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國學活動教案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中班國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

中班國學活動教案

班國學活動教案

第一課:

國學教育的認識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初步瞭解民族的特徵以及生活習俗等。

培養學生的禮貌習慣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1)、向學生介紹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的外貌特徵——黃面板、黑眼睛、黑頭髮。也可請學生自己來回答外國人的體貌特徵,以便區別。

中國中國人的內在特徵——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中國心包括中國的文化、傳統,各地的生活習俗。

舉例說明:漢字是我們的文字;語言——中國話;禮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現代是行禮和握手。(外國人則是親吻、或是擁抱。)還有過春年、端午節、中秋節、以及清明節等等,都是不同於其它國家的地方……(教師自己舉例)

熱愛自己的國家

舉例——當奧運會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會場上會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問小朋友會怎麼樣?激動、高興、鼓掌等。

中國歷史悠久,古代有四大發明(造紙、火藥、印刷、指南針)。

現在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暢銷全世界。說明我們的人民聰明有智慧。你做爲一箇中國人應該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讓學生自己來舉一些例子,參與到課堂的氣氛中來。

教具:畫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講解:

2)向學生講解這棵大樹,好比我們的中華民族,它生長了二千五百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大樹生長的好,葉子就旺盛。如果大樹的根部斷了,請問學生這棵大樹還會長嗎?那我們作爲葉子還會活嗎?(擦掉根部一段)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根和葉的關係。理解大樹的含義、及根的重要性。瞭解個體和羣體的依賴關係。

向學生講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斷了。

比如過去的孩子學習的《弟子規》現在卻不學了。

接着講解《弟子規》是學生學習禮貌、學習做人方面的書。現在的國人禮貌欠缺。具體舉例說明:不會打招呼、不行禮,隨地吐痰、亂扔東西、大聲喧譁、不能敬老協幼。比如坐公共汽車不能給老者讓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爲核心,驕傲、懶惰、不講誠信等等。那麼怎麼來挽救呢?就是要從小來學習《弟子規》。學習禮貌、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做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人。

3)內容學習古代的禮節——鞠躬、

學習介紹自己 —— 姓名、年齡、學校等。

學習鞠躬:這堂課我們要學習中國古代的一個禮節——鞠躬。爲什麼要學習鞠躬?因爲表示尊敬他人、謙虛、誠懇等。

老師示範:雙手放在褲線的兩旁,低下頭同時把腰輕輕的彎下去,正確的姿勢看到自己的腳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誠意鞠躬到90度。

實踐活動:請學生主動舉手到前邊來表演,或有老師點名。並且學會介紹自己:我的名字、年齡以及學校班級等等。學會禮貌用語:“請大家多多關照”。“希望大家喜歡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讓學生自由發揮去想象。

要求:學生鞠躬要發自內心,誠肯去做

作業:向自己的家長講解今天學習的內容。中國人、中國心,無論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國心不會變。從今天以後我要學習傳統文化,從《弟子規》開始。先學會向長者鞠躬。

注意事項:上課時身要坐端正。講話要先舉手,經老師同意後方可講話。

請學生到前邊表演時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強。否則有的不願意來的孩子會拒絕,會給別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教學體會:剛開始學習鞠躬的時候。學生可能不習慣,膽小的不敢到前邊來表演。說話也不大聲,不連貫。個別的學生還會拒絕學習鞠躬。老師要講究方法,正確引導,要耐心鼓勵,天天訓練。小朋友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第二課: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爲什麼要學習《弟子規》?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教學重點:有餘力,則學文

複習內容:上堂課的內容:中國人、中國心,中國的禮節——鞠躬,會表達自己的感 情和需要。

講解題目:《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

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啓蒙幼童的文章。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內容:採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後改叫《弟子規》。是啓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學方法:老師念一句,學生重複一句。也可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學習時間,需要念幾遍。

講解內容:

弟子規—— 是(古代)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學生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聖人訓—— 聖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爲聖人。

訓:可以做爲準則的話。指聖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 首:首要、頭,這裏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於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 次:次要、二,這裏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着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衆—— 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衆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 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爲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餘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瞭如上的品德),如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

(舉例說明)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裏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爲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後,大家都在讚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麼都不會!”客人愕然。從這個例子說明: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爲了讓他表演,而是爲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可他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麼去做事?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麼會虛心向別人學習?

總結:爲什麼要學習《弟子規》?因爲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衆、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後,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家庭作業: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教學體會:如果有時間可以再對學生進行禮貌訓練——練習鞠躬。一定讓孩子養成習慣爲止。也可以朗讀總序。舉例:一個五歲的孩子,學了鞠躬以後,有一天,他在外面練習騎小自行車,一轉彎碰倒了一位小妹妹。他馬上跑過來給正在扶小孩的家長鞠了一躬,連忙說:“阿姨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長非常高興說:“這個孩子真有禮貌!”

習慣養成了到時候就會用。

第三課:

教學目的: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學生的心田。教育學生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教學內容:《弟子規》

一、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重點: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複習內容:讓學生複習上堂課的內容: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講解內容:

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應勿緩:____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牴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

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 行勿懶:______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麼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 須敬聽:____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着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願意聽就聽,不願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須順承:_____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爲晚輩,也不要急於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纔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請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呢!找藉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些現象都是不對的。

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舉例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餵奶、餵飯,換尿布,有病時揹着你去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裏雨裏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爲你拿書包,爲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着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着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着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爲父母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願!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他們。世人說:“什麼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爲他們做一點事。

提問:

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麼?幹什麼?請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麼,幹什麼?讓他們學着關心自己的父母,用心體會。

作業:

今天回家吃飯時爲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爲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

爲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教學體會:

一定要有家長的配合。有的家長會不肯讓孩子去做家務,怕打碎了東西。要向家長講清楚,我們是在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品德,不從小教育培養,懶惰的習慣養成了不好改正。適當的勞動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必要條件,他會在勞動的過程中,自己動腦筋去做。做好了他也會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嬌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條件。透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小孩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個案:

有個學生,因是單親家庭,從小跟着媽媽生活。媽媽又沒有固定的工作。小朋友不會體諒媽媽的心情,有時媽媽心情不好。她還惹媽媽生氣。結果老是捱打。學了弟子規後,變化特別大。過去媽媽越打她越倔強,就是不認錯,也不躲避。現在媽媽一打她,她馬上說:“我錯了,下次一定改”!說着就跑開了。媽媽看見她有進步,“十一”國慶節還帶她出去旅遊了一趟。她回來後還跟老師說:“媽媽說了‘你聽話,春節媽媽還帶你玩’,我要好好學習弟子規,不再惹媽媽生氣了”!

第四課:

教學目的:教會小朋友在家應該掌握的一些禮節、與儘量做到的事項。

教學內容:《弟子規》的2、3段

提問:上節課留的家庭作業“在家裏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請小朋友自己舉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飯、或洗碗、或拿筷子,疊被子、掃地等。不論小朋友做了什麼,都要鼓勵他,使他持之以恆的去做。沒做的接着做,使他養成好的習慣爲止。學習弟子規的目的,不是光會背,主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學會做。反覆要求,就會印在腦海裏,成爲他的習慣。

講解: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清:(電腦裏沒這個字) 涼的意思 省:察看、檢查(內省)。

要求學生了解一年四季的變化,冬天冷,則需要暖溫。夏天熱,卻要涼爽。一天的開始,早晨要想好今天應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安寢。弟子規這裏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體會照顧自己的父母。

舉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他看見自己的父親,每天辛苦的勞動。他特別的心疼。爲了照顧好自己的父親,他在夏天的時候,就用扇子把父親睡的枕頭和席子扇涼;冬天天氣寒冷時,他就會先幫父親把被窩睡暖了,再讓父親去睡。可見黃香非常懂得體恤別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後人所稱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 反:同返)

教育學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爲自己擔心。比如;早上去上學時要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放學回來要先向家長報平安。“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生活要有規律,免去父母牽掛。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自己一生都有幫助。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

苟: 如果、假使

學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經過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如果你擅自做了,作爲晚輩你是沒有道理。

舉例說明:

1、私自到外邊去玩,去游泳,去“網吧”,去不安全的地方,會有危險發生時,家長幫不了你。

2、隨便把家中的物品贈與他人,如果是家長有用的東西,你不知道,就會造成錯誤。例如:一個小孩把家裏的很有價值的郵票,送給了同學。當家長髮現時,早被同學扔掉了。隨便支配家長的財產,會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也會培養他人的貪佔心。

3、在家裏不可隨便玩電、玩火,玩危險的玩具。

4、不可養成隨便花錢的壞習慣。(壓歲錢的支配)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苟: (同上)

看見別人再好的東西,不可將它據爲己有。即使是再小的東西,哪怕是一塊橡皮,一隻鉛筆,都不該拿人家的。從小去掉自己的貪佔心,長大才不會犯錯誤。如果是隨便亂拿了人家的東西,被別人發現了,父母會爲你的行爲而感到羞恥。

學生有的時候,會對拿別人的東西不以爲然。作爲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毛病。反面例子:古時候,有個小孩偷了同學的一塊硯臺。回家後,被他的母親看見了。他的母親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縱容他。後來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小偷變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頭。他提出要見自己的母親一面,官府同意了讓他見自己的母親。他見到自己的母親後,就說:“我是你奶大的,就讓我再吃一口奶吧!”說着,就把母親的奶頭咬掉了。因爲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親,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沒有給他正確的教育。

有的時候,家長會無形之中給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響。比如;坐公共汽車家長會讓孩子低點頭,可以不買票。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養了孩子愛貪佔小便宜的心理。

總結:本節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業:反覆佈置在家裏應該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學有學業,居有居業。直到養成習慣爲止。關心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麼?幹什麼?用心體會父母的心情。

第五課:

教學目的:透過聖賢的教誨,啓發培養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麼具體去做!

教學內容: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提問內容:上節課留的家庭作業,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小朋友舉手自己來說做了哪些?反覆強調,直到養成習慣爲止。

講解內容:

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

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儘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心。

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可我們不願學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儘量不讓家長爲我們操心。做什麼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互動:請學生自己來講家長喜歡自己做什麼?同時老師也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確的老師要幫助指正。如;某個學生就說:“我爸爸說:‘在外邊,誰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時代不同,人的素質不同,結合今天的社會,進行正面的教育。

標籤:教案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