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1

一、教材解讀:

《孔子游春》主要寫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欣賞春景,觀水施教和談論志向的情景,展現了孔子的學說思想和大家風範,從而給學生以啓迪和教育。

“觀水”取自於《荀子·侑坐篇》所記述的孔子和子貢瀕臨東流之水時的對話,“論志”則出自《論語·公冶長篇》第五。兩件事在歷可能非同一天發生,但是,把“觀水施教”和“師生論志”的活動置於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既考慮了一定的史實,又兼顧了文學的創造性。這樣以“遊春”爲線索,將自然之春與師生之情融合起來,將自然之景與世事之理融合起來,改編很合理。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文中成語的意思,並任選其中兩個成語造句。

2、體會第8自然段孔子所說的那段話所蘊含的道理。

3、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領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師生間濃濃的情誼。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第8自然段孔子所說的那段話所蘊含的道理。

2、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領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師生間濃濃的情誼。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生生字詞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文中成語的意思,並任選其中兩個成語造句。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名言匯入,揭示課題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學們知道這是誰的名言嗎?

2、孔子是什麼人?你們還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課題:孔子游春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①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通每句話。

②用“——”畫出本課中的成語,用“——”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體會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指名說課文中的成語有哪些。

出示成語:

桃紅柳綠意味深長司空見慣情不自禁

溫文爾雅深思熟慮從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導書寫生字

①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後,指名板演。

②引導評價,適當範寫。(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及筆順)

③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

四、默讀課文:

1、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大體上寫了幾部分內容?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三部分內容:泗水春景孔子論水師生論志向)

五、選擇你所喜歡的那一部分,讀給同桌聽。

六、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及本課中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第八自然段所說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語所蘊含的道理。

2、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領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

1、分組聽寫詞語

1)陽光普照桃紅柳綠翩翩到來草色青青綠草如茵

2)波瀾起伏不知疲倦奔流不息盪滌污垢善施教化

3)意味深長溫文爾雅深思熟慮從容不迫手舞足蹈

2、利用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泗水河邊的________真美啊,令我們如癡如醉!可是,同學們知道嗎?孔子的心情卻很不平靜。他動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二、解讀“遊春”,識君子

1、浪漫的泗水春景讓人賞心悅目。孔子有句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論是波平浪靜還是洶涌澎湃,不論是潺潺細流還是浩浩蕩蕩,不論是清水一泓還是煙波浩淼,都能讓孔子這樣的智者流連忘返。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綠波又說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第3——9自然段,找出孔子那充滿智慧和靈性的語言。

2、交流

出示“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綠波……水是真君子啊!”(指生讀)

3、理解這句話

1)這一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水是真君子啊!)

2)爲什麼說水是真君子,聯繫孔子的話想想填填。出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德行,因爲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情義,因爲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志向,因爲

水是真君子,好像善施教化,因爲

3)你能圍繞其中的一點說說你的理解嗎?

4)這段話裏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5)事實上,孔子的這番話是有感而發的。是眼前的水,調動起了他這麼多的感概!找一找,孔子眼前的泗水是怎樣的?試着揣摩孔子的內心,把孔子沒有表達的內容表達出來。

6)水,生活中隨處可見。課文中用了那個成語?

7)讓我們走近這位“真君子”,去感受它的偉大。(齊讀這段話)

8)哪些人是君子?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來說一說嗎?學生交流

4、其實,孔子就是一位真君子

交流對孔子的認識和理解

5、齊讀第8自然段

三、領悟用心,指名志向

1、孔子意味深長地給弟子們談水,弟子們領悟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9——19自然段,邊讀邊想。

2、交流

1)子路是怎樣回答老師的詢問的呢?能把他的志向和水的品質聯繫說說嗎?子路的話該怎麼讀呢?(子路:像水一樣有情義,和順溫柔、和朋友有福同享。朗讀時要表現子路是歌急性子)

2)顏回呢?(像水一樣默默無聞,滋潤萬物,不爲自己表功。朗讀時要表現顏回的溫文爾雅)

3、同學們,假如我們跨越千年,來到了泗水河邊,來到了孔子的身邊,成了孔子的一名弟子,你能談談自己的志向嗎?

四、拓展閱讀,親近孔子

1、孔子是一位不凡的老師,他循循善誘,利用大自然的一切來教育學生。孔子一生中留下許多經典的名句,被他的學生收集在《論語》一書中。“練習7”中就有孔子的名言。

2、出示孔子論學習的'名言,學生誦讀、積累。

板書設計

23孔子游春

循循善誘有德行

充滿智慧有情義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並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對人生的思考

4、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的挫折,熱愛生命,珍惜時光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和中心思想,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1、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以及其主旨的顯現

2、理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主、採用分組討論課堂討論等方法教學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先自行預習,瞭解文章大意和寫作背景

2、準備幾幅紫藤蘿花的掛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

1、展示大掛圖紫藤蘿,讓學生具體感知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傲雪的青松,鬥霜的秋菊,迎風的翠竹,石縫間不屈的小草,草叢裏無名的野花……這些自然界植物無不蘊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同樣具有深刻含義的紫藤蘿,開啟課文《紫藤蘿瀑布》,我們來學習新課,看看作者在看看盛開的紫藤蘿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樣的感悟?紫藤蘿又帶給了作者怎麼樣的人生啓迪,給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啓迪?

2、快速默讀課文,給各自然段標上段號,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主旨,給課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內容?

討論並歸納文章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

寫作者偶見一樹茂盛的紫藤蘿

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

寫作者睹物釋懷,心上的焦慮和悲痛化爲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

寫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恆

3、聽課文錄音,引導學生邊聽邊體驗作品情感,並思考問題: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的?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

讓學生回答思考題

作者是從三個方面來寫:

(1)色:一片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再提問學生如何理解“迸濺”一詞?

(2)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端。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態: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相互挑逗,彼此推着擠着。

作者先寫每一穗花,再寫每一多花。先寫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最後寫花的香味,“淡淡的花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4)朗讀課文,分組分段朗讀課文,看看哪個小組最能將課文中的所表現感情朗讀出來。

(5)課後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課時

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紫藤蘿瀑布》的文章大意,把握了文章的脈絡,體味了作者對紫藤蘿的細膩描寫,體驗了作者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深入學習這篇課文,理解其中的中心思想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以及作者在欣賞紫藤蘿所獲得的感悟。

(1)採用分讀、齊讀、重點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一次整體感知。佈置思考題。

A、文章的第一段獨句成段有什麼作用?(回答要點:作者內心的反應,全文的懸念伏筆)

B、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從哪些方面描繪紫藤蘿的?其特點是什麼?(要點:花形,特點是“像一條瀑布”)

C、第三至第七自然段主要從哪些方面描寫紫藤蘿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此段落中由花的熱鬧寫到了自己的精神的寫作思路?(要點:花色,花色的熱鬧引起作者內心的焦慮與悲痛,懷念弟弟)

D、文章的第八、九自然段呢?又是從哪些方面描繪紫藤蘿的?有何特徵?其中作者爲什麼要提到紫藤蘿的被毀和重生,其目的是什麼?(要點:花香,承上啓下)

(2)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討論,思考關於紫藤蘿的變遷和作者情感變化與感悟的相關問題

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篩選具有共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再進行小組之間交流。出現不同意見的進行全班同學討論,並給予點拔和指導。引導學生把問題歸結爲以下幾點:

第一小組討論的問題

a、紫藤蘿有過怎樣的變遷?作者爲什麼會對紫藤蘿產生這樣濃厚的感情?(十年前家門外的紫藤蘿被拆毀了,過了很多年後,紫藤蘿花又盛開了,作者觸景生情,思想波動)

b、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第二小組討論的問題

c、聯繫作者的情感變化,試談談紫藤蘿的象徵意義。(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再到現在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徵)

d、賞析語段中精美的語句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引發對生命的感悟。(讓學生自由發揮,再給予點評)

第三小組討論的問題

e、怎樣理解“花與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遇到不幸時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美好和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要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偉大的事業)

f、總本文最後一段有什麼深刻含義,與文章第一段有什麼關係?(感悟生命的永恆,照應第一自然段)

第四小組討論的問題

g、 總結歸納文中的中心思想(本文寫作者遇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心中的失弟悲痛焦慮化爲精神的寧靜,感悟生命是永恆的,讚美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3)開放性思考和討論(言之有理即可)

學生在對文章整體感悟後,在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後,透過看花、憶花、思花三部份內容賞析,讓學生對生命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A、課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鳴?談談體會。

B、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並讓談談自己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

(4)課堂總結

紫藤蘿瀑布爲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卷:紫藤蘿不與羣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地爲自己美麗的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位這篇短,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纔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生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3

一、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學習生字“箏”“翩”熟知課文的內容。

2、學習“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感悟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點語句,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學重點:

抓住文字特點,透過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的學習,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三、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1、談話匯入。

介紹作者蘇叔陽,回憶他的心靈獨白。

2、板書課題,指導生字“箏”的讀音和寫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引發學生情感,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規範的“箏”字,感受漢字的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把握特點,理清文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特點。

2、梳理文章脈絡,理清課文中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引導概括四件事(師相機板書):

笑談殘腿、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出示單元訓練重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依據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文字特點,明確學習任務,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體會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匯入,出示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點語句,品詞析句,梳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舉着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雲,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彷彿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着天上的風箏,同看風箏的同學們說笑。”

重點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趕線拐,還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於氣喘吁吁地抓住線拐,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爲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談體會,隨文識字“翩”。

(2)師相機引導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並透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

(3)指導朗讀,體會兩個“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師相機引導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讀重點句、關注課題、感情朗讀······

4、師生共讀,昇華情感。

【設計意圖:依託文字,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取捨,透過品詞析句,在對劉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滲透“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

(四)遷移練習,加深感悟。

根據課堂生成,抓住課文最後一段,進行補白練習。

課件出示:劉老師,我深深地想念您……、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感悟,更要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表達。】

(五)迴歸總結,佈置作業。

1、總結學法,提出下節課學習要求。

2、佈置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並做批註。

⑵蒐集有關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將課內向課外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第一課時梳理的閱讀方法,自學其他三件事,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深入瞭解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題和課文內容的聯繫。

3、瞭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確定目標。

1、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劇作家蘇叔陽的世界,跟他的劉老師一起去放飛——生讀課題《理想的風箏》。

2、課文主要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學生回顧並板書)

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回憶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

透過“重點句、典型事例、課題、朗讀”等方法體會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細節,感受人物。

1、抓住重點語句,運用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深入感受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讀要求:默讀課文,思考:在“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這幾件事中哪些細節描寫撥動了你的心絃?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特點?運用上節課的方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預設一)品悟外貌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其貌不揚、有殘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預設二)品悟“談腿疾”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幽默風趣、堅強樂觀、豁達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⑶指導朗讀。

⑷抓住寫作者感受的關鍵句品讀。

(預設三)品悟“上歷史課”“傾聽發言”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愛祖國、愛學生、熱愛工作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三)突破難點,理解課題

1、師:劉老師用心放飛的僅僅是風箏嗎?他追求的是什麼?

2、反覆引讀課題。

3、補充瞭解作者坎坷經歷,加深對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體會景物描寫的精妙

文中除了講這幾件事,還有一段景物描寫,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自由讀讀,想想文字描繪的畫面,說說你的感受。(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了解景物的襯托作用。

(五)總結全文,感情昇華(播放音樂)

師引讀生接讀讀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學結束:

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寫寫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師。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4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3、懂得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學重點:

讀中感悟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的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難點:

合作探究法,讀中感悟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的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具準備:

1、課件。

2、學生收集相關人物的文字、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簡陋”、“烙印”等詞語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孜孜不倦”、“直截了當”、“萬般無奈”等成語。

2、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並初步懂得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學重點:

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回顧學過的語文課,我們都認識了哪些人物?從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啓發?

2、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人物。板書課題。

3、圍繞課題質疑。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自由讀,大聲讀,放慢速度讀。

(3)難讀的句子要來回多讀幾遍,力爭將課文讀通讀順。

(4)讀書用心記,思考有憑藉。

2、學生讀書,師巡視,糾正錯誤坐姿、讀姿。

3、課件出示文中的詞語:自由讀、指讀、齊讀。

三、檢查讀書,初步解疑。

1、指生讀書。(每人一個自然段)

2、學生評讀。

3、教師總評。

4、解疑:(1)拜誰爲師?(2)結果如何?

5、課件出示文字和圖片:簡介莫泊桑、福樓拜。

四、合作探究,進一步感知課文。

1、課件出示探究內容

(1)快速閱讀課文,看幾至幾自然段是寫莫泊桑拜師的?

(2)共幾次拜師?

(3)每次拜師,福樓拜是怎樣給予教導的?

2、小組讀書,合作學習。

3、班級交流,師適時板書。

4、教師總結:課件出示“隨堂小練習”。

莫泊桑是()世紀()國的作家。學習了這一課,你認識了()的莫泊桑,認識了()的福樓拜。從莫泊桑拜師學習寫作的經歷中,你受到的啓發是()。

5、課堂總結。

五、課外拓展。

觀察馬路上的行人和車輛,練習寫一小段話。

板書設計:

莫泊桑拜師

肯吃苦,勤練習

細心觀察

貴在堅持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3、懂得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學重點:

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懂得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學難點:

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昨天學習了21《莫泊桑拜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課文分了幾部分來寫得呢?每一部分都寫了什麼?

(三部分。拜師原因————拜師經過————拜師結果其中,拜師經過詳寫。)

3、莫泊桑是一位什麼樣的學生?福樓拜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品讀課文,結合重點句子,抓住關鍵詞語,來細細感悟。

二、新授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目的讓學生體會莫泊桑對寫作的酷愛)

過渡:莫泊桑爲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決定去拜師。

2、請同學們默讀讀課文的2———9自然節,找出描寫莫泊桑和福樓拜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好好讀讀,品味一下,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等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一下。

3、交流學習體會,老師及時指點、引導。

第一次拜師,莫泊桑帶着什麼問題去的,福樓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點。

(抓住坦白、急切、直截了當、這些詞結合“這個問題很簡單,是你功夫還不到家。”“這就要肯吃苦,勤練習。你家門前不是天天都有馬車經過嗎?你就站在門口,把每天看到的情況,都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而且要長期記下去。”這兩個句子細細來體會。)

第二次拜師,莫泊桑帶着什麼問題去的,福樓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點。

(抓住真的、一無所獲、再次、一進門就說、滔滔不覺這些詞以及福樓拜的9個問題來細細體會)

第三次拜師,莫泊桑帶着什麼問題去的,福樓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點。

(抓住認真、微笑這兩個詞和福樓拜說的一段話來體會。特別是“但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寫作的結果。”“對你所要寫得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這兩句話仔細品悟其中道理。)

拜師結果如何,齊讀最後一段體會。

(結合牢牢、勤奮努力、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終於體會補充莫泊桑的光輝事蹟。)

三、小結

透過這節課學習,不僅瞭解了人物特點,還知道了如何來寫出人物的特點。我們更學到了提高我們寫作水平的方法,我們採用這些方法,來寫一個事物,要突出事物的特點。

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江雪》。

2、學會生字“孤”。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詩中關鍵字詞,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所描繪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讀詩想畫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激趣

同學們,這兩天我們剛剛經歷了20xx年的第一場雪,下雪了,你都幹了點什麼?

看來雪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可是,有一個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點兒也不一樣,他呀,頂風冒雪獨自一人在江上釣魚。他是誰呢?他是一首詩的主人公,這首詩叫《江雪》。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江雪》。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以前我們也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說一說學一首古詩都要學些什麼?

2、目標呈現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江雪》。

學會生字“孤”。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抓住詩中關鍵字詞,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預期效果

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這些目標。有信心嗎?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古詩。

任務呈現:請大家翻開課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接觸過這首詩。會讀的同學想一想怎樣讀得更好;不會讀的試着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民主學習:學生自由讀詩。

展示交流:

1、指名分句讀詩,適時糾正。

2、指名領讀整首詩。

3、同桌互讀檢查。

任務二、想象畫面,適時理解重點字詞和詩意。

任務呈現:

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畫嗎?試着想一想,說一說。

展示交流:

1、指名說想象到的畫面,並說清這樣想的理由。適時指導理解:千山、萬徑、絕、滅、蓑笠翁。其他同學認真聽,等他說完,你來說說他哪些地方說得好。不好的地方,你來說得更好一些。

2、聽了畫面描述,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環境?板書:寒冷淒涼。

任務三、體會詩人的感情。

任務呈現:同學們,千山萬徑,一片雪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在這樣空曠而又淒涼的背景之下,卻有一位漁翁,獨自一人,默默垂釣。此時,你能感受到漁翁的心情嗎?(孤獨、寂寞)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民主學習:學生輕聲朗讀、思考以上問題。

展示交流

1、這個老翁很孤獨。這個老翁很勇敢,這麼冷的天還堅持釣魚。我體會到一種悲涼的氣氛。)

把四句詩當中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讀看,你們有沒有新的發現?——千萬孤獨,漁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獨,是“千萬孤獨”啊!板書:孤獨寂寞,學習生字“孤”。

誰能把漁翁的孤獨寂寞讀出來。(朗讀指導)

2、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有什麼疑問?這麼冷的天,那個老翁爲什麼還在江上釣魚?難道他不怕冷嗎?

請大家大膽地設想一下原因,也可以與同桌討論一下。

1、捕魚爲生

2、獨享清靜

3、排解憂傷

4、喜愛釣魚

5、心中孤單

3、看來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麼,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開這個謎嗎?你有什麼好辦法?

瞭解詩人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對理解古詩是很有用的。那就讓我們看一看柳宗元的簡介。

課件出示資料一:柳宗元生平簡介。“

現在你比較贊同哪一種理解?或者有什麼新的看法。

小結:這首詩是他當時所處的寒冷淒涼的環境的真實寫照,是他孤獨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麼,面對寒冷,他畏懼了嗎?面對殘酷的現實他退縮了嗎?看資料二。

從他身上,你體會到了什麼精神?(身處逆境而頑強不屈)

現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透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練習有感情地配樂朗誦。

練習背誦。

4、小結:剛纔我們透過朗讀,結合插圖,特別是藉助詩人的簡介充分地理解了這首詩。

三、檢測導結

1、請你把這首詩背給同桌聽。

2、《江雪》的作者是()朝詩人()。前兩句讓我們感受到(),後兩句則體現了詩人()的情調。詩中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的人格化身。

3、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題秋江獨釣圖》,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接下來我們讀讀另外一首古詩。這首詩又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題秋江獨釣圖

[清]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壺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一首詩與《江雪》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

小結:這兩首詩雖然描寫的都是在釣魚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着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希望同學們注意積累,相信大家會受益匪淺。

板書設計:

環境——寒冷淒涼

心情——孤獨寂寞

精神——頑強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