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二年級《坐井觀天》評課稿

稿件1.77W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透過青蛙和小鳥之間的三次對話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長遠;不要自以爲是,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或者意見;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夠觀整個天空的小鳥。

王老師從齊讀課題出發,看似直接匯入,實際上是動畫激趣,透過看與課文相符的FLASH動畫理解課題,熟悉課文。之後王老師從畫面定格的地方進行深入挖掘啓迪,從瞭解井出發,爲之後青蛙和小鳥奠基。接着進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這樣就可以開始“表演”了。整個過程我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朗讀的教導真實有效,渾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青蛙問:“你從哪兒來呀?”不僅強調是什麼句子,而且強調語氣。小鳥問:“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從理解小鳥飛了多遠出發,感受小鳥的累與渴。還有一個教師從重點詞語的理解出發,體會文章內容,深究復原當時情境。

2.重點詞語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結合。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生活中還有什麼是無邊無際的?

3.訓練說話井然有序,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師秉承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將課文的講解控制在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和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讓生造句給予看圖說話這個階梯,生即使剛開始不理解,看到圖後就會有話可說。

建議:“青蛙在小鳥的'建議下,終於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東西。續編青蛙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和“坐井觀天指的是什麼樣的人”應該對調,效果會更加。坐井觀天是個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講完課文後引導學生坐井觀天的意思和體現了什麼樣的人是相輔相成的,不能人爲割裂。之後的續編故事應該屬於思維和說話的拓展練習。

這是我的幾點想法。