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1

教學目的

1.知識: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瞭解我國的環境質量現狀。

2.能力:透過學生的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課堂討論和自由發言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德育滲透:透過學習與實踐滲透理論聯繫實際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增加學生的憂患感、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環保參與意識。

教學重點

1.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2.提高學生的環保參與意識。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環保參與意識。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錄像、三支試管、清水、水蚤、Hg(NO3)2(質量濃度爲0.01mg/L)KNO3(質量濃度爲0.01mg/L)。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述法,羣體調查法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課時安排

引言、提問:環境危機除了自然資源遭到破壞以外,還包括什麼?

(答:環境污染。)

對,唐朝詩人杜甫曾經這樣讚美大自然:“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可是,現在一些地方由於環境污染的危害,已見不到這樣的美景了。環境污染不僅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類的健康,我們這節課的研究主題是環境污染的危害。

前幾天,我們佈置了一項課外作業,讓大家以小組爲單位分頭走訪環保部門,調查我國的環境質量狀況並收集相關的文字資料和錄像資料,請問從大家的調查情況來看,環境污染主要有哪幾方面?

(答:5方面。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與噪聲污染。)

我們先來研究大氣污染的危害。

問:透過調查,大家知道我國大氣污染類型和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嗎?

(答:我國屬於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講述:那麼衡量一個城市空氣質量的好壞以什麼作爲標準?我們天津市的空氣質量又是如何呢?我們請調查大氣污染的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學生介紹:環保部門把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總懸浮顆粒物濃度(簡稱TSP)作爲城區污染評價的主要指標。我們在河西區環保局監測站對這三項指標親自進行了監測,下面請大家看我們在環保局監測站的監測過程錄像。

學生放錄像顯示他們的監測過程並進行同步講解,監測過程略。

大氣小組的同學帶大家分析監測結果,實物投影顯示監測結果如下:(略)

學生介紹:國家規定天津市應達到II級標準,如SO2應在0.15mg/m3以下,從監測結果看,SO2與TSP都沒達到II級標準,而是III級,再與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TSP標準相比差別更大。說明天津市大氣污染較嚴重。這三項指標每天都發布在《今晚報》和《天津日報》上。

老師講述:大氣小組同學們的走訪很成功,透過他們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天津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我們再來看看資本主義國家高速發展的初期狀況又是如何呢?

放錄像顯示世界聞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四目市哮喘事件。

提問:這段錄像反映了什麼?

(答:大氣污染能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瘤等。)

繼續引導提問,我們從深層次考慮一下,還反映了一個較深刻的問題是什麼?

(答:日本當年走的是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

老師講述:對。我們一定要記取這個教訓,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了。

如果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很高,又遇上無風多霧的天氣,污染物不易散開,則會引起很多人發病,這就是急性中毒。大氣中污染物一般濃度很低,這些低濃度的污染物長期持續地進入入體,就會使人很長時間以後表現出疾病症狀,這就是慢性中毒。

問:急性中毒與慢性中毒哪個危害更嚴重?

(答:慢性中毒。)

老師講述:對,慢性中毒由於潛伏期長不易被人所發現,因此危害更嚴重。

問:透過調查,大家還知道有什麼危害?

(答:致癌。)

對,致癌。致癌物主要有3,4—苯並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並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強烈。在燃燒的煤碳、行駛的汽車和香菸的煙霧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並芘。

問:爲何大氣污染危害這麼嚴重?請大家從污染物進入人體的途徑考慮一下。

(答:略)

講述: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不但要排出廢氣還會排出廢水,我們來研究一下水污染的危害。

水體被污染後,會對生物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演示試驗:被Hg污染了的水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演示過程略)

提問:Hg對水蚤的生命活動有什麼影響?

(答:毒害作用。)

講述:對。水體中的Hg經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會使藻類植物改變顏色、海魚大量死亡。不僅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屬如Pb、Cr等也和即一樣會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

水利部門對全國10萬公里河流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嚴重。由於水污染,我們天津人守着自己的母親河卻喝着菜河水,由於水污染過去只在發達國家出現的水俁病?現在已出現在我國松花江地區……人若食用了被Hg污染的水中生物會有哪些危害呢?我們來看一段調查水體污染的同學們收集來的錄像資料:世界聞名的公害事件——水俁病事件。

(錄像內容:略)

問:錄像反映的危害有哪些?

(答:汞在水中轉化成甲基汞後,富集在魚、蝦體內,人若長期食用了這些食物就會危害中樞神經系統,有運動失調,痙攣、麻痹、語言和聽力發生障礙等症狀,甚至死亡。)

對,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透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會隨着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

老師進一步用書上圖9—13爲例來說明生物的富集作用。

(略)

講述:大家從電視畫面上可能見過赤潮現象,赤潮的形成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我們來研究一下富營養化的危害。

老師先放從環保局收集來的錄像(發生在近海海域的赤潮現象),然後提出如下問題。

1.什麼是富營養化?

2.水體中過量的N、P來源?

3.什麼是“水華”、“赤潮”?

4.富營養化的危害?

(答1、3、4略)(答2:水體中過量的N、P主要來自含有化肥的農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作業:調查分析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並提出可行的防治對策。

第二節

環境污染的危害

一、環境污染的危害

1.大氣污染的危害

①我國大氣污染類型及主要污染物

②大氣污染的危害

③污染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2.水污染的危害

①重金屬的危害

②富營養化的危害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2

一、班隊會目的

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劣,關注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透過主題班會,使同學們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最終受害的將是人類。呼籲同學們一起來關注生態環境,讓我們共享幽雅校園。

二、活動準備

1.學生了解有關自然環境的科學知識。

2.進行環保教育,透過各種形式瞭解環保知識和方法。

三、主持人:

王勃、丁奇四、

活動過程:

王勃:老師,同學們,“關注生態環境,共享幽雅校園”主題班會開始。

丁奇:同學們,當今世界環境問題已越來越被世人矚目。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關心環境問題,瞭解環保知識。

現在進行第一環節:環保知識搶答!

“春節燃放煙花炮竹是環保還是不環保?”

“有人把垃圾塑料袋燒了,請問這是環保還是不環保?”

“生活中可回收資源主要有哪些?”(廢紙、塑料、玻璃、金屬等)爲保護藍天,我們在出門時,應該儘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對嗎?

……王勃:同學們,下面進行第二環節,說說自己的環保金點子。

同學1: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同學2: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重新加工可再使用。

同學3: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同學4:夏天在家時,氣溫超過30度再開空調,並且固定在26度左右。

同學5:儘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同學6:可以把洗臉、洗菜的水擦地板、衝馬桶、澆花。

同學7:隨手關上水龍頭,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丁奇:爲營造幽雅校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不亂扔廢物,淨化校園環境;不攀枝折花,愛護花草樹木;杜絕浪費,節約能源;廢物利用,平衡生態;撿髒護綠,還學校一片綠色;播撒綠色,創建綠色學校,共享幽雅校園。

……王勃:下面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準備的環保小標語。

汪慧嫺:我是環保小衛士,和諧世界我來創!

胡娜 :播種一顆環保的種子,開放出一朵生命之花。

李嘉琪:不要因爲我們的行爲讓水龍頭孤獨而悲傷的流着眼淚。

葉洲:你忍心讓我們這麼美麗的地球,成爲你的垃圾場嗎?

査鈺雯:天上鳥兒獨飛,地上花兒垂暮,那是人類最好看到的美景。

餘玥:種下環保之樹,結出希望之果。

……王勃、丁奇:同學們,透過這次環保隊會,我們又增添了不少環保知識。希望全體隊員們積極行動起來,用我們的雙手爲地球增添新綠,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愛護環境,人人都做環保小衛士。讓我們關注生態環境,共享幽雅校園。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

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3.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討論生態系統的結構。

2.教學難點

說明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

三、教學設想

學生對“生態系統”一詞並不陌生,對其最基本的內涵透過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已有初步的瞭解。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形成生態學思想的基礎,本章是圍繞着剖析生態系統概念的實質展開的。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生態系統內各組分的相互聯繫與相互作用、有序與和諧、多樣與複雜等。要從培養學生的生態學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學策略。

本節可以結合“思考與討論”中的素材,討論“你認爲什麼是生態系統”的話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態系統的理解,列舉五個生態系統的實例,並列出生態系統的判斷要點。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作業,並對同伴的作業作出評判。

四、教學過程

生物在生命活動中要從環境中不斷地攝取物質和能量,因而受到環境的限制,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又能不斷地影響和改變環境。這說明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叫生態學。那麼,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有什麼規律呢?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以池塘生態系統爲例,進一步分析“思考與討論”中提出的問題。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製作若干個不同控制條件的“生態缸”,讓學生觀察各個生態缸中的狀況,增加感性認識。問題7是讓學生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這是本節的教學目標之一。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關係複雜,無法逐個研究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結構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將營養功能相同的生物類羣看成一個整體結構,研究其中的物質與能量變化、資訊傳遞,使研究問題得到簡化。這是一種系統科學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觀研究中也常常要應用這種方法。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大多數學生在討論了問題1~5後,應當能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可進一步提出本節“問題探討”中的素材,讓學生演練,使學生對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有一定認識。

生物羣落與其無機環境之間的關係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能量在其中流動,物質在其中循環,資訊在其中傳遞,多種多樣的生物及其與環境之間構建起了動態平衡的關係。

一、環境、環境因子與生態因子的概念及關係

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羣體以外的空間及直接、間接影響該生物體或生物羣體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總和。生物的環境因子是指生物體周圍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生態因子是指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行爲和分佈的因素,如光、溫度、水分、空氣等。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則只屬於環境因子,因爲它們的作用是透過溫度、光照、氣壓等生態因子間接地體現出來的,它們本身對生物沒有直接影響。

二、謝爾福德耐受性定律

謝爾福德耐受性定律表明,每一種生物對每一個生態因子都有一個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間的範圍被稱爲能耐受範圍(這個範圍又稱爲生態幅),而能耐受範圍中又存在着一個最適範圍(又稱最適區),耐受範圍的兩端(即除去最適範圍後所剩的部分)爲生理受抑區,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範圍後,則爲不能耐受區。

生態系統的空間大小各異,一個池塘、一片草地、一塊農田、一座山林、一條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爲一個生態系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構成的生態系統稱爲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繁衍着各種各樣的生物,每一種生物都生活在各自的特定環境中,它們既利用環境資源滿足了自身生長髮育的需要,使種羣得到延續,同時,它們自身也是構成環境的重要因素。

透過列舉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啓發學生思考生態系統類型多種多樣,但在結構上具有許多共同點。重點從“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係,闡釋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之間緊密聯繫構成一個統一整體,體現一定的結構和功能。

“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整體”是教學的難點。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組成成分。這些組成成分之間並不是毫無聯繫的,而是透過物質和能量的聯繫形成一定的結構。

關於“食物鏈與食物網”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說明:羣落是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羣落中生物間的“營養聯繫”就是生態系統的“生命線”,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聯繫”。接着以教材中的圖示爲例,分析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從而建立食物鏈、營養級和食物網的概念。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生態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作用是透過以食物聯繫連接的營養結構實現的。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與食物網。

(1)食物鏈

食物鏈是指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質,透過一系列取食和被食關係在生態系統中傳遞,各種生物按其食物聯繫排列的鏈狀順序。食物鏈上的每一環節,稱爲營養階層(營養級)。自然生態系統主要有三種類型的食物鏈。

①牧食食物鏈或捕食食物鏈:是以活的綠色植物爲基礎,從食草動物開始的食物鏈,例如,小麥→蚜蟲→瓢蟲→食蟲鳥。

②碎屑食物鏈或分解食物鏈:是以死亡的動植物殘體爲基礎,從真菌、細菌和某些土壤動物開始的食物鏈,例如,死亡的動植物殘體→跳蟲、蟎類→食蟲昆蟲、蜘蛛→食蟲鳥、小型哺乳動物。

③寄生食物鏈:以活的動植物有機體爲基礎,從某些專門營寄生生活的動植物開始的食物鏈,例如,鳥類→跳蚤→鼠疫細菌。

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不僅在進化歷史上有改變,在短時間內也有改變。動物在個體發育的不同階段裏,食物的改變(如蛙)就會引起食物鏈的改變。動物食性的季節性變化也會引起食物鏈的改變。因此,食物鏈往往具有暫時的性質,只有在生物羣落組成中成爲核心的、數量上佔優勢的種類,食物鏈纔是比較穩定的。

一般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鏈的傳遞過程中,從前一環節到後一環節,能量大約要損失90%左右(能量轉化效率大約是10%)。因此,越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生物量越小,能量也就越少。處於頂位的肉食動物最少,以致於不可能再有別的動物以它們爲食,因爲從它們身上所獲得的能量不足以彌補爲搜捕它們所消耗的能量。一般說來,能量從太陽開始沿着食物鏈傳遞幾次以後就所剩無幾了,所以食物鏈一般都很短,通常只由4~5個環節構成,很少有超過6個環節的。

(2)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一種生物不可能固定在一條食物鏈上,而往往同時屬於數條食物鏈。實際上,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很少單條、孤立地出現(除非食性是專一的),它們往往相互交叉,形成複雜的網絡式結構,即食物網。食物網形象地反映了生態系統內各生物有機體間的營養位置和相互關係,生物正是透過食物網發生直接和間接的聯繫,保持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五、教後感:

一般地說,具有複雜食物網的生態系統,一種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的失調,但食物網簡單的系統,尤其是在生態系統功能上起關鍵作用的種,一旦消失或遭受嚴重破壞,就可能引起這個系統的劇烈變動。教育學生要有環保意識,自覺保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