的聯想是什麼呢?對了,她彷彿覺得自己變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小朋友知道什麼叫翩翩起舞嗎?對了,翩翩起舞就是輕快地跳舞。這時候,在她的身邊發生了許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麼呢?請小朋友們接着看錄像。(

放錄像)

3、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結合剛纔的錄像思考:當文中的我覺得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之後,眼前出現了些什麼景象?(板書:風吹來,風過了)

4、你們看,作者的想像美不美?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雜荷花呢?請大家把眼睛閉上,老師滿足你們的要求。(板書:美)(放音樂)

這時候,你就是一朵潔白嬌嫩的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裙子,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太陽暖暖地照在你身上,微風輕輕地撫摸着你的臉,你感覺怎麼樣?蜻蜓和蝴蝶飛過來了,它們找你做什麼?小魚和小蝌蚪在腳下游來游去,它們在做什麼?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它想告訴你什麼?夜晚,月光籠罩着池塘,你和夥伴們在做什麼?

5、小朋友,當你變成了一朵荷花之後,引起了你哪些聯想,眼前出現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呢?(哪個小朋友能說得更豐富、更奇妙)

6、小朋友,你們也和作者一樣,喜愛荷花嗎?(喜愛)當你變成了荷花之後,心情怎樣?(高興、愉快、喜悅)。(板書:喜愛)

7、讓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讀4、5段。

六、總結全文:

1、最後,我們再來重頭欣賞體會這篇課文。(放全文錄像)

2、這節課,我們透過圖文結合,比較深入地理解了課文,訓練了小朋友們造句說話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想像能力,大家都學得很不錯。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在閱讀中認識本課生字,理解並積累 “令人神往”、“白雪皚皚”、“旅遊勝地”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看清型近字字形,並組詞;能摘錄文中一、二句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能向周圍同學推薦。

4、知道瑞士的日內瓦是一個旅遊勝地,也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舞臺。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的情感。

5、 能介紹一個自己瞭解的旅遊景點。

重點難點:

1、理解“旅遊勝地”、“白雪皚皚”等詞語的意思。

2、會聯繫上下文,查閱工具書,找近意詞,看課後註釋等方法理解詞語。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出去旅遊過嗎?到過什麼地方呢?( 生交流。)

2、今天這堂課,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到世界旅遊勝地——瑞士的日內瓦去旅遊一番。

3、出示課題:23、令人神往的日內瓦( 指名讀課題、齊讀 )

4、質疑:讀了課題,你在想什麼?在“令人神往”這個詞語上打“?”

二、整體感知

1、爲什麼說日內瓦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帶着這一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2、聽了老師的介紹後,你們想去這個地方嗎?那就請你們讀讀課文,親自去感受一番。讀時,請大家做到:( 出示要求 )

(1)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圈劃不理解的詞語,想想準備用什麼方法去理解?

3、學習生詞

(1)出示生字新詞。( 齊讀 )

(2)重點指導“皚”的字型,書空“皚”的右下部分。 3)考考你眼力:請看清字型,然後組成詞語。

瑞( ) 納( ) 椅( ) 撞( ) 端( ) 吶( ) 綺( ) 幢( ) 4)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板書這些詞語:

令人神往 白雪皚皚 旅遊勝地

師:這些詞語可用什麼方法去理解呢?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再尋求方法來解決。

三、 朗讀感受

1、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遊覽令人神往的日內瓦,好嗎?

2、 日內瓦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節(重點讀好“碧水青山”、“風光綺麗” )。

3、師:是啊,日內瓦碧水青山、風光綺麗,一個多麼令遊人神往的地方

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着老師介紹,一邊腦海裏顯現出這樣的畫面。( 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2節 )

4、師:你看到了嗎?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5、課文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來介紹這些景物的?小組讀讀第2節,然後選取一二句你喜歡的句子再讀一讀,寫一寫,再向周圍的同學推薦。(完成課後練習二)

6、交流,根據學生推薦或教師自薦的句子指導朗讀。

(1)沿着羅納河走到日內瓦東部,,,,猶如翡翠鋪成。(自由讀、個別讀等)

其中滲理解詞語的方法:請學生聯繫課題,讀讀這句句子,知道“令人神往”的意思就是“令人嚮往”從而得出可以聯繫上下文找一個近意詞來理解的方法。

(2)湖的南岸,白雪皚皚的山峯,沿湖公園密佈,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別墅掩映其間。 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出示有關媒體或圖片,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白雪皚皚”,然後查字典理解“皚”字的意思,最後請學生想象並表達“白雪皚皚的山峯”是怎樣的景象?從而得出理解詞語的方法:查閱工具書或結合實物。

(3)湖中有一座高達130米的人工噴泉,,,,人們就會把它抱進懷裏,送到醫院。(個別讀,齊讀) 師:你從哪些描寫中,能看出“和平”、“幸福”?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節,邊讀邊圈劃有關詞句)

①學生交流。

②師小結:日內瓦人民熱愛人民,保護自然,大自然也給他們帶來了和平的環境,幸福的生活,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就是“和平幸福”。

7、師:學到這裏,我們的旅程也該結束了,離開這麼美的地方,我真有點兒戀戀不捨,你們呢?讓我們再瀏覽一回那裏的優美風光。(齊讀第一節,引讀第二節)

羅納河是一條貫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區一分爲二,,,,沿着羅納河走到日內瓦東北郊,,,, ,,,,湖的南岸,,,,湖中,,,,

8、練習說話:用一兩句話說說你對日內瓦的感受。(同時理解“旅遊勝地”的意思。

9、齊讀課文第三節,然後完成填空練習。日內瓦是( ),還是( )。 日內瓦既是( ),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