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過秦論》學案 教案教學設計

課文導學 

一、學習目標 

1.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瞭解作者借古喻今,借論秦之過以諷漢王朝施行仁政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意義。 

2.理清行文層次,品味語言特點及鋪排蓄勢、極化對比等寫法對深化中心的作用。 

3.誦讀全文,把握語氣,正確傳達課文主旨,與作者情感合拍共振。在誦讀的基礎上順暢地背誦最後三段。 

4.掌握課文中常用實詞、虛詞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識。 

二、學習重點 

1.瞭解秦王朝興亡過程,分析導致其迅速滅亡的原因。 

2.學習課文先敘史實後分析歸納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線”(時間的縱線)“點”(某一時間段的鋪陳拓展)結合的安排結構的方法。 

三、學法指津 

(-)研讀步驟 

讀。本文始終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安排層次先後的,氣勢充沛,一氣呵成。初讀時不要中斷,不要旁及其餘,以形成整體感。 

理。在讀的基礎上劃分結構,理出頭緒。用列表形式表示出秦的興亡過程。如: 

(1)孝公:崛起 

(2)“五王”:強大 興(攻) 

(3)始皇:統一 

(4)二世:滅亡 亡(守) 

(5)亡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析。即是對內部層次的理解。第一段,要抓住客觀條件、主觀因素、施政方針三方面進行分析;第二段,要注意領會作者極寫諸侯約從反秦的強大陣容和不可抗衡的聲勢的意圖(用以反襯秦之強大,爲下段寫秦統一全國已成定局蓄勢);第三段,分析秦創建大帝國之後怎樣轉入守勢,從其愚民、弱民、防民等守策看其走向覆亡的必然性;第四段,要明確作者寫陳涉亡秦而採用寓褒於貶的寫法的用意(秦民心喪盡,自取其禍);第五段,分析內部層次以及與全篇的關係(①從不同的角度將陳涉之衆與九國之師進行對比,提出問題。②歸納中心論點,解決問題。在第二層次中,均有與上文相照應的句子:前4句照應一、二段,中間5句照應三、四段,最後照應“成敗異變”二句,順勢回答了第一層留待解決的問題)。 

誦。即是深入領悟全文要旨的重要步驟。誦讀時一定要注意語氣。文中的鋪排,要讀出氣勢,高亢而有力;文中的對比,要讀出情感,抑揚有別,褒貶分明;深責時,要義正詞嚴;惋惜處,要讓人警醒。本文雖爲史論,但語言上明顯地帶有賦的特色,誦讀時要細加品味。 

(二)問題探究 

1.作者爲什麼要論述秦之“過”? 

賈誼生活在西漢時期,由於此前經過500多年戰爭的破壞,土地荒蕪,經濟凋敝,民不聊生。作者敘述秦王朝興亡史,論述秦之過錯,在於規勸漢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導致覆亡的教訓,防止重蹈覆轍。“過秦”,實爲“過漢。 

2.本文是一篇說理文,爲什麼要用大量的篇幅敘事? 

探究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體現了賈誼辭賦家的政論的特色。辭賦慣用誇張的手法敘事狀物,而極力捕敘,又能達到文勢滔滔,波瀾層迭的藝術效果;二是便於讀者瞭解秦“百有餘年”由興而亡的全過程,而從鋪排渲染以及將攻和被攻的雙方的極化對比中看到作者的傾向性。因事見意,理寓事中。 

能力訓練 

1.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膏腴(yú) 逡(jùn)巡 藩(fān)籬 

B.遷徙(xǐ) 崤(yáo)函 鞭答(tāi) 

C.甕牖(yǒu ) 黔(qián)首 氓(méng)隸 

D.萬乘(shèng) 銛(guā)利 鉤戟(jǐ) 

2.下列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B.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C.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D.系向牛頭充炭直 

3.對下列加橫線詞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 踐華爲城,因河爲池 

② 蒙故業,因遺策 

③ 樂毅之徒通其意 

④ 謫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對下列各句加橫線字用法歸類正確的是:( ) 

①天下雲集響應 

②外連衡而鬥諸侯 

③卻匈奴七百餘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面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 

B.後人常用“陶朱”作爲富人的代稱,陶朱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 

C.敲樸是古代的刑具,長的叫“敲”,短的叫“撲”。 

D.秦時,“山東”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侯國。 

6.根據提示,默寫下面橫線上的句子: 

① 課文中寫秦始皇採取愚民政策的句子是: 

② ②課文中寫陳涉起義過程的句子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蒙恬之誅也,以築萬里長城,不能無絕地脈,引爲己罪。太史公謂其輕百姓之力,遇誅固宜,不當罪地脈,其見深矣。殊不知世爲三將,道家所忌。自覺驁爲將,伐韓、趙、魏,取十餘城。蒙武破楚,滅之,恬、毅兄弟又更將兵,孤人之子,寡人之妻,不知其幾矣。豈俟修築長城始結怨百姓哉!不知咎此,而曰:自吾先人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豈不知積功正所以積怨哉!至若陳丞相平之知其不世,則其識遠矣。 

7.對下列加橫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不知咎此(追究) 

B.恬、毅兄弟又更將兵(輪流) 

C.遇誅固宜(應該) 

D.孤人之子(使成爲孤兒) 

8.“積功信於秦三世”的正確讀法是:( ) 

A.積/功信/於秦三世 

B.積功信/於秦三世 

C.積功/信於/秦三世 

D.積功/信於秦/三世 

9.文中“蒙武”、“蒙驁”、“蒙恬”三人之間是什麼關係? 

10.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 

(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