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再別康橋》教案範文

一、教學目標

《再別康橋》教案範文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3、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課前準備

1、背誦這首詩

2、把四個大組分別分成意象派、繪畫派、結構派、音樂派這四大派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爲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爲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麼現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麼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他就這麼悄悄地來,又這麼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雲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現在,讓我們走進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二、走進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於泰山腳下,時年35歲。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爲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啓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具體簡介見課件,課件中插入了徐志摩和劍橋大學的有關圖片)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後讓學生讀,讓學生能找出差距

1、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

2、範讀正音:青荇(xìng)長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簫

3、學生朗讀

4、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着重要求學生掌握語速、語調和感情)。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

1、教師背誦全詩

2、學生背誦全詩

五、走進詩情畫意(課件展示7幅圖畫,這7幅圖畫按詩節順序排列,教師一邊開啟課件,叫一個學生一邊在展示屏幕前解說每幅圖畫。)

六、鑑賞品味

(一)思考、研討

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是藉助什麼形式傳遞出來呢?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爲何有那麼濃的康橋情結?

本詩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你對哪一節詩感觸最深呢?請緊扣詩歌進行闡述。

(二)交流、領悟

1、針對第1題讓學生交流後明確:

●作者藉助景物描寫來抒發感情。(融情於景)

●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對於”詩人爲何有那麼濃的康橋情結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圓其說。

2、本詩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1)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爲什麼——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再由意象派派代表上臺講意象美

●進而由教師總結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本文的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裏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裏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彷彿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裏放歌”。詩人的快樂透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透過這些意象構築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2)讓學生感受繪畫美

●由繪畫派的學生展示他們根據詩中內容所畫的畫。

●由繪畫派派代表上臺講繪畫美

●教師總結:詩的語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詞語.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輝斑斕等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3)讓學生感受結構美

●由結構派派代表上臺講繪畫美

●教師總結:結構美主要體現在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全詩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4)讓學生感受音樂美

●由音樂派派代表上臺講音樂美

●教師總結:這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迴環復沓.

七、比較總結:《再別康橋》與下面幾首詩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引導學生思考後明確:

●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爲離別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國“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結論:這首詩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八、課後作業

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某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