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實用】科學教案集合5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科學教案集合5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洗滌用品的名稱及用途。

2、能講述洗滌用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3、嘗試用相應的洗滌用品搓泡泡,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泡泡器、裝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塊。

活動過程:

1、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發幼兒的互動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它可以幹什麼?

2、啓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述泡泡哪裏來

教師:除了吹泡泡,平時,你們還在哪裏看到過泡泡,摸到過泡泡?泡泡是怎樣變出來的?

3、出示香皂及水盆,啓發幼兒介紹生活經驗,指認圖片真能幹相應洗滌用品的名稱,並嘗試說出其用途。

教師:圖片上有沒有會變泡泡的東西?你們認識嗎?有什麼用?

(1)幼兒自由表述自己對洗滌用品作用的認識。

(2)引導幼兒說一說洗手液、洗衣液等變出泡泡的方法。

4、體驗活動。

教師出示洗手液,引導幼兒去盥洗室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瞭解有關彈性物體的特徵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大型玩具彈跳墊。

2、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橡皮筋、皮球、籃球、乒乓球、海綿、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鋼琴、風琴、鼓、鑼、碰鈴等)收集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擺放在活動區內。

3、鐵絲、紙、易拉罐、筆、棉花、布、石頭、木塊等。

4、大屏幕、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後進入室內。

(1)小朋友在玩跳跳牀時身體有什麼感覺?

(2)你們知道身體什麼會向上跳嗎?

2、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請幼兒玩帶有彈性的物體,自我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小朋友,老師帶來了許多玩具,請小朋友試着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麼變化。

提問:

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玩的什麼玩具,怎麼玩的,玩具怎麼樣了?

你剛纔玩的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它們會改變形狀。)

這些東西爲什麼會變長變短?變大變小?變高變矮?還能彈擊出聲音?(因爲它們有彈性。)

你是怎樣使它變化的?做一遍給大家看一看。(對彈性物體用力拉、壓、吹後可改變大小、形狀,不用力時又恢復原狀;敲一敲、彈一彈會發出不同聲音。)

(2)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並把發現用符號記錄下來,來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請小朋友再玩一玩剛纔沒有玩過的玩具,並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下來。

(3)請小朋友講述自己的記錄(把記錄投影到大屏幕上)。

請小朋友互相講講自己的記錄及發現。

(4)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鬆,它又會變回來。

3、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麼是有彈性的東西?

(2)找一找我們幼兒園內和活動室內有哪些有彈性的東西?

(3)想想、找找你家裏有哪些彈性物品?(引導幼兒總結出彈性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作用很大。)

4、請幼兒自己製作彈性玩具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紙、鐵絲、棉花、石頭、木塊、皮筋等東西,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把它們製作成彈性玩具。

5、結束。

請小朋友把自己製作的玩具放到科學區。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有彈性。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雞蛋和雞是經常吃的。於是我們利用設疑“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喜歡吃雞?都知道有哪些雞?”引發小朋友回憶生活經驗,以此來激發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將活動切入正題。這樣,小朋友的興趣也容易被吸引過來。

活動目標

1.透過爲小朋友講解和觀察小雞孵化從蛋到雞的轉變,從而知道雞生蛋、蛋變雞的由來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週期,從而幫助孩子培養和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從未能孵化出的雞蛋中,讓小朋友學習到生命的寶貴,學會照顧幼小生命,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愛心。

3.透過講解過程中的互動,讓小朋友知道每個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權利。

活動準備

數字孵化器、已孵化兩週的雞蛋、製作雛雞盒的設備、相關的活動主題卡,電源插座、彩色記號筆、白板、溫水、食物(如:蛋黃、用水泡過的米或飯、新鮮洗淨的菜葉)

活動過程

1.透過設疑激發小朋友的興趣

師: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有哪些雞?

師:雞蛋和雞小朋友們都見過,有誰知道雞蛋是怎樣變成雞的?

評析:透過一些簡單的提問,以此來激發小朋友的情趣,是他們對課程產生興趣。

2.瞭解雞蛋的不同

透過圖片的展示與講解,讓小朋友有感性的認識孵化小雞的雞蛋和日常吃的雞蛋的.不同之處。

評析:讓小朋友們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紹孵化過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觸摸孵化器的觀察窗,觀察孵化器的構造。在透過講解,讓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個關鍵因素:即溫度、溼度、翻蛋。並啓發小朋友尋找生活中旋轉加熱的東西。

4.大家一起給三個將孵化出殼的小雞起名字

將小朋友們說的喜歡的名字都寫在白板上,然後透過舉手評選,選出三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名字,作爲三隻小雞的名字。

評析:透過爲小雞起名字,讓小朋友們學會參與、公平評選、自己做決定。

5.製作雛雞盒

教小朋友們如何製作雛雞盒,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小朋友們思考回答

師:爲什麼要在盒子上開幾個洞?

師:爲什麼要放電燈?

師:爲什麼要在盒子底部鋪上報紙?

6.小朋友們喂小雞

小雞出殼毛全部幹後,將小雞放入製作的雛雞盒內,讓小朋友們撫摸、觀察。

破殼後1-2天后,準備一些與水混合的蛋黃、菜葉等,請一些小朋友來喂小雞。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空氣佔據空間嗎》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氣》中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活動的設計將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知識三個維度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使得科學教育的整體目標得以落實。匯入----由水、石子佔據空間引出“空氣佔據空間嗎”;透過自主實驗-----知道空氣是佔據空間的;拓展應用----利用空氣能佔據空間的特點來灌滿瓶子,以及進行吹氣球比賽。在整個過程中,教材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實驗得出空氣佔據空間。科學的實驗方法是保證科學數據真實可靠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體會到這點,整個教學活動是失敗的,後面的推測活動就無法展開,因此它們是進行推測的依據。這一過程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這爲學生後面的推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情分析: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知道所有的物質都佔據空間,本課透過系列活動,在學生認識了空氣確實存在的基礎上,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由此逐步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科學概念空氣佔據空間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難點:認識空氣佔據空間教學設計意圖 1、創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物質條件基礎。科學教育的一個關鍵目標就是改進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不能憑空產生,必須在學生解決感興趣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本課在教學中爲學生們提供適當的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豐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實的探究活動過程帶入課堂。《空氣佔據空間》一課,根據學生對《烏鴉喝水》的故事已經有所瞭解,用童話引出,可以讓學生更意理解什麼叫佔據空間。石子佔據了水的空間,所以能將水擠出來。對於學生來說,佔據空間可以意味着排擠原來的物質,這事實就是對物質粒子不能同時佔據同一空間的初步理解。進而引出“空氣佔據空間嗎”,提出這個問題以後,第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實驗驗證,得出空氣是佔據空間的。 3、領略和把握課堂層次,保證課堂的結構性。具有強烈的結構性是本課的最大特點之一,課堂中的每一個活動和設計都是爲滿足"思維發展"這一主題而設定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時要充分理解這些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隨時精心觀察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每個活動爲學生理解和接受,發揮活動環節的層次性,推進學生思維向前發展。

學情分析

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瞭解空氣存在,並具有流動性的特點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空氣的其他特點。在前面一課時,學生透過直接感受或透過簡單實驗觀察到現象來說明空氣存在並且具有流動性,相對比較簡單,而且學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氣佔據空間,並且佔據空間的大小可以改變這一概念有一定難度,因此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是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和擴張的)。

2.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用對比的方法來研究空氣佔據空間大小可以改變;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但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並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同學們,當你坐在平穩行使的列車上,看到車窗外的景物在不斷後移。這是爲什麼?(相對運動的緣故)。

1.第一冊中我們學過: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恆星繞北極星逆時針方向旋轉,爲什麼?

2.你知道爲什麼我們每天會看到日月星辰東昇西落?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引起的。

二、製作模擬實驗要求及分析

1.製作兩個小用具(太陽平行光線板和十字方向標)

2.準備一個地球儀

注意事項:

火柴與地球儀表面是否垂直粘貼?

方向標的南北方向應與經線一致,東西方向則與緯線一致。

分別把旋轉着的地球儀的北極、南極分別超向學生觀察

分析:

1.繞軸旋轉問題

2.地軸指向北極星的方向。

3.自轉方向分別從北極和南極觀察地球旋轉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

手勢判斷法:

從北極上空觀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從南極上空觀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填寫實驗記錄

三、地球上的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嗎?

從全球看是怎樣的?

從地球上任意一點看又是怎樣的?

提示: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將製作好的太陽光線板對着美國,觀察此時中國與太陽光線的方位關係。

當太陽照向地球時,地球表面,大約有多大面積照不到太陽?爲什麼?

請你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畫圖分析。

宇宙中的天體都有晝夜現象嗎?分析太陽、月亮。

地球上產生晝夜現象的真正原因是:

⑴地球自身的特徵:不發光

⑵太陽光的照射

四、重複實驗

在原火柴位置相對的經線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擬實驗說明自轉時,白晝黑夜不斷變換,請根據日常經驗判斷地球自轉週期

讀教材圖“晝半球和夜半球”、“地球與太陽的示意圖”,瞭解晨昏線的含義:地球表面由黑夜轉爲白晝的界線爲晨線,相反爲昏線。

拓展: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晝夜交替週期與地球上生命形成有關嗎?

2.在南半球看太陽和星辰是怎樣運動的?

3.在南半球太陽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的?

完成課後練習

完成科學作業本上的相關練習。

標籤:科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