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最後一課教案參考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最後一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後一課教案參考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透過環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透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爲學生理解的情節(如:爲什麼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爲什麼要穿上禮服……)。

3、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4、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啓發與點撥。

二、教學中要着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號、破折號以及某些感嘆號所表示的意思。

4 聯繫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課文

同學們,當中國加入世貿、足球圓夢、申奧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爲什麼?因爲我們流淌着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着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着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着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爲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爲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隊伍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爲題材,透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請學生談談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1、歸納內容

2、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具體語句來談。明確:上課前:怕老師、貪玩、無知、幼稚、討厭學習,但有自制力。(1-3段)上課時:詫異、懊悔、難受,喜歡學習,覺得老師是可憐的人。(12、14、15、17、20、23段)下課時:具有了愛國感情(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3、什麼原因使他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他自己本質不壞;即將失去國家,對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在韓麥爾先生及小鎮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下,處在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的氛圍中。

4、在小弗郎士發生變化的因素中,韓麥爾先生起着一個重要作用,他也是都德着力要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那作者是怎樣刻畫的呢?結合具體語句回答。

外貌描寫(10段)神態描寫(22段)動作、語言描寫(11、18、19、20、24-29段)

5、小說正是藉助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傳達了法國人民深沉的愛國之情。而人物描寫的幾種方法值得我們寫作時注意的:(1)把人物放在一個大環境裏寫,表現出特定環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2)把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使所見所聞所感融爲一體。(3)把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4)把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注意細節描寫。(5)注意場景描寫。

五、質疑解疑:

學生合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交給全班討論。

提問:1、15節爲什麼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呢?

討論後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爲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卻要被無辜地趕走,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但又豈只是敬愛呢?裏面還摻雜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

2、第18節裏的省略號表示了什麼意思?

討論後歸納: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很不願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節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麼意思呢?

討論後歸納: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負責。

4.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國當了奴隸,如何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鬥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爲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所以說這好像拿着一把開啟監獄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5、爲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討論後歸納:小弗郎士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文,聽得特別細心,所以會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裏去,小弗郎士又何嘗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呢!

結合學生實例,指出: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文,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彆嘴裏喊着愛國,心裏也想愛國,卻並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爲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6、什麼說:韓麥爾先生是個可憐的人?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爲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於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臺,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着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臺,既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動了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裏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是以愛國主義感情爲基礎的。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7、怎樣理解韓麥爾說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而且由於普魯士隊伍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裏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8、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說出的話,包含着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9、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教師講解: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於法蘭西,絕不屬於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裏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麼專心致志!還有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10、“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教師小結:說明大家感覺這一節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11、了鐘聲、號聲爲什麼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教師小結:鐘聲顯示着最後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着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

12、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具有什麼表現力量。

教師小結:透過上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於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過。

13、──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教師小結: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來到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14、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

教師小結:這像一個特寫鏡頭。先生與學生的分別是如此悲壯,這時他一定有不少的話要說,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的感情無法自抑,因此把種種感情集於筆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們看到了感情的流向,這些感情熔鑄成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法蘭西萬歲”,有兩層意思,首先是堅信法蘭西必勝,激勵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再有也是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15、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教師小結:這叫做場景描寫。這場景描寫實質上就是當時社會環境的描寫,它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背景,“最後一課”就是在那個時代、社會的條件下才會出現的,揭示了悲劇性的最後一課產生的根源。場景描寫,語言乾淨、簡潔、寥寥幾筆,勾勒了故事發生的典型環境。

六、體驗反思

“最後一課”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因此,他能充分地體現被佔領人們的愛國精神。可是有人說,在和平生活的環境裏,我們談愛國主義,我們要表達愛國感情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果真如此嗎?那麼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怎樣表達愛國的情懷呢?

七、佈置作業 :

1、練習三

2、作業本

3、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後一課,在回家途中再聽到和看到剛纔的景物時的感受(包括操練和布告牌),寫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話。

標籤:一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