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四年級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四年級上冊)

抱龍小學     馬桂蘭

課文簡說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透過學習,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讀文。

2、過程與方法

透過閱讀,引導學生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感情朗讀,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的情感,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教學重難點、關鍵

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爲真實,因爲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覆多讀幾遍。

二.引導學生讀課文:

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學生交流感受。

生:我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師:這裏你爲什麼而感動?

生:小錢得救了。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生:我讀課文的第五段。朗讀:“針頭向面板刺去……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把最後一句話再讀一遍,要讀通順。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看清楚詞語,不能讀破了。你仔細看看,輕輕練練,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大家都試一試。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很好,堅持這樣讀課文,就一定能把課文讀得很流利。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生:突然發生。

生: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突然發生了。

生:我讀課文的第二段。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先說說什麼地方感動了你。

生: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於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師: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錢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小錢的生命就像--你再讀讀這句話,剛纔沒有讀通順,這次看仔細。

生:朗讀:“生命就像不曾開放就將面臨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師:你能在這句話中找到一組反義詞嗎?

生:“凋零”和“綻放”,凋零就是凋謝,綻放就是開放。

師:人們常說“生命如花”、“歲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讓生命更加美好是人類永遠的追求,於是你就有了這大悲大喜的感動,你的感覺是和全人類的感覺一致的。

生:我讀課文的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你讀得很投入,說說你的感動。

生: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我很感動。

師:他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爲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師:在大地震過後,在劇烈的餘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險,爲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根據國際上骨髓資助的有關規定,骨髓資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學配合表演。

生:(想象、表演)

師: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你剛纔想象的或表演的情景嗎?

生:激動。

……

師:小錢是不幸的,剛滿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小錢又是幸運的,終於在治療期限內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小錢感激爲他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的心情,我們能夠體會,也已經體會到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更細心的體會小錢心中的那份感激,他還會感激誰呢?

生:他還會非常感謝李博士。

師:爲什麼?先不要急着回答,先仔細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讀課文,特別要注意描寫李博士的句段。我要看看誰理解得最正確,思考得最全面,表達得最清楚。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你的理解。

生:李博士爲小錢從臺灣青年身上抽取骨髓。

師:對,但不全面。我相信你和你的同學一定能回答好,你可以自己說,也可以請你信任的同學幫忙。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臺灣青年身上抽去骨髓。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臺灣青年身上抽去骨髓,並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爲小錢作了骨髓移植手術。

師:看看,我們有多能幹,竟然把這個問題回答得這樣全面,真不簡單。爲我們的成功鼓掌。掌聲更應該獻給李博士,在突如其來的餘震中,他沉着地堅持工作--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段話,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好!

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師:這位李博士就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徵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爲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衆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攜帶着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讓我們在深情地讀讀這段話。

生:(深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師:(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們來看看李博士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覺得李博士真辛苦,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

師: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這樣長時間的工作的呢?

生:爲了救小錢得命。

生:我想到了一個詞語--奔波,真不容易。

師:你很善於聯想,很會學習,看着圖表就理解了一個詞語。

生:我覺得很奇怪,臺灣和杭州很近,爲什麼還要往香港走?

師:是啊,爲什麼呢?一直飛過來不是更近,更節省時間嗎?時間就是生命啊!

生:(無言)

師: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儘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着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爲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幫助,我們的一點點捐助,一句溫暖的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給別人很大的幫助,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變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