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通用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通用5篇)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準備

課件,廢舊垃圾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垃圾與生活的關係。

1、出示地球媽媽圖片。

師:今天,老師把地球媽媽請來了,你們看,她怎麼了?

師:她爲什麼這麼傷心?

2、瞭解垃圾及垃圾與我們生活的的關係。

師:你認識這些垃圾嗎?是什麼垃圾?

師: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講衛生,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得怎麼樣?

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減少垃圾或處理垃圾?

二、垃圾分類

師:剛剛,地球媽媽請小朋友把垃圾扔進了一個垃圾箱裏,覺得太亂了,想請你們分分類,好嗎?

師:老師這裏有3個垃圾桶,表示什麼意思呢?

讓幼兒自己探索各種垃圾的分類。

看視頻,聽清潔小博士進行介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質。然後進行檢查剛剛幼兒分的垃圾。

師:根據剛剛學的小本領在分一次,這次可不能錯嘍。

再一次檢查!

三、結尾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還有有害物質的小本領,現在我們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進行一次分類吧!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2

(一)教學目的:

1、透過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垃圾與人類的關係,知道我們可以變廢爲寶。

2、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垃圾桶、圖書、照片等。

(四)活動流程

討論活動——查找資料——交流表述——延伸活動

(五)活動過程

1、討論活動

出示垃圾筒,引導幼兒討論:

這是什麼?什麼是垃圾?垃圾有沒有用?

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那我們該怎麼辦?

2、查找資料

(1)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看一看處理這些垃圾有什麼好辦法?等會兒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

3、交流表述

(1)請每組的代表來交流自己一組找到的處理垃圾的方法。

(2)播放電腦課件,引導幼兒觀看並對垃圾分類有進一步的瞭解。

4、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誌,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並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誌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裏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並瞭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繫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誌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並說出師大院子裏有哪些類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誌的圖片(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爲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裏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餘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誌。

(1)利用牆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餘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餘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麼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誌。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誌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麼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餘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誌。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誌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着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誌後,玩垃圾分類小遊戲。

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捨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捨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裏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誌的桶裏。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裏,在生活中運用。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物體標記將相應的物體歸類擺放。

2、樂於參與數操作活動,鍛鍊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已帶領幼兒在園內撿拾過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垃圾標記,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師:今天,教師裏來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們是誰?(幼兒先觀察再練習講述)

2、教師操作情境表演,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以標記的角色講述)我今,請保天是來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樣子和我長得一樣,請小朋友找到後放在我後面的籮筐裏,好嗎?

3、幼兒嘗試操作。

請兩名幼兒上前看標記將可樂瓶和葉子放在貼有相應標記的籮筐裏,其餘幼兒在一旁檢查。(教師看操作情況給予指導)

4、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提醒幼兒看清楚標記再擺放垃圾。擺放後幼兒以小組爲單位檢查操作結果。

5、延伸活動:帶領幼兒到居民小區撿拾垃圾並按類擺放!

垃圾分類語言課教案5

活動設計背景

學期我們班的主題活動在——環保的主題上,因此一開學我們就制定了相關的計劃。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透過挖掘家長資源開展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空氣變髒了”等主題活動。在本月主題“垃圾越來越多”時,在豐富孩子們前期的經驗時,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紛紛都在說“垃圾的來源”、“垃圾的種類”、“垃圾的用處”等話題。在本主題的第二次課後,我們都弄清楚了垃圾的來源時,他們的興趣還頗濃,我想着也許是這個主題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孩子們的經驗較豐富,當然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操作學習,在孩子們身邊挖掘有價值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就設計了本次教育活動《垃圾分類》,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來提升原有的經驗,從而獲得智慧和成長。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2、體驗製作垃圾標誌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次課的重點是要求孩子瞭解垃圾、垃圾的種類並學習分類。

2、本次課的難點是要求孩子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誌。

活動準備

U盤《環保小尖兵》8—9頁、電子互動白板、A4紙、畫筆、透明膠帶、剪刀、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談話匯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出示垃圾袋內準備好的垃圾)

師: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現在我們要用這些垃圾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小朋友想想這些垃圾可以怎麼玩?

師:那我們一起來玩玩吧。(開啟U盤《環保小尖兵》8—9頁之遊戲——垃圾分類)

二、基本環節

1、幼兒討論垃圾分類的作用。

(1)提問:我們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請小朋友分組討論)

師:既然垃圾分類這麼重要,那我們在丟垃圾時就要將同類的垃圾丟在一起,那該怎樣區分呢?(引導幼兒按垃圾特徵進行分類:瓶瓶罐罐、紙類、廚餘、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啓發幼兒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誌。

師:(出示一個垃圾)這個垃圾應該放在哪個垃圾桶呢?怎樣區分垃圾桶呢!我們一起來給垃圾桶做一個標誌。

3、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誌。

師: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已的愛好對標識做設計,分組進行討論。製作成功後請各組將自己的標識分貼到幼兒園每個班級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結束環節

師:寶貝們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學到了垃類的相關知識,還做了一件光榮的事——幫助幼兒園的其他班級製作了垃圾分類的標誌,比如:XX的標誌是收集紙類的,DD的標誌是收集瓶罐的。這樣大家將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塊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參與到環保的活動中,我們的環境纔會更美好。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和家長分享垃圾分類的心德,並和家長一起在家執行垃圾分類。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祕的出示以後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裏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遊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U盤中的垃圾分類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瞭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爲匯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

在第二個環節中孩子們來討論垃圾的用處時,個別孩子對這個概念的含義理解不夠,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就顯得操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法,往後再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能力孩子的發展水平,當然在活動中舊的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定的實物分類遊戲也是很感興趣,但是由於投放的材料較單一,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沒沒困難,因此在後面製作分級分類的標誌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誌,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後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