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理想的居住環境》優秀教案範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理想的居住環境》優秀教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的居住環境》優秀教案範文

《理想的居住環境》優秀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天性,藝術作品的美給人帶來愉快,生活環境的美給人帶來舒適與健康。隨着室內裝飾業的迅猛發展,室內環境污染已成爲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理想的居住環境》這課是在學習了《世界地球日》瞭解了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如何對它進行整治保護的基礎上再來學習的一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怎樣的環境纔是人類理想的居住環境呢?這只是一種期望,是人類爲之不斷努力的方向。所以讓學生更多地瞭解、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治理、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正是本課編寫的意圖。環境一詞大到宇宙,小到家庭一角的裝飾,教學中我們可以定位於對居所周圍的外部環境或內部環境的刻畫。可以是繪畫形式也可以拓展成平面或立體制作的形式進行創作表現。

1、教學目標

(l)認知目標:觀察瞭解自己身邊的居住環境(室外環境或室內環境),思考分析環境污染的.因素以及整治措施。

(2)操作目標:用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表現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環境。

(3)情感目標:透過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合作。激發學生對美好的理想環境的嚮往與追求,增強對自然生活的熱愛之情。

2、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學生能關注周圍環境,能用喜歡的工具材料、喜歡的表現手法現理想的居住環境。

教學難點:作品構思新穎、引人注目,能表現自己的構思目的。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可以是教師的作品,也可以是學生的作品(少要有兩類,一類是繪畫,一類是手工,有條件的製作成多媒體),視頻示臺。

學生準備:課前考慮自己理想的居住環境是什麼樣的?並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與作業相關的美術學具(如:水彩筆、油畫棒、水粉顏料、各種手工工具、廢舊材料等,有條件也可以準備筆記本電腦)。

教學思路:

(1)導人階段。

教師聯繫上節課《世界地球日》出示優美的人居環境圖(室內或室外效果圖),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加配音出示,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發展階段。

帶領學生欣賞討論作品,提出問題:

①你喜歡這樣的居住環境嗎?

②這些作品是用什麼方法去表現的?

③你的家居環境美嗎?爲什麼?如何改善它?

(3)深人階段。

欣賞課本範畫,引領學生討論交流:

①這些作品中有同齡人的,也有大師的,有繪畫,也有手工,你最喜歡哪一幅或哪幾幅?爲什麼?(着重讓學生說說作品美在哪裏?)

②這些手工作品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③你今天準備怎樣設計你心中的理想環境?

④你還有什麼要解決的問題?

(4)作業階段。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佈置梯度作業:

①有條件的可以用電腦photoshop軟件、coreldraw或painter軟件製作成效果圖(室內或室外)。

②用圖片或照片拼貼組合畫面。

③用自己喜歡的色彩工具描繪。

④用手工材料以及廢舊材料,同學之間合作完成。

(5)評賞階段。

①有條件的學校可用數碼相機把作品拍成數碼照片,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

②用視頻展示臺展示。

③把學生的作品貼到教室前面的展板上展示。

④直接讓學生把作品拿在手上到前面展示。

(展示過程中讓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教師作適當的點評)

(6)拓展階段。

除了地球以外,人類正在不斷探索其他星球作爲新的生存空間,以此激勵學生爲之不懈努力。

《理想的居住環境》優秀教案2

教學目的:

1、激發熱愛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進一點學習主題創作的作畫方法

3、可用學過的各種方法作畫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習主題創作的作畫方法

2、多種方法的運用

電教、教具、學具預備:範畫數幅

教學過程:

一、聽歌謠

空氣新鮮,清泉甘甜,鳥語花香,綠水青山,來來往往,是朋友們的車般——這纔是我理想的家園。

二、談話

家園是每一個人最熟悉和最熱愛的地方

那麼,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園是什麼樣的呢?

每個人理想的居住環境並不完全一樣,有的小朋友向住漂亮的風景、有小動物陪伴的居住環境,有的小朋友希望住在遊樂場的旁邊,有的小朋友喜歡住在有很多圖畫書的書店旁邊……

三、學生大膽想像

四、欣賞範畫,指導創作

1、欣賞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畫

2、創作過程

(1)鼓勵學生把最好的內容畫進自已的創作中,讓別人一看,就知道畫的什麼地方。

打稿,對素材要有取捨。

要捨去與主題無關或影響表現主題的東西。

(2)着色

可採用多種表現手法

如:水彩、水粉、蠟筆……

在着色時,採用你變爲最合適的方法,色彩搭配和諧中求變化。

五、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師生共賞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