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端午手工的教案範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手工的教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手工的教案範文

端午手工的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糉子

3、端午節PPT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故事,匯入本次的端午節活動。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

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

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你們怎麼回來了,還帶禮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爲今天過節呀?

花婆婆說“今天什麼節日啊”孩子們說,開啟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2、教師講完故事後,帶領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觀看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教師繼續出示香包、划龍舟的圖片、糉子請幼兒猜節日。

3、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麼節日呀?

(1)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

(2)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3)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

教師小結:農曆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淚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入淚羅江邊去憑弔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爲端午節。

4、教師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幹些什麼?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1)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2)糉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糉,有長條糉。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引導幼兒觀看製作糉子的過程。

(1)看完課件後,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包糉子呢?

(2)此活動環節可以分爲兩個活動:意識手工活動、而是遊園活動。

6、教師播放端午節PPT,引導幼兒觀看划龍舟視頻。

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參與遊戲:賽龍舟。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手工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爲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並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糉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麼?戴什麼?進行哪些活動?藉助圖片和實物,在寬鬆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於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爲什麼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藉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糉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瞭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品嚐糉子。

幼兒邊品嚐糉子,邊觀察糉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手工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透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糉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糉子,糉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糉子)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嚐糉子,並講述。

1、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2、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