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

第一節、自然環境

第1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亞洲的位置、範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

1、透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透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展發散思維。

3、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於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透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裏”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範圍、邊界。

那麼,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爲什麼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範圍》)

前後7人爲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爲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並報出自己的方位,並按與亞洲的相鄰關係調整前後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爲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③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④北亞部分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這個地理分區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徵的學習通常要分爲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裏最重要的自然特徵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裏,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裏有什麼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裏了嗎?

[複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麼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麼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麼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後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徵(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爲海平面,腰部爲海拔20xx米,頭部爲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麼特點?(地形複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瞭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座標和水平座標標註在圖上就成爲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衆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裏?(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恆河、伊洛瓦底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2

一﹑自學質疑

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部分:國土遼闊,完成以下問題:

1、在亞歐大陸的北部,有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這就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俄羅斯。俄羅斯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地形比較平坦,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找出俄羅斯的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

二、交流展示

1、讀圖7.45,找出俄羅斯的緯度範圍和經度範圍,並找出俄羅斯周圍的大洋有哪些?

答:緯度範圍:50°N—70°N;經度範圍:20°E—180°E。

周圍的海洋:北臨北冰洋、西鄰大西洋、東臨太平洋。

2、再讀圖7.45“俄羅斯的地形圖”,完成以下幾個小題:

(1)找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答:俄羅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地勢走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裏?

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注入裏海。阿穆河即黑龍__,注入太平洋。

3、讀圖7.46“俄羅斯氣溫和降水的分佈”,完成以下問題:

(1)看等溫線分佈圖,分析俄羅斯氣溫有什麼變化規律?

(2)看降水分佈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麼規律?

(3)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位於五帶中的哪一帶?以哪種氣候類型爲主?

(4)描述雅庫茨克的氣候特徵。

三、互動探究

根據以下材料,聯繫所學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羅斯海軍的中堅艦艇“庫爾斯克”號多功能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失事沉沒,全世界爲之震驚,一年後的9月,俄羅斯開始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打撈工作。

材料二:亞歐分界的趣聞

第一個以烏拉爾山脈來劃分歐洲和亞洲的是俄國彼得大帝時期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瓦里塔季謝夫。烏拉爾山脈,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薩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歐亞大陸上縱貫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標。塔季謝夫對烏拉爾山脈進行了長期的考察,發現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個地區的動植物有許多顯著區別。考察發現,發源於烏拉爾山脈的河流往兩個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馬河,另一面流向東方,注入鄂畢河,而且向西面和東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羣和動物羣有着極其明顯的區別,在西面河流域裏的魚,體呈紅色,如娃魚、茴魚。在東面河流中雖然他們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樣,如折樂魚、聶利瑪魚,但魚體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據烏拉爾山脈的位置和特點以及它的東西兩部分地區所在的各種不同特點,塔季謝夫提出,將烏拉爾山脈作爲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比較合適的。他的這個看法逐漸爲人們所接受。

(1)俄羅斯東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羅斯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內陸國,中國 是面積的鄰國。

(2)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有3/4位於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部分,但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請說明其原因。

答: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歐洲,全國的工業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歐洲。

(3)俄羅斯的地形以葉尼塞河爲界,以東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爲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爲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它們以烏拉爾山脈爲界。

四、精講點撥

1、俄羅斯由於緯度較高,大部分爲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於東西距離長,出現了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2、地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氣候:大部分爲溫帶大陸性氣候北部地區爲寒帶氣候

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3

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本單元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一方面將上冊所學的海陸分佈,氣候,居民,經濟等知識運用於具體的大洲,同時也爲繼續學習地區和國家提供基礎知識和具體方法。本冊教材只安排了一個大洲—亞洲。亞洲這一“案例”引導學生學會從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透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歸納一個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以及如何分析一個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所以本章既是對亞洲的學習,更是對區域研究方法的學習。

第1課“世界第一大洲”用過讀圖,人物對話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即從半球位置,洲際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讓學生運用地圖說明其他任何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第2課“世界的季風氣候區”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氣候類型的分佈,從宏觀上把握展現一個大洲氣候特徵的樣板,同時設定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分析歸納:亞洲氣候特點奠定基礎。

第3課“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講述了亞洲人口的數量,自然增長率,人口分佈,並更具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描述對亞洲人口的總體印象。

第4課“經濟發展的差異”運用相關資料說明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說明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二、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並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培養學生熱愛我們居住的大洲亞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據亞洲氣候類型分佈圖,及相關資料,說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歸納氣候的主要特點,並能分析原因。

5、瞭解季風氣候帶來的自然災害,環境問題以及對人類的影響。

6、透過相關統計圖表,瞭解亞洲人口數量,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

7,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體驗,說明亞洲人口增長帶來的對環境和發展的壓力。

8,運用某些典型的數據指標,說明亞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運用某個國家地圖和資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探究該國因地制宜,發展本國優勢的成功經驗。

三、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並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根據亞洲氣候類型分佈圖,及相關資料,說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歸納氣候的主要特點,並能分析原因。

4、透過相關統計圖表,瞭解亞洲人口數量,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

5、運用某些典型的數據指標,說明亞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運用某個國家地圖和資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探究

該國因地制宜,發展本國優勢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